這實在不是個吸引人的題目,也許在你學習Photoshop的第一天,你就能用簡單的步驟和材質做出邊框效果。如果你能找到精美的像框圖像,哦,那可真值得恭喜!這樣你就可以省出時間去做點別的。不過不是每個人都有那樣的好運氣,如果你不滿於那種簡單粗糙的邊框,而想要一個真實的精美像框,那麼這篇文章就能給你幫助瞭。看看最終的效果,還滿意嗎?(圖Frame)(本例的源文件請點擊這裡下載)
提示:這篇教程步驟雖然不多,但操作起來比較復雜,所以最好用全新的眼光來看待它,不要掉以輕心,漏掉任何過程。
1.根據需要,新建一個文檔,最好稍大一些,以便後面的操作。
2.選擇漸變工具,使用線性漸變,打開漸變編輯器,首先選擇黑白漸變,這是為瞭防止當前可能正在使用的多色漸變的色標防礙我們的視線。漸變類型選擇“實底”,平滑度為100%,漸變預覽框上面的是不透明度色標,用來調節漸變的透明(但要在圖層的不透明度小於100%的情況下才能起作用),這裡我們暫且不用,用到的隻是顏色及位置,下面給出的是從左到右依次排列的漸變色標及其位置:(註意:這個漸變相當的繁瑣,編輯時一定要耐心!)
1.0%-RGB(9, 9,9) ;
2.4%-RGB(73,73,73);
3.8%-RGB(40,40,40);
4.18%-RGB(111, 111, 111);
5.21%-RGB(11, 11, 11);
6.30%-RGB(6, 6, 6);
7.33%-RGB(6, 6, 6);
8.35%-RGB(63, 63, 63);
9.40%-RGB(63, 63, 63);
10.42%-RGB( 81, 81, 81);
11.44%-RGB(8, 8, 8);
12.66%-RGB(0, 0, 0),將顏色中點設為92%;
13.70%-RGB( 78, 78, 78),顏色中點設為80%;
14.84%-RGB( 30, 30, 30);
15.100%-RGB(50, 50, 50)。
現在,漸變預覽框中出現的就是我們將要用到的漸變樣式。點擊“新建”或是用鼠標在預置框中點擊一下,將新的漸變儲存,將之命名為“Frame”。如果點擊存儲,就會記錄現存的所要漸變。不過重裝Photoshop之後,系統回到默認狀態,這些儲存就會丟失。要想使你辛辛苦苦(這裡可真是名副其實!)做好的東西能夠永久的保存下來,就要用到編輯中的預設管理器。在預設類型中選擇漸變,列表中出現現存的漸變樣式。選擇要儲存的樣式,點擊存儲設置,選擇一個文件夾即可。在你需要的時候,隨時都可以從這個文件夾中載入。
如果你不喜歡前面的漸變,想要創建自己的漸變樣式,在這個例子結束之後,我會提供給你一些有用的信息,不過現在,還是耐心來把這個例子看完吧!
3.新建一層,命名為“left”,用矩形工具畫一個選框,選區的大小就是你所要制造的像框的大小。用漸變工具,用剛建好的漸變,按住Shift鍵,從選框的左邊框到右邊框畫出漸變路徑,用漸變填充選區。(圖01)
圖01
4.保持選區,新建一層,命名為“up”,從上至下做出漸變,取消選擇。(圖02)
圖02
5.將up層暫時關閉,在left層中,打開信息面板,將left層水平壓縮,註意觀查信息面板中的矩形大小,它是隨著縮放而變化的,直至寬度為像框邊框的寬度,確定變形。(圖03)
圖03
6.打開up層,將它垂直壓縮,使它作為像框的上邊框。同樣,一邊壓縮一邊要註意信息面板中的矩形大小,直到其高度與left層的寬度相同。(圖04)
圖04
7.用放大鏡工具將圖像放大,選擇多邊形套索工具,從up層的左上角頂點起,勾出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按住Shift鍵,確保套索路徑呈45°角(圖05)。閉合路徑後,刪除up層內的選區圖像。如果不出差錯的話,那麼up層和left層的漸變應該完美的對合。(圖06)
圖05
圖06
8.分別復制up層和left層,將left副本改名為right,up副本更名為down,從下到上依次按照left、up、right、down的順序排列圖層。將right層和up層相鏈接,對齊右邊界,再將right層水平翻轉;將down層和left層的下邊界對齊,然後垂直翻轉down層。敘述起來相當的繁瑣,但稍微一想就能明白,做起來也沒什麼費事的。
圖07
9.接下來,我們依然用套索工具勾出選區,刪除多餘的部分。在right層,如圖07所示,刪除選區;垂直移動選區,使選區下邊緣貼住down層下邊緣,然後將選區旋轉90°,在down層中刪除選區。(圖08)現在,我們的像框看起來應該像這個樣子。(圖09)
圖08
圖09
10.現在,我們來為像框上色。在所有圖層之上新建一個色相/飽和度調整圖層,不要選擇和前一層編組,在色相/飽和度對話框中,勾選著色,然後調整各項數值,直到預覽框中出現你喜歡的顏色,在這裡,我用的是色相和亮度均為0,飽和度為37。(圖10)
圖10
11.為瞭是像框更加逼真,我們繼續為它添加高光。新建圖層1,選擇直徑為27像素的柔化筆刷,打開動態畫筆,將壓力改為80步長。如果你的圖像較小,那麼相應的選擇較小的畫筆,步長也應設得小一些。(圖11)
圖11
12.選擇up層,用多邊形套索如圖12所示,勾出選區,選擇前景色為白色,按住Shift,用噴槍在選區內畫上高光(圖13),取消選擇。
圖12
圖13
13.將圖層1的混合模式改為“柔光”,可以看到,像框的邊框已有瞭一層光亮的感覺(圖14),按照這種方法,在右邊也添加高光,然後是針對down層的高光,將筆刷大小調到40像素,壓力步長減為40(圖15)。如果覺得高光亮度不夠,可以復制圖層1,將副本的不透明度改為50%,這樣,我們就得到瞭你在本篇開頭看到的圖。
圖14
圖15
14.最後,你可以加入一張自己喜歡的圖片,將圖片調整到合適大小後,用選區相加的方法,得到4個邊框的選區,刪除圖片層的選區內容,取消選擇即可。這是最終效果。(圖16)
圖16
好瞭,現在我們來看看有什麼能幫助你創建自己滿意的漸變。
當顏色從淺--深--淺依次排列時,如果間隔距離大致相同,那麼漸變過渡會十分柔和;如果距離相差很大,那麼漸變過渡也會變得十分突然;如果相鄰的兩種顏色相同,那就不會有漸變存在。兩個色標之間有個小小的空心菱形,這是顏色中點,可以控制兩個色標之間的顏色過渡,顏色中點靠近哪一端,相對一方的顏色范圍就大一些。
圖17
如果你有數字相機或是掃描儀,那麼你可以制作一些高精度的像框圖片,用Photoshop打開,先執行去色命令,如果像框的輪廓不夠清晰,可以再用亮度/對比度命令加以調整。將像框邊緣放大,你也可以通過輔助線來幫助定義漸變的色標分佈位置(圖17)。打開漸變工具,用吸管在圖像中點擊選擇漸變的顏色,在每個顏色轉變明顯的地方都吸取顏色,必要時,還要調整顏色中點的位置。這樣,參考實物圖片,你就可以做出很逼真的漸變瞭。這裡,我們提供瞭一些以供參考。(圖18,19,20)
圖18
圖19
圖20
如果你是個完美主義者,也許會想讓像框的底邊變得更暗,就像我們剛才加亮邊框一樣。我也曾這樣想,但試驗之後,發覺效果並不如想像中好;我也試著加入紋理,但仍不滿意。也許你能找到更好的辦法。
最後,還有一句“廢話”:其實如果沒有特殊要求,也沒必要刻意追求完全逼真,你完全可以用別的漸變來做像框,也可以加入別的顏色,現實還是抽象,華麗還是詭異,全在你一念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