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穎柔/綜合外電報導 工商時報A10 國際產業 20130726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指出,氣候變遷,北極快速融冰,研究人員示警,北極已成經濟定時炸彈,全球很可能須付出至少60兆美元代價,只有及早防範才能避免悲劇。


北極海冰大量減少一直被認為可創造經濟利益,原因是促進船運和石油天然氣開採,然而,北極在調節全球海洋和氣候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北極若融冰,恐引發氣候變遷,導致全球各地遭遇農損、土地房屋淹水、基礎設施遭到破壞。


劍橋Judge商學院教授霍普(Chris Hope)表示,北極融冰造成的損失恐超出任何利益千倍以上,潛在經濟利益估有數十億、數百億美元,但潛在成本、損害和額外衝擊卻是以數十兆美元計。


根據英國劍橋大學和荷蘭鹿特丹Erasmus大學研究人員的追蹤,北極多年來暖化速度是其他地區的兩倍以上,而北極海冰自2001年起每年縮水將近一個英國那樣大的面積。


去年夏天,北極海冰面積寫下1979年開始人造衛星監測以來最少紀錄,引發關注,擔心全球氣候大受衝擊。北極海水暖化料加速東西伯利亞海的永凍層融化,釋出大量甲烷,而甲烷是一種溫室氣體,其濃度約是二氧化碳的20倍。


有科學家擔心,這些甲烷可能很快就會逸漏,加速全球暖化,到最後並加快其他氣候變遷的速度,比如使格陵蘭冰層融化,而一旦格陵蘭冰層整個融化,全球海平面將上升7公尺,倫敦和洛杉磯於是沒入水中。


經劍橋和鹿特丹Erasmus的研究人員評估,得到「及早防堵全球暖化的效益遠遠超過什麼都不做的代價」這樣的結論。而60兆美元潛在損失當中,8成將由開發中國家承受,尤其是最沒有能力防止水災、旱災及暴雨的地方。鹿特丹Erasmus大學教授懷特曼(Gail Whiteman)呼籲,全球領袖必須開始想辦法拆除北極融冰這顆經濟定時炸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