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26

“Play Date”(遊戲約會) 是個和當了媽後的生活息息相關的一個詞兒,照字面意思直接翻譯,就是「在一起玩遊戲的約會」。沒孩子前的我不瞭解這個詞有多重要,直到有了Ezii後才逐漸體會遊戲約會對家長與孩子的社交活動與身心健康影響極大無比。科科,為什麼呢?一來,孩子越大,越需要玩伴互動,透過互動過程社會化、學習人際交往技巧;二來,怎麼玩都不會累、活動力超強的小孩關在家裡把屋頂掀翻了都還不夠玩,倒不如帶到外頭去追趕跑跳蹦,爸媽也不需和孩子在一個屋簷下追逐。世界何其大,樂趣隨處俯拾即是,若孩子有合適的玩伴一起探索世界,家長有合得來的好友ㄧ起相約外出溜小孩,對孩子與家長都是身體與心靈上的健康之道。

我和Ezii很幸運,來紐約後不知不覺也認識了許多遊戲約會玩伴,其中最愛一同約出遊的就是小Q和小Q媽。小Q和Ezii是從第一次見面就一拍即合的哥兒們,我和小Q媽每次見面都深感相聚時光快樂無比、期待下回再相見。於是,隨著冬天的腳步逐漸遠去, 小男孩們的遊戲約會季節也跟著展開。



這個週六,我們約好一起來去Children's Museum of the Arts(兒童藝術博物館)玩耍。位於曼哈頓蘇活區的兒童藝術博物旨在提供孩子們一個暨安全又可以隨心所欲發揮創意的小天地,裡頭有多種不同藝術工作站,多有指導人員在旁提供協助,幫助孩子探索各式各樣素材、同時帶領孩子創意創作,所有的活動家長都可以陪著孩子一起參與。兒童藝術博物館內同時也蒐藏了從1930年代以來,50多個不同國家孩子的藝術作品,不定期的進行特展。如目前正在進行的"Art Within Reach"特展,就相當有看頭。這個特展展出從經濟大蕭條時代到今日,不同時期、不同風景的紐約市藝術創作。特展計畫本身是個擁有百萬經費的聯邦藝術計畫,旨在表達每個人都可以透過藝術來紀錄生活,透過孩子們的眼睛、創作出的藝術畫作,來窺探紐約市這80多年的改變。兒童藝術博物館也提供多種的兒童藝術課程,供10個月大以上的寶寶到12最大的孩子不同的藝術體驗。雖然這個博物館規模不大,但處處可見館方人員的用心經營,與各式各樣與藝術、創作相關的媒材。

上圖中,Ezii在水彩工作站玩耍,拿起桌上的小車子、沾點水彩,在畫紙上豪邁滾出一條條的車輪印,或是拿起水彩筆大筆揮毫。  
 


 
 
平時愛玩水彩到潑彩點點沾滿身也無所謂的Ezii這天不曉得怎麼了,只要一有水彩沾到手上,馬上就喊著“Ezii hands dirty, 洗手” 跑去洗手,讓我搞不清楚是真有那麼介意手弄髒,還是他喜歡去博物館那間高度對他來說剛剛好的兒童洗手台。沒多久後,Ezii對玩水彩失去興趣,拿著小車子靜靜坐著不曉得在想什麼。

坐在隔壁的小Q玩得超級盡興,身上的水彩圍兜兜和手臂上都沾滿水彩!玩成這樣的小Q真是館方最佳代言人,一看就知道玩得不亦樂乎呀~ 

水彩工作站的隔壁是另一個工作站,上頭放滿各式各樣素材,以bubble wrap(泡泡紙)為主題,邀請孩子隨機發揮、用泡泡紙建造出一個建築物。工作站桌上的素材有多種膠帶、吸管、硬紙板、彩紙等,要怎麼應用都可以。許多大孩子做好了高塔,還拿去水彩工作站上色,非常有創意。這個工作站的內容計畫適合大點的孩子來進行,對兩歲的Ezii 來說算難,Ezii對它也沒啥興趣。到是我手癢,速速做了一個小塔,可惜忘了拍照,也忘了帶回了。在這個博物館裡,所創作出的每樣作品都可以帶回家。不過若是要帶走的作品一定要收好,像Ezii的水彩畫,在我陪他去洗手回來後,就被工作人員清走了。



這個工作站是做長形燈箱,上頭有著許多彩色透明大樂高積木,孩子們在透著光的燈箱表面堆疊這樣的樂高積木,別有一種特殊色彩意象。Ezii這陣子喜歡做平面性的積木連結,他最愛做的就是「動物園」和「外星球基地」。看上圖他正在蓋的透明彩色基地,是不是有種後現代糖果普普風呢?蓋好了,迫不及待的拿給在一旁的小Q媽咪看;看左上圖他那興奮的小臉蛋,不難猜想到在他的小腦袋瓜子裡,說不定有好多外星人故事情節正在上演。



這個工作站,叫做“Flubbler” ,是一種具有超強黏性的素材,像黏土般可以讓人自由形塑揉捏。看牆壁上的提醒標緻「注意!會黏在衣服和頭髮上喔!」就知道這玩意兒有多黏了。兩個小人一人站一邊,拿起flubber開始搓揉拉扯。我和小Q媽也好奇的拿了一塊起來玩,哇!這玩意兒可以拉好長好長都不會斷,好玩耶!



很快的,小孩玩flubber的注意力到達極限,隨即換到隔壁的畫圖區玩耍。兒童藝術博物館腹地不大、館區小小,每個工作站都在不遠處,對注意力集中度不算長的toddler來說這樣的設計頗優, 一但孩子在某個工作站玩膩了,馬上可以在隔壁找到新鮮玩意兒。

畫圖工作站的桌子上頭,有著好多彩色筆、彩色鉛筆與畫紙,孩子們一坐下就可以拿起筆兒來作畫。 旁邊還有個立體畫板,畫板連結著張頗大的椅子,家長可以陪著孩子在立體畫板上彩繪,。
 


工作站前的牆壁上掛著目前館內特展"Art Within Reach"的作品,相信可以激發許多坐在這兒繪畫的孩子們無限的想像力。Ezii 畫了什麼呢?他畫了不少東西,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右上圖那些簡單的綠色線條與點,點點是眼睛和耳朵,線條是臉頰---他想要畫張人臉!先前,當他畫人臉時,都會先畫個大圓型當頭,這次只畫了下半個圓弧行線條當臉頰是因為--->他發現我都是這樣畫人臉的(因為我都會在額頭上畫瀏海)!讓我小小訝異的一下,小孩的觀察力還真是無所不在哪!




兒童藝術博物館內處處有驚喜,每個角落的裝飾都是相當有創意的畫作。就算是水彩區的垃圾桶與放供給孩子們彩繪時穿的塑膠圍兜兜的桶子,都有種藝術家不受拘束的隨性意味。網路上家長對這家博物館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認為小又精緻,無處不是驚喜,有些人則認為環境髒亂又窄小,根本無法稱作博物館。通常遇上正反評價兩極的人事物,在親自接觸前我絕不會任意下評判。親臨現場玩過一遍後,我深深體會這些蘇活區的藝術教育者有多麼用心在經營這個小天地,期望帶給每個前來的孩子與家長多種藝術體驗。玩藝術本來就不是個乾淨的活動,藝術作品也多不是在窗明几淨的無塵室裡創作出來的,尤其是正在彩繪中的孩子們,怎麼可能不沾染到顏料呢?不過,與其稱這個地方為「博物館」,或許,稱為「藝術體驗中心」會更適合,畢竟此館的主要功能全在於讓孩子參與不同工作站所提供的藝術體驗,和以典藏、展示、研究、教育等四大功能為主的「博物館」相去的確甚遠。



博物館地下室也是各種工作站,不過裡頭的活動多只適合大孩子。像左下圖的工作站,有個老師帶著孩子們利用不同色彩與質地的石頭,加上畫筆來創作;右下圖則是個充滿大型彈跳球的空間,有許多大孩子在裡頭隨著彈跳球一起上上下下的跳著。Ezii也很想進去玩,但他實在太小了,身高只比那些球高不了多少,很容易被跳動中的球與其他大孩子壓到;他自己脫了鞋子想進去玩,站在入口處觀望了一陣子,怎樣都找不到「空隙」跳進去,自己決定「我不玩啦」。試想,要是我看到幾乎和我一樣高的巨球、加上身高比我高至少兩倍的高個兒在我面前狂跳,我應該也不會想冒生命危險衝進去一起跳。

多次帶Ezii去各種博物館後,發現在阿爹沒有同行的狀況下,Ezii的博物館遊玩極限大概就是2-3個小時,就可以達到小孩與阿母雙雙筋疲力盡的境界。在兒童藝術博物館待了快兩個小時,兩個小孩也差不多該午睡了,小Q媽提議推孩子們去幾個街口外、Tracy Stewart(美國著名脫口秀主持人Jon Stewart的老婆)所開的一間family-friendly cafe,moomah。 

這天的小男孩遊戲約會內容充實滿滿,為了不要讓朋友再度facebook傳訊息來說「文章寫太長啦,三天都看不完!」,此日遊記就先到此打住,科科。著名的TriBaCa(翠貝加)家庭用餐名店moomah就下篇再寫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