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02
【文前小叮嚀】此篇圖多且為流水遊記,建議佐以中餐或泡杯咖啡一起服用;不喜圖多者或流水遊記者就抱歉了....(鞠躬退下)
所參加的醫院附屬親子團體每隔幾個月就會辦場有教育意義的戶外活動,四月這場是包車去扭澤西的Liberty Science Center(自由科學中心),剛好阿爹有放假,同事好友兼鄰居也放假了,我們看到活動通知馬上就報名兩大一小,兩家人全家出動玩科學去。
自由科學中心是扭澤西內所成立的第一間州立互動性科學博物館,除了有許多科學展覽之外,全美國最大的IMAX電影廳也在這裡。可惜館內的IMAX電影都有年齡限制,我們兩家人的三位小孩都不到可以觀看的年紀,所以我們並沒有去看。雖然不能看IMAX電影,但光館內的展覽就很夠我們邊玩邊學了!
自由科學中心提供給不同年齡層孩子許多相關科學的教育活動,比如說,分為6-9歲或10-15歲兩種不同等級的科學尋寶活動,到館後可以直接在門口服務台拿到尋寶圖,每個孩子都是當日的小小科學家。對於年紀小的孩子,則有專屬2-5歲的科學互動區,專門提供給年紀小的遊客,除了這個區域之外,館內所有的展覽區域都有適合小小孩的科學互動遊戲。
我們兩家人的孩子都還小,尋寶遊戲就免了,跟著爸媽一起玩吧!
首先來到 Wonder Why區。這區主打觀察、想像,與創造等三個主題,設計了多種科學互動式活動供孩子們體驗。
阿母吹泡泡的臉變型的很好笑,還是不要露出來嚇人的好。
關於「觀察」,我們最愛的就是這個Soap Bubbles,一臺超大的泡泡裝置。在泡泡裝置旁邊有工作人員負責將橫桿放下,沾滿肥皂水後再拉上來,構成一面超大的肥皂水牆,讓遊客吹超大泡泡!要是吹得太用力,肥皂水牆馬上就會破得水花四濺,所以孩子們都學著慢慢輕輕的吹著。上圖是阿爹帶頭吹的,那泡泡超大!在現場繽紛燈光照映下,泡泡上頭滾來滾去的七彩色澤令孩子們看得目不轉睛。這個裝置當時【2y4m】的Ezii都可以吹得很好喔!
「觀察」類別中最讓我們喜愛的另一項科學裝置,是Resonance Tube (波共振管)。這個管是用來幹嘛的呢?簡單的來說,就是讓無形的聲音有形化,用肉眼也可以「看到聲音」。小小科學家們怎麼觀察聲音呢?波共振管上有個扭可以左右轉來控制聲音大小,聲音越大,管內的粒子所跳動的波高就越高;改變聲音大小時,可以以看出波形的變化而觀察出聲音傳遞的狀況。
這個Ezii看得很專心,聽懂多少我們就不清楚了。
「觀察」類另一個好玩的科學裝置,是在公園或許多兒童博物館也玩得到的 Sonic Tube(聲波管),管子又長又交纏錯節,對著管子這端說話,另一端耳朵則聽聽看多久後可以聽到聲音。
每回看到這類的聲波管,我都會想起芝加哥Blue Man show場裡所展示的那堆嬉皮風格濃厚的聲波管,那是我看過最複雜又有趣的聲波管呢!
「觀察」類最讓孩子們玩到不想離開的,就是這個Bernoulli Blower (白努利風機)。風機朝上吹時,球哪兒都不會去,就在管子上飛阿飛。孩子們喜歡把管子轉來轉去,球也跟著飛來飛去,掌控得宜的話,球就不會掉下來。
這個連大人都好愛玩阿!
「想像」類中,Ezii最愛的應該就是這面攀岩牆了。這面攀岩牆上頭的攀岩小石距離對小小Ezii的小手小腳來說全都太遠了,Ezii又很堅持想要爬,就讓阿爹輔助他摟~
看Ezii爬得好有趣,阿母也興致一來決定來爬一下,不然平時我多傾向在旁邊幫忙加油打氣就好,科科。久久沒爬,竟也爬出興趣來了。
阿爹大學時原本就很常去攀岩,雖然很多年沒攀岩了,但這點小牆難不倒他,爬得好快喔!
三個小男孩爬上癮了,當天遊客不多,我們來來回回不曉的爬了幾次。沒想到,後來Ezii竟然累到坐在地上放空休息了,哈~
「創造」類內印象最深的,是Kalliroscope,一種結合流體力學與藝術的裝置,裝置內的流體流動方式清晰可見又奇幻。Ezii覺得看起來像水往內被吸走了,我倒覺得像異世界中的想像流雲(奇幻電影看太多了嗎?)。
Wonder Why內許多物理性的科學裝置好玩又有趣,大人小孩一起玩得不亦樂乎,有些玩一玩也沒想到要拍照。印象中有趣的還有 Zoetrope(影像動畫機),用西洋鏡的簡單原理讓孩子看到幻影箱中的奇幻世界, 以及許多腦筋急轉彎的小遊戲。
右下圖那個互動式採採樂遊戲也是個超好玩的裝置,上頭的投影影像可以被推、被壓縮、被丟、被踢,和奧蘭多迪士尼世界Epcot內的未來世界館內某樣用光影打類曲棍球的遊戲很相似。
離開Wonder Why展覽區,我們來到特展Touch Tunnel。
當眼睛看不到時怎麼辦呢?這時,身體其他官感會更為敏銳以彌補視覺上的缺失。Touch Tunnel就是這樣的一種體驗裝置。這裝置看似只有一間教室的一半大小,裡頭是窄小又密密麻麻的黑暗隧道,伸手不見五指,遊客在其中爬行時只能靠著觸覺前行。
由於隧道內相當黑暗,進入的遊客必須先把重要物品,如錢包、手機、太陽眼鏡等物品寄放在櫃台處,免得掉了可是找不回來的。既然這麼黑,另一種怕掉的,就是小孩啦!忘了年齡限制是多少,反正我們兩家的三個小孩都太小了,不能自行爬入,需要有家長帶陪。由我和Ezii打頭陣,我們兩家人陸續慢慢爬進隧道內。一進到裡頭才深深感到有多黑!張開眼卻什麼都看不到的感覺很特別。裡頭的隧道並不是「直」的,而是彎彎曲曲、有許多高低起伏,爬行者必須兩手不斷往四周圍觸摸才能找到方向。好不容易兩家人都進入了隧道,好友的兩個孩子臨時決定不爬了,要媽媽帶他們出去。於是,爸爸留下繼續和我們一起爬。Ezii也會怕,一定要摸著我的腳(我爬在他前方)、然後阿爹牽著他的手才行。爬行時間約15分鐘,幸好當日遊客不多,我們可以慢慢找路慢慢爬。好不容易在隧道內重見前方出口處一點光明,連同Ezii,所有人全部同時歡呼!
當時,我心中馬上有一幕畫面躍上眼前:法國電影艾蜜莉的異想世界內,有個盲眼老人在艾蜜莉的帶領下,走過了一條忙碌而有趣的街道,邊走過一間間店,艾蜜莉邊在他耳邊訴說她所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最後艾蜜莉把盲眼老人帶到車站中央放下。這時老人雙眼突然打開,亮晶晶的看到金光從天而降的畫面。這就是當時從Touch Tunnel重見光明後,心中所蹦出來的畫面。
看得到這美好的光明世界是很幸福的,走過這一遭隧道,讓我們深深感觸良久。
接著我們轉移陣地,來到Energy Quest區。這區主要在介紹和能源相關的科學小知識,總共有五大能源工作站,分別代表地球上五大能源來源,有表面(風能,太陽能,水電)、生物存儲(石油,煤炭,天然氣,生物量)、核能(核裂變,核聚變)、海洋(海浪,潮汐,海洋熱)與地熱(水熱,幹熱岩,岩漿)等五大種。這些當然不是我背起來的,官網上都有介紹,有興趣的人可以自行上網查看。
舉例來說,風能發電的展示裝置錶顯示出風越大,產生的能量越多(左圖),太陽能發電區則是當光板暴露在強光下時,儀表數字顯示出所產生的能量,光板遮起來時則能量消失(右圖)。好玩歸好玩,兩歲Ezii當然不懂啦;不懂歸不懂,他倒是玩得還蠻愉快的。
核能發電區蠻讚的,模擬出來的小型反應爐展示效果一流。我忘了這些裝置究竟是怎麼展示出核能來的,反正看得我一愣一愣的、覺得這裝置好神就是了。
看完了這些部份,要去別的樓層看更多展覽了。站在這面玻璃往前方看,可以看到自由女神,和這科學中心的名字相呼應。
對了,紐約有個套裝旅遊行程叫做 Give Me Liberty (給我自由,哈!)25元就可以讓一位成人暢遊自由科學中心、自由州立公園與搭船去看自由女神及 Ellis Island Immigration Museum,整個行程「自由」的極致哪。
來到二樓,二樓有啥好玩的阿?
首先來到特展區,這區叫啥忘記了,是個和水資源維護有關的展覽。
一進入展覽區映入眼簾的,就是這些廢棄牛奶瓶所堆集而成的塔,比較五個不同國家浪費水資源的狀態。
這個工作台提供多種按鈕,孩子們可以自行按,看看不隨水關水龍頭或是使用非省水馬桶會浪費多少水資源(浪費的量由牆上的牛奶瓶數量來顯示)
一旁則是一大面的家中水管管線圖,爸媽可以和孩子一起探索「水是怎麼來的」。小聲說,好友比在場所有小孩都還要認真在看這面牆...
牆邊有許多不同形狀的管線,孩子們可以試著將管線和水槽或馬桶連結起來。這些管子也可以當望遠鏡喔(喂~~~)
展覽區的另一邊則是湖泊水資源應用與水力發電的模擬展示。這些對Ezii來說太難啦,不過按按扭製造湖面上的波紋對他來說倒是蠻有趣的。
和水資源說掰掰,我們來到Ezt and Be Eaten區,這區是常設展,主要在以Circle of Life(生命之環)的概念來介紹食物鏈。展示櫃內的動物在孩子眼中看來和動物園內的展示可能沒什麼差異,不過在自由科學中心內,是別有一番用意的,設計來讓孩子們理解「食」與「被食用」之間的關係。
比如說,這隻陸龜,就是用來介紹動物們如何防止被掠食者食用所發展出的眾多策略之一。陸龜有層厚厚的殼,被咬了就躲進殼內,讓掠食者張著大嘴也吃不到。這稱為 Cheating Death (欺騙死亡)。對Ezii來說,這就是隻「比較大的烏龜」而已,不過他似乎也能理解「當烏龜被咬時,會躲近殼裡,就不會痛了」。
另外,在動物界的化學戰區(chemical warfare),則是以具有劇毒的黑寡婦蜘蛛、希拉毒蜥與箭毒蛙來當代表,用以說明這些動物如何靠生產出劇毒來保護自己以避免被食用。
從小我對這些中南美洲的箭毒蛙就相當感興趣,總是很好奇為什麼他們身上的顏色可以這麼漂亮,看起來就像是迪士尼出的玩具一樣五顏六色。對Ezii的小小腦袋兒來說,或許五顏六色的青蛙反而比一般無毒的綠色青蛙常見吧---因為他有一組小青蛙玩具,全都是色彩繽紛的毒蛙代表,綠色反倒只有一隻。
去年牙牙學語的Ezii 發不出iguana的音,所以總是稱呼蜥蜴為"igaga " 現在,早已會說 iguana和lizard的他,卻還是愛開玩笑的繼續朝著蜥蜴大喊 igaga,可能因為每回他說igaga,我和阿爹就會覺得他好可愛的開始和他玩鬧起來。可想而知,看到產生劇毒的希拉毒蜥,Ezii 一樣是開著玩笑的大喊igaga呀~ 搞德周圍的其他遊客哈哈大笑!
Ezt and Be Eaten區還有很多動物,介紹了很多其他防止被掠食的方式與大自然的物競天擇,不過這裡點到為止就好,還有其他好多好玩的展覽區呢。
接下來,我們轉移陣地來到Infection Connection,疾病的傳播與治療是此區的重點。對於這區的主要外牆設計,個人相當喜愛, 各式各樣病毒病菌的彩色放大巨幅照完全吸引注眾人目光,路過的遊客幾乎都會走近好好凝視一番。
每回看到這區的照片,我和B都會想起:這區的廁所就是Ezii 第一次抓到阿爹偷挖鼻孔,然後賊笑說出 "Daddy picking nose, yuckie" 的地方!科科
這區介紹了幾個重點:疾病與人類的感染連結關係、微生物和人類之間的相互作用、瞭解現代科技如何幫助人類預防與治療疾病等等, 我們這兩位醫生爸爸對這區特別感興趣。這區有個電腦遊戲,祥列出中世紀以來所爆發的大型流行疾病(如傷寒、黑死病、天花等)的相關資料,其中有個機智問答遊戲讓他們玩得不亦樂乎。
這區有幾個比較有趣、比較適合小孩的部份為:1. 病菌除了讓人生病之外,還有什麼其他的作用嗎?有喔!可以用來做唇膏!(左上);2. 巨大的藍色鼻子實際模擬出打噴嚏時的風速,教導孩子為什麼打噴嚏時摀住口鼻可以降低疾病的傳播(右上,巨大鼻子打出來的噴嚏威力十足,風力超強的說); 3. 模擬病人與醫生看診,透過電腦的指示,每個孩子都可以學著當醫生來看病人(左下); 4. 在研究流行病學與微生物學的實驗室裡,有多樣有趣的互動性設施可以動手做做看(右下)。
不過,我們帶著的三個孩子對這區興趣缺缺,唯一比較有興趣的,只有那個藍色的大鼻子,所以速速就閃人離去。
Infection Connection隔壁,是個相當有趣的展覽區,叫做Communication,顧名思義,就是和溝通有關。這裡展覽區內介紹著從古到今人類所使用的各種溝通形式,如:符號繪圖、文字書寫、口語、電信通訊與數碼溝通等等。
一進入此區,首先進入眼簾的就是這面仿龐貝古牆,牆上有著許多文字發明前古人在牆壁上所刻下的符號,許多符號都和手掌有關。這牆面做有感應裝置,把手掌放上去會出現熱感應,呈現出手掌的形狀,很是有趣。
這個 Language Karaoke 是這整天我覺得最好玩的一個設施。這是啥呢?外頭有個大螢幕,上頭所播放的影片一看就讓我有種---是素人實拍嗎?的想法。果真!上頭播放的影片是遊客在隔壁暗房拍攝後,直接在大螢幕上播出。
那麼暗房裡有什麼把戲兒?
這是個讓遊客學著說四種不同語言:西班牙文、阿拉伯文、中文與一種很特殊的倫敦老俚語Cockney Rhyming Slang。遊客先在電腦前選下想嘗試的語言,然後在暗房裡的電腦螢幕前坐下,模擬說出電腦中所預設的字句,在這同時,一旁的攝影機會也跟著側錄。
我選的是阿拉伯文,模擬的對話情境是在餐廳用餐,媽呀,有夠難發音的,講起來有夠生硬又不標準!Ezii 看著阿母坐在那裡硬是要爬上來參一咖,於是錄出來的影片就出現前半段只有我、後半段出現一個小孩。
由於很多遊客排隊玩這個,所以我也只有玩這麼一回,不然還蠻想要試試看倫敦老俚語的。很多遊客都選擇中文(中文的對話情境好像是關於問路之類的),講的非常可愛, 現場笑聲連連,連在外頭觀看別的遊客錄的片段也是種樂趣,。
Communication展覽區內還有許多有趣的設施,比如說,讓遊客瞭解漢字從圖像到文字化的轉變,試著以毛筆書寫不同漢字;數位文字與語音訊息如何轉化為數碼來傳送;讓遊客試著學習不同語言的特定聲音,來試著造出新的文字等等。這些對兩三歲小孩兒來說都屬於較為抽象的概念,不過大點的孩子就玩得很開心了。
最後,我們來到摩天大樓展覽區,此區介紹了和摩天大樓與建築工程有關的科學知識。個人覺得最讚的是,有個展區以立體圖像展示出世界各國的摩天大樓,目前是全世界第二高樓台北101也高聳其中。在異鄉看到和家鄉有關的事物總是特別感動呀....
這區比較有趣的展覽還有:模擬大廈周圍的風力結構狀態,討論摩天大樓如何透過建築上技術的改進來和大風共生存,尤其是遇上颶風的時候。 另外,在約五公尺高的鋼架上模擬建築工程人員行走,沒有護網,安全措施就只有安全帽和一條綁身繩索,完全比照一般建築工人。這項設施有身高和體重的限制,有很多孩子很愛玩,在鋼架上走的飛快,小心翼翼行走的多是大人。
老話一句,Ezii還是太小啦,啥都不能玩。館方很貼心,設有一個工作臺,櫃子內有許多積木,提供給像Ezii這樣的小孩來蓋房子,也和此區的展覽主題有關。
最後,這顆高掛在天花板上的大球一定要提一下。這顆金屬大球有個很科學的名字,類似發明者加上某些數字那種名字,它是由上百個活動關節支架連結而成,不時或張開或收縮、或大或小。這個球有種神奇的魔力,讓我們駐足許久細看其中活動關節點的相互連結狀態,連Ezii都看得不想離開。因為球不斷變大變小,Ezii 會在球快要張開時對著球緩緩張開他的手掌,說"Open",在球快要收縮時對著球縮手掌,說"close",表情之專注嚴肅的!我們深深認為,Ezii的小腦袋瓜以為球是跟著他的發號施令在動作!哈哈~
下午時分,大夥兒回車上往家的方向前進,沒幾分鐘,Ezii就沈沈睡著了。
我們和好友討論起自由科學博物館令我們喜愛的地方,首先,整個館相當寬敞舒適,展示設施全都相當新穎。紐約著名的博物館與美術館眾多,但這是我們逛過算是相當寬敞的博物館之一,而且所有設施維護良善又乾淨。再者,展覽內容深度有深有淺,適合全家大小。知識層面過高的部份,因為展示品全都設有互動性的裝置,孩子多會被吸引過來「玩」,有刺激與反應孩,子就會有興趣,而家長可趁機用簡單的方式與孩子的語言和孩子做概括性的解釋。展示裝置上全附有淺顯易懂的說明,幫助家長轉換生硬的科學用語為孩子們較為熟悉的語言給孩子們聽。接著,雖然許多展區所介紹的概念偏抽象複雜,但多附有某些簡單的互動性設施,適合年幼的孩子動手操作。最後,我們很幸運的,當天遊館時人客稀少,不需要人擠人,玩得相當舒適。
記得幼稚園大班時,爸媽第一次帶我去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館內許多展覽在我心中投下一顆顆的震撼彈!依稀記得在八零年代中後期,第一回摸到那種手一碰內部就會出現閃電光束的球(這叫啥阿)的我有多興奮,從此愛上自然科學博物館,也很幸運的,在成長過程中,爸媽帶我去了很多次。
我不知道Ezii是否有相同的感動(應該沒有,因為他還真的太小了),不過接下來這幾年,我們應該會繼續來訪,相信每隔一陣子帶Ezii來,應該都會有不同的玩法與興致。尤其自由科學中心時常舉辦不同特展,IMAX與立體3D影片也常上映新片,等Ezii大點,我們就可以來這兒看電影摟!
目前分類:A+B=E in New York (79)
- Jun 24 Fri 2011 01:18
Liberty Science Center。自由科學中心,親子玩科學好所在
- Jun 11 Sat 2011 02:23
一年了
2011.06.10
去年的六月十號,我們一家人和當時初認識的好友S,在傍晚時分來到上東城面東河的河濱公園散步。望著映照著燈火閃爍的河面,我們聊著過去的生活與對未來的想望。那時的我們,剛搬來曼哈頓沒多久,正在學著怎麼不以過去每回來到此地所持有的觀光客角度與心態,展開新的生活。
不知不覺,一年過去了。
這一年,阿爹在醫院辛勤工作、阿母週間努力做學術。對一天工作時間超過12個小時的B來說,他對這個家的照顧與依附濃厚地令我感動不已。當兩人皆為學生身分時,大小家事B一手包辦,我只要專心於學術論文發表與博論撰寫。搬來紐約後,醫生身分與隨之而來的、工作上的成長喜悅與壓力包袱,皆需要伴侶更多的體諒與安慰。於是,經過頭兩個月的重新適應期後,我自願從衝鋒陷陣與緊湊的學術工作圈內慢慢放下手邊工作,捲起袖口抱起洗衣籃與拿起吸塵器,趁著Ezii上學時做好家事後才開始為自己的未來打拼,同時負起Ezii的主要教養之責。從什麼都不懂、也不是很懂事、以往只需為自己負責的女孩,我學起怎麼經營婚姻與發展一個家庭。好友都知道我常這樣的自嘲著:我每天都在「望夫崖」、Ezii每天都在「望爹崖」。醫生伴侶與孩子的辛苦不需多說,這就是為什麼醫院附屬的親子組織如此龐大,因為大部份成員的伴侶與父/母都時常不在身邊,這時,瞭解狀況也身處相同狀況的支持團體所提供的力量就無遠弗屆了。
醫界人員多是以一笑置之的態度來看Grey's Anatomy,因為內容不真實的可以。 "It's not about the medicine, it's entertainment (這不是醫學,而是一種娛樂)" 是醫界人員對它最常見的評價。不認識B以及他的朋友們之間,劇情怎麼演我就怎麼信;現在重新看起這齣戲,才能體會醫生們為什麼拿它來說笑,雖然編劇組參詢過許多醫界重要人士的意見。不管內容怎麼光怪陸離,其中的"Joe's bar"是種醫護人員生活的重要象徵。美國每個大型醫院周圍一定會有一間類似的酒吧,醫護人員下班後就約著一起去吃飯或喝一杯,這是多數人舒壓的方式。B所工作的醫院、兩個campus都各自有一個類似功能的酒吧,不管什麼時候去,裡頭的客人幾乎全是醫護人員。許多朋友抱怨伴侶下班後怎麼三、四個小時都不回家,或許我比較幸運,B從不願單獨和友人出去飲酒舒壓(幾乎每個同事下班後,不管早班夜班,都約著一起喝酒或吃飯去),堅持只想有更多點時間陪妻小,或是堅持我去他才肯去。我怎麼勸他、踢他出門,他那「我只想陪妳」的念頭頑固得很。我也學著放下自己那「辛勤工作後和朋友出去聊聊有益心身健康」的價值觀,畢竟,伴侶的聰慧體貼是看雙方互動來決定的,任一方以「我是為你好」態度來軟性強迫對方,都不健康。於是,我家樓下這間酒吧餐廳的酒保與服務生和Ezii也很熟,因為Ezii 很常出現在那兒和一群醫護人員一起吃晚餐,我們吃著海鮮義大利麵、喝著馬丁尼與啤酒時,他則一把抓起醬烤雞翅、暢飲他的果汁。B在醫院的Family man形象濃厚無比,這並非我所願,我反倒希望我們各自在職場有些許獨立於家庭之外的自我。不過這樣也好,不管是那些整形整到波波相連到天邊的妖豔護士們對男性醫生怎麼頻送秋波,或是不在乎對方究竟有沒有結婚還是不斷提出約會邀請的醫生們來說,B已經給了最好的答案。既然我是這family man形象的既得利益者,幹嘛花力氣去自找麻煩的找他討論「要怎麼經營獨立於家庭之外的自我」哪?這是他的人生、他的選擇,也是他對我和Ezii的情感驗證。
這就是Ezii的阿爹、我的老公,B。只要他放假在家,就是我們的家庭日,或是全家出門玩耍去、或是和好友窩在家裡閒聊,我們一家子總會有好多點子一起渡過這難得的時光;若是週間放假,Ezii上學去時,則是我倆的小夫妻約會日,手牽手上個館子或看場百老滙秀,享受只有兩人的小小世界。令我最為感動的是,有時我一心只想上圖書館寫完某個章節,不需語言、無須多說什麼,傍晚總是會有個窗明几淨的家等著我回去,打過蠟的木頭地板光滑無比,衣服洗好、折好、放好,晚餐在爐內熱呼呼的滾著,Ezii 已經被接回到家邊和阿爹玩耍邊等我回家一起吃晚餐。我心疼他的付出,難得放假沒老婆陪,多睡點也好。不過這就是他。B喜以我和Ezii的快樂做為主要考量,重點是,他也非常喜歡打掃。「打掃」這個動作本身,對他來說就是一種舒壓。
我和B一起身兼彼此的垃圾桶與港灣身分,前者分解與消化雙方工作壓力下所產生的情緒、後者則為彼此提供心靈撫慰與健康成長功能。我們這一年一起打拼的很有勁,從一開始的兵荒馬亂、到慢慢調整彼此在生活中的角色、到試著在新生活中找到自我,慢慢的,生活上了軌道,身心靈也找到合適的位置。對我來說,最大的學習非僅只於此。以前的我真的很天真,可以不為什麼、只為一個不相干的抽象概念、一個價值觀、一個信念,就和B鬥嘴鬥到兩個人都不開心。我們都學到了,在有「磨」有「合」的婚姻關係中,我們有的就是彼此而已,褪下社會階級、種族、文化、性別、職業成就等外在因素,婚姻中的兩人所擁有的,就是對方的靈魂,就是對方這個個體、這個人本身。所以不管彼此的思考模式與思維方式差異度有多少,「磨」的過程是種聆聽、是種同理、是種協調、是種放下;然後,學到了、懂得了、領悟了,就「合」了。這種心靈上的契合,絕非幼稚的、 一昧的意氣之爭所能得到的。這些年來,我們學著以平和詼諧的方式來幫助彼此磨掉個性中的凌角,過去一年來,因為生活與角色的急速轉變,相關的挑戰更是一個接著一個洶湧而來。我們曾一起抱頭痛哭,也曾在暗夜中緊抱彼此在耳邊呢喃著鼓勵的話語。或許因為兩人都生性樂觀,不管怎樣,白天一起床總是會告訴自己「今天也要當好漢一條」,拋下鑽牛角尖的情緒與念頭來體諒對方、包容對方、同理對方。"Stay cool"是我們共有的信念,要是連自己都不喜歡自己了,還怎能要求對方來愛自己呢?做個自己也會愛上的人,做個會令人想珍惜、想付出、想保護、想去愛的人,即使結了婚,愛情還是可以保鮮,更可以增值(存在的價值)。
【2y4m16d】看雁鴨優游。好友懾於Bronx Zoo。
除了關於婚姻關係的省思之外,這一年以來生活上改變有多少呢?想起來還蠻有趣的。
當初完全不熟地鐵系統,每週週間的午餐聚會出了好幾次接錯車的問題,現在的曼哈頓地鐵圖彷彿印在腦中,常去的那些區域路線特別鮮明。當初對曼哈頓公路系統僅有個初步印象,計程車司機故意繞了路還得先查一下手機地圖才能確定,現在一坐上去端視時間地點,先和司機打個照面聊一下路線,免得又遇上把人當呆胞般載著轉來轉去或故意開到比較擁擠的路上塞著的那種沒心肝司機。當初搬來時對於物價概念模糊,搞清楚「去哪裡可以買到什麼」對我們來說是探險最佳挑戰,現在和上東城的西方超市們變成好友、中國城內琳琅滿目的東亞與東南亞雜貨摸的清楚、原本就是常去購物又離家不算遠的Costco與Target內選擇豐富、如整個台灣超市搬過來的法拉盛超市內想得到的台灣食材都找得到、酒類選購好店為東村的 Astor Wines & Spirits、咖啡則喜歡買Porto Rico 。在許多久居紐約的台美朋友經驗分享下,每兩週一次的購物日的樂趣對我們來說,和上館子、看秀或參與文化活動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沒有阿爹的週末,從小就在家關不住的我和自幼就喜歡出門玩耍的Ezii,母子一起和朋友到處去玩。不知不覺,每週兩天週六週日趴趴走這樣的玩法,使得紐約大大小小博物館、美術館、動物園、 植物園、公園、親子露天音樂派對等等,都有我們的足跡。 不管有沒有阿爹在,我和Ezii可是一刻都不消磨地享受我們的親子時光。另外,嗜吃美食如我們,有幸有一群朋友一起上遍各式各樣餐館,從上海菜餐廳食為天、到東村的日本拉麵Ippudo、到頗負盛名的blue ribbon 壽司、到新法式料理王國Jean Georges、到從慾望城市打響名稱的 Asian fusion餐廳Tao、到中國城內目前B最愛的越南菜餐廳 Pho Pasteur、到法拉盛台灣家鄉味十足的南北合等等,都有我們的影子。在育樂活動中充電、在美食撫慰下補給心靈與身體上所需的養分,是為忙碌生活舒壓的好方法,也是我們防止心靈因勞勞碌碌而枯萎的方式。 唯一可惜的是,喜歡下廚的我們,現在動手的機會少了很多,即使下廚也多只是快炒些家常小菜,偶而興致一來才會想做些大菜;而空有雄心壯志想要學糕點烘培的我,這一整年來只試著做過一回法式烤布蕾。等生活再穩定一點,各自在職業生涯中爬得高了一點,希望能有更多時間來做菜做點心。這種沿襲自外婆、奶奶與媽媽,一心只想為全家人張羅每晚豐盛飯菜的媽媽桑心情,真是正港的台灣母親精神哪!
【1y9m10d】從台灣回美國路上之亂亂拍消磨時間,看得出來Ezii一點都不想陪阿爹阿母玩亂拍...科科
這一年,我們蒐集了滿滿幸福回憶,怎麼細數也數不完。謝謝許多台灣親友與小麥、紐約朋友這一年以來不間斷的鼓勵與陪伴。在論文撰寫的末期與阿爹轉往外科工作的當下,有感而發的記下這些體認。接下來一年,希望也一樣,全家人攜手一起大步向前邁進!
【同場加映】一年內,Ezii變了多少?
【2y6m14d】
兩週前和朋友去動物園玩,Ezii在長凳上吃點心的照片,整個就像個有個性的大男孩,寶寶味道在兩歲後急速消失中。這...這一點都不像兩歲半小孩阿!
【2y6m20d】
吃玉米的認真樣兒,臉上的嬰兒肥都不見了。阿母阿爹喜於孩子的急速成長,和寶寶Ezii的嬰兒肥說掰掰。
【1y6m3d】
去年差不多時候,一歲半的Ezii興奮笑起來是這幅模樣的....
【1y6m18d】
一歲半吃著點心的他是這樣子的....(走甜美寶寶路線?)
【1y6m26d】
鬼靈精怪的表情倒是一點都沒變,這應該會成為Ezii的正字招牌?!
【2y6m1d】
人家現在走的是陽光男孩路線啦!問Ezii幾歲,他會很大聲的邊回答"I am two!" 、邊比出「二」的手勢。兩歲的陽光男孩和藍天豔陽真的很搭!
【2y6m1d】
「爹地媽咪、阿公阿媽、nana, papa、姑姑舅舅,我明年長更大給你們看!」
明年,Ezii三歲。現在,我們只想好好享受兩歲的他。
- May 08 Sun 2011 17:50
翠貝加Petite Abeille。兒童餐點很不賴
2011.03.26 【2y4m11d】
在google輸入紐約比利時餐廳,跳出來的首位就是這間 Petite Abeille(我的google是啦,不曉得其他人的是不是就是了),以提供傳統比利時餐點與超過30種的比利時啤酒為名,在紐約有三間分店。我們去的這間裡頭的空間不大,每個位子之間的空間也不多,不大能算得上是適合親子共同用餐的理想地點。不過,他家的兒童餐點菜單設計比一般餐廳來說多了很多變化,很值得帶孩子去用餐。
餐前面包外韌內軟,相當有嚼勁,越咬越香(拍照時已經被孩子們吃了好幾片了)。
我幫Ezii點了比利時燉牛肉配上蘑菇馬鈴薯泥。一看到餐盤端上來馬上眼睛「將」的大亮---從沒看過份量這麼多的兒童餐!是我點過份量最巨大的「兒童餐」,女孩子吃會吃不完的那種。牛肉燉得還算軟嫩,也不曉得怎麼烹調的,味道超讚。蘑菇馬鈴薯泥口味相當獨特,和一般的蘑菇馬鈴薯泥很不一樣。
我點了ratatouille漢堡,九盎司的黑安格斯牛肉漢堡,搭配燉得軟爛的青椒、茄子、」番茄和zucchini,還有薯條。店家很用心的標示出店內使用的牛肉都是認證過的黑安格斯牛肉,在店內絞碎製成牛排。是說,客人不用擔心吃到來路不明的牛絞肉,這點要給petite Abeille拍拍手啦~ 我弟一次吃到搭配燉蔬菜的漢堡,超乎想像的好吃!沒有夾生菜與生番茄的那種清爽感,但這樣的熱漢堡非常對我的胃(因為我有愛吃熱食的台灣魂嗎?)。
比利時有名的就是比利時厚薯條,不過我點的是一般薯條好給孩子們方便吃。 隨餐的薯條份量很多,很適合和孩子分食。不過,吃了朋友點的厚薯條,真是覺得好~好~吃~~呀(轉圈),讓我好想念pommes的薯條呀~下回有路過要去買來吃!
我還點了一杯啤酒,忘了是什麼了,就和侍者說我喜歡偏甜、不喜歡太澀的啤酒。邊吃漢堡邊喝啤酒感覺很暢快,彌補一下一整天帶小孩出來玩的疲勞感
Ezii吃的津津有味,不過如同預料中的,燉牛肉剩了大概有一半。阿母我啃了漢堡又暢飲啤酒,也沒胃幫他吃完這盤呀。
和阿母拍照總是怪表情一堆的Ezii,不過難得有合照,所以要放一下。
小記:這天也是我第一次自己帶Ezii到中央車站。Ezii大廳精雕細著的屋頂設計相當有興趣,不斷指著算有幾顆小星星。
- Apr 30 Sat 2011 05:11
蒐集春天到來的步伐
2011.04.29
【2y4m24d】紐約植物園當陽光少男
四月以來,紐約的天氣變化非常不穩定,時常前一天豔陽高掛、隔一天就狂風刮又落大雨。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察看氣象預報看氣溫,再來決定怎麼給小孩穿衣。滿心期待春暖花開的美好時節快快到來,卻又被春天的後母面給晃點了好幾回,暨期待又怕受傷害地等待著春神佛心來著,賞大地一個全新氣象。
終於!這兩週氣溫速速向上竄,白天從十度C左右上升到平均20度C的溫度,最高溫還曾飆上28度C! 大街上的人們紛紛褪下厚重的毛衣外套,改換上短袖薄質上衣;許多女士們腳踩著淡色系的露趾女鞋,一整個冬天頻頻出現的黑色絲襪消失。在耀眼陽光下,街頭上散發著一股春天的活潑生氣。
一從大門出來,映入眼簾的就是大廈兩旁盛開的火紅色鬱金香,在環境維護人員細心照顧之下,這一週以來鬱金香們每天都和路過的人們微笑打招呼。每當經過這群花兒,我都會下意識的在心裡唱起「春神來了誰知道、梅花黃鶯報到......(心情呈現撒花瓣加小跑跳步那般的雀躍狀態)」忍不住多看他們兩眼,然後開始有活力的一天。
街道上點點的改變,在在透露著春天已經到來的消息。路邊的crabapple tree 一一冒出朵朵桃紅色小花,為街邊增添許多色彩, 春天的詩句逐漸蔓延開來,和冬天時的灰色景象說掰掰。
每一個大廈外頭,都在短時間內冒出許多花朵。這一大團粉紅色鬱金香,就在離我家最近的地鐵站旁某個大廈前,看得出來還有許多含苞待放。
走在路上,很難不去注意到這些點點色彩;而我也才發現,許多街邊栽種的花朵多是以鬱金香為主,像上圖這種雙色鬱金香相當常見,和以前麥城的春天街邊景象不大一樣:雖然都是花,但是花的種類不同,所拼貼出來的城市意像也有所改變。
當然也有不是鬱金香的花,比如說, 繡球花,這這這....真是太可愛的顏色了阿!
沿著繡球花走著走著,剛好看到正在栽種花朵與小樹叢的人員,哈哈!原來突然出現這麼多盛開的花朵是這樣來的!
Ezii和小Q在植物園的某個水池前玩耍(兩個人都很想翻過池牆去玩水!)
春天來啦! 在欣賞春天景象與蒐集春天步伐的同時,也該是進行衣櫥換季工程的時候了,看著這一季Ezii許多早已穿不下的冬衣,我滿心期待這個夏天的他慢慢蛻變為夏日兩歲大男孩(去年是夏日一歲男寶寶,今年那股寶寶樣兒已經逐漸消失了呀)。
Ezii 每天早上吃完早餐一定會問我"Ezii and mommy go outside and play (語調上揚表疑問)",我都笑著搖搖頭說,「今天是星期X,Ezii 要上學,老師會帶你出去玩,媽咪週六週日再帶你出去玩喔」。可能因為這樣,Ezii很愛在唸星期一、星期二時,突然就跳到星期六和日,然後給我很賊的笑容。還很愛舉手高呼著“ Everyday Saturday!” 或 "Everyday Sunday!"。雖然Ezii很愛去day care,每天都在那兒玩的很開心,回到家也每天重複唱著學到的歌曲、跳著學到的遊戲舞蹈,但感覺得出來,他還是最愛和阿母一起出去玩啦~
所以,乘著春天的步伐,在春意盎然的微風中,我們一起來去戶外享受春神迷人的魅力吧!
ps: 春天後母面有多誇張?紐約時而大晴天時而刮風下雨還算小case, 麥城沒多久前還下雪呢!春天帶來的冰火二重刺激總是令人出乎意料之外呀...
- Apr 23 Sat 2011 09:44
小男孩的遊戲約會。兒童藝術博物館
2011.03.26
“Play Date”(遊戲約會) 是個和當了媽後的生活息息相關的一個詞兒,照字面意思直接翻譯,就是「在一起玩遊戲的約會」。沒孩子前的我不瞭解這個詞有多重要,直到有了Ezii後才逐漸體會遊戲約會對家長與孩子的社交活動與身心健康影響極大無比。科科,為什麼呢?一來,孩子越大,越需要玩伴互動,透過互動過程社會化、學習人際交往技巧;二來,怎麼玩都不會累、活動力超強的小孩關在家裡把屋頂掀翻了都還不夠玩,倒不如帶到外頭去追趕跑跳蹦,爸媽也不需和孩子在一個屋簷下追逐。世界何其大,樂趣隨處俯拾即是,若孩子有合適的玩伴一起探索世界,家長有合得來的好友ㄧ起相約外出溜小孩,對孩子與家長都是身體與心靈上的健康之道。
我和Ezii很幸運,來紐約後不知不覺也認識了許多遊戲約會玩伴,其中最愛一同約出遊的就是小Q和小Q媽。小Q和Ezii是從第一次見面就一拍即合的哥兒們,我和小Q媽每次見面都深感相聚時光快樂無比、期待下回再相見。於是,隨著冬天的腳步逐漸遠去, 小男孩們的遊戲約會季節也跟著展開。
這個週六,我們約好一起來去Children's Museum of the Arts(兒童藝術博物館)玩耍。位於曼哈頓蘇活區的兒童藝術博物旨在提供孩子們一個暨安全又可以隨心所欲發揮創意的小天地,裡頭有多種不同藝術工作站,多有指導人員在旁提供協助,幫助孩子探索各式各樣素材、同時帶領孩子創意創作,所有的活動家長都可以陪著孩子一起參與。兒童藝術博物館內同時也蒐藏了從1930年代以來,50多個不同國家孩子的藝術作品,不定期的進行特展。如目前正在進行的"Art Within Reach"特展,就相當有看頭。這個特展展出從經濟大蕭條時代到今日,不同時期、不同風景的紐約市藝術創作。特展計畫本身是個擁有百萬經費的聯邦藝術計畫,旨在表達每個人都可以透過藝術來紀錄生活,透過孩子們的眼睛、創作出的藝術畫作,來窺探紐約市這80多年的改變。兒童藝術博物館也提供多種的兒童藝術課程,供10個月大以上的寶寶到12最大的孩子不同的藝術體驗。雖然這個博物館規模不大,但處處可見館方人員的用心經營,與各式各樣與藝術、創作相關的媒材。
上圖中,Ezii在水彩工作站玩耍,拿起桌上的小車子、沾點水彩,在畫紙上豪邁滾出一條條的車輪印,或是拿起水彩筆大筆揮毫。
平時愛玩水彩到潑彩點點沾滿身也無所謂的Ezii這天不曉得怎麼了,只要一有水彩沾到手上,馬上就喊著“Ezii hands dirty, 洗手” 跑去洗手,讓我搞不清楚是真有那麼介意手弄髒,還是他喜歡去博物館那間高度對他來說剛剛好的兒童洗手台。沒多久後,Ezii對玩水彩失去興趣,拿著小車子靜靜坐著不曉得在想什麼。
坐在隔壁的小Q玩得超級盡興,身上的水彩圍兜兜和手臂上都沾滿水彩!玩成這樣的小Q真是館方最佳代言人,一看就知道玩得不亦樂乎呀~
水彩工作站的隔壁是另一個工作站,上頭放滿各式各樣素材,以bubble wrap(泡泡紙)為主題,邀請孩子隨機發揮、用泡泡紙建造出一個建築物。工作站桌上的素材有多種膠帶、吸管、硬紙板、彩紙等,要怎麼應用都可以。許多大孩子做好了高塔,還拿去水彩工作站上色,非常有創意。這個工作站的內容計畫適合大點的孩子來進行,對兩歲的Ezii 來說算難,Ezii對它也沒啥興趣。到是我手癢,速速做了一個小塔,可惜忘了拍照,也忘了帶回了。在這個博物館裡,所創作出的每樣作品都可以帶回家。不過若是要帶走的作品一定要收好,像Ezii的水彩畫,在我陪他去洗手回來後,就被工作人員清走了。
這個工作站是做長形燈箱,上頭有著許多彩色透明大樂高積木,孩子們在透著光的燈箱表面堆疊這樣的樂高積木,別有一種特殊色彩意象。Ezii這陣子喜歡做平面性的積木連結,他最愛做的就是「動物園」和「外星球基地」。看上圖他正在蓋的透明彩色基地,是不是有種後現代糖果普普風呢?蓋好了,迫不及待的拿給在一旁的小Q媽咪看;看左上圖他那興奮的小臉蛋,不難猜想到在他的小腦袋瓜子裡,說不定有好多外星人故事情節正在上演。
這個工作站,叫做“Flubbler” ,是一種具有超強黏性的素材,像黏土般可以讓人自由形塑揉捏。看牆壁上的提醒標緻「注意!會黏在衣服和頭髮上喔!」就知道這玩意兒有多黏了。兩個小人一人站一邊,拿起flubber開始搓揉拉扯。我和小Q媽也好奇的拿了一塊起來玩,哇!這玩意兒可以拉好長好長都不會斷,好玩耶!
很快的,小孩玩flubber的注意力到達極限,隨即換到隔壁的畫圖區玩耍。兒童藝術博物館腹地不大、館區小小,每個工作站都在不遠處,對注意力集中度不算長的toddler來說這樣的設計頗優, 一但孩子在某個工作站玩膩了,馬上可以在隔壁找到新鮮玩意兒。
畫圖工作站的桌子上頭,有著好多彩色筆、彩色鉛筆與畫紙,孩子們一坐下就可以拿起筆兒來作畫。 旁邊還有個立體畫板,畫板連結著張頗大的椅子,家長可以陪著孩子在立體畫板上彩繪,。
工作站前的牆壁上掛著目前館內特展"Art Within Reach"的作品,相信可以激發許多坐在這兒繪畫的孩子們無限的想像力。Ezii 畫了什麼呢?他畫了不少東西,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右上圖那些簡單的綠色線條與點,點點是眼睛和耳朵,線條是臉頰---他想要畫張人臉!先前,當他畫人臉時,都會先畫個大圓型當頭,這次只畫了下半個圓弧行線條當臉頰是因為--->他發現我都是這樣畫人臉的(因為我都會在額頭上畫瀏海)!讓我小小訝異的一下,小孩的觀察力還真是無所不在哪!
兒童藝術博物館內處處有驚喜,每個角落的裝飾都是相當有創意的畫作。就算是水彩區的垃圾桶與放供給孩子們彩繪時穿的塑膠圍兜兜的桶子,都有種藝術家不受拘束的隨性意味。網路上家長對這家博物館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認為小又精緻,無處不是驚喜,有些人則認為環境髒亂又窄小,根本無法稱作博物館。通常遇上正反評價兩極的人事物,在親自接觸前我絕不會任意下評判。親臨現場玩過一遍後,我深深體會這些蘇活區的藝術教育者有多麼用心在經營這個小天地,期望帶給每個前來的孩子與家長多種藝術體驗。玩藝術本來就不是個乾淨的活動,藝術作品也多不是在窗明几淨的無塵室裡創作出來的,尤其是正在彩繪中的孩子們,怎麼可能不沾染到顏料呢?不過,與其稱這個地方為「博物館」,或許,稱為「藝術體驗中心」會更適合,畢竟此館的主要功能全在於讓孩子參與不同工作站所提供的藝術體驗,和以典藏、展示、研究、教育等四大功能為主的「博物館」相去的確甚遠。
博物館地下室也是各種工作站,不過裡頭的活動多只適合大孩子。像左下圖的工作站,有個老師帶著孩子們利用不同色彩與質地的石頭,加上畫筆來創作;右下圖則是個充滿大型彈跳球的空間,有許多大孩子在裡頭隨著彈跳球一起上上下下的跳著。Ezii也很想進去玩,但他實在太小了,身高只比那些球高不了多少,很容易被跳動中的球與其他大孩子壓到;他自己脫了鞋子想進去玩,站在入口處觀望了一陣子,怎樣都找不到「空隙」跳進去,自己決定「我不玩啦」。試想,要是我看到幾乎和我一樣高的巨球、加上身高比我高至少兩倍的高個兒在我面前狂跳,我應該也不會想冒生命危險衝進去一起跳。
多次帶Ezii去各種博物館後,發現在阿爹沒有同行的狀況下,Ezii的博物館遊玩極限大概就是2-3個小時,就可以達到小孩與阿母雙雙筋疲力盡的境界。在兒童藝術博物館待了快兩個小時,兩個小孩也差不多該午睡了,小Q媽提議推孩子們去幾個街口外、Tracy Stewart(美國著名脫口秀主持人Jon Stewart的老婆)所開的一間family-friendly cafe,moomah。
這天的小男孩遊戲約會內容充實滿滿,為了不要讓朋友再度facebook傳訊息來說「文章寫太長啦,三天都看不完!」,此日遊記就先到此打住,科科。著名的TriBaCa(翠貝加)家庭用餐名店moomah就下篇再寫啦。
- Apr 20 Wed 2011 14:03
曼哈頓兒童博物館。兩小時遊記
2011.02.21
這天,我和朋友約好帶著孩子一起到 Children's Museum of Manhattan(曼哈頓兒童博物館)玩耍。
搬來紐約也快一年了,老早久聞曼哈頓兒童博物館內有趣的展覽,遲遲沒有帶Ezii出征的原因就在於,這間兒童博物館是出名的「週末人擠人」。每個家長聽到我提起曼哈頓兒童博物館,第一個反應幾乎都是「週末非常擁擠喔」或「週末帶孩子去會很累喔」。這回和朋友約好一起去,有伴啥都好玩,也圓了我想帶Ezii一探其中究竟的好奇心。
曼哈頓兒童博物館非常小,裡頭不能推推車,必須寄放在一樓入口旁的寄物處,所以一切行頭必須輕便打包,好隨身攜帶。 一樓正在進行「The Wizard of Oz(綠野仙蹤)」特展,從門口一望進去就是個人山人海,我相信每個牽著小小孩進去的家長看了頭皮都會發麻。比我們先到的朋友老馬識途,直接上三樓的PlayWorks。PlayWorks是專為零歲到四歲的孩子設計的遊戲空間,整層樓內有專為藝術、科學、數學、語言各種領域打造的遊戲設施。
上圖這隻龍的名字叫做“Alphie”,是PlayWorks裡的小主角。在這個學習空間裡,孩子們可以拿著裡頭裝有感應器的字母牌,放進Alphie的嘴巴裡,她就會發出該字母的音,然後字母牌會由Alphie肚子上的一個小洞掉出來。Alphie的身邊無時無刻都圍著許多孩子,試圖餵她「吃」字母。
PlayWorks裡有座大型的綜合遊戲設施,隧道、溜滑梯、觀望站、繩索小橋等一應俱全,是個很基本、但孩子們都很愛的那種綜合遊戲設施。無奈,人實在很多,零歲到四歲的孩子都擠在這兒玩,意外也很容易發生,不時就會聽到孩子的哭聲。因為人多,我很小心的緊緊跟著Ezii,就怕一個不小心出什麼閃失。果然,當Ezii爬進一個大人很難爬進去、在二樓的小觀望室後,隨即聽到他的哭聲(左上圖的他正在哭)。原來是觀望室內有個大哥哥,一個人占著兩個觀望鏡,看到Ezii 進去想玩其中一個,就順手推了Ezii一把。大哥哥的媽媽也站在旁邊,一聽到Ezii的哭聲馬上喊了聲男孩的名字,大哥哥隨即也爬了出來。Ezii坐在裡頭哭,我爬了進去安撫了一下,讓他出來和大哥哥一起握手言好。兩個人開心的再度爬進去一人玩一個觀望鏡,沒想到,男孩的一歲多的弟弟跟著兩人進去後沒幾秒也哭了。原來弟弟搶不到哥哥的觀望鏡,去搶Ezii的,結果被Ezii的肩膀技術性的擠了一把,站不大穩的他就跌倒了,蹲坐在地上哭泣。真是傷腦筋的場面,我和男孩們的媽媽又站在外頭一起哄著小孩出來,交換道歉。觀望站內的空間實在太小,讓外頭等待孩子玩耍的家長不得不伸長脖子往內看,就擔心一個不注意,孩子們相互推擠,爆出哭聲。
因此,我趕緊把Ezii帶到其他區域玩耍,別待在那個小空間瞎攪和了。
PlayWorks還有兩大座連大人們看了都會愛的大型玩具:卡通化的消防車與紐約MTA公車。上圖就是MTA公車縮小版,共有兩排、四個方向盤,供孩子們摹仿公車司機開車的模樣。公車的儀表板上很擬真的做有許多按鈕設計,孩子們光玩方向盤和這些按鈕就可以玩到樂不思蜀。由於等待要「開車」的孩子很多,家長通常多只讓孩子玩一下下,就會把孩子抓出來讓位。Ezii 也是,玩沒多久就被我抓出來。他在許多遊樂器材中跑來跑去、看哪兒人少就往哪裡玩,結果我發現,他回到公車上頭玩的次數最多。
消防車更有趣,車子裡的駕駛座、儀表板、車體內的儀器設施、窗戶、噴水水管等,雖然都卡通可愛化,但具有高度互動性。裡頭總是有著滿滿的孩子,在各是各樣的按鈕上撥來撥去、轉來轉去。車內有個大工具箱,裡頭裝滿許多消防帽可以讓孩子們戴起。因為人實在太多,我們進去消防車裡多次都等不到空的消防帽戴,只能說,Ezii 這回和消防帽無緣啦!連駕駛座都排不到隊!下回有機會再回來戴帽子開消防車吧。
到館的遊客越來越多,PlayWorks人多到很難顧孩子,我和朋友決定轉到二樓的“Adventures with Dora and Diego (和Dora與Diego一起冒險去)”。這個空間的設計有兩個概念;第一個是和Diego一起拯救動物、第二個是到Dora的家玩耍。
從門口ㄧ進去,牆上的森林圖案與Diego一起歡迎小遊客們,有個按鈕一按下去,會出現Diego活力有勁的聲音邀請小朋友們一起和他去拯救動物,然後響起一陣音樂。Ezii 超愛隨著那音樂起舞,就這樣站在門口玩按鈕聽音樂跳舞,也玩了好久。對小孩子來說,只要是他們有興趣的事物,怎麼玩都不會膩,爸媽只要在旁邊微笑看著就好(是說,當場的我有一度很悠閒,不用追小孩,真棒!)。
在Diego區域,有許多和動物有關的遊戲設施。比如說,其中的洞穴設施可以打開洞穴門觀看裡頭的蝴蝶、沙灘設施上有按下按鈕就會唱歌的貝殼蝦蟹、雨林設施內則有會說簡單故事的雨林動物。或者,孩子也可以跟著動物的腳印逐步探險,看看腳印前往何處。只要夠用心,家長和孩子可以一起發掘這個小世界裡的所有和動物有關的小祕密。
上圖,是Diego區域內的小電腦,內有多種動物知識,透過觸控式螢幕與上頭的按鍵,讓孩子看看動物們的家、聽聽動物的聲音等等進行多種簡單的互動式遊戲,是個很適合小小孩玩的遊戲設施。
Dora的家內有許多大型傢俱玩具,比如說上圖那個大收音機,Ezii和好朋友小Q玩著上頭的按鈕就可以玩好一陣子。Dora的家禮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座大木琴和一座敲擊樂器玩具,無奈這兩座玩具也是無時無刻都有人在排隊的狀態,阿母我沒那個力氣帶著會東奔西跑、對任何事情都有興趣的Ezii去排隊。反正就跟著Ezii屁股後頭走,他想玩啥,啥都好。
待沒有很久,兒童博物館內的人越來越多;看看手錶,還不到兩個小時阿!我和友人已經顧孩子顧到快要受不了了。孩子多又擠的地方,要顧好孩子原本就不容易,加上許多遊客違反規定,讓孩子們要玩耍玩得更不盡興。比如說,明明館內禁止飲食,偏偏有很多遊客帶著食物進來,大大方方的靠著牆壁全家坐著吃。又比如說,明明館內許多遊樂設施都設計在牆壁上,偏偏許多遊客把隨身物品靠著牆壁堆置、靠著牆吃東西,這....其他遊客怎麼玩哪?Ezii 在玩牆上的遊樂設施時,我還得注意看他有沒有踩到別人堆放在地上的衣服,當他不小心踩到他人物品時,還要看看主人有沒有在身邊,趕緊賠不是;說真的,這些在牆角堆放物品的人都不會想到會影響其他遊客嗎?讓人很難不對這些遊客的公德心起疑問阿。
只能說,這回的遊館經驗給了我曼哈頓兒童博物館的週末人擠人實境體驗,的確就像其他家長朋友說的那樣擁擠、而問題也隨著擁擠而產生。裡頭的遊樂設施的確都各有各的特色,不過若真的好好享受遊玩的樂趣,挑個少人的週間日來才恰當。我們在館內待了約兩個小時,兩人決定離開,跳上小黃回我家休息。
離開人潮,回到家裡,原本緊繃的神經突然輕鬆了許多。小Q 是Ezii的麻吉弟弟,兩人第一次見面就一拍即合,接下來每回見面感情都越來越好;吃東西時一起分享、玩耍時一起跳舞擺動身軀、想起來時就給對方一個抱抱。Ezii都暱稱小Q為「弟弟」,時常在家裡喊著弟弟和阿姨,總是說要和他們一起出去玩;有時候Ezii說的故事裡(Ezii非常愛說自編故事,內容都很天外飛來一筆的爆笑),還會出現弟弟的角色一起參與。比如說,有回的故事是這樣的:‘“Ezii and didi play...there's a cow says moo moo...Ezii hug cow, and did hug cow, too....(Ezii 大眼睛轉阿轉盯著阿母認真說故事貌)”,雖然不懂為什麼會出現一隻牛,不過Ezii這樣子沒啥邏輯的小故事,讓我一聽就忍不住微笑,之後想起來也會笑。
拍照時間,Ezii和小Q兩人沒一刻靜下來,也沒人會想看鏡頭,就兩個媽咪自己拍啦! 謝謝朋友願意和我一起去曼哈頓兒童博物館溜小孩,週末去這地方,對家長來說是最佳的體力訓練戰鬥營,在人多的場合跟著孩子一起且站、且走、且爬、且跑、且蹲,不時還得抱起小孩,是燃燒脂肪的絕佳選擇活動。博物館內的遊樂設施適合四歲以下的孩子,對兩歲的Ezii來說許多設施的知識層面內容淺顯易懂、不會太複雜、也好操作;有機會,我還是會帶他一起去玩耍的!
最後來張當日最有趣:正當我把物品準備妥當要出門時,一轉眼,Ezii穿著我的黑色皮靴好神氣的站著等我「看他」。皮靴的長度上達Ezii大腿的一半高,走起路來很難彎膝蓋,整個是個爆笑滿點哪!
- Mar 31 Thu 2011 13:20
小公園春夏秋冬這樣玩,公園友誼也這樣來
2011.03.28
我家旁邊有個小公園,離家只有三條街不到的距離,和Ezii一起手牽手走路只要15分鐘左右就可以到,坐stroller大人推更快,五分鐘腳程即可。沒有和其他孩子約play date的週末,我們多會在下午時分來這裡玩耍;而許多play date,也多是約在這裡。
剛搬來紐約的那個夏天,我們總是帶Ezii去離家六條街外的中央公園72街或67街的playground。曼哈頓東西向的街隔大,南北向街隔相較之下短很多,從我家去中央公園一路從東往西走,雖然只要六條街,但大人步行時間單向就要20分鐘了。B家有孩子的同事個個強力推薦離家近的小公園,讓我們和小公園結下深刻的情緣。中央公園的遊戲場和小公園各有特色,就看心情和時間,去哪玩都好玩。
因為距離和方便性,過去十個月下來,我們去小公園玩的次數遠比中央公園多很多,小公園裡春夏秋冬都有Ezii的影子。
2010.09.10
去年九月,夏末的小公園下午有點兒微涼。那時的Ezii 一來到小公園最愛直衝沙坑區。
夏天的沙坑區有很多玩沙的玩具,沙桶啦、小勺子啦、沙石車啦,都是無主人地每日每夜留在沙坑裡,每個孩子都可以拿起來玩。 Ezii 喜歡沙子的觸感,或摸、或抓、或撒在頭上身上,照片裡頭髮和外套上那些沙都是他自己撒的。
拿起小勺子舀沙、放進桶子裡,這樣玩就可以很開心。那個夏天Ezii有許多小玩伴,都是住附近的孩子;他和小玩伴玩耍時,我和小玩伴的爸媽就閒聊。托Ezii的福,我也交了不少公園聊天伴友。
紐約公園的訪客生態很有趣,不同時段去會看到不同的樣貌。週間下午去公園,幾乎清一色是保姆帶小孩去玩,孩子們在玩耍時,保姆們全都坐在一長排椅子上用西班牙文聊天,不管是墨西哥口音、或是多明尼加口音,大夥兒熟識地分食零嘴的模樣看起來相當有組織。也可以看到些白人或亞州面孔的阿媽阿公帶孫子出來玩,或是媽媽帶孩子出來玩,不過屬於絕少數。
去年六月在中央公園的遊戲場,我和一個白人媽媽、一個白人阿媽和一個日本媽媽不約而同、無法言諭的總是聚在陪孩子玩也一起聊天。做金融業的白人媽媽生了孩子後休假好幾個月想自己帶孩子個一陣子,在公園放小孩風時也常看她拿著電話繼續幫公司做諮詢顧問;白人阿媽就住在第五大道上,兒子和女兒住在附近工作相當忙碌,白人阿媽喜歡和保姆一起陪孫女來公園玩,她愛說著過去三十年紐約的變化故事、總是相當精彩;日本媽媽和我一樣是博士後選人,在家顧小孩兼寫論文,有次帶她捏的手工日式小飯團給我吃,超美味!還有一對亞州老夫婦,說著廣式英文,偶而也會帶孫子來玩,不過我很少遇上他們,聊過的天也不多。
後來我們回台灣了三個月,Ezii排上day care後回美國,我就再也沒有週間帶他去公園玩過了,也再也沒有遇上這些婆婆媽媽們。那時,每天回家時分我們總是互約下回一起帶孩子來玩的時間,我還記得六月的金色夕陽映照著遊戲場周圍樹林草地的強烈對比,以及彼此臉上的笑容話語;但僅只於此,還沒到互換電話的交情。熊熊回想起來,心底有點想念他們,也希望他們現在過得一切都好。
沙坑區和公園地面有段小落差,Ezii手一撐跳上來,動作敏捷得很。
週末的公園,不管是中央公園還是小公園,保姆數量驟減,出現的絕大多數都是父母本人。許多父母脖子上掛著相機,似乎想要拍下平時難得看到的、孩子玩耍時的笑顏。
每個週末來到小公園,總是有許多熟識的面孔出現,或是同個day care的家長與孩子、或是醫院親子團體的成員友人,孩子們聚在一起玩時,家長們邊陪著孩子玩、邊追小孩、邊相互聊天。孩子們是不是和保姆出來玩蠻容易區辨出來的--->家長多會陪著孩子玩,跟著孩子跑來跑去,但保姆多坐在椅子上聊天很少跟著孩子一起玩。我也曾遇過對待孩子就像自己小孩或自己孫兒那樣的保姆,不過這樣的保姆真的很少。
盪鞦韆是Ezii每回造訪公園的必玩,那個午後玩到頭髮都溼成一條條的,當時還有點擔心頭髮溼了還玩盪鞦韆會不會吹風感冒說....
週末的小公園人多,又多是週末才出現的家長,所以除了原本在day care、醫院或所居住的大廈就認識、打過照面的家長會每遇必一起聊天互動外,和其他不認識的家長互動多屬於露水姻緣型,今朝見面今朝言歡、今朝有酒今朝醉那種。當下聊得很開心,但很有可能接下來許久都不會再見到面、甚至見到面還會懷疑“誒,我是不是認識那個人” 那樣。我曾和某個媽媽,第二次相逢時兩人都忘了幾個月前曾相談甚歡,然後兩人和孩子一起玩了大半天才驀然大驚的認出對方來....
曾有個單親爸爸多次在週末相遇,不斷和我訴說他和太太的情感問題以及他的親子教養心得。這位爸爸看似南歐後裔的白人臉孔有種特殊的氣質,女兒相當漂亮乖巧,比Ezii大一點,兩人總是喜歡玩在一起。還有個媽媽,是瑜珈老師,身材高挑,總是綁著一頭金色馬尾,是個美女媽媽。來自舊金山的她沒有土生土長曼哈頓白人媽媽的傲慢,非常好聊天,只要彼此都出現在小公園,我們一定會相互問好、閒聊許久。對我來說,這些爸爸媽媽都是家長,和媽媽聊天或和爸爸聊天,各有其中互動的奧妙與方式,久了大家都可以變成還不錯的“公園朋友”,發展出公園友誼。
露水姻緣型友誼也好,不言而喻的公園友誼也罷,這就是公園文化,人與人之間來來去去,不求從對方身上得到太多,也不會表露出太深的自己,當下那個相聚的摩門兩方都愜意開心就好。這是我搬到紐約後,很深的一個感觸。
剛從台灣來美國念書時,我很不喜歡和陌生人甚至不熟的人多說什麼,不管是哪一種形式的對話,small talk讓我不自在,對我來說,“我又不認識你,沒必要多說什麼五四三”。在台灣很少有人會隨意和陌生人聊天吧?人與人之間有種無形距離,彼此之間最多就是說謝謝和對不起(和7-11店員說、或和公車司機說 那種),不需要絕不多說什麼,屬於一種緘默的禮節。這六年下來,受老美文化影響,悠然自在的和不同種類的陌生人對話,選擇不同對話深度與話題這樣的事情對我來說變得自然,是當初出國前很難想像到的改變。B曾很開心的和我點出這點,我才意識到原來自己也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 只能說,這樣的互動當然是真誠的,但卻也沒什麼好多期待的,有緣又合得來,友誼才有繼續發展的空間。不然的話,萍水相逢也是種美。
回到小公園硬體設施部份,沙坑旁的小遊戲區適合小小孩,這個方向盤不曉得為什麼這麼好玩,每個孩子經過都喜歡轉個好幾圈。
2010.09.11
小公園裡有兩座蹲在地上的石象,夏天午後每個小時象鼻會噴出水來,在陽光下出現漂亮的彩虹來。Ezii超愛這兩隻大象,更愛踩著地上的水去摸噴出來的水, 這樣可以玩超久。每個小時的噴水,Ezii一看到馬上會到大象身邊定點集合開始玩起來。
Ezii 有雙小藍crocs鞋,夏天玩水、玩沙都好方便,偏偏當時每回出門問他要穿什麼鞋,阿母拼命把crocs拿在他眼前晃阿晃的,他就是自顧自的拿起運動鞋來穿。每回從公園玩到要回家時,都得先抖阿抖、拍阿拍,先把身上的沙子弄下來;回到家後鞋子一脫,還是可以倒出小山般高的沙子。
Ezii爬上小遊戲區的動作分解圖,快狠準地爬上來!怎麼感覺去年的Ezii比較有肉一點?吃這麼多肉,但Ezii依舊往上長多過於往左右長。
鬼靈精怪的,手上都是沙子也可以舔,垃圾吃垃圾大精神的發揮之一。在這個適合toddler的小遊戲區,很夠當時一歲多的Ezii玩。即使只是重複爬上爬下同一個梯子,他也可以玩個老半天。
2010.09.29
小遊戲區有個小滑梯,孩子們多會把沙子撒在滑梯上,再從滑梯上溜下來。每個孩子的衣服上、頭髮裡,都是細細的小砂。
這天,玩到時間漸漸晚了,Ezii還是堅持坐在沙坑裡玩耍。身邊的孩子們都回家了,留下一堆玩沙子的玩具,連同背後那個小廚房,都是無名氏的。而冬天一到,突然之間我才發覺,不知哪時這些玩具都被清理掉了。
2010.11.21
秋天到了,穿上大衣外套、套上雙層保暖褲,午後時分來到小公園的景象是這模樣的。這時的Ezii對小小孩遊戲區已經不大感興趣了,他喜歡在大孩子遊戲區奔跑穿梭。大孩子遊戲區和小小孩遊戲區的差異就是建築物本身高了很多,所以滑梯很長....
也有旋轉滑梯,旋轉而溜下,孩子們好不愉快。
秋天的噴水小象不噴水了,搭配著背後轉黃的樹葉與一頭撒下的秋天陽光,是幅很悠閒的景象。Ezii每到小公園一定要跑到大象面前對它搖手說hello,然後爬上象背、拍拍象鼻這般的玩耍著。
鞦韆是小公園的熱門景點之一,週間或週末非熱門時段去都必須排隊,週末熱門時段(早上十點左右與下午三點左右)去幾乎都是大排長龍。只要人不多,我多會帶著Ezii排一下隊,讓他享受隨風搖擺的快樂。
這天是去年秋天唯一有帶相機去小公園的日子,Ezii當時鼻水流得頗嚴重,擦到紅通通的。秋天就這樣過去了,在這天之後,氣溫越來轉低,我們就暫時離開小公園了好一陣子。
2011.01.30
再去小公園走走,已經是隔年一月底要二月的事了。這天午後氣溫相較於整個冬天,算是回暖了許多,我把Ezii包一包,帶他來小公園玩耍。羽絨外套、連身雪褲、手套、圍巾、帽子,一個都不能少。偏偏Ezii玩耍時不喜歡戴手套,堅持赤裸著雙手玩,當時好擔心手會不會凍壞了。 當天氣溫只有33度F(0.5度C),我還真佩服他不戴手套的堅持阿....
積雪慢慢開始融化變成冰,雪面凹凸不平的相當崎嶇。孩子們緩慢的在雪上行走,邊走邊練習平衡感,看起來很可愛。爬行用的欄杆和樓梯對Ezii來說變得難爬,一來因為冷、二來因為上頭多少都還有殘冰,不過他還是很堅持自己慢慢爬上去。
風很大,所以Ezii的嘴多是抿起來的,好不容易才拍到一張露嘴笑。網誌上有寫過,阿爹認為這頂小羊帽子把Ezii 變得像小女孩,不過我很喜歡戴起來的感覺,所以還是會給Ezii戴,科科。這頂手工編織的帽子是在東海夜市買的,織工非常細膩。它的毛很好,戴起來也很暖,很可愛,對家裡有小女孩的家庭會更適合。
冬天的小象,耳朵以下的身體和腳都被雪埋住了。不能免俗的,Ezii當然是爬到象背上去玩啦~~
2011. 03.12
二月開始,我們越來越常回到小公園玩耍,也重新和朋友在這兒一起野放小孩。三月春暖花開,小公園的孩子們也越來越多。這天,我們和朋友兩家人一起到小公園玩,帶著小皮球、飛盤與吹泡泡組,大夥兒玩的好不愉快。
天氣回暖之後,我還沒機會去Gymboree買它家的泡泡組(不用多說,超推的啦,好玩又便宜),所以趕緊跑到walgreens買一般的吹泡泡組。可能因為春天到了,整個櫃子全都是各式各樣的吹泡泡組合,還大特價,趕緊抓幾包回家。
Ezii吹泡泡越來越有架式,也吹得比去年秋天好很多。他會自己把吹泡泡的圈子浸在肥皂水裡,拿起來輕輕吹出泡泡來。這種最普通的吹泡泡圈子很容易讓肥皂水滴的到處都是,這時,就覺得Gymboree的泡泡組真是讚多了,比較不會把衣服弄髒。
泡泡是個神奇的物品,一拿出來吹,身邊馬上圍滿小朋友。我帶的這組總共有四種不同形狀的吹嘴,另外三個隨時都有其他孩子在玩。一群孩子玩泡泡玩得好開心,我負責加肥皂水(在小碟子裡裝太多肥皂水,很容易就會被孩子們搞得水花四濺),B負責進行吹泡泡教學。風有點大,孩子們吹出的泡泡四處亂飛、破掉,其他沒有吹管的孩子就追著泡泡玩,到最後,每個孩子身上、頭髮上都沾了不少肥皂水,但那些孩子們的笑靨真像天使般的令人難以忘懷。
小公園有一大區是野餐和遊戲器材,另一大區是個大操場,四周圍有許多籃球架,地上畫著不同球類的場地線。很多人在這裡打籃球、打壘球、騎腳踏車等。春天的小公園四處充滿活力,滿是從事不同運動的人們。我們玩著小皮球,踢球、接球、丟球,Ezii對踢球很有天分也有興趣,等三歲一定要報soccer camp啦~ 飛盤也玩得不錯,很會丟,但有時丟出來的方向實在很難預測。幸好Ezii丟的也不遠,撿起來很方便,哈~而且他也多會自己跑去撿,真乖,科科,小孩和小狗真的很像,聽說再大一點就會開始懶得撿...Ezii喜歡跟著鄰居的哥哥們一起玩,哥哥跳、他也跳,也沒再管會不會跳不過去,不緊跟著他不行哪。
小公園的春夏秋冬就這樣玩,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玩法,也有不同的風景。這篇寫不下中央公園的遊戲區,以後有機會再寫摟。
- Mar 27 Sun 2011 12:35
布魯克林兒童博物館遊記
2011.02.13
在紐約媽咪俱樂部的號招下,我報名了布魯克林兒童博物館(Brooklyn Children's Museum)之旅。因為從上東城到布魯克林兒童博物館搭地鐵要一個小時,是段不小的距離。當初號招時,發起人還特地和我問過時間,以確保B可以一起同遊。沒想到,B的工作表有異動,搞得出遊當天上午十點才剛結束一個大夜班回家。我和老公說,那我就搭計程車啦,別擔心。B左想右想,就是不放心我隻身帶小孩前往布魯克林,堅持要帶我們去。好吧,只睡兩個小時的阿爹對我和小孩愛很大,我怎麼勸他也聽不進去(是說,搭計程車有啥危險的?),那就讓他帶著我們去吧。
布魯克林兒童博物館所在的區域有很多猶太人,走在路上這樣全身黑衣、黑帽、黑褲、黑圍巾的猶太男性打扮者相當多。
前往兒童博物館路上有不少這樣充滿嘻哈味道的路牆塗鴉,強烈的刻畫著布魯克林的在地精神。
很令人難以想像的,布魯克林兒童博物館竟然是在19世紀末(1899年)所成立的,是美國第一個博物館,許多人相信這也是全世界第一座專為兒童設計的博物館。出發的前一晚瀏覽了博物館網站,大吃一驚,真的如官網上所說的,是教育界的領導先鋒哪!
博物館經過改裝,看不出來是一百多年前的建築物;現在的外觀是巨大的黃頂綠身建築,遠遠望去相當顯眼。
當天兒童博物館裡遊客眾多,媽咪團決定大夥兒先各自帶孩子去玩耍,約個時間再定點集合。
我們先帶Ezii參加了情人節卡片製作工作坊,這個先前寫西洋情人節文時已經寫過了,就不多說啦。
工作坊裡頭小小,坐滿孩子、周圍站滿家長,後頭還好多人伸著頭張望想進來。趕緊做好卡片,在一旁的洗手台洗好手,閃人把位置讓給還沒機會做卡片的小朋友。
閃到隔壁的室內玩水區,哇!這個好玩的阿~ 水有點冰,但每個小孩都沒在怕的,小雨衣根本不算什麼,玩到濕漉漉的孩子比比皆是。Ezii很堅持要把小動物放上鴨子的背上,然後放在船上。小子愛這樣玩,阿母也跟著一起下海,水冷也免驚。
換阿爹和Ezii一起玩,可是阿爹超級不專心,一直東張西望....到底在看些什麼?身邊的爸爸媽媽們多認真在陪孩子玩阿......
原來阿爹想要找出讓Ezii進這個“洞”裡玩水的方法。這個洞就在水池中間,孩子可以進去裡頭站著玩周圍的水,遠遠看時實在不大清楚要怎麼讓孩子進去玩。走進一看才發現底下有小山洞可以爬進去。等前一個孩子玩好離開後,阿爹馬上帶Ezii爬進小山洞裡。
這裡剛好有個玩具,澆水下去底下的齒輪會跟著轉動,Ezii玩得愛不釋手。
阿母示範怎麼用殺人鯨的嘴巴舀水來澆,因為實在找不到可以舀水的勺子(都有其他孩子在玩耍使用中),靈機一動發現用這隻殺人鯨也是很讚。這條殺人鯨整個身體都是空心的,可以裝很多水,科科。
Ezii玩到兩隻袖子狂溼,一直溼上肩膀。明知有玩水區,我卻忘了準備替換的衣物,實在很想飛踢自己。就怕小孩感冒阿....幸好室內暖氣夠強,袖子就讓它們慢慢風乾吧...
玩水區旁是個綜合遊戲區。Ezii來到一面音樂牆,對這管子超好奇。這管子的管身和螺絲一樣一圈圈,玩法是把管子上的螺帽們移到最高點,然後放手讓它們一湧而下。這些螺帽快速通過管子時,隨著速度的不同會發出不同頻率高低的聲音,很是有趣。這個Ezii玩超久,玩到我們想拉他走拉了好久才肯和管子說掰掰。博物館內好多好好玩的東西,不要為了一棵樹放棄整座林呀....科科。其實他愛玩多久,我是很想就讓他玩多久啦,可是後頭好多孩子也想玩阿。當然是讓給其他孩子玩,移往下一個玩具前進啦。
螺絲管子旁是這個用金屬(很類似鍋碗瓢盆的玩意兒)組合而成的打擊樂器,鏗鏗鏗的好有趣。不同的物品敲出來的聲音不同、不同的角度打出來的聲音也不一樣,這讓喜愛音樂與韻律的Ezii迷上了。B爸先前看了這個超厲害打擊小子後,一直想買一組鼔給Ezii玩,每回提起都被我們給婉拒了--->住在上東城的公寓裡,哪容得了你玩鼔阿!沒有隔音設施,不要說鄰居會抗議了,阿爹和我一定第一個受不了的阿!
經過一臺公車,小人配大車對比好大,忍不住又咖擦咖擦。
這條長長的水道從一樓延伸致地下室,有種後現代金屬河道的感覺,Ezii也是愛玩得很,不斷要求阿爹抱他去摸摸水,這樣他就可以興奮到尖叫了。小孩的快樂真簡單,也真容易感到滿足呢。
博物館內有個小小的溫室,真的很小很小,比Ezii的房間還要小很多,沒啥米好看的。進去晃了一下,不到一分鐘就出來了。 其實裡頭也有不少小花小草,只是阿爹和我對植物比較沒興趣吧?很快就掉頭出來了(這個阿媽或nana來可能會比較有興趣喔)。
這個位於地下室的玩具樹洞,以及許多會在樹洞出現的動物布偶,讓阿爹和Ezii玩到樂不思蜀。怎麼玩呢?就阿爹拿動物布偶從樹洞鑽出來和Ezii玩,這樣也很夠這一大一小兩個孩子玩很久。
樹洞旁是個烏龜展示櫃,剛好遇上餵食時間,實在太幸運了。工作人員把食物(看起來很像生菜沙拉伴番茄)放進展示櫃內,烏龜就慢慢往食物爬去了。烏龜的動作很慢,伸長脖子試了好久嘴巴都咬不到食物,我們一家三口屏氣凝神的幫他加油。突然烏龜抬起頭,對著我們瞪著瞧,好像在說“老子我吃飯,你們看個什麼勁兒?”。我們蹲得更低了,就怕身影給烏龜帶來壓力,只露出眼睛繼續看。其實我是很想往下一個地方前進(敝人對烏龜實在沒啥興趣),只是老公和小孩看得超級起勁,而我也希望Ezii花了這麼多時間看烏龜進食,能夠親眼看到“吃”的模樣。所以,我們又等了好一會兒,烏龜的頭左邊咬咬、右邊推推,好不容易才吃到食物。
鬆了一口氣,終於可以走啦。沒想到阿爹和Ezii還是看得目不轉睛,有這麼有趣嗎?記得小時候,專抓石門水庫水產的三舅把抓回來的魚阿、蝦阿、烏龜阿、鱉阿、泥鰍阿等等動物放進水池中時,我和弟弟老愛餵他們吃東西,看他們進食,很多回外婆家的時光,就是在觀察這些小動物中過去。不禁大驚,曾幾何時,我竟然對曾經這麼有興趣的活動完全失去興致了.....Orz。
館中還有黃金大蟒蛇和小烏龜。Ezii都沒在怕的,整個臉貼在玻璃櫃上看蛇。可能因為剛看過餵烏龜,B突然有感而發的說“真不知道工作人員怎麼餵蛇的?”,這裡是兒童博物館,丟一隻大雞進蟒蛇的展示櫃太兒童不宜了啦....
接著我們很愛的,是“World Brooklyn”這區裡的加勒比海狂歡節裝扮。 兩手抓好如蝴蝶般的雙翅,用力開闔。前頭有個全身大立鏡,可以讓孩子們看著鏡中的自己是什麼模樣。旁邊的電視牆播放著狂歡節的音樂與畫面,真的很有參加巴西狂歡節的感覺呢!
同一個區域,還有個很有意思的物品---加勒比海的鍋子打擊樂器(pan beat)。這是種特殊的鍋子,鍋內不同區域代表不同聲音,家長可以帶著孩子拿起打擊棒一起敲打出音樂。我們打了Ezii最拿手的歌曲之一,“一閃一閃亮晶晶”,打出來的音樂落差頗大,讓Ezii一直搖頭說“nonono, not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然後就自顧自的唱了起來,哈哈。
經過這台義大利舊型摩托車時,剛好有朋友在身邊,朋友很貼心的詢問要不要幫忙我們拍全家福~~~真是太感動啦!每回全家出去玩,拍最少的就是全家福了,有機會拍當然開心的大聲說好! ;DDD
接著來到國際菜市場(International Grocery) ,這裡什麼都買得到,而且裡頭的食材材質都超~級~好~,擬真的徹底啊!算是我們玩過最擬真的食物玩具了。上圖那隻全雞,雞皮摸起來的觸感像真的一樣;香蕉的觸感細緻的和真的香蕉差不多,只是更“滑嫩”,加上沒有香蕉的香味。真不知道這些這麼擬真的食物玩具要去哪兒買,不管實體店面或網路店面,都沒注意過有這麼讚的玩具耶~ 生食的觸感真到我自己摸起來都會有點害怕會有食物的味道留在手上說。
對孩子來說,玩這些擬真的食物彷彿真的在超市購買食材呢!觸感真實,又不需擔心孩子接觸生食可能有沾染到病菌的問題,超棒的!我們在這裡停留了很久。
各式蔬果、罐頭、連茶葉、麵粉袋都有呢!我和阿爹也忍不住玩了起來。蔬果區有個磅秤,可以教孩子認識重量的概念,真的就像在菜市場買菜一樣呢!
這個區域一進門左手邊有個大型看板,上頭寫著六七種不同國家、文化烹飪任務所需要的食材,家長和孩子可以拿著上頭寫滿所需食材的任務牌,進到菜市場開始選購,最後,還有個相當逼真的收銀台,孩子們也可以扮演收銀員喔!
館內有隻舞獅頭,上頭吊著彈簧,家長可以帶著孩子進去舞獅頭內上下搖擺著玩。上圖,阿爹興奮的帶著Ezii進獅頭內搖阿搖,沒想到農曆新年被舞獅逗得笑嘻嘻的Ezii竟然害怕待在獅頭裡的感覺,嚷著“no, no, Ezii out!!”。在地下室玩了一圈要回到一樓又經過這隻獅頭,Ezii嚇得緊緊抓著阿爹的頭毛躲在阿爹的頭後面,皺著雙眉。看得他是真的被獅子給嚇到了.....@@
離開獅頭,Ezii馬上又笑容滿面。時間差不多了,和紐約爸爸媽媽與孩子們集合的時間到了。
來到集合地點,這才發現,當天出現的許多家長和孩子,原來都是先前在遊戲區玩耍時的身邊人呀;其實聽到許多台灣中文腔時我和B就在猜對方會不會也是今天一起參加博物館遊的家庭們,可惜我們比較害羞,也不好意思直接問(幹嘛這麼害羞,踹自己一腳先)。後來發現都是親切的台灣鄉親,感覺真是棒呀!大夥兒聚在博物館內的用餐區一邊聊天一邊讓孩子們吃吃點心補充體力。
Ezii 大口大口吃著阿姨給他的麵包, 看來真的餓了呀~
和B媽咪、V媽咪以及寶貝們的合照~~~三個小男孩比比而坐超可愛的啦!
這晚,我們一群人又來到Udon West吃烏龍麵和丼飯,Ezii和小Q第二回見面一見如故的玩在一起,這兩個小子真的很合呢,一樣鬼靈精怪、一樣活潑好動。Ezii自出生以來,在朋友的孩子中幾乎都是扮演弟弟的角色,和小他八個月的小Q在一起,兩個人除了很能玩在一起外,還可以讓Ezii學著怎麼當哥哥、怎麼照顧弟弟,是另一種學習與成長。
回家的路上,B很感性的和我說,他相當開心有這個機會全家一起去玩。B的假期不多,有機會遇到週末的更少,家庭日的次數每個月五根手指數得出來。我很擔心他睡得不夠玩不起來,沒想到整天阿爹都玩得很嗨。真的很謝謝媽咪俱樂部的邀約,給了我們這個愉快的家庭日。
最後,個人覺得布魯克林兒童博物館比曼哈頓兒童博物館好玩多了,場地比較大、展示區與遊戲區更多更新穎,玩起來舒服很多。只是布魯克林兒童博物館離家的距離實在不方便我一個人帶孩子去,不然我是很願意週末就帶Ezii去玩啦!目前週末帶Ezii玩耍的地點,還是全以曼哈頓的博物館與美術館為主,等天氣暖和點,就可以從事更多戶外的活動了。期待的啦~ 沙灘、流水、水上樂園、草地野餐、動物園、植物園,來吧來吧~ :DDD
布魯克林兒童博物館遊記,相當流水的上刊。
ps: 在SUNY-Downstate醫院工作過的阿爹,很清楚哪個neighborhood是安全的、哪個是犯罪率高的--->半夜緊急送進來的槍擊刀殺傷患遇害的地方都不是讓人意外的鄰里;加上許多醫生護士久居布魯克林,甚至土生土長,布魯克林居住環境與品質這種話題是一定會討論到的。布魯克林有許多安全又適合區住的區域,像Park Slope、Brooklyn Heights、DUMBO等等。我也曾在Park Slope和Brooklyn Heights一個人啪啪走過好一陣子,沒在擔心什麼的啦。而B有個同事的女友在華爾街工作,就居住在離曼哈頓一個地鐵站的DUMBO,對該地贊不絕口。B個性比較小心,屬於不怕一萬只怕萬一的那種,連“你們是我最心愛的寶貝,我不能讓你們出任何事”這樣的話都說出來了。我也就無以相回地只能讓他犧牲睡眠了....好吧,笑吧,偶不介意,科科,只能說,這方面B就是很小心摟, 我很珍惜B愛護家人的心意就是了。
Tag: 紐約旅遊、布魯克林兒童博物館。
- Mar 10 Thu 2011 08:44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看恐龍
2011.01.14
【2y3m5d】 這些小恐龍腹部都印有長長一串英文學名,我一個都記不起來。
Ezii知道好多個(發音不是很準就是了),小孩子記憶力真的很好阿...
Ezii愛恐龍很久了。一歲三個月左右回GB,B媽拿出B小時候的恐龍玩具(上圖最大隻那隻雷龍)給Ezii,從那時開始這隻紅色大恐龍就變成Ezii的好朋友之一。Ezii 念書給他聽、餵他吃東西、和他玩煮飯遊戲等等,而且開始對其他恐龍產生興趣。
我小時候也很愛恐龍耶~ 每回去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都一定要逛一回恐龍區
VB家人想逛逛博物館,既然Ezii愛恐龍,我們決定去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小孩喜歡、大人也會覺得好玩。
GG愛拍照,什麼都要拍。原本打算坐小黃去博物館,但因為大妹還沒搭過地鐵很想搭搭看、而且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地鐵站有許多有趣的牆飾,很值得一看,所以就搭地鐵啦。
江江~ 地鐵站裡有好多小瓷磚拼成的各式各樣動物啦!
這些動物很有設計感,像鱷魚的頭在牆壁上、身子和尾巴在地上,破除視覺空間既有的設計架構,走在地鐵站裡很像在尋寶,隨處都可以發現驚喜。可惜這時Ezii正在睡覺,不然他一定會興奮的指著動物們喊出他們的名稱(走到哪認物品到哪和隨處找單字與字母來念是Ezii現在最愛的遊戲之一,出門在外邊走路還得和他邊一搭一唱才行,有時想和阿爹好好說說話都不大行呢,科科)。
原本很漂亮的博物館外觀因為正在整修中,所以變這樣。
【2y1m29d】
大人買票時,Ezii 緩緩醒來。一醒來抬頭看到大廳內高大的恐龍化石,Ezii先是爭著大眼睛盯著看了好一陣子,然後,歪著頭指著化石說“ dinosaur”(照片裡Ezii嘟嘴中,是在發-saur的音。Ezii 講某些字時會嘟嘴地特別厲害,這個字就是其中之一)。真是神奇,照理來說Ezii應該從沒看過恐龍化石,只看過“有肉的恐龍”長怎樣。可能因為這隻恐龍長得很像家裡那隻,只是只剩下骨頭...XD
買好票,我們決定先看Ezii愛的恐龍館區,慢慢逛,能逛幾個館就逛幾個館。帶老人和小孩出來,有悠閒的步調才能確保遊玩的品質。
恐龍館裡好多各時期的恐龍化石、海洋生物與其他哺乳類動物化石。大人逛起來很有趣,就當長知識般的看著;對Ezii來說,除了恐龍,也認識了很多狗阿、熊貓阿、大象(長毛象)、鯊魚阿等等生物的骨架形狀。
這個長毛象讓我們駐足許久,因為Ezii堅持一ㄧ把長毛象的身體部位念出來,然後很不解為什麼沒有鼻子,為什麼了很久。
很精緻的演化表。小時候我也曾是古生物迷,喜歡閱讀古生物演化的相關書籍或收看相關的節目。但是,我連白堊紀的英文都不知道阿!所有的相關知識都建築在中文上,所以逛起來有點力不從心。是說,小時候看很多Discovery,但這些英文專有名詞聽過也不會記在腦子裡,是屬於自動就會遺忘的那種。這時候,iPhone就很好用了。
館內收藏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恐龍化石,很多化石並不完整,說明的牌子上也都會指出欠缺了哪些部份,或是哪些部份是模擬化石。
逛累了,到窗邊休息一下。博物館正對著中央公園,放眼望去,這角度的上西城會讓人心情很舒暢。
我們總共逛了恐龍館、現代哺乳動物館、多元生物與文化館等,走到海洋生命館時,大夥兒似乎累了。所以博物館內數一數二必看的Rose Center裡,關於太空、隕石、礦物、地質等館區,就都沒有去了。還多的是機會來,下回帶Ezii來就專逛Rose Center好了。還沒結婚前來逛這博物館時,Rose Center是我花最多時間的地方,因為高科技、互動性高的展覽設備很多,可以參覽很久呢!
回到地鐵站,另一端進出口處的造景。整個出入口設計成地球內部一層層的結構,地心在中間的角落位置,進入到地鐵站後的牆壁則設計成地球表面的模樣,有海洋有大陸。這個很有看頭,也好有創意!
這個出入口的牆飾,和先前走的那邊不一樣。立體化石內嵌在牆壁上的設計,也是走到哪驚奇跟到哪。我們剛好就站在這個設計前等車,這等車畫面看起來還真有趣。
大夥兒都很餓,我們決定去吃上西城的Shake Shack。說到在紐約吃漢堡,沒有人會忘記提起這家現代感很重的漢堡店。店內賣的食物種類為漢堡、熱狗、奶昔、薯條、冰淇淋聖代等常見的美式食物,但是好吃的不得了!尤其是漢堡,我最愛點他家的single cheese burger配焦糖巧克力奶昔!男生建議一定要點double,這家漢堡的份量並不大喔。薯條也是個超級好吃,炸得外香酥內鬆軟。熱狗我覺得也很好吃,但是和漢堡一比起來,整個就被比下去了,所以我只點過一次熱狗而已 XD。這間在google上總共累積了4500多筆平均四顆星的評價,所以好話也不用說太多,吃了就知道。
去年7/4和B同事去看國慶煙火,大夥兒在上西城這家分店集合買晚餐;上圖
除了右邊穿白衣的路人之外,其他都是排隊的人,一直排到轉一個街口又延伸兩條街。
週末去這間店基本上都是大排長龍的,不過店內服務速度相當快,加上夏天時很多客人都打包帶到旁邊的公園野餐,所以就算排隊排到轉個一個街口遠遠遙望店家,但通常20分鐘都可以買到食物。 週間平常日去的話,也是要排隊,但不用排太久。
上西城的景致和上東城完全不一樣,各有各的特色。上西城混雜多元民族風情,尤其是波西米亞風格強烈;不像上東城的名流貴氣優雅氣質,上西城多了份獨立個性與當代俗民藝術感,有許多新興小家庭選擇在那兒居住。看那棟紫色外觀的建築物,有個性的幫這個區域增添了許多風采!
博物館知性之旅就到此結束啦~ 這個博物館非常值得每隔一段時間就回去逛一逛,每隔一段時間都有不同的特展,所以要來紐約找我玩的好姊妹們,不用擔心我會重複玩太多次啦,科科。
Tag: 紐約旅遊、紐約博物館、紐約美食、紐約地鐵、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恐龍、Shake Shack。
- Mar 09 Wed 2011 15:13
VB家人來訪樂無窮(上東城特色店家小集合)
2011.01.13-16
初來乍到首張大合照!
和VB家人從原本開車相隔兩個半小時,變成坐三個小時飛機橫跨半個美國土地的距離,我們希望至少每半年互相探視對方。去年搬到紐約沒多久,六月初VB家人來紐約看我們居住的新環境,十月初我們一家子飛回GB。今年一月,B媽決定帶著大妹和GG前來探望我們,彌補去年不能一起過耶誕節的缺憾。 GG來過紐約多次,老人家很愛旅遊,每個月都和一群老好友約好到處遊山玩水。這回是大妹第一回來紐約,我和B相當期待大妹的到來,可以一起出去玩好玩的,科科。
VB家人在午後抵達我們家,這時Ezii還在day care,B剛結束上午的會議。行程是先帶還沒逛過上東城的GG和大妹看看我們所居住的這塊區域。我和B一直很想找出些親友來訪時可以帶去逛逛的在地特色店家,去年六月VB家人來訪我們也才剛搬到這裡,完全就是以觀光客的角度來走逛。住了一段時間,逐漸摸索出曼哈頓在地風味,尤其是上東城接近中城這一帶。這回VB家人來訪,我們擬出一些值得品嘗、值得逛逛的店家,VB家人的反應都很讚喔!XD 以後來訪的親友的上東城參訪路線就以這回的當藍圖啦。
首先,先去我們很愛的gourmet food shop,Le Gourmet Manhattan吃中餐。這間店小歸小,所賣的餐點都很好吃,尤其是沙拉類的冷食,樣式多種而且幾乎都很可口。用餐時間店內總是門庭若市,排隊排長龍店內又擠,不過大口吃下美食的那瞬間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啦!
Ezii 很愛這間店的蛋糕,每回來我也一定都會買個幾個回家。小小的Ezii喜歡站在蛋糕櫃前,點“一個”蛋糕。他很不貪心,什麼東西都是一個就夠,哈!這就是Ezii堅持幫忙提袋子,然後七爺八爺出巡般走路回家的那間店。
然後我們去家裡附近的wine store選購這幾天要喝的酒。GG愛紅酒,B媽愛白酒,都要買個幾瓶才行。這間店很有趣,店內紅酒的平均價位是一瓶30-40,不過時常可以發現酒架上幾瓶高達150元的酒穿插其中,真想問問店員店內貨品擺架的邏輯是啥...
買好了酒,逛著逛著來到上東城這兒許多居民很愛的Agata & Valentina。我們一開始是在久居上東城的紐約客友人推薦下來看看,沒想到一逛成主顧。這間義大利風格濃厚的gourmet grocery store裡頭販賣的食物、食材都很有特色,而且有許多和義大利在地商家直接進口的貨品,雖然價位比較高,但我們還沒買過不好吃的東西。這是個讓我們又愛又覺得棘手的地方,因為一進去就會不斷和荷包天人交戰。這回和VB家人經過,當然要進去逛一下。這間店內我們最愛買的就是手工義大利麵(菠菜fettucine和fiocchetti餃子超好吃)、咖啡豆(推他家的 french roast )、麵包(尤其是brick oven ciabatta,一種義大利式窯烤麵包)、甜品(超推cannoli和strawberry millefoglie義式千層派)、起司(種類超多,有300多種,任君選擇)。雖然VB家人來到前我們已經特地準備好許多食物,不過這一逛又是滿滿兩大袋出來。
回到家裡,B媽心神不寧地,一直念著Ezii;急著拿出準備好的耶誕禮物,擺在樹下。這棵樹撐了快一個月,撐到一月中已經枝葉盡垂了。不過擺上禮物看起來還是有點樣子啦....B孩子氣般的有點吃味,原本他打算趁著Ezii在day care好好和久未見面的家人聊個天的,哈!結果親愛的媽媽一直只想著孫子。好吧,就去提前接小孩回家吧。
Ezii 在教室裡看到nana, GG 和莎拉姑姑出現,開心的不得了,忙著和同學老師們介紹他的奶奶、外曾祖母、和姑姑。這讓B媽和GG笑得合不攏嘴。
不能和Ezii一起過耶誕節,是VB家人去年最大的遺憾,帶來精心準備好的禮物要給Ezii大拆特拆;當然也有許多給我們的禮物,不過我和B完全不是重點啦,很明顯的,Ezii驚喜的神情才是大家所期盼的。
禮物很多,就不一一寫出來了,反正就有穿的也有玩的。我們也拿出給VB家人的聖誕禮物,感覺又過了一次聖誕節!
Ezii拿到很多新玩具,和VB家人一起在他的房間玩得不亦樂乎。這回收到最讓他開心的,就是食物遊戲組,有水果籃、壽司組還有烤餅乾組;從收到那天開始,Ezii每天都要切一下水果、烤一下餅乾、然後吃一下壽司。
晚餐我們點Pio Pio祕魯菜外送。Pio Pio在紐約名氣頗大,上東城有一間分店外送很快到,加上食物便宜份量又多,我們還蠻常點外送的。Pio Pio有名的就是祕魯式烤雞、Salchipapa(祕魯香腸)、Maduro(炸platanos,一種香蕉)、Ceviche(海鮮冷盤)、Yuca frit(炸木薯,這個偏乾,我比較不愛)、Saffron Rice(番紅花炒飯,這個超讚)。另外,B超愛他家的大紅豆,對大紅豆一點興趣都沒有的我,也覺得Pio Pio的大紅豆還不錯吃喔。
Pio Pio隨餐附上的小盒辣綠醬(聽說是一種叫做aji的醬,不過不確定) 超好吃!沾什麼都好好吃!Pio Pio有賣1/4磅盒裝尺寸,很多人買回家吃什麼都沾一下。
VB家人對這餐讚不絕口,這個以後應該會納入親友來訪必點的餐點之一,俗又大碗又好吃!
第二天早餐,我們跑去87街買Tal Bagels。這家店的培果在上東城還蠻有名氣的,很多人喜歡拿這家和H&H來比較,我是覺得兩家的培果和cream cheese都很不錯啦。當天決定買這間,純粹只是因為大妹想要多走幾條街走逛上東城....XD 。網路上許多人給Tal Bagels低評,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某些員工的服務態度很糟糕,不過我們每次去都沒遇上服務不好的事情就是了。還有人說培果很硬很老,也很神奇,我們也是從沒買到硬培果過。這間店的培果全都是當天現做現賣,賣不完就丟掉的那種,新鮮度很夠、聞起來吃起來都很香。
也有賣其他種類的小甜品,但我還沒試過。每回來這裡買的都是培果和cream cheese阿....
這天我們去了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晚上還帶著大妹和朋友約去酒把玩耍。有機會再多寫。
第三天依照來賓要求,規劃為血拼日;先坐小黃到第五大道Apple Store開始往南逛下去。Apple Store在我家15條街外,成人走路約20分鐘一定可以到,平時我們都是這樣走去散步的。只是考量GG的腳程狀況,還是決定坐小黃,免得老人家還沒開始逛就累了。
洛克菲勒大樓前的某尊雕像。這時Ezii在推車裡睡得超香甜,我們就慢慢陪著VB家人逛街。
B媽和大妹每到一間店都奮力的逛著買著,我和B很悠閒的在一旁等候兼聊天,GG則是有機會就會坐下來休息一下。
傍晚時分,B媽和GG帶著Ezii坐小黃先回家,我們和大妹則往中國城前進,一來因為大妹非常想逛中國城、二來今晚B掌廚要做他拿手的越式炒河粉和春捲,順便買食材。
B媽和GG每一刻都陪著Ezii玩,我們三人則邊喝紅酒邊準備晚餐。越式春捲(spring roll)的清爽口感自己做更吃得出來,新鮮的九層塔和香菜是美味的關鍵,包進炒香的雞肉和鮮煮蝦子,沾上B特製的海鮮醬燒花生一起吃,或是沾著辣魚露醬,都很好吃。以前B還在醫學院時比較常做這道菜,現在住院醫生第一年都快要結束了,也不過做了這回這麼一次。
我和大妹負責包春捲,包得雖醜,但很好吃啦!
主菜越式炒河粉也是B大廚的拿手菜之一,撒上花生粉、香菜,淋上魚露醬,兩三下就會盤底朝天。
我們準備晚餐時,B媽和GG除了陪Ezii玩之外,更是把握機會狂照相。每回和Ezii見面後,B媽和GG都會洗出好多Ezii的照片作成手工相本做紀念。恩....我當阿媽時應該也會有時間做這個吧....現在根本一本Ezii的手工相本我都還沒開始做,完全處於一種空有夢想的階段....(心虛)Ezii剛出生時我說大話般的想每年長一歲都要做一本,B當場很委婉的說著“你不知道這種一歲、兩歲紀念相本一般人都是等孩子上了大學後才有時間做嗎?”。然後,在我的傻念與執意下,我們一起選購了零歲和一歲的紀念相本、買了好多好多可愛的造型貼紙、買了許多作手工用的特殊色筆,然後連包裝都沒拆一直放在那裡 XDXDXD。哎呀呀....很多時候,B給的建議既中肯又實用,實在應該好好聽進去的阿....(很想飛踢自己)。我相信很多父母每年都會花一些時間整理出孩子的相片與相本,只是要做費工費時的手工相本,還是等生活比較不那麼忙碌再說吧。
B說得很可愛,他說:你現在把我們老的時候可以一起做的一件事情做完了,那以後老了我們就少一件事情可以做了。 我總是回答:“因為我們要環遊世界阿!”。好吧,手牽手環遊世界之餘,應該還是有很多時間可以一起做手工相本。
我們每回看到老公公和老婆婆手牽手走在大街上,都會更加緊握彼此牽著的雙手,給彼此一個會心的微笑。到老,都要一起這樣相伴哪。
最後一天,早上我們去中央公園逛逛。天氣晴朗,氣溫也不大低,很多大人小孩拿著滑雪橇在斜坡上享受往下俯衝的快感。可惜Ezii又睡著了,整趟都是在推車裡睡覺。很有趣,明明睡早覺的習慣早就沒了,偏偏一坐上推車就睡著。
天使池這裡變成這樣,池水全都化為積雪,可以走進去喔!
這回很可惜的,沒有拍照全家福五大一小的大合照,希望下回有機會啦。
VB家人一月紐約之行圓滿結束,帶著許多擁抱與祝福,我們約好很快就會再見面。當B媽、GG和大妹離開時,Ezii在大廈一樓大廳的玻璃落地窗哭著想要追出去,搞得大夥兒眼眶全都泛淚。這幾天這麼多人陪著他,Ezii過得相當快樂,現在又得回到一家三口簡單的生活。總覺得,小孩就是要配老人,小的快樂、老的也開心,老小玩成一片是最幸福的畫面。
所以,魚媽魚爸趕快來吧~ (親情喊話)來陪你孫子長大喔!文末這樣的結束好像文不對題阿...科科。
Tag: 紐約旅遊、紐約上東城、紐約美食、Le Gourmet Manhattan、Agata & Valentina、Pio Pio、祕魯菜、自製越式春捲、越式炒河粉、中央公園。
- Feb 16 Wed 2011 02:45
【Happy Valentine's Day】2011年西洋情人節我家這樣過
100.2.15
西洋情人節,這個在B眼中超級無敵商業化的節日,嘴上會嚷著“歐,今年我們又要被資本主義宰制了嘛?”,事實上,每年西洋情人節前我們雙雙會私下準備好禮物,等待對的時機(最重要的是小孩要很乖或正在睡覺中)送給對方。雖然認為很多節日都是商業導向發展出來的,但就算是農曆七夕,B每年花和禮物也是不會少。當然不是說我們無意識的被資本文化牽著鼻子走,而是有意識的選擇在這些節日,向對方傳達比平時更多的愛的訊息,告訴對方“是的,你對我來說很重要”。
這個節日,不只是成人之間社會化的情愛交流,對孩子們來說,更是個學習愛、尊重與同理的好機會。
Ezii的班上從二月初開始了一連串的西洋情人節相關課程,以“愛“、”情緒認知與表達“、”尊重與同理“等核心概念進行了一連串的主題課程。兩歲兒是有能力認識情緒、區分情緒、進行情緒處理的。透過簡單的情緒表達:高興, 難過, 與生氣,孩子們學著在自己的情緒出現時和大人表達。老師還做了一個情緒量表,讓孩子認識情緒之間微妙的變化。Ezii 原本就知道也懂得表達"happy and sad",這回還多學了個angey,而且學了之後非常愛用!現在只要對他說話大聲一點,他就會說”daddy angry, Ezii angry“(用阿爹做例子是因為我家也只有B會對Ezii大聲說話,哈)。Ezii一歲初時,我們開始接觸到Leslie Patricelli所繪製的書籍,其中的Baby Happy, Baby Sad讓Ezii一讀就知道開心與難過這兩種情緒,馬上就會說這happy和sad兩個字之外,還很會做關於這兩種情緒的臉部表情與身體動作!這本書是Ezii長期以來的愛書之一,和其他Lesile的書,我都非常推薦給小小孩閱讀。
尊重和同理心的培養一直都是Ezii班上的日常教學概念,除了透過較具結構化的課程,以說故事、人偶動物表演來進行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透過平時孩子和他人之間的互動來養成,較多屬於機會教育的部份。這兩週的情人節課程,老師花更多時間專注於這兩個概念;在家裡,我也多和Ezii 在談話過程中引導到尊重與同理的思考。只是自從上回Ezii 難得牛脾氣發作和我硬碰硬之後,他比以前更乖巧,玩好玩具自己收拾、吃完東西杯子盤子放好好、自己去洗手等等,讓我熊熊有種怎麼找不大到機會來機會教育的感覺....(阿,敲桌子,很快機會應該就會來了)。
【2y2m25d】
上週三,day care舉辦了情人節甜點派對。用完晚餐後,家長帶著一盤點心和孩子回到day care,邊吃邊玩耍。當天甜點種類多到讓我大開眼界,各式各樣餅乾、馬芬、蛋糕、水果;有手工的、有買的。唯一沒有的,是鹹的甜點。我挑了幾樣小點心和水果給Ezii,也不想讓他吃太多甜的。當天有盤非常大盤的餅乾怪獸馬芬,原本我打算跳過,因為一看就知道色素實在加太多,但一個轉念”還是讓Ezii試試看,讓他自己決定他對這種鮮艷色彩甜點的喜好“,所以拿了一個給Ezii。
整桌的孩子,每個人的臉和手都是藍色的;除此之外,不只我們這桌,每一桌孩子幾乎都是這樣。老師們和家長們看地樂不可支,拿著相機狂拍。 Ezii看到熟悉的餅乾怪獸,馬上拿起馬芬咬了好幾口;吃著吃著,發現手變成藍色的了!Ezii要求我帶他去洗手(因為是pre school的教室,他不知道洗手台在哪),手和臉洗乾淨後,他回到座位上繼續吃著檸檬塔和巧克力蛋糕,不再吃藍色的餅乾怪獸了。讓其他家長驚訝的是,Ezii吃了很多水果,草莓、奇異果、藍莓、香瓜、小紅莓,一盤接著一盤。看來有的孩子好像有了甜食就不吃水果了。Ezii從小到大都很愛吃水果,可能因為我很晚才讓他吃甜食有關,雖然他也蠻愛吃蛋糕餅乾類的食物,但並不會迷戀太深到不吃其他食物。
這樣的活動,除了讓孩子們吃吃喝喝、和朋友玩耍之外,主要也是提供給家長們一個社交的場合,讓彼此有機會對話。當晚素為謀面的某個同學父母和我相談甚歡,媽媽是醫院護士,他們家住在另一棟很近的宿舍大廈,馬上和我交換電話來約play date。大人小孩都有得玩!
當天我帶的是阿爹出品黑巧克力布朗尼蛋糕。自從十二月以來B不曉得烤了幾個布朗尼蛋糕,每個都好吃到爆表,吃過的人贊不絕口。這回的黑巧克力布朗尼讓許多家長和老師驚艷,直到散會時我抱起蛋糕盤要回家,還在場的老師和家長拉著我的手驚呼”原來是你做的!這個布朗尼實在太好吃了!“,我揮揮手說”這不是我做的,是B做的啦“ ,這下讓大夥兒更加興奮---竟然會是爸爸烤出來的!不斷要我向B轉達他們的有多喜歡這個布朗尼。和B提起這件事時,我拍拍他的肩膀說“布朗尼可以正式變成你的拿手菜之一啦!”。
【2y2m28d】
上週五,所參加的醫院家長協會(PAA)舉辦情人節派對。阿爹要上班到十點才回家,鄰居好友約我一起去。當天PAA請來樂團現場演唱可愛的民歌與童謠,現場還有情人節糖果花束教學、情人節小熊提袋手工等活動,PAA提供pizza當晚餐,參與的家長則準備一道甜點、副餐或飲品出席。
等Ezii下課後我帶他去,活動已經進行一半了,大部份孩子都吃飽飽跑去玩,沒想到好友的孩子們還在用餐區慢慢享受他的布朗尼。Ezii 肚子餓了,一坐下吃了好多食物,抱著小果汁喝了兩瓶。小兒子Eddie非常貼心,正在含著一根棒棒糖的他跑去幫Ezii拿了一根,還幫Ezii打開包裝紙。Ezii吃飽飯後,就一直含著這根棒棒糖直到最後。
好友和大兒子Maren正在做情人節小熊提袋。這樣的手工作品很簡單,靠著黏貼將不同物件組合在一起。可惜Ezii去得晚,手工包都已經被拿光了,。上圖右是Eddie做來送給媽媽的的糖果花束。很可愛齁!
糖果花束教學區上滿是準備好的製作工具,像彩紙、剪刀、固定用的小橡皮圈等等,由某個媽媽負責進行教學。我後來也做了一個給B,比孩子們做得複雜一點。這樣的糖果花束很可愛,在家裡也可以自己做。另外,在場還有卡片製作區,同樣也是放滿製作工具,像剪裁好的紙、各種蠟筆與色筆、貼紙等等,想做卡片的孩子們就過去做。
最後,每個孩子離場前還可以拿一個氣球。
派對場地旁邊是該棟大廈的兒童遊戲區,當晚也是被PAA給包租下來。這三個小男生玩到都不想離開了阿!最後好不容易,我和好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順利把三個孩子牽進電梯。
不過,麻煩來了,愛跟在大哥哥屁股後面跑的Ezii,今晚嚴拒坐推車!這怎好,我們兩個大人帶著一個六歲、一個四歲、一個兩歲的小孩,要走14條街回家阿!原本想說要不要坐小黃,不過吃飽飽後我們也想運動一下,好吧,就讓Ezii走走看,走累了他自己就會要求坐推車了。
Ezii要求我牽他右手,他最喜歡的Maren哥哥牽他左手。好友幫我推車,四歲的Eddie則是過馬路時才需要牽著媽媽的手。Maren是個非常貼心的大哥哥,對Ezii非常好之外,每回一起出去,他總是想要幫我們推推車。我們這樣走了一半的路程後,Maren說他不想牽Ezii的手了,他想推推車(看來他應該真的很愛推推車吧,呵呵)。這就比較麻煩了,Ezii轉向Eddie想去牽他的手,但Eddie不肯,然後Ezii就在大街上著急著轉向好友想牽阿姨的手。我和好友決定,我們一起牽著Ezii的手,但Eddie必須跟著哥哥走之外,過馬路時也得牽著我們的手。就這樣,我們五個人著家的方向走去。
路上經過家附近的某個小公園,兩個大孩子一看到小公園馬上往裡頭跑,小不點Ezii也興奮的想要甩掉我們的手跟在大哥哥屁股後頭跑。我和好友想說,反正時間還充裕,氣溫也不大低,就讓孩子們玩一玩,等下回家更好睡。
黑夜裡的小公園別有情趣,看起來和白天很不一樣。整個球場滿是高低不平、結成冰的殘雪,非常難走。很意外的,Ezii走了12條街了,竟然還可以在頗大球場裡難以行走的冰雪地上快速前行,好友和我都很訝異Ezii的平衡感怎麼這麼好,一溜煙的我們就跟不上他了。結果,這個小公園一玩就玩了快40分鐘,到最後也是費了一番工夫才把三個小孩全都趕上回程的路。
Ezii最後,全程自己走完(拍拍手)!完全不肯坐推車之外,到最後還和大哥哥們一起飛奔進大廈電梯內,一起唱著歌回家。我和好友都好訝異阿!她真的走了好遠一段路喔。兩條小腿很棒喔!
當晚,Ezii 洗過澡馬上呼呼大睡一覺到天明,聽說Maren和Eddie也一樣回家後倒頭就睡,呵呵。
上週六, 原本要去法拉盛看另一場新年遊行,無奈阿爹破病多日加上前一晚工作到晚上十點多,我想讓他多睡一點,等他睡飽了再來看家庭日要幹嘛。後來,我們決定就在上東城走走逛逛、買買需要用的日常用品、順便退還一雙買太小的鞋子。很一般,就週末家庭日嘛!
情人節即將來臨,商家紛紛推出情人節商品與裝飾,處處可見各種心型裝飾品、緞帶裝飾、玫瑰花等應景飾品。上圖左是我看過最讓我覺得有趣的裝飾了,在路樹下頭掛滿紅色與粉紅色彩紙,瘦瘦的樹幹下方插了好幾支紅玫瑰。原本以為這家店是在賣傘嘛?轉頭一看,竟然是個私人藝廊兼展售區,創意十足阿!這位藝術家!
生病的人是老大,今天的午餐由B選。他非常想要吃壽司類的日本料理, yelp了一下附近的日本餐廳,找到這間評價相當高的日式fusion餐廳 Fatty Fish,而且離我們家頗近,馬上決定一探究竟。店內座位不多,不過我們待在那兒的一個半小時內(我們去的時間已經是晚午,約四點多),至少都有額外兩桌以上的客人在用餐。
Ezii 已經在家吃過中餐了,不過出門幾個小時後,他也餓了。我準備的零食餅乾全都吃光光,味噌湯一上來也是馬上一口接著一口喝。
由於忘記帶bib出門,這種時候又在這樣的餐廳用餐,我都盡量不要讓Ezii自己喝湯,免得搞得小孩髒兮兮、老母緊張兮兮,吃得太痛苦。上圖,我很專心的餵肚子餓的小孩喝湯,想拍照的B說“臉不要那麼臭嘛“,阿我很專心餵小孩阿!臉就是這樣啦!看下圖,笑著餵小孩豈不是超級做作?尤其快門按得正好,Ezii 眼睛快要閉上,表情好像在說,”媽咪這樣真的太做作啦“
點了一個菜單上名字很威的壽司捲---Manhattan Roll (曼哈頓卷),裡頭有帝王蟹天婦羅、生鮪魚、生 魽魚,撒上紅和黑魚子,淋上芥末醬與芒果醬。這壽司捲超級無敵好吃!所有的魚肉都很鮮甜之外,帝王蟹肉大塊又有彈性、炸得酥脆,整體口味融合的恰到好處。這個我們一定會再回去品嘗的。
這是B點的kobe beef漢堡。原本我笑他來日式料裡店點西式食物真是有冒險精神,他很執意點,因為自從他在日本吃過kobe beef料理後,一直回味無窮,也開始尋找美國好吃的kobe beef料理。起司的部份可以自己選擇,B選了cheddar cheese。
這個漢堡,真的...非。常。好。吃!kobe beef 香嫩到不需怎麼咬就有種在嘴裡融化的感覺,牛肉本身有種特殊的甘甜味。我沒吃過日本的kobe beef(阿優,小時候去日本,哪懂得要點什麼來吃),但這可以算是我在美國吃過數一數二好吃的kobe beef。很推薦啦!只是漢堡很小一個,女孩兒吃這樣一份應該可以吃飽,但對男人來說,這實在不夠吃哩。
我們點炸番薯條來配漢堡,番薯很香,這Ezii超愛吃,有一大半都被他啃光了。
因為B吃不飽,我們又點了另外三種一般壽司卷來吃;辣鮪魚卷、鰻魚燒卷,還有酥炸軟殼蟹卷。我很愛吃軟殼蟹哩,可惜除了鰻魚卷之外,不是生的、就是帶殼蝦蟹,Ezii都不能吃。每回帶Ezii到日本料理店,我們幾乎都是點紅燒鰻魚、烤鮭魚等熟魚類食物給他吃,或是牛丼飯、親子丼、牛肉捲之類的熟食。生魚片,還是等大點再吃吧。我和弟弟是大概七歲上國小爸媽才開始讓我們吃生魚片,同齡的小孩都很怕芥末味道,我和弟弟卻很愛,我家很多親戚的孩子到了年紀很大,國、高中甚至大學後才願意嘗試呢。不曉得現在的孩子們都是幾歲開始吃生魚片呀?
Ezii越大在餐廳越乖,只要給他吃的喝的,再加上iPhone,我和B總是可以好整以暇的喝著熱茶或品點小酒,慢慢聊著天吃完佳餚。連想大便都會自己和我說 “Ezii want to poop”。
週日,我們一家參加紐約媽咪團號招的winter fun活動,一家三口千里迢迢來到布魯克林兒童博物館,這個有機會再來寫文。這裡只是想說,我們去參加了裡頭一個藝術工作坊,和Ezii一起手工做情人節卡片。
這個情人節,Ezii總共從學校帶回家四張卡片,不過看到手工藝品區工具齊全,Ezii馬上坐上小椅子,拿起筆和小貼紙開始動工。
由於工作坊人多擁擠,很多家長和孩子還在門口等著進來,我不想佔用位置太久,想說趕快和Ezii一起做完卡片好離開。
但,Ezii有自己的速度,他慢慢的撕下貼紙、仔細的貼在喜歡的地方,拿起畫筆畫畫。
非常不願意阿母我打擾他的創作時間,皺著眉頭想把我的手推走.....這時我們正在撒金粉和愛心亮片在已經塗了膠的卡片上。
有個地方膠沒塗好,Ezii很仔細的慢慢補上去。
貼紙一直是Ezii很愛的創作小工具,越小的貼紙他越細心撕起與貼下。有個好小的愛心和小鳥圖案,他怕撕壞了,請我幫忙撕。
然後還遠遠的把沾到白膠的手舉給在桌子對邊幫我們照相的阿爹看。哈!這些白膠都被用到差不多快光了,兩歲小孩根本擠不出來,最後還是阿母出馬。
以上,就是我家今年的情人節活動。在完全沒什麼計畫下,就跟著學校啦、所屬的親子團體啦、和紐約媽媽團們的活動,在短短幾天很快樂的一起渡過了。 我和B也在週末給了對方禮物。在給B的禮物上,我放上了這朵在PAA派對上做的手工剪紙糖果花。他說要等情人節後才能吃,這樣感情才會有好運(是這樣的嘛?)。和包裝精美的禮物放在一起,這朵小花顯得很有俗民文化感 XDXD 我愛鮮艷的配色,心意嘛!B送我的禮物旁,有加上一盒我很愛的手工巧克力。這是上東城靠近中城、某家頗負盛名的手工巧克力店,名字吃過老是忘記、包裝盒也從沒仔細看過,倒是知道怎麼走過去就是了。反正有吃到巧克力就好,科科。今年托Ezii的福,所參加的情人節活動變多了,也吃了好多甜食阿!
我很幸福,這樣的日子裡,可以抱著小情人、牽著大情人一起提前窩心渡過。有著這一小一大在我身邊,就是上天給我這輩子最好的禮物了。
祝大家都有情人終成眷屬喔!
Tag: 紐約旅遊、紐約上東城、紐約美食、Fatty Fish、壽司、布魯克林兒童博物館、兒童藝術工作坊、西洋情人節、童書、Leslie Patricelli。
- Feb 07 Mon 2011 06:05
【兔新年慶祝】紐約中國城農曆新年遊行
100.02.06
好大的金龍陣仗!讓好久沒看到鼕鼕嗆舞龍的我莫名興奮;沒看過舞龍的B和Ezii也笑開懷。
中國城的農曆新年遊行一直以來都是紐約著名的重大節慶遊行之一, 成千遊客擠滿遊行路線附近的道路。地鐵站比平日擁擠數倍,多是前來觀看遊行的遊客。雖然亞州面孔非常多,但非亞州臉孔數量明顯超過。
紐約不愧是華裔大本營,農曆新年活動一連串,從大年初一到兩週後都有活動。活動有大有小,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google,選擇想要參加的去感受一下。考量交通、時間、遊行本身內容等因素,我們決定選中國城這個遊行來參加。
記憶中,小時候過年時,桃園虎頭山下的大橋上似乎舉辦過幾年的新年活動,沖天炮、煙火、舞龍舞獅好不熱鬧,不過印象中高中後就沒看到過了。桃園縣每年舉辦神豬比賽, 小時候過年時節爸媽也帶我們去看過了幾次。對於那些難以想像怎麼可以養成這樣的神豬、嘴裡塞著大鳳梨的模樣印象深刻。外婆家某年曾經主辦拉拉山的神豬慶典(山上人家輪流主辦,通常每十幾年輪到一次), 看著舅媽、舅舅們忙著清理神豬上的毛看得出神。這些,都是印象中童年慶祝新年的景象。不過,我已經忘記最後一次親眼看到舞龍舞獅是什麼時候的事了,應該是國中的時候吧?
為了讓Ezii也有機會體驗一下農曆新年的滋味,即使人擠人,也是要衝一趟中國城的阿!其實是我和B想去看啦!我是想要回味童年記憶、 B則是想要一睹真正的舞龍舞獅。
由於中國城的新年遊行活動遊客眾多、商家又販賣可以丟在地上的響炮和往天空拉出彩帶的假炮,整個中國城處處碰碰聲不斷,四處都是警察與警車,戒備森嚴,表情嚴肅。 加上遊行路線整條被欄杆圍住,要走到遊行最盡頭才能進入欄杆範圍觀看遊行;許多遊客找不到入口,想要從中間通過,被警察攔下,每條街口都可以這樣的景象。重點是,很多警察只知道阻擋遊客從欄杆路線中間強行通過,卻不知道真正的路口在哪,所以很多遊客邊找入口邊碎念。我們一發現警察問不出個所以然,馬上轉身找了個從欄杆區域出來的人問,很快就找到入口了。
遊行時間是11:30 am-4pm,不過真正的遊行大概一點多才開始。我們12:30 pm左右抵達中國城,找到好位置後,還等了好一陣子遊行才開始。由於觀看遊行的人潮真的很多、必須久站、而且很多家長都有帶孩子,所以家有需要坐在推車裡的小孩,家長最好早點去取得頭排位置,好讓孩子坐在推車裡觀看。不然像我們,站在第二排,就得收起推車,扛著小孩看了;在場很多孩子被扛在肩膀上觀看,真是辛苦眾家爸爸了。
農曆新年嘛~ 財神爺到,好運到!許多遊行隊伍前頭,就是由財神爺打前仗的!
既然是新年遊行,舞獅一定不能少,當天不曉得有沒有出現三十隻。許多隊伍都出動一隻到六隻左右的獅子,隨著鑼鼓聲響活靈活現的跳動。我最愛某間學區內公立小學隊伍前頭的一隻小獅子,領頭的小男孩,看身高大概只有小三,舞得之好,彷彿看到正在嬉戲的小獅子搔首弄姿。有些大人扮演的獅子反而很懶惰,只是跟著隊伍走路。
當天總共出現兩條舞龍。這兩條都是由國術館/舞館出品, 由財神爺領軍,陣仗非常隻浩大,表演相當有水準。看著金光閃閃的舞龍在眼前舞動,彷彿新年好運不斷強強滾而來!喜洋洋氣氛味道濃厚!
這是同一家武館的遊行表演。除了打頭陣的財神爺之外,後頭緊跟著敲鑼打鼓的舞館旗幟、跟著許多隻舞獅,然後出現舞龍。
許多遊行花車上站著古裝打扮的人們,一路揮舞雙手。
這場遊行總共有兩組人馬進行上圖的儀隊式表演。黑色制服打扮的是某學區內高中,紅色衣服打扮的則是某個非常有組織的中文學校。
當天出現許多學區內學校與多所中文學校機構的隊伍。這些中文學校很多都是對岸教簡體字的組織,就不放進圖組裡了。
遊行隊伍中最多的,應該就是各式各樣社群組織了。有教師組織、華裔婦女組織、對岸各省同鄉會組織、亞州人權平等促進協會等等。推開兩岸政治不談,很多社群組織都志在幫助華裔族群在美福利。不過看得出來,屬於台灣的組織,算極少數(只看到三個),有點失望。
讓我和B非常傻眼的,是有個什麼中國孩子的組織,隊伍內出現中國各省孩子與家長代表舉著省牌遊行,心中希望著不要出現有人舉台灣牌子走在隊伍裡,沒想到還真的出現了。有個亞州面孔的女性和她的白人老公,推著一臺娃娃車,就三個人舉著台灣牌走在隊伍後頭。雖然這個台灣牌子顏色和其他省牌不一樣,但政治意涵不言而喻,容易讓不明所以的老外混淆視聽。
這種文化性質活動,不該涉入政治意味與隱射的。但好像很難避免吼?
兔年遊行當然要有兔子。許多隊伍中都有兔子人偶隨著隊伍拜年。最有趣的是看到看到嘴巴打X的米非兔出現,為農曆新年注入一點日本風,哈!
像這樣的活動,也是造勢的好機會。不過,比較上圖兩位政治人物的隊伍,我和B深深覺得,要參加遊行就要拿出誠意來好好準備嘛~ 上圖只有三個老美拿著寫著簡單手寫中文字“參議員XXX祝您新年快樂”海報的“隊伍,比起下圖某華裔政治人物的隊伍,一看就知道有沒有用心差很多。畢竟每個團體都非常用心的準備這場遊行的哩。
有花車,就要有美女,這似乎是常年來遊行不變的定律?這場遊行下來,大概出現三個隊伍有“做皇后或仙女打扮“的”美女“。說真的,Macy's請的那位亞州臉孔女子算很漂亮,其他的似乎就只要是亞州女生穿上公主裝就可以上花車了,尤其是左下是走的是迪士尼路線嘛?連白雪公主都出現了,娛樂性極高之外,也非常佩服當事者的勇氣(阿....這網誌一直都是以愛為主題的,不過真的就只是說實話,不想要毒舌的阿...)。
其中有一車,車上的美女都是白人,長得真的都很正。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公司行號也來參加遊行;Macy's、 美國航空、Verizon、星島日報等等,美國航空很大手筆的發放搭乘該公司飛機往返美國與上海、北京的機票九折卷。要的人很多,真的會使用的有多少就不知道了。從很多小細節都看得出來,中國城的農曆新年遊行,是以對岸中國為主的,不管是參加的隊伍、或是標的的群眾。當場覺得,法拉盛的遊行會不會比較以台灣人為主?畢竟那裡才是台灣人大本營。
當天最有看頭的,我認為啦,第一要數各道場武館的隊伍了。旗幟精美、表演精彩可期,給滿分啦!
第二個讓我很欣賞的隊伍,是某個華裔人瑞協會。他們的表演隊伍內全都是老公公、老婆婆,而且表演相當精彩,活力十足,展現老年人也可以和年青人一樣精力充沛的精神。從舉旗、逗弄舞獅的童子們.....(不曉得兔子裝內的人士不是也是老人?)
到多隻舞獅、敲鑼打鼓的人們....
到隊伍中間的老年人們手持燈籠和大家拜年,甚至隊伍壓軸的一大票老婆婆邊走鞭打花鼓!全都是老人表演喔!頭上帶著小紅毛帽的他們非常顯眼,也讓人不得不尊敬他們盡心盡力進行的表演。
題外話:大家都要孝順家裡的長輩喔!
第三個我們覺得很不錯的隊伍,是某個華裔同性戀組織,推廣酷兒在亞州、以及對同性戀關懷、包容、尊重的觀念。他們的隊伍表演非常有活力,每個表演的人們臉上都掛著微笑、都相當享受地隨著音樂舞動。表演活動要讓人看得開心盡興,最重要的,就是表演者自己也能完全融入其中享受表演的過程。在這個隊伍裡,可以深深感受到這個部份。
B和Ezii後來站在觀看人群的最後頭,省得被擠來擠去。不過當Ezii站在第二排時,幾乎每隻獅子路過,都會在他面前逗阿逗,逗得Ezii笑開懷。上圖這隻聯興(名字聽起來好像幫派?)的舞獅,裡頭的大哥在Ezii面前跳很久,伸長身體讓Ezii摸獅頭,讓Ezii嘰嘰嘰大笑個不停!真是謝謝這些舞獅了!
遊行當天很多販賣棉花糖和氣球的小攤,增加許多慶典氣氛。雖然需要等待許久才看得到遊行,不過很值得啦。Ezii看得笑容直掛臉上,應該覺得很好玩吧?
遊行結束後,地上變成這副模樣。滿是假炮管繃出的彩帶。
遊行結束,人潮也跟著散去覓食。我們就是在這街口看遊行的,午餐就直接去背後那個味千拉麵解決。每次來中國城或法拉盛,總是會找有口碑的餐廳來用餐,不過這天太餓了,青菜都好,只要近就是寶。
遊行散去後,紐約市馬上出動清潔車與一大群清掃人員,非常有效率。試想這些散佈路上的彩帶紙,要是一下雨塞住排水管,大家就麻煩大了。偏偏清潔人員邊清掃、路邊商家還是繼續販賣這些假炮、人們也繼續拉著玩。很多人邊玩著拉炮、卻沒注意後頭正在清掃的大哥臉神很不悅,呈現一幅頗為現世饒趣的畫面。
我也很想買來玩,不過一來我們不想再為清潔人員雪上添小霜、二來我和B說”那我帶回家玩“,他說”為了那一秒鐘的快樂、要清掃很久耶,不值得啦!“恩...想一想,還是算了。我們有回參加新年倒數趴體,有人買來一包包的碎紙彩帶、加上拉炮,喝到醉醺醺的大家撒彩帶撒的很開心,結果隔天每個人都宿醉地爬起來和主人一起清掃。那些小紙條真的不好清呀!清掃大哥,你們辛苦啦。
隨便找一間身邊的拉麵店,沒想到隨即人龍一長條。幸好我們動作快,是最後一組不用排隊的人馬。雖然不用排隊,但店裡賓客滿堂,廚房出菜比較慢。肚子餓的Ezii把我準備的餅乾全都吃光了,飯菜都還沒上來。
我點最簡單的豚骨湯頭拉麵配牛肉,B點辣味噌拉麵。豚骨湯頭不錯,夠香濃,牛肉夠嫩,份量也夠多;不過辣味噌拉麵湯頭喝起來雖然香,但一點辣味噌的味道都沒有。我們額外還點了烤牛小排和某種日式醃菜當前菜,表現都非常不怎樣;烤牛小排味道雖然好,但牛肉烤太硬,大敗筆。
店內裝潢還不錯,牆壁上多幅巨大的相撲畫作與各式各樣拉麵碗,營造出不少日式氛圍。
整個中國城新年味道十足,家家商店高掛各式各樣新年慶祝飾品,很有看頭。
銀行內都有 使用中、英、韓文三種語言的農曆新年祝賀標語牌。仔細看紐約市的農曆新年慶祝活動,可以發現,韓國人在這段時間也有推出一項慶祝活動呢,不曉得韓國人怎麼慶祝農曆年就是了。
很多商店內都有賣上圖這種有拉繩控制的舞獅玩具,我也好想買一個給Ezii玩!可是B說,現在買給Ezii,不用幾分鐘那些繩子可能就會被玩斷了,浪費一隻好獅!好吧,明年再買!三歲總不會太容易玩壞這種玩具吧?
當晚回到家,鄰居好友來家裡一起看超級盃。B做了墨西哥雞肉卷給大家當晚餐,再現拿手的特製新鮮salsa,好友非常尬意,直問祕訣在哪,連好友挑食的孩子們都吃了不少。給Ezii套上Green Bay Packers的85號球衣,希望為Packers打氣!
Packers不負眾望,拿下久違的世界盃冠軍。B說上回Packers拿冠軍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啦!這隻全美唯一一支不屬於任何財團或大公司,而是由城市所經營贊助的球隊,長年來都是Green Bay的精神領導。十幾年前拿下冠軍時,所有公司學校隔天放假一天,整個城市的人們擠在路上歡迎Packers回家。這樣的情形,在美國也很難一見。 一提起足球,B也是話夾子ㄧ打開就停不了。這裡就不多寫了(這是農曆新年遊行文阿)。
B很執意要自己做個橘子和金棗的擺盤,我連想都沒想到哩,看來他對農曆年熱衷不小...(可能和我過聖誕想要玩薑餅屋,但他也不會主動想到一樣.....)
原本上個週六,我們還打算去法拉盛看另一場遊行,沒想到B連續五天大夜班、竟然在第三天開始重感冒。放半天假的週六就不跑遠,讓他好好休息一下了,明年有機會再去法拉盛看遊行摟。
題外小心得:
人擠人的場合最容易發生的不禮貌搶位置事情,這天也不斷上演。這種遊行當然沒有固定的位置,早來就站在前面靠著欄杆看,晚來就自動站後面,不約成俗的形成本篇文裡指的“第一排”、“第二排”、“第三排”。人與人之間,多少都有個十公分左右的安全距離。有個晚到的講西班牙文的白人媽媽帶著五個孩子,硬是把我們左前方一位樣貌慈祥的中國老爺爺從第一排擠到第二排去,老爺爺比他們早站在寒風中至少兩個小時有!可憐的老公公阿!遊行開始後,有個講廣東話的媽媽,帶著好幾個大孩子(國中左右),一到就叫孩子們看到有縫隙就鑽進去;其中一個孩子,硬是要把B和Ezii擠到第三排去,想要擠進B和頭排人士所預留的那十公分安全距離。B當然不肯阿,想要有好位置自己早點來嘛。我比較幸運,我後頭站了些較有禮貌的歐洲人(不想誤導,不是所有歐洲人都有禮貌的,因為另一邊就有操著法語的遊客也是狂擠個不停),雖然靠很近,但不至於身體碰身體。B說,那小孩整個手肘都緊緊靠著他狂推,後來他被擠煩了,乾脆帶著Ezii到人群後頭去,直接讓位給他們。這些孩子,更是成功的將已經變成第二排的老爺爺,擠到第四排去....真不知道這些人的禮貌教育做到哪裡去?不分中西,像這種的場合很容易看出家庭素養與價值觀,是個令人搖頭的小插曲。想要在頭排看遊行,就自己早點來等。
Tag: 紐約旅遊、紐約中國城、紐約美食、紐約節慶、紐約農曆新年遊行、舞龍舞獅
- Feb 06 Sun 2011 02:35
【兔新年慶祝】除夕、初一、初二,吃個不停。
100.02.06
開頭先來張我家兩個男人金光閃閃照和大家拜年吧~ Ezi身上的黃金甲是好友送的,阿爹堅持也走黃金路線,穿上黃黑條紋襯衫,配上黃手錶,加上他那顆黃金頭,喜氣洋洋啦!
鼕鼕搶,鼕鼕搶,初四這天去中國城看新年遊行,好熱鬧呀!想說新年文再不寫,這輩子應該都不會有機會寫了。這可是我們搬到紐約後、B脫離學生身份的第一個農曆新年,說什麼也是要紀錄一下的呀~ 新年遊行禮不曉得有沒有看到超過三十隻舞獅?幾乎每個隊伍都有舞獅出馬,上圖舞獅照是我當天拍到最上得了檯面的一張,忍不住先貼出來 XD。舞獅不好拍,一來他們老是動來動去,二來我不是站在最前牌,所以能拍到這這張我已經很心滿意足了。
兔年到來,大年初一正好在週四,是個阿爹上夜班、Ezii上學、阿母趕工的一般工作日。沒辦法,人不在台灣,怎好奢求放農曆年假? 這個月剛好B有著超完美每個週末都放假的工作時間表(B工作表現非常好,senior總是主動幫他安排週末放假),農曆新年這週,他換掉初二(週五)的班,從初二中午放到初五,整整三天半橫跨週末的假,其中的三天週末假是個非常美好的巧合。我一點也沒有要求他除夕和年初一也要去排假的意思,不然農曆新年假放光光,他這個月都沒假日了。
除夕夜呢,原本沒打算要吃什麼年夜飯,想說就當一般平日的夜晚過去,晚上給Ezii包個紅包就好。沒想到,隨著兔年的腳步越來越近,我一直以為可以不在乎“不吃年夜飯”的那份心情,卻越來越低落。好吧,老實說,我會介意沒年夜飯吃啦!既然我也沒時間下廚,B那天晚上七點就得離家去上夜班(XD 真的超沒fu),那就點delivery吧。上東城有幾間中菜餐廳都有出年菜,菜名也都厲害的嚇人。我們打電話去最愛的中菜餐廳之一,海納川(Wa Jael,音譯:花椒,老闆,也就是主廚,以前在紐約著名的五糧液餐廳當主廚,後來拆夥自立門戶)點外賣。熱心的店經理不斷要我們堂吃,因為餐廳所推出的漂亮雕花與擺盤年菜打包後就一點都不威了。我們也很想阿!不過Ezii五點半下課,B七點就得上班去,為了省時省事,還是算了。
海納川的菜式味道頗道地(這麼說有點心虛,因為我又沒去過四川吃穿菜), 花椒很香、味道很有層次感。反正好評不斷,老中都說讚,我們吃成主顧,平時就很常點他家的delivery。既然餐廳出的年菜不能打包,那就點一般菜吧。我們點了 Crispy Tangerine Prawns (這要怎麼翻?酥脆蜜桔大蝦?)、家常豆腐、京醬肉絲、芝麻雞和餛飩湯。 過年嘛,有蝦有豬有雞就好。點餛飩湯是因為過年不是要吃餃子嘛?哈,但當晚我們比較想吃餛飩,而且他家的紅油炒手雖然爆好吃,但Ezii不能吃那麼辣,點餛飩才會闔家歡喜。照片上看起來不怎麼樣,不過真的很好吃啦!辣得很有層次,不是死辣死鹹。我們不曉得光顧幾次了,每回點的東西都非常合胃口。難怪主廚要和五糧液拆夥,自己開店比較賺啦。不過這回點的芝麻雞讓我有點傻眼,口味太甜,完全是個老美口味(地雷!),和他家其他菜餚差好多阿!懷疑廚房是不是把要給老美客人訂的食物錯放到我的袋子裡了。在紐約,很多中餐廳看到是華人來點菜,菜餚口味才會做道地,老美打電話去點菜一定變成美式中菜。這是很多間中餐聽的人和我說的,不曉得真的假的摟....所以每回,B都叫我打電話,還不許說英文,要用中文點。哈哈!當然,堂吃就不會有這問題了。說真的,這間三顆$的餐廳食物雖然美味,但作成外賣後看起來就遜色很多,而且份量驟減,還是建議堂吃啦。
當晚,我幫Ezii準備睡覺時,才發現,B留了個紅包在枕頭上給我,還寫上大大的三個”我愛魚“,有人在紅包上這麼豪氣的留言嘛?他真的很可愛呀!我包了個小紅包給Ezii放在枕頭下壓歲。隔天早上起來發現小紅包被他睡到掉到床下了...真不曉得他怎麼睡覺的阿?
初一同樣上班的上班、上課的上課,晚上點外賣來家裡吃。我叫了阿爹一直想嘗試的Cafe Evergreen,據說有上東城最棒的餃子和燒賣。點了揚州炒飯、上海湯餃和水晶蝦餃。老實說,所點的兩種餃子真的非常好吃!但揚州炒飯就和讓我們傻眼了,份量大是大,用料也很豐富,但非常淡而無味。讓愛吃揚州炒飯、當晚非常想吃揚州炒飯的我好失望阿阿啊~
這個新年正式的聚餐,在初二,和好友一起去吃大四川的火鍋。看Ezii的黃金甲多耀眼哪...金光閃閃閃!
大四川的火鍋料很多,愛吃什麼自己點。我們點了紅白鍋,麻辣鍋的湯底中藥和花椒味道還不錯,不會死辣。火鍋料點了十樣多,其中我最愛干貝了,怎麼煮都好吃。除了火鍋,我們還點了炒海瓜子、回鍋肉、蟹黃軟殼蟹、炒絲瓜、乾扁四季豆等大概七八樣菜。配上青島啤酒和熱茶,邊聊天邊吃,吃到超級飽!過年嘛!就是要這樣一群人圍坐一桌吃飯才有感覺!
因為菜太好吃,一上菜大家就狂吃,所以都沒拍照!哈哈~ 等到我想起來時,已經是個杯盤狼藉的景象了。非常推薦他家的炒海瓜子,調味很是道地。蟹黃軟殼蟹非常好吃,辣得很夠勁又香,但是蟹黃和軟殼蟹份量偏少,美中不足。
初三晚上,B趁我和Ezii睡覺後,在廚房忙碌給我驚喜---一個用焦糖醬寫”新年快樂“的烤布朗尼蛋糕!哈!也真虧他想得出來阿!
過年嘛!當然要吃糕阿!沒時間做,就用買的。在中國城買到某間糕餅店的‘恭喜發財年糕”和“恭喜發財蘿蔔糕”,印在糕盒蓋上頭的紅紙,就是這樣寫著的。年糕炸過後很好吃,這是我第一次炸年糕,記憶中媽媽的味道湧現,吃起來特別好吃。炸過的年糕外皮酥脆、內餡的年糕呈現幾乎融化樣,讓B很愛,直呼“我們這幾天吃下去的熱量有多少阿?”,只是可能因為剛炸好的年糕太燙了,Ezii吃了一口有點燙到就不吃了。
這篇好像都是在寫吃的阿?
這回過年最有趣的是去中國城看新年遊行,舞龍舞獅好威好威~ 很多隻獅子特地在Ezii面前跳舞逗他,惹得Ezii 興奮大笑!下篇再寫啦~~
Tag: 紐約美食、農曆新年、兔年、紐約大四川、 海納川(Wa Jael)、Cafe Evergreen、紐約上東城。
- Feb 03 Thu 2011 04:40
虎除夕過去。兔新年到來
99.02.02
捧著一杯剛泡的蜂蜜水, 裝在我最愛的一組Anthopologie茶杯內。用的蜂蜜,是去年在小麥亞州超市看到台灣農會出品的龍眼蜂蜜,熟悉的包裝,我很肯定媽媽以前一定買過。馬上喜孜孜的拿了一罐放入購物籃,和B解釋龍眼蜂蜜有多美味。前陣子得了鎖喉風寒,一開口如馬聲般嘶啞,開始每天都泡個幾杯蜂蜜水來潤喉。今天曼哈頓氣候詭異,天空下起冰雨(雨水和冰粒混雜),地面冰滑危險。早上十點剛從醫院搭地鐵回來的B巨細靡迤的和我描述168街那兒路旁積雪有多誇張,救護車大排長龍進不了醫院,病人、家屬和救護人員呈現極度混亂的狀況。剛結束大夜班的他因為道路狀況問題,所工作的兩間醫院間服務醫護人員往來的接駁車停駛;雖然醫院會付小黃費用,但路邊積雪沒有清理,據說誇張到走好幾條街都招不到車子。拖著滿身疲累,B跳上地鐵,晃阿晃的回家。當B從地鐵站往家前進時,打電話和我描述今天的天候與交通有多糟糕多誇張,E 車等了20多分鐘都不來、6號出口排隊排了15分鐘都還上不了樓梯。
我搬開百葉窗,窗外天空陰暗無比,道路看起來很乾淨,路旁的雪也清得頗乾淨,倒是路上的車子相當少。仔細看著一樓清理廣場積雪的人,一鏟一鏟的動作,這才發現,原來地上結得都是厚厚的冰。就在此刻,看到某個路人差點滑倒。看來今天外頭道路應該就如B所說的,相當冰滑。
昨天,學校發出警告信,說小麥將有大風雪,停課一天;指導教授也發出信,請今天有排meeting的同學們改約時間。原來也不過一晚,小麥就降下了17英吋 (43公分)的雪,今天風雪還會持續降下。
早上八點半,牽著Ezii的手走去day care,邊把Ezii的東西放好歸位,邊和老師聊個小天。說掰掰時親親Ezii的小臉蛋,他抱著我回親,說“mommy, I love you”。一切都很稀鬆平常。
這時在台灣,是虎年的最後一天,家家戶戶正在圍爐吃年夜飯。我回到家裡,邊吃著簡單的早餐,邊繼續寫論文。望著滿是ABC的電腦螢幕,一個個論文檔、文獻檔、期刊檔擠滿眼前的畫面。
心中有那麼一點落寞。
和台灣的家人通了兩通電話。第一通,台灣時間晚上九點多,家人已經吃完除夕夜飯菜,媽媽也準備好隔天大年初一早上該吃的素菜(我家每年只有年初一早上吃素),正準備坐下來看電視休息。第二通,B回到家,台灣時間晚上十一點多,我們打回家拜年,這時家人已經準備就寢。
就在此刻,很想念家人,也很想念台灣的農曆新年。順手看了一下過去幾年在美國過農曆年寫的網誌,這才憶起,這也不是第一年在農曆新年嚴重犯鄉愁了。每回思鄉情節湧起,總是有股衝動想定機票跳上飛機回家。留美學生的寒假總是在農曆新年前結束,怎麼可能放下該上的課跑回家過年?所以,想想而已、叫叫也快樂。以前,總是和自己說,畢了業拿到學位後,就可以回台灣愛怎麼過年就怎麼過年。現在,嫁給老美做人婦,是可以回台灣過年,假期排好跳上飛機也可以回去。只是,感覺總是不一樣的。
網誌文章內,曾經有個欄位,寫滿滿滿的異鄉思鄉情懷、抒發孤寂,或許這是留學生很難避免的離鄉情緒反應。那個欄位早被我關了。離鄉遊子的確很難不想家,不想念生長了二十多個年頭的土地與文化。選擇了嫁給異國異文化的另一半,就要有勇氣承擔一輩子離鄉背井的可能性。所以,我關了那欄位,就算有病也不想呻吟。每當想念台灣的一切,就盡量告訴自己,活在當下,照顧好我和B的這個家,親親Ezii的可愛臉頰;即使街道上的氣味和台灣完全不一樣也沒關係,這裡就是新家。
只是,今天破例了。因為,我很想家。同時,也很想念以前在小麥一起過年過節的好友們。
以前在小麥,認識的朋友不是離鄉背井留學生,就是在海外生根的移民們。逢年過節,總是會有許多慶祝活動,大夥兒聚在一起慶祝,鄉愁似乎也就沖淡了許多。
過年前,學生會總是會和同鄉會一起舉辦晚會活動。慶祝豬年那年,我是學生會副會長,和一群好友聚在一起,做著晚會佈置。天哪!那是幾年前的事啦?(不要算,不要算)那年晚會,我也是主持人之一,全場跑透透忙得好開心,然後...從來沒有抽獎運的我竟然抽中了當晚的大獎之一: 某間小麥著名中菜花園餐廳禮卷,後來也是和好朋友一起大吃大喝掉,科科。
新年晚會人山人海,小麥的台灣人多會出席參加。會中多有歌舞表演、布袋戲表演和抽獎活動等等。 有些朋友平時少見面,也多會在新年晚會場合禮遇到。圖中是以前小麥好友的小孩們,那幾年看著他們長大,現在大家都離開小麥了,好想念他們阿....
和朋友一起守歲,吃著友人從台灣帶回來的紅豆年糕,好不快樂。不能和家人一起守歲,有好有相伴也是很不錯的。
那幾年,除夕夜的慶祝方式不是在外頭用餐,把菜單上的年菜點過一輪...
就是在友人家一起慶祝,每人做一道年菜出席。女主人好友手巧,總是做出一道道媲美餐廳佳餚的年菜。 看著以前寫的除夕網誌文,說有多懷念、就有多懷念。大夥兒用心做出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年菜,讓今年年初二才要聚餐的我口水都要流下來了。酒足飯飽後,大夥兒打牌、打麻將或是卡卡頌,笑語總是不斷。大多數的朋友多已經畢業,不是做博士後、就是在大學任教、或是擔任研究職務,分散各地。過去幾年的相聚美好時光,藏在心裡。
Ezii也有參加過小麥的新年晚會喔!2009年的新年晚會,才三個月大的Ezii 出席!整晚,阿母的好友好貼心的幫忙顧小孩,讓當時剛升級當任新手媽媽的我,可以好好吃個飯。
Ezii第一年和阿祖一起過年喔!黃金甲穿起來好喜氣!
2010年,我們一家三口和B的大妹一起回台灣過年。從2005年開始出國念書以來,這是第一次回台灣過農曆新年,暌違四年阿!因為B醫學院實習的緣故,我們是除夕夜上飛機,在華航上用年夜飯飛機餐,直到初二早上六點才回到台灣。一回台灣,外婆家的親戚們不斷來電呼喚,要我們趕快回去和大夥兒團圓。那年的初二回娘家,是Ezii和B第一次和阿母一起回去喔!也是Ezii第一次和台灣長輩恭喜恭喜拿紅包(還在機哩咕嚕學說話的Ezii,和舅舅討紅包時說了"money")!(我這才發現,去年回台灣過年那十幾天遊記,寫到day 4就沒了下文....)
這次回台灣過農曆年,雖然沒辦法和家人吃年夜飯(真的好想回家吃年夜飯喔...嗚),不過我們見了許多長年不見的親戚,和許多好友聚會,逛了年貨大街、 去了花蓮和宜蘭玩,還跑了九份、烏來、陽明山、基隆、士林夜市等地方;出國這麼多年,一直很想再去一次的平溪放天燈也如願地去了,還和美雲一起合照耶~
心裡怎能不落寞....去年農曆年假期,應該是這幾年來過得最開心的哪!對照今年農曆年,這週B連續上五個大夜班,和朋友約初二、這週五晚上聚餐,他還得找同事換班才能出席。今年的初四是週日,紐約中國城有農曆新年遊行,我們會去,晚上再回家看超級盃。或許因為耶誕節準備許久,把精力用完了?或許因為B要上班、Ezii要上學、我要趕論文,生活過的忙碌又簡單?或許因為第一年搬離小麥沒有友人或同鄉會的叔叔伯伯阿姨們在身邊?今年農曆年,打算就簡簡單單的渡過。兩週前和B去中國城買菜時,看到好多年貨紛紛出爐,挑了些兔年裝飾品,B一回家馬上喜滋滋地貼在門上(那超巨大的【福】有沒有很威?B挑的喔!環繞在四周的兔子很可愛)。好友上週開心的打電話給我,說在法拉盛看到賣小孩子過年穿的棉襖,要買一件給Ezii,問我什麼顏色好。 我想起去年在逢甲夜市買到的黃金甲,Ezii穿起來好喜氣,和好友說“還是金色的好配衣服”。
內心深處,我是很想好好過個年的。現在,就期待週五和好友吃火鍋、週日去看舞龍舞獅了。
其實從今天(週三)到週日,紐約市都有一連串的農曆新年活動,只是上班的上班、上課的上課,不在週末的活動很難參加阿....
現在,我只想念媽媽的酸菜筍乾湯、還有往年除夕夜一定會有的美味海鮮火烤兩吃。全家人飯後一起圍坐在客廳吃年糖、喝甜茶,看新春節目。
不曉得大夥兒怎麼過年呢?先在這兒祝福大家兔年新春愉快,好運旺旺來喔!
【延伸閱讀】
2007 2007。新年。金豬報喜豬事大吉
2008 第三個不在台灣過的年
2008 除夕。廚戲。
2009 新年新希望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
2010 2010 台灣農曆新年之旅 Day 1:困難重重飛躍太平洋
2010 2010 台灣農曆新年之旅 Day 2:Ezii角板山阿祖家拜年
2010 【1y3m1d】一歲Ezii 的恭喜恭喜---酒酒篇裡Ezii說Money! (video)
2010 2010 台灣農曆新年之旅 Day 4:捷運年貨大街行透透
- Jan 08 Sat 2011 04:56
【2011 跨年】新年新希望
99.12.31
聖誕節後不到幾天緊接著來臨的2011年新年與跨年活動,每年此時,熱鬧的節慶氣息總是連續瀰漫著這兩三週,直到新年假期結束。菜鳥醫生B聖誕節好不容易放了兩天,跨年夜就不可能放假啦,哪那麼好。跨年前,B放了一天半的假,然後從跨年夜開始,連續三個大夜班;跨年夜街頭上瘋狂慶祝然後鬧事受傷的人們此起彼落的送進醫院,對醫院來說,節慶越熱鬧,傷患越多,忙得很。
幸好跨年前還有放些假,我們就決定提早慶祝,上上館子、外出走走;加上當天紐約近中午時分剛好是台灣慶祝民國100年跨年倒數,原本就計畫好要一起看台北101煙火,然後出門過過節。紐約時間31號上午十點多,B大喊著,台灣快要新年倒數了!我這才注意到,我們都還沒確定哪裡可以收看到跨年煙火秀。B趕緊估狗,哈,果真如預期的,網路上搜尋一下就找得到直播啦!我們看得是壹電視(NextTV)上轉播地,由TVBS現場直播的跨年倒數活動。煙火披哩趴拉環繞著台北101放,網路電視看起來一定比現場遜色許多,不過我們很滿足了。看到台北101打出“100, RC”這樣的字幕,愛心的部份很是可愛。B馬上問:為什麼不打Taiwan?這...這個問題短短一句,卻有著太多的歷史性與政治性議題可以深談。因為我的博論研究,台灣的政治與文化相關議題,B很是清楚(我所寫的每一篇文章與所編輯的學術用書,B都是專用第一校稿人,哈),會問這樣的問題我也不驚訝,B比我以前TA班上的學生要來得更有動腦筋思考台灣議題;我速速地解釋了“民國”紀年方式的歷史背景,其他的還可以慢慢討論,畢竟當場要是不看煙火,一下子就會過去了啦。
穿著棒球睡衣的Ezii,自己戴上小帽子,穿著阿爹的大室內鞋,是以為要去打球嗎?
2010年不算大好不算太壞,我們在麥城寧靜規律的生活因為阿爹醫學院畢業後來到紐約展開住院醫生生涯而改變。這一年,我們告別了麥城多年親愛的好友與師長,搬到了曼哈頓;期間,我們搬了兩次家,台灣美國往返了三回,加上數不清幾回探訪VB家,與 額外多次的旅遊、洽公、研討會等等,這一年驛馬星動得厲害,行李箱幾乎很少收起來過。直到九月底從台灣回美、十月初從GB回來後,才慢慢有逐漸穩定生活的感覺。
這一年要感謝的人很多,除了親人與舊友的支持與鼓勵,還有許多新認識朋友們的陪伴,讓我們在生活變動極大的這一年裡,快樂與幸福不離。
經過中央公園,才驚覺,原來下過雪後,我們一次都還沒來過!這就在我家隔壁五條街耶,冬天真的就是懶得出門。
新的一年,希望台灣與美國的家人與朋友,身體健康、事事如意,新年新氣象。身體健康,比什麼都要來得重要;把身體顧好了,事事都會感到更加的如意順心;舊的一年不管過的如何,新的一年到來時一起帶來新的希望,讓人更有目標地朝夢想前進。
看到純白的公園美景,心情超好!又遇上手持單眼大砲情侶檔,主動詢問需不需要幫忙拍全家福。運氣真好!小孩不合作看鏡頭,路人拍的幾張中,就有不少只有我和B的合照,直接卡掉小孩,哈哈。
新的一年,希望老公工作一切順利,同時也要顧好身體。感謝B一直以來對我的呵護與照顧,自從交往以來直到現在,他無時無刻都把我擺在心裡第一位。曾經我無法理解這樣的想法,固執地因為自己謹守的“把孩子放在第一位”這樣的想法而產生許多夫妻爭執與辯論。牽著手一起生活越久,越多溝通協調,與相互理解,我越感謝他對我所付出的一切。在台灣生活24年多的日子成就了之所以為我的我,這樣的我和中西部陽光男孩B,感情路一拍即合;但婚後許多文化觀、價值觀與人生態度,要一起相互溝通理解的,並不像交往時單純簡單,隨著Ezii的出世逐漸增多;在學業與事業的轉換階段,更需要牽著彼此的手當彼此最大的心靈支柱。通常,一個醫學院學生與一個博士後選人的生活,除非有一方願意暫緩學業,不然很少有人會選擇加入一個寶寶作伴,因為忙碌的學業讓僅有的空暇時間短少地可怕。我們一起走過來了,生活的壓力雖大,我們走得幸福又容易滿足。B還在醫學院時,總是以我的研究與出版為重,搶著照顧孩子、做家事;現在當了住院醫生,工作壓力暴增,一但有空還是以家庭為重。我們互相著想、互相打氣,互相當彼此最好的朋友、戰友與情人。沒有一個認識的同事像他一樣,花這麼多時間在家人身上。許多住院醫生不結婚、已婚者也不生孩子直到變成主治,就是因為每天下班後睡覺的時間都不夠了,還得念書準備下個階段的執照國考。未婚的、已婚的同事下班後時常三兩成群約上酒吧幹譙哪個主治醫生機車、哪個年長的住院醫生只會倚老賣老擺架子但卻什麼都不會、或是哪個科哪個住院醫生很辣之類的話題,當發泄情緒,也順便調整心情。B要去的話,一定找人看孩子帶我一起去喝一杯,要不就回家好好享受天倫之樂,連我踢他出去他都不想,他說“我上個班12個小時腦袋裡全都是那些東西,下班後能和你說說話的時間扣掉吃飯睡覺,也不過那一兩個小時,當然想和你一起過”。
GUCCI的金色小熊童裝展示櫥窗好可愛喔!
希望新的一年裡,Ezii繼續健康開心地長大,渡過兩歲這一年。
每天,輕喚著Ezii起床,他總是掙扎的睜開眼睛,微笑著喊著“媽咪”。每天,陪著他玩耍、閱讀或畫畫,幸福的陪著他、看著他越來越多的進步。每天,準備好午後甜點、當天要戴的帽子與手套放進他的小閃電麥坤背包,牽著他的手一起走去day care,我總是在他臉上給一個輕輕的親吻,和他說掰掰,看著老師牽起他的手轉身去他最愛的圖書區。每天,當我走進教室,Ezii一看到我總是驚喜地喊著媽咪,放下手中正在進行的活動,快步跑來給我一個好大好用力的擁抱;許多時候,他會牽起我的手,一起走回原本的位置,繼續念書、畫畫或玩玩具,還會迫不及待的和我一一指著同學介紹他們正在在幹嘛,或是開心地秀給我看他當日完成的勞作。每天,回到家時,許多時候晚餐食材已經準備好,我馬上現燒菜餚,Ezii則是衝向他滿是玩具的房間,直到晚餐備妥,和媽咪一起吃飯(Ezii的晚餐時間很固定,六點到六點半中間,阿爹不在的時候都是母子兩人一起吃)。每天,吃飽飯後,母子兩人一起做些活動,可能是繪畫、可能是唱歌或帶動唱,然後一起唱著他喜愛的歌曲洗澡去。每晚睡前,Ezii的小身體緊緊靠著我,一起念睡前故事或一起玩睡前電動;這是唯一一個時間我讓他玩iPhone或iPad上的遊戲,目前他最愛的是angry birds、fruit ninja、以及cute the rope。每晚,Ezii沈沈睡去後,我總是在親過好幾次他的小臉頰後,起身去整理廚房、收拾玩具、然後打開論文檔案繼續慢慢工作。
每天,每天。我們母子倆,就是這樣過著週間每一天。
若是可以,我希望能有更多時間陪伴他,我希望自己能更有耐心與智慧和兩歲兒互動、和他一起成長,我希望和Ezii擁抱與親吻的日子能夠一直下去直到我老去。
Saks的聖誕櫥窗展。今年主題也是關於夢想追尋,不過更偏童心;每個櫥窗都有個小女孩,或拉著夢想氣球束上升、或開著深海潛艇、或騎著大象、或手持網子,很是可愛。
給自己。希望新的一年,學業方面,趕快牙一咬結束這無邊無盡的博論撰寫生涯、有更多更好的能力發表學術作品,結束學生生活,進入人生下個階段。家庭方面,希望當個高EQ的老婆與媽媽,維持快樂心情,不因壓力而影響家庭;希望有更多機會可以盡孝道,可以有多點機會和爸媽一起生活。
愛著我的人們總是和我說,“只要你活得開心,我就開心”。所以,最重要的,新的一年裡,我會繼續樂活、繼續微笑著過每一天。
阿爹故意要我拍他的鬼臉側臉...
跨年這天,我想要去Bryant Park走走,全家去逛逛公園內的holiday market。Bryant Park的聖誕樹很小,裝飾著藍色燈光與白色垂掛式雪花片,走的是可愛路線。樹所擺放的位置周圍空間不大,怎麼拍都會照近周圍holiday market的攤位。
Bryant Park的溜冰場,人好多呀~ 我有看到個比Ezii大一點的小孩在爸媽保護下學著溜呢!等Ezii再大一點,我們也要帶他去溜冰!
Bryant Park不大,加上高樓大廈圍繞,令人感覺這些大廈更為高聳了。
公園內的市集,每一個攤位都在這樣的小房間裡。由於已經接近市集尾聲(這個市集在該週週末結束),很多商店裡空蕩蕩的,沒剩下什麼商品。
Ezii 坐在stroller裡久了,堅持下來自己活動筋骨。我們事前就讓他穿著雪靴,免得走在處處泥濘的紐約大街搞得鞋子髒兮兮。 去年的雪靴是友人送的UGG,對學步兒來說容易弄髒;今年買有防水功能的雪靴,完全符合好動兩歲兒的需求。大紅色是為了配合Ezii這個冬天的雪衣和雪褲,歐歐歐~ 我和阿爹都很愛小男生穿大紅色,看起來很有精神!
坐在阿爹肩膀上時,Ezii 真的很愛拉阿爹的頭髮當遙控器,又不是在騎馬阿!哈哈。看他笑得開心,阿爹可是很痛的呀!
難得和阿母合照一下,偏偏小孩頭髮好亂。阿爹說,帶白色毛帽讓Ezii看起來好像小女生,可是我覺得為什麼小男生不能帶白毛帽?很可愛阿!戴歸戴,要拍照時,阿爹一把把帽子拉走收進口袋裡,嘖!
走在第五大道上,人來人往的,阿爹怕Ezii走路比較慢影響其他路人,總是當Ezii的御用馱獸一肩扛著小孩步行。高人一等的Ezii,總是愛左顧右盼看著花花世界,指東指西機哩咕嚕說著話。
Ezii就這樣伸著手,喊著爹地手手手,一路走向阿爹。
沒多久,Ezii 堅持要下來自己走,還很龜毛的,堅持一手牽媽咪、一手牽爹地。最龜毛的是,不讓我們戴手套,他要牽我們裸露的手!低溫中沒戴手套沒多久手就凍到沒什麼知覺了,Ezii不想帶手套,但他的手在我們裸手保護下可是暖乎乎的。有沒有怨言?當然不會有阿! Ezii很驕傲的大步走著,很是可愛。原本很擔心會不會影響周圍的路人,雖然Ezii走的速度已經比平時走的還要快,但怎麼可能跟得上忙碌大街上的過往成人們?後來發現路人們都很好,許多人對著Ezii微笑,轉過頭來直誇他好可愛好棒自己走。曼哈頓的人們,不管是紐約客還是遊客,人都很好的。
阿爹特地跑到前頭想拍張Ezii街頭走路照,沒想到Ezii馬上皺臉大喊,“daddy, 手,手,手~~~~~”。我擔心Ezii使性子給我一屁股坐在雪融得髒西西的街道上,整個人駝背牽著小孩快步往阿爹走去,笑得很尷尬阿...
美國跨年夜當晚,阿爹上工去,我和Ezii兩人就像平常日子的夜晚一樣過著。樓上似乎有兩戶以上鄰居們開著跨年趴體,樓下的我們可以稍微聽到震耳的音樂與鼎沸人聲,還不時聞到pizza等美式食物的味道。其實我們有兩個跨年夜趴體邀請,不過剛好B要上班,我也不想自己帶著小孩和一群不熟的醫院同事周旋(因為熟悉的同事們都因為太菜,全都上班中),寧願舒舒服服待在家。
接近午夜時分,我和Ezii躺在床上,念著故事書,我沒什麼興趣盯著電視看紐約時代廣場的ball drop倒數。突然間接到B從醫院打來的電話,他剛好是負責當天在醫院內廣播倒數的醫生。他特地打來,讓我和Ezii一起在電話中和身在醫院的他一起倒數。倒數到0的時候,電話中傳來醫院內醫療人員與病人們的震耳歡呼、窗外同時響起煙火聲,還可以聽到樓上趴體人們歡呼。哈,很是有趣。
部份的VB家人齊聚B爸媽家一同收看球賽,在2011年第二天,和我們視訊互道新年快樂。Ezii呢?他正在我的腳邊玩玩具,不想合照,科科。
Tag: 紐約旅遊、中央公園、跨年、紐約美食、Bryant Park。
- Jan 04 Tue 2011 17:31
【2010 Christmas】拆聖誕禮物之所思所想
99.12.25
前一晚友人在家中飲酒暢談到大半夜,等友人回家,微醺的我們趕緊把今年給Ezii的最大禮---兒童廚房組給組起來。
聖誕節的禮物,應該是24號平安夜晚上等孩子們入睡後再擺出來的。可是,當我包好禮物直接放在樹下拍照後,我們就很懶得移動這些禮物盒;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家裡的儲藏室還沒整理好,依舊處於搬家亂七八糟的狀態,不想把禮物塞進去呀。
半夜時分把廚房組好放在聖誕樹旁,我們才倒在床上呼呼大睡。
隔天一早(也不早了,全家睡到快中午),Ezii起床後來到客廳一看---嚇!怎麼有個大廚房?馬上衝向過去開始玩了起來,拿起杯子裝果汁給自己喝。喝了幾杯,還拉來好朋友恐龍先生一起喝。喝一喝,把杯子放進微波爐裡,按了旁邊的按鈕,等幾秒後再拿杯子出來。喝完果汁,開始洗杯子和洗手。連切菜和炒菜這樣的動作都很熟練耶!不曉得是平時觀察到的,還是在day care玩時學到的。看Ezii邊炒菜邊拿著電話在耳邊講,我直覺至少那招那是在學我.....
接下來的拆禮物時間。依照B家小時候的傳統,穿著睡衣拆。禮物最多的,當然是給小孩的啦。Ezii很會拆禮物了,也知道包裝紙下都是一個個驚喜。只是,每拆一個他就要玩個好久,拆禮物時間比預期要來得長很多。印象最深的是,今年的禮物之一,幾套Melissa and Doug的印章和印泥組(看Ezii平時在day care很愛蓋印章,就買個幾套讓他在家裡也可以玩),他看到印章印泥整個大喜,馬上要開來玩。印章印泥不像火車、廚房、車庫等玩具,得先進行一番準備才能開始玩,免得搞得到處髒兮兮;我們費了好一番工夫才轉移小孩的注意力到其他禮物上。
阿爹不斷和我叮嚀,印章印泥是高危險玩具,一不小心,就會變成牆飾。哈,我和他說,我們家的牆壁顏色選得那麼深,就算蓋在牆壁上也看不清楚的啦!要是真的讓Ezii蓋在牆壁上,用膝蓋想也知道,阿母一定會在阿爹發現前趕緊想辦法清洗掉的呀。先前Ezii曾拿著可水洗的色筆畫在沙發上兩次,讓我清了老半天,邊清洗邊再三叮嚀他「畫畫要畫在紙上或畫架上。」可能因為看阿母刷洗的很辛苦(?),Ezii之後就沒再畫過沙發了。愛畫牆壁的孩子很常見吧?我小時候也愛畫牆壁,還記得幼稚園小班時有次快把我爸給氣炸了(因為講不聽很欠揍?科科)一個人畫就算了,還帶著弟弟一起畫。那次印象很深,因為當下看到爸爸生氣的臉覺得很內疚,之後也不再在牆壁上畫畫了;因為有聽進去,所以才記得這麼深吧。
每逢佳節,總是很想念家人,連印章和印泥都可以聯想成這樣。小時候,聖誕節時,美語老師總是會帶著班上小朋友從是很多相關活動;在家裡,除了裝飾我家那棵小小的假聖誕樹外,我媽還會特地準備牛排大餐給我們吃。我小時候要吃牛排可不是簡單的事,連我家牛排都是八零年代晚期才開始打開台灣平價牛排風,同時也不普遍。當時多數的牛排館都走高價位,吃牛排對一般民眾來說不是件稀鬆平常的事。九零年代我念國小時,媽媽帶我和弟弟上牛排館吃過幾回鐵板牛排配玉米濃湯,就覺得好特別、好開心。媽媽買來刀叉組,在家裡學著煎牛排,買來A1牛排醬,加上配菜與玉米濃湯。每當媽媽做牛排的夜晚,我和弟弟都會興奮地排好刀叉與紙巾等待,看著熱騰騰的牛排上桌,然後吃到一口也不剩。
現在的孩子們可能很難想像,那是個連去吃麥當勞都覺得好棒的年代,小一時爸媽第一次帶我和弟弟去吃麥當勞,我們吃完後還興奮了好幾天,對著裡頭的遊戲區念念不忘,直到現在我都印象深刻。小三時,美語班第一次帶小朋友去麥當勞點餐當校外教學,我和弟弟緊張又興奮地不斷在心裡復習要點的食物和飲料,我點大麥香堡(Big Mac),弟弟想點雞塊 (chicken nugget),結果緊張的弟弟說成 “mac chicken”,發現自己說錯了的弟弟,連接下來想點的小杯可樂都忘了怎麼說。我媽在後頭看了不禁替弟弟緊張起來(家長都站在店的後頭看),我站在弟弟旁邊不斷提醒他正確的說法,可是當時還很小、才小二的弟弟緊張到說不出話來。最後弟弟在老師和麥當勞點餐人員的鼓勵下順利點好餐,開心的上樓享用他的麥克雞塊。這一直是我家回味無窮的話題之一。
在那個連吃牛排或麥當勞都很值得珍惜的年代,孩子們似乎也更懂得惜福,更容易從其中得到滿足與快樂。我和弟弟從不會吵鬧要求玩具或美食。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日本教育下長大的爸爸對我們的管教相當嚴格,一生氣起來很可怕。雖然管教嚴格,但爸媽非常非常地疼愛我們,完全不藏私地、包容地、什麼事情都以為我們設想為主。他們那個年代的成長過程都是辛苦熬過來的,所以當他們有能力的時候,對孩子的愛的表現難以想像。愛旅遊的他們從我國小三年級開始每年帶我們出國玩,除此之外每年都會在台灣全家出遊個好幾回。曾經是國家田徑隊選手的爸爸,出國比賽每次回國,都扛回一大堆送我們的禮物,小學時樂高還不普遍又貴,爸爸總是從國外帶回一大盒一大盒我和弟弟愛不釋手的樂高組。我喜歡彈鋼琴,曾經喜歡到寒暑假可以每天彈個三四個小時不想休息,爸媽總是靜靜微笑聆聽,還會偷偷錄下來帶去上班聽;每到鋼琴發表會他們比我和弟弟還緊張,拿著相機卡擦卡擦拍著,不斷叮嚀我們”彈錯也沒關係,繼續彈下去就好“。國小時我非常喜歡畫畫,爸媽收集起每張圖畫與比賽獎狀,每隔一陣子就拿出來和我一起翻看,我好愛機哩咕嚕的說著畫裡的故事......
聖誕佳節時分,讓我非常懷念童年與爸媽和弟弟一起生活的點滴。佳節倍思親,這種全家人應該齊聚一堂的節日裡,也讓我深深陷在對家人的思念中。
B和我說,我和我爸媽一模一樣,想給小孩最好的、為小孩設想最棒的、想帶小孩去遊山玩水看世界。為人父母不都是這樣嗎?“我懂,拿捏不當有可能會變成溺愛小孩,反而揠苗助長。B的觀念並不是這樣,他認為小孩不需要用最好的,要好的東西就自己去賺取;不需要為孩子過分設想,隨便養孩子也會長大,過分設想很容易變成過分保護;想帶孩子去遊山玩水?自己都還沒玩夠,幹嘛去哪都帶孩子去玩?有時夫妻自己享受就好。我懂這些的觀念,也知道和他的原生家庭同樣直接相關。我和B生長於不同文化與教養, 加上我本身的教育社會學背景,彼此的教養觀在許多面向上都有所差異。我們很尊重對方,也很喜歡透過大量溝通機制討論出彼此都認為是對我們這個家對好的平衡點與做法,希望未來Ezii 懂得珍惜、懂得感謝,也不好高騖遠。
講白話一點,B認為我買太多東西給Ezii了,沒必要。樹下那堆禮物裡,我只有準備一盒給自己(B有準備另一盒祕密禮物給我),四盒給B,其他全都是Ezii的;不是只有節日買,平時就買個不停(好像被念也是應該的齁?)。Ezii還沒出現看到東西就想要、硬要的行為,當他想要他不該要的東西時,通常只要和他說”這不是你的“,他就會乖乖自己放回去、或是交給大人。再長大點會怎樣?到時候才會知道。
生活中的每個小環節,都能反應出父母在教養上的實踐,唯有透過不斷的後設分析與反省,才能有建設性的瞭解對孩子成長有可能的影響。上一輩的文化資本、社會資本與經濟資本要轉移到下一代時,移轉的方式可能是可意識也可能是下意識的,移轉的內容可能是可見的或不可見的。爸媽想給的、能給的抽象與具象資本,以及所給的方式,與孩子能感知到的形式與方式不同。這些資本的傳遞與移轉過程,是教養很重要的一環,孩子能否在其中學習到自尊自重、感恩惜福?是不分中西文化人們在教育上的一致期許。
對我來說,小時候的聖誕節比較像是個文化學習節日;國高中後後就變成和朋友互相送卡片與禮物的社交性節日;大學後,就變成吃喝玩樂、跟著聖誕折扣血拼的偏享樂與商業性節日。直到嫁做老美人妻後,才真正體驗到聖誕節充滿感恩與溫馨的那一面。
孩子們收到新玩具總是欣喜的。Ezii可能還不是很理解”禮物“這樣的概念,要說到什麼感恩惜福也言之過早。現在,只要他給我一個好大的抱抱、一個很甜的親親、看著他總是笑瞇瞇的喊著”媽咪“、每天都有些新的成長進步,對我來說就是目前人生中最棒的事情了。
我才是那個該感恩的人,感謝人生一路走來有爸媽疼、有弟弟惜、有師長諄諄善誘、有許多好友們陪伴,有個好老公無微不至呵護、有個寶貝兒子讓我愛。人生最低潮時,許多人鼓勵著我積極向前。雖然現在不算什麼人生的順遂期,壓力隨侍在側,但是,我知道,我很幸福,而且,我很惜福。
越寫越嚴肅,來個輕鬆點的Ezii時間。這個聖誕節,好友的爸媽在聖誕派對後給了Ezii這個聖誕禮物---一隻pillow pat! 好友們的媽媽真是和我心有靈犀一點通,在我正在考慮要不要買隻pillow pat當聖誕禮物時,竟然收到了!而且還是我相當屬意的青蛙款(其實想要的人是我這個媽,不是Ezii呀)!
Ezii相當喜歡這隻青蛙,初次見面就愛上它,每天抱著走來走去。聖誕節隔天,Ezii突然抱著青蛙,站在廚房前擺好姿勢,和我說 ”mommy, take picture!“ (上圖右上那張)。這是他的一次提出要和某物合照的要求呢!
這個聖誕我們收到最可愛的一份禮,就是Ezii送的筆筒。Day Care老師們聽說花了兩個下午的時間,讓孩子們完成筆筒的彩繪,包成禮物帶回家送爸媽。 Ezii的筆觸還真狂野哪!哈!這個禮物我要保存到他長大,給他老婆和孩子看,原來老公/爹地兩歲初給爸媽的聖誕禮物是這樣的。
聖誕節這天,和朋友們一起約吃麻辣鍋。約的很臨時,我們彼此看看冰箱裡有的火鍋料,然後再去其他地方買。由於是聖誕節,幾乎什麼店都關門,打電話去59街的日本超市問,得知有營業,馬上推著小孩出發採買去。東湊西湊的,也湊出美味的一頓晚餐!尤其是日本店買到的新鮮大干貝,好好吃呀~ 準備的火鍋料很多,還剩很多食物沒吃完呢!第一次吃麻辣鍋的S,吃的汗流浹背,筷子和湯勺還是不停往鍋內挖。冷天和朋友們一起邊吃麻辣鍋邊喝啤酒邊聊天,是種非常幸福的享受呀!朋友還做了傳統口味的焦糖布丁,好懷念這味道喔!即使肚子已經撐到不行也要吃光光!聊到都過了孩子們的上床時間才一一不捨地說掰掰。
聖誕節就這樣結束了。明年,希望B的假期可以讓我們回GB和VB家人一起過節。菜鳥醫生的心酸誰人知,聽說不少人整個住院醫師期間都沒機會回家過聖誕節,好運氣的,才可能剛好可以在聖誕節放個四天假期。 希望明年有好運啦!不然,B已經說了,他強烈希望VB家人來紐約過節。
Tag: 聖誕節、平安夜。
- Jan 04 Tue 2011 04:58
【2010 Christmas】聖誕紐約走透透之四。Sake Bar Hagi, Time Square, Macy's
99.12.24
聖誕夜要吃啥?B家的傳統都是在家煮、在家吃。小時候媽媽煮,B大學後由他開始負責聖誕大餐。今年,我們不打算在廚房忙忙碌碌,計畫一整天在外頭逛逛,直接在餐廳用餐。
去年來紐約提早過聖誕節時,B從yelp上找了間Time square旁的sake bar, Sake Bar Hagi,果真如好評,便宜又好吃。一道菜大概十元上下,份量都不多,可以多點幾份品嘗不同美味。去年我們含酒水與小費,兩個人大概吃到八十多元,吃得超撐,而且念念不忘。今年,B提議去這間sake bar吃聖誕大餐---對愛吃日式料理的我們,這是最棒的選擇。
照片裡的S先生, B的同事兼好友,是我們在紐約最好的朋友之一,還沒固定女友的他,除了約會之外,就愛往我家跑;他說,“喜歡來我家享受家的感覺”。S很疼Ezii,每回見面總是抱個不停,很愛和Ezii玩、還喜歡念書給Ezii聽,吃飯聊天一定要坐Ezii旁邊!B有時候都會吃味地開玩笑說,”看起來都不知道Ezii是誰的孩子了“,哈哈。
12月24號這個闔家歡樂的節日,S竟然得在外科工作到晚上七點,才開始連放兩天,這樣的假期,他根本無法回家鄉和家人一起過節。聖誕節前,他不斷說著想和我們一起裝飾聖誕樹(後來沒辦法等他,因為他和B的工作時間配合不上)、想來我家看聖誕樹一起喝酒,也透露了平安夜沒人一起吃飯等等。 這個聖誕大餐,我們就邀請了S一起來用餐。
Sake Bar Hagi無法訂位,當天我們排隊了大概40分鐘,很多日本人和華人去那兒用聖誕大餐呢。等我們排得差不多時,S也從醫院下班趕來了。原本S想要回家換下scrub,我們可以理解聖誕大餐不想穿著已經穿了一整天的工作服吃,可是要是等他換好衣服再來,我們可能都吃半飽了。最後S決定不換了,直接來吃飯;在這兒幫他平反一下,平時私底下的他,可是很懂得穿搭的。
一進到餐廳,超強暖氣讓人人馬上開始寬衣解帶。還沒坐定位,Ezii就開始拉扯帽子,熱啦!
Ezii身上的毛衣外套,是B今年中過世的奶奶以前打給B穿的。這大概是三歲的尺寸,不過Ezii穿起來也還不錯,為了紀念B奶奶,今天就讓他穿著拍幾張照片給B爺爺看,爺爺一定會很感動的(因為爺爺先前一直念著,怎麼都還沒看到Ezii穿上這件,呵呵)。
Ezii和叔叔玩起毛線帽peekaboo遊戲,看他們兩個多嗨阿!每回看他們玩耍,都覺得好像忘年之交優!
原本S坐在Ezii另一旁,因為他就愛做Ezii旁邊。可是,吃到一半,湯湯水水的很多,桌子卻不大,讓我頗難好好享受美食。現在的Ezii堅持自己進食,不管吃飯、吃肉菜、吃麵、喝湯,我很擔心打翻了什麼弄髒了S的衣服。B不斷要求要換位子過來幫我顧Ezii,可是空間狹小,兩個180公分上下(S上,B下,科科)的大男人要換位子,也很麻煩。
最後,B忍不住換了位子,一坐下來馬上又開他很愛的玩笑”現在大家都知道這可愛的小孩是誰的“。
說真的,Ezii 還真可愛(這個媽媽真愛老王賣瓜);原本就粉嫩兩頰進到室內後,變得紅通通,看起來就像兩顆甜滋滋的蘋果,香味誘人。請好友多拍了幾張照片,無奈阿母和阿爹不知搞什麼鬼,一連串照片全都仰臉拍,搞得小孩超可愛,爸媽卻整個臉變形到很不想看照片裡的自己。沒辦法,難得有全家福,還是貼出來了....幸好很多已經看過的好心腸噗友給了很多心理建設與鼓勵,說一點都不怪,才比較願意貼上來,科科(其實我是覺得還好,只要Ezii可愛我都沒差,麻煩的是阿爹...意見很多哩)。
聖誕大餐有啥?每回來我們幾乎都點差不多的東西,不過這些真的都非常好吃喔!
上左:Bonito sashimi,生鮪魚片,加上生洋蔥、細蔥、與特製大蒜片(這大蒜片蒜味非常濃重香脆,不喜蒜者勿試),淋上柑橘味道的醬油,非常好吃。
上中:Takoyaki(章魚丸子),阿爹的最愛,裡頭有QQ的章魚肉,口感十足。
上右:Deep Fried Chicken Gizzard (炸雞胗),切小塊的雞胗炸得香酥味甜。S一口接著一口吃,突然問我們”這是什麼肉?“,沒吃過雞胗的他吃不出來。
中左:炸鰻魚片,搭上柚子鹽粉。
中中:豬肉soba炒麵。這裡的炒soba或炒烏龍麵都很好吃,而且份量大,很適合好友們一起來點著分。
中右:豆腐冷盤。煎嫩豆腐四塊,撒上四種不同佐料:海苔絲、細蔥、柴魚絲與蘿蔔絲等,淋上鰹魚醬汁。這道我非常愛,上桌後一定要趕快吃,不然那些佐料溼掉了就不好吃了。
下左:炸軟殼蟹。這是我們只要看到菜單上有,就一定會點的一道菜。尤其是來sake bar,多點些下酒炸物,一定不能少點到這樣。
下中:Salmon, Plum, Seaweed rice in the soup (鮭魚、梅子、海帶日式燉飯) 。他家的燉飯味道很香濃,我吃到肚子快撐爆都還想吃完最後一口 XD
下右:綠茶冰淇淋、紅豆與小湯圓。飯後甜點不可少, 這道標準日式甜品還不錯,綠茶冰淇淋不像其他餐廳般的死甜,紅豆燉得爛度適中、小湯圓Q又不黏牙。
聖誕大餐不能沒有酒呀!我們點了這款大關的新酒。這款清酒一般的liquor store找不到,上頭寫著”季節限量款“,瓶身呈現深藍色,相當漂亮。這瓶店內賣35元,外頭應該比較便宜吧.... 大關的新酒有種淡淡的清香,味道很醇順,並不會太強,算是很容易入口、不會太乾燒的一款清酒,很適合聊天時慢慢飲用。我沒辦法邊喝清酒邊吃飯,清酒對我來說不對飯菜。我點了Sake Tini(sake 馬丁尼),比較合我的胃。吃飽飯後,我的sake馬丁尼也見底了,才喝了一杯清酒。這一大瓶清酒,全都進了兩個男人的胃裡。
Sake Bar Hagi裡頭有很多外頭不常見的清酒,我對清酒沒啥研究,不過看標籤圖案大概知道常見的有哪幾款。裡頭很多日本食客,難怪會是Time Square附近有名的sake bar,菜好酒也讚啦!
吃飽了、喝足了,我們散步回我家,繼續過平安夜。
--------------------------------------------------------------------------------------------
眼看聖誕節相關文章越寫越多,不是個辦法,還是趕緊收尾吧。 去Sake Bar Hagi前,我們把既定的行程走完了,還有些有趣的紐約聖誕景象,就全放進裡篇裡。
Time Sauqre附近的人潮多得驚人,運氣好時才有機會拍張還可以看的照片。拍照=找個好時機有充餘的空地、停下腳步、轉身、趁人潮再度擠過來實趕緊按下快門,通常都是幾秒內的必須完成的事情(有沒有那麼累?真的有!)。
我們運氣好,剛好有拿著超大砲專業照相機情侶,四目相望時,他們很好心的主動開口要幫忙我們拍照,一拍就是好幾張,效果好的讓我看了照片後嘴角忍不住上揚。
為啥米呢?時代廣場周圍巨大霓虹燈與廣告看板圍繞,廣場本身就像個小小的平地被周圍的燈光閃耀的廣告山包圍。由於周圍亮、中心地面相對暗,要拍出好看、光線足夠、人臉清晰的照片不容易。
American Eagle 買下這個巨大廣告看板已經好久摟!每當經過,一年四季都有著不同的廣告,應該砸下不少重金。
對街的Forever 21更是厲害,店面上頭好幾層樓全都是一大幅廣告看板。
仔細一看,身邊的人們都望向Forever 21看板。原來,這是個街景即時投影看板,各位有看到我們一家三口嘛? 提示:找Ezii的stroller+舉起手揮舞的阿爹(我全身穿黑色大衣,頭髮也是黑色的,根本就黑成一團,照片要放大N倍才看得到我 XD)
每隔一陣子,這個看板會出現活動式的動態影像美女,出來走動一番(拍照時,這美女正在畫口紅)。旁邊同樣大小的Disney看板整個被比下去了,創意才是吸睛的重點呀!
每回經過時代廣場,這個subway出口上頭的Target巨幅廣告總是讓我和B不斷想起當初剛搬來紐約的好笑事情。搬來紐約前,我們來紐約玩或洽公,各自都有6次與8次左右。時代廣場來過很多回,對這Target廣告印象很深。直到剛搬來紐約,有回在時代廣場附近想要買東西,我彷彿想到什麼好主意的說”來去Target呀!“,B才提醒我,”離我們最近的Target在上東城北邊啦,時代廣場的Target是個只有廣告的幌子“
只能說,即使只是走來走去描個幾眼,廣告很容易就烙印在腦海裡。這就是廣告商厲害的地方哪!廣告看板做得令人印象深刻到混淆了原本的認知。我一直都知道,曼哈頓只有一個target,還是沒經過大腦的說出這樣的話,整個就是不知不覺被廣告給宰制了呀...
帝國大廈(Empire State Building)的聖誕彩裝,紅綠燈光營造出聖誕氣息!
Macy's 的聖誕櫥窗展常年來都是以聖誕傳統故事為主軸。今年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聖誕老公公上法庭的故事。這個故事細節我也不大清楚,大概是關於聖誕老公公上法庭證明自己是真實存在的,然後周圍有一群人們鼓掌支持聖誕老公公。老實說,這哪來的故事我也不清楚,要是聖誕老公公真的出現在法庭上,應該全世界所有的新聞媒體都會群起出沒瘋狂直播吧。
Macy's的聖誕彩燈佈置。
Macy's的另一面牆則是三個聖誕故事。所有的造景與人偶都是紙做的喔!一個故事大概兩分鐘多,三個故事輪流播放。
這是個關於孩子們上圖書館想要找出”聖誕老公公住在哪兒“的故事。後頭的圖書館員很可愛,搭著梯子橫跨整場。
Macy's和Lord & Taylor的櫥窗展很有看頭,偏聖誕傳統故事與聖誕慶祝方式等主題,如小孩製作薑餅屋、上街頭進行聖誕採買、聖誕老公公與馴鹿等。不過我拍的照片反光實在頗為嚴重,就不一一貼上來了。
- Jan 03 Mon 2011 10:03
【2010 Christmas】聖誕紐約走透透之三。洛克菲勒聖誕樹
99.12.24
接著來到眼前的是洛克菲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洛克菲勒中心的聖誕樹從1931年以來,一直都是紐約聖誕樹的重要指標之一。每年,經過精挑細選的聖誕樹從產地運來後,用直升機吊掛方式扶正立起,然後掛上五彩繽紛的LED燈與樹頂的星形水星燈。今年的樹來自紐約州北部,有22公尺高,十一月底立起,一直到隔年一月的第一週。
第五大道上的這個入口,有一整排高大的白色樹枝網狀天使,一直延伸到樹的前方不遠處。這是拍照熱門景點,通常都會有個專業的攝影師在那,遊客必須排隊付費拍照。不過經過很多次,我發現只要時間晚一點遊客少了、或不是聖誕節前幾天,就不會有專業攝影師在那兒站崗,都可以自由拍照的。
去年我和B來紐約提前過聖誕節時,已經在樹下的天使區拍照過了。當時看完秀約晚上十點多,遊客不多,愛怎麼拍就可以怎麼拍。今年不想推著Ezii在平安夜這天排老長的人龍隊伍,於是就在天使造景旁走看。
拉近鏡頭來看看聖誕樹,處處都是黑壓壓的人頭,非常可怕....
繞過天使造景,就是洛克菲勒中心溜冰場。隨風飛揚的金黃與銀色旗幟非常漂亮,今年的風比去年大很多,旗幟飛揚角度上達九十度!
原來洛克菲勒中心的佈置和去年一模一樣,是說...年年都差不多嘛?明年我們打算去曼哈頓其他有名的聖誕樹逛逛,看看有名之處在哪。洛克菲勒離我家很近,算是平日走動的腹地區之一,只是...以後可能不會再像第一次看到時那樣,興奮地投入沙丁魚式人擠人的隊伍裡吧。
洛克菲勒中心冬季有名的溜冰場。看排隊的隊伍,應該都得排個三十分鐘以上,而且溜冰還有時間限制。我們打算等Ezii三歲後再帶他來溜,不過看這樣狹小的空間,可能得先帶Ezii回雪國中西部空曠的大湖溜冰區練習個幾回,先摔到會溜,科科 。
很多遊客人很好,主動幫我們拍全家福,今天應該是我們一家三口最多全家福照的一天了。
靠近一點來看巨大的聖誕樹,站在樹底下,真的會有種“哪來這麼大一顆樹”的感覺!這顆樹周圍圍著一圈欄杆,還有駐警站崗,可能是怕遊客靠太近推擠到聖誕樹的基座,這棵樹要是倒下來,壓到底下的沙丁魚人們,後果可是不堪設想哩...
終於有張Ezii看鏡頭的全家福照了!雖然只有半顆頭露出來...科科
飄揚的旗杆前頭幾座士兵人像。
洛克菲勒中心對街的聖誕造景,巨大的聖誕彩燈,五顏六色地,相連的電線與插頭,都做得相當擬真。這個去年沒有歐!
另一邊是巨大的紅色聖誕吊飾彩球。這個似乎長年都是此地的冬季造景,相當有聖誕味。
在這兩個造景前,有相當多穿著巨大玩偶服飾的人們,站著和遊客拍照賺取小費。大多都是芝麻街人物,如Elmo, Cookie Monster,也有Dora, 胡迪等人物。Ezii一看到真人比例的Elmo,整個興奮地想從stroller裡出來,好想要摸;這隻Elmo也馬上貼近擺好拍照姿勢...是說,都到了這田地了,阿母相機也只好拿出來拍(原本我們只想快速通過人潮,並不打算停下來拍照)。
Ezii機哩咕嚕地和Elmo說話,還不捨的說掰掰。接著,沒幾秒,第二隻Elmo出現;再沒幾秒,第三隻出現....到了第四隻之後,Ezii已經沒反應了,靜靜的揮揮手而已。 總共大概有幾隻Elmo?短短兩條街。應該有快十隻。
過馬路時看到超可愛的聖誕老公公車!現代的聖誕老公公不駕馴鹿送禮物了,開著聖誕座車才新潮夠嗆辣。裡頭的聖誕老公公是個年輕小伙子,不斷擺姿勢給路人拍照,大吼著“Merry Christmas!”,實在很嗨!
路邊的公車牌,也改穿聖誕裝。上頭寫著“從11/14-1/3,此站暫停服務”,公車牌這段時間內對紐約最大的服務,應該就是增添聖誕氣息吧!
許多道路兩旁的路樹們,枝葉上都披掛著金黃色燈光。
-----------------------------------------------------------------------------------
翻出了一些2009年聖誕節前來洛克菲勒中心玩的照片....
巨大的聖誕彩球
洛克菲勒中心的五彩燈光金人像。
2009年的聖誕樹。要是不說,應該沒人會發現這是去年的樹吧!
最後,來張去年和聖誕樹的合照吧!
Tag: 紐約旅遊、聖誕節、 洛克菲勒中心、紐約聖誕樹。
- Jan 02 Sun 2011 03:21
【2010 Christmas】聖誕紐約走透透之二。Bergdorf Goodman 聖誕櫥窗展
99.12.24
Apple Store旁、第五大道上的Bergdorf Goodman,店內只賣設計師品牌,精品陳列。 今年的櫥窗設計主題為【Wish You Were Here】,由設計師 David Hoey領團設計,帶領觀賞者進入一串神奇的視覺冒險之旅。
看過了今年所有推薦的百貨公司櫥窗展,我和B一致認為Bergdorf Goodman的櫥窗設計最為精緻與用心, 這篇就以介紹Bergdorf Goodman的聖誕櫥窗展為主!文內還有些其他第五大道上的名店櫥窗,挑些有看頭的來寫,提到營造紐約濃厚的聖誕氣息,這些櫥窗功不可沒呀。
Bergdorf Goodman的櫥窗設計非常精緻,精緻到難以在人擠人的狀況下拍出沒有鏡面反射影像影響的照片。這些照片都不是同一個時間拍的,就全都放進這篇啦。
每個櫥窗右下角,都有個QR Code,有興趣的遊客可以用手機scan,然後直接連結到相關網頁查訊更多該櫥窗的資料。是個很讚的設計呢!
首先,來看個 Bergdorf Goodman櫥窗製造過程吧!這些設計師們真的是很厲害耶!在他們的巧手設計之下,才有這些如藝術品般的櫥窗裝飾呈現在世人面前。
這篇主題為【Ready to Takeoff】。乘坐在舊式汽車準備啓程,司機是六隻穿戴西裝筆挺的小猴子們。大小輪軸相連著頂端的熱氣船,夢想似乎就在不遠之處。
【A Guided Tour】 穿著全白色禮服的女神站在身穿白掛袍的白馬上,就要帶你一起前往祕徑之旅。看著白馬高展雙翅,似乎下一秒就要出發。
這個櫥窗主題【Day Tripping】,是我最愛的一個,穿著新潮設計服飾的模特兒,拿著巨型望遠鏡望向遠方。不同星球高掛夜空,振翅飛翔的鵜鵠,配上腳邊的鱷魚、八爪章魚、蛇和小蜥蜴。全都走寶石金屬風。
從另一個角度看鱷魚,精緻的細節讓窗前擠滿想細看的遊客。
另一頭的八爪章魚,全身也都黏滿會反光的小寶石。
這個櫥窗有著手拿小型望遠鏡坐在岩石上遠眺的時尚女模, 頭頂的熱氣球、熱氣船、螺旋槳飛機等,營造出摩登與懷舊的交融感。
這櫥窗主題【The Scenic Route】,紅色火車後頭穿著大紅斗篷的女郎,望著後頭穿著紅毛線衣、口中咬著紅色小禮物的獵犬。獵犬有做機關,會上下擺動,看起來真的很像在追逐火車呢。
除了大型櫥窗,小櫥窗也別有洞天,業者請設計師發揮最大創意。這是個以海洋為主題的櫥窗,綁著漂亮髮髻的巨大人頭朝著洞裡觀看海洋生物、貝殼、以及正在航行的船隻。
輪軸與機械的轉動世界。
這櫥窗主題【Full Speed Ahead】,穿著水手服的女模與背後滿滿的船隻,全速朝向冒險旅程前進。
此櫥窗的左下角,一名水手手拿僕克牌,一名看似大副的水手拿著航行日誌翻閱。這櫥窗裡總共有多少艘帆船?數不清呀...大大小小都有,看得令人眼花繚亂。
另一面的小型櫥窗,每一個櫥窗都作成不同主題的表演舞台,許多機關同時舞動,表演出一齣齣的戲曲。只是,當我們有機會靠近細看的此時,已經快午夜了,舞台機關都停止運作了,很是可惜。
這個海洋大蚌舞台,印象中蚌內有小生物(?)會隨著音樂跳舞,背後的海帶等背景都會舞動。相當適合帶著孩子來看,激發無限想像力呀~
這個熱氣球舞台,所有看得到的物件都會隨著音樂舞動,因為機關已經停止運作,還有很多物件躲起來休息不上班。
第五大道和49街的Louis Vuitton街口天空,垂掛著一個巨大水晶雪花。
在夜晚看起來更美,燈光閃耀, 路過的人們很難不抬起頭來多看幾眼。
坐在stroller裡的Ezii,被stroller warp包得緊緊,大眼睛不斷張望著五彩繽紛的世界。
坐了好一陣子,不斷說“Ezii out”,我們就放他出來活動筋骨。第五大道上人多到擠得像沙丁魚,沒辦法讓小小孩自己慢慢走,阿爹一肩扛起。偏偏Ezii坐在阿爹肩膀上老是愛拉阿爹的頭髮當把手,不然就拉耳朵。阿爹很痛耶(看表情就知道痛呀~ 幸好阿爹頭髮多,不怕被拉到禿頭 哈哈)
Ezii 經過Piaget櫥窗,竟然指著裡頭全身行頭金光閃閃的人型模特兒大喊“媽咪!”路人忍不住笑了出來。兒啊,你有這番心意,阿母我心領了。
第五大道上的Trump Tower 今年聖誕節長這樣。整店外頭覆蓋著金黃與白色燈光所組成的長袍,很有氣勢。
第五大道上每間名店都費盡心思裝飾櫥窗。
每個櫥窗內盡透露出佈置者的巧思,所散發的節慶氣息讓這個城市熱鬧無比。
也有商家這樣佈置,巨大的雪花燈片高掛。
也有很多建築物使用燈光來佈置,用大片的紅色燈光來表徵聖誕季節。只是...照片裡看起來有點詭異阿?拍不出現場漂亮的大紅色...
Nine West的大腿舞櫥窗,配上銀色高跟鞋,很有Radio City聖誕秀的歡樂感。
也有大樓這樣裝飾,用燈光打個超大蝴蝶結,整個建物物就像個大聖誕禮物!非常可愛!
該建築物一樓的裝飾。針葉樹枝加上會發光的底片盒造型裝飾!
紐約曼哈頓的聖誕佳節櫥窗,最推這間第五大道上的精品百貨公司啦!
Tag: 紐約旅遊、紐約聖誕節、 Bergdorf Goodman、聖誕櫥窗展
- Dec 30 Thu 2010 15:16
【2010 Christmas】聖誕紐約走透透之一。Burger Heaven, Bloomingdales, F.A.O Schwarz
99.12.24
難得B聖誕節放了兩天假,23號晚上B下班回家後,一家三口玩到半夜才睡覺,24號這天我們睡到很晚才起來。梳妝打扮好,出門時已經下午一點半了。走沒幾條街,就看到街邊某個教堂在門前的小院子擺放著一個Nativity(耶穌誕生)木刻裝飾。聖誕節的原意就是慶祝耶穌的誕生,所以在這個節日家家戶戶、大街小巷,都很容易看到這樣的 Nativity scene--瑪莉在馬廄裡生下耶穌寶寶、爸爸喬塞夫站在一旁,牧羊人馬修隨侍在側,天使和羊群圍繞等等。
這天的太陽非常耀眼,但是氣溫並不高。陰影下拍照比在豔陽下照要來的好看。下午時分往西南方向行走的我們,幾乎被豔陽直射到難以睜開雙眼,但戴上墨鏡後,櫥窗內的擺設和文字因為反光完全看不清楚,就像豔陽下在滑雪場滑雪一樣。上圖是Kiehl's的巨幅耶誕廣告,我們這時快要步行到Bloomingdales。我家離Bloomingdales很近,這個商圈也是我們最常去購物的地方。來到這裡的首要之事,就是吃午餐啦!
我們來到Bloomingdales附近的Burger Heaven。冷天就想吃heavy一點的食物,剛好看到這間在紐約有六十年歷史、 在紐約有許多忠實顧客群的漢堡店,,我們就推著Ezii進來了。 24號正午的店內,座無虛席。令我比較訝異的是,看似一般的漢堡店內,客人們西裝筆挺、穿戴整齊,我身邊有個年老的貴婦,穿著高雅,好整以暇地吃著大漢堡。看來這間店的漢堡一定有其美味的祕密。
才坐上stroller十分鐘多,Ezii就睡著了。放心,他的小肚子出門前已經填飽了。等待食物的同時,B突然把他的圍巾套在我脖子上、幫我戴上他的大手套,真是很童心未泯耶...然後他戴上我的耳罩!哈!紫黑色格子耳罩,加上一圈毛邊,對他來說超女性化的東西,他戴起來別有一番趣味。
我們點了medium rare parmesan cheese burger,加點生菜和番茄,配上番薯條。層層疊以來的漢堡,幾乎要和我的臉一樣大了!一口咬下去,厚厚的漢堡肉肉嫩香甜又多汁,生度剛剛好,加上外層的漢堡麵包烤得香酥,說真的,是很好吃的漢堡呢!
吃飽喝足,我們前往不遠處的 Bloomingdales前進。賣酒的商家櫥窗裝飾地讓人看了就想買個禮盒回家。很多商店在這時節都會出聖誕禮盒,不管是咖啡豆配櫻桃巧克力組,或是香檳巧克力組,都包裝的精巧大方,讓收到禮物的人們看了就會微笑。
Bloomingdales的聖誕櫥窗長這樣。一整排、不同大小的電視牆,打出白色聖誕樹雪景圖案。所有的窗戶都是這樣裝飾。和Barneys New York 的Have a Foodie Holiday 精緻逗趣的美食節目主持人櫥窗展比起來,我和B都覺得實在遜色很多。
既然如此,就往Bergdorf Goodman走去,不要浪費時間!
經過紐約Apple Store,就會到Bergdorf Goodman了。Apple Store對面,最低價房間一晚要價1200美元,最高價到6000美元的的Plaza Hotel
其實有很多聖誕燈飾,看起來相當華麗,只是為了拍整個建築物,所以這些燈飾照片裡完全拍不出來哩....
Apple Store的瘋狂景象.....黑壓壓的望下去,全是人頭!
平安夜前,很多人前來趕買聖誕禮物,整個Apple Store裡客人擠得像沙丁魚一樣,排隊的長龍難以想像。
門口還有好多人等著排隊進去。這麼冷的天氣,真是辛苦了。
街道上許多地方都看得到這樣的玩具士兵(toy solider),我很好奇,為什麼玩具士兵和聖誕節會有關係呢?
F.A.O Schwarz大門口站又真人版玩具士兵,還可以合照喔! F.A.O Schwarz前的人龍,不會比Apple Store短,原本我們不想進去。沒想到玩具士兵老伯很親切的和我們說,推stroller的家庭可以優先通過,一邊說一邊幫我們把欄杆拉起來。我們(應該說我啦)很常去 F.A.O Schwarz逛逛,不過感覺這個歡樂的日子,就是要去歡樂的地方走走。所以就謝謝老伯、推著Ezii進去啦。
店內玩具區的人客們實在太瘋狂,人人手上都抱著至少一個禮物,抱著好幾個玩具的人非常多,擠到寸步難行。結賬的隊伍長,要出大門口的隊伍更長。 Ezii的聖誕禮物早就全買好、包裝好了,我們速速通過玩具區瘋狂人潮,來到糖果區。
糖果區最吸睛的,就是兩座用Jelly Beans黏成的超大玩具士兵,實在太可愛了!終於按耐不住好奇心,問了B,玩具士兵和聖誕節之間有什麼關係?原來, 幾百年前的孩子們,沒什麼玩具好玩,就只有木製的玩具,其中,木製穿著紅衣黑褲的玩具士兵就是孩子們最好的聖誕禮物。就像柴可夫斯基根據大仲馬改編的小說後所編寫的胡桃鉗芭蕾舞劇內描寫的一樣,胡桃鉗士兵在平安夜保護小女孩免於受到老鼠攻擊。一百多年來,這齣芭蕾舞劇是聖誕節的傳統表演節目之一。紅衣玩具士兵就這樣,近兩百年來,和聖誕節緊緊相連在一起。
糖果區沒什麼人,可以慢慢挑糖果。
糖果區不遠處的The Muppets相關產品販售區域,又是個可怕的人擠人景象。看這些人頭,下頭都還有牽著許多小孩們呢。
阿爹挑糖果的同時,Ezii就看著牆上電視播放的 Muppets 聖誕節目。當時有個也站在一旁看電視的孩子,邊叫著不想離開,邊被爸媽拖出門。沒想到我們要離開時,Ezii也呱呱叫不想離開。反正他被綁在坐在stroller裡,要推出去不難,科科....
出了F.A.O,眼前就是Bergdorf Goodman摟!這一個月以來,經過Bergdorf Goodman已經很多回了,每回不要說沒辦法好好照相,連想好好欣賞櫥窗都很難---因為擠在前頭的人們實在太多了。沒想到,24號這天的人潮反而沒有聖誕節前多呢!下篇再介紹摟!
Tag: 紐約旅遊、紐約聖誕節、紐約美食、Burger Heaven, Bloomingdales, F.A.O Schwarz、Apple Store、紐約漢堡、紐約聖誕櫥窗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