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y8m9d】
兩歲兒嘛,不聽話的時候當然也是很多。以前年紀小還聽不懂,不算真的「不聽話」,現在大了聽說能力好,發生上圖這種事情用「不聽話」來形容就不會太過偏頗了。
Ezii每天都要洗泡泡浴,放到腰間左右的水、高高的泡泡,加上喜歡的玩具,可以玩很久。這時我多會趕緊收拾廚房、整理家裡。Ezii從去年某天不小心玩洗澡玩具之一的小勺子時把水撒到浴缸外頭,搞得浴室濕嗒嗒後,就開始喜歡有意無意舀水出來。那時我們和他說,水不可以跑到地板上,因為地板沒有出水口,不好清理,不小心還會讓人滑倒。不曉得他有沒有聽懂,不知不覺他就停止了這項行為。直到最近又開始,而且變本加厲,水滿到跑出浴室蔓延在走廊上,講了也不聽,彷彿想要試探我的底線般,看看要舀多少水出來媽咪才會有反應。第一次,我好好和他再解釋一次,他點頭說不會再做了;第二天,又來,我請他幫我一起拿大毛巾擦地板,洗完澡後一起去把毛巾丟去洗,他點點頭說不會再做了;第三天,還是來,這回,我拍了上圖這張照片給他看, 不曉得是不是對他來說照片比實境驚人還是怎樣,他就靜靜地看著照片不發一語。隔天,阿爹回家後問他「Ezii是不是把走廊地板搞得濕嗒嗒啊?」(阿母晚上把照片傳阿爹看,所以阿爹知道),Ezii馬上要我秀照片給阿爹看,還很正經的解釋前情原委,介紹水災是怎麼發生的。依稀記得大概就是類似「Ezii把水舀出來,很好玩,水太多了,把浴室和走廊弄得很濕」,接著還自己和阿爹爆料「昨天也有發生,媽咪和我一起用拖把擦地板,然後我幫媽咪擰拖把(其實就是一個小拉把,拉了水會流出來,還出現小小驕傲狀哩)」。然後,從那段對話後,就再也沒出現走廊水災的狀況了。
通常Ezii做了他知道自己不該做的事情,比如說,自己開冰箱倒果汁喝,結果搞得到處都是,他多會自己跑來和我報告,很誠實,趕緊要阿母去收拾殘局 ,也會自己和自己說 "No opening the fridge without mommy" XDXD~
要是被我們剛好遇上正在從事的當下,我們的第一句話就是「Ezii,歐歐」,看他怎麼回應,通常他都會很像報馬仔一樣仔細回報,然後道歉。和我小時候做錯事怕被揍而噤聲不語的情形差很多,或許,Ezii 不會不敢說實話的原因就在於他不會因為據實以報受責罵處罰,不該做的事情用談話、用展演等,有很多方式可以讓他知道「為什麼不能做」,懂了為什麼,自然而然地、慢慢的也就不會做了。比如說,Ezii 喜歡拿著買給他站著洗手的折疊式小矮凳走來走去,想要吃水果就站上小凳子,伸手進水果盆裡拿了就咬。沒洗也沒擦過的蘋果水梨怕不乾淨,講了好幾遍Ezii都還是我行我素,我讓他坐在我腿上,給他看去果園採水梨、採蘋果的照片,地上都是泥濘, 問他要不要吃掉在泥巴上頭的水果,他說「好」。某個下過雨的傍晚我們出門散步去,路邊植物造景裡的土壤濕濕的,我帶著他摸摸濕濕的土壤、手中的土很難拍掉,問他要是蘋果沾到這樣子的土怎麼辦?他說「mommy wash it clean」,我再問他「那沒有洗的話Ezii要不要吃?」這回,他就說不要了。 這時再帶回到原本「水果要等媽咪洗過後再吃」的主題,之後Ezii想吃水果還是會自己站上小凳子拿,但會跑來拿給我,要我洗給他吃。
從Ezii還不會說話、甚至話都還聽不懂時,我們就開始和他說「為什麼」。從似懂非懂到現在的他,開始懂得思考、懂得運用邏輯,說「理」一直都是和他溝通的主要方式,先前許多文章裡都有提到,這裡就不贅述了。Ezii個性很堅持,要是沒讓他自己想通,他固執得像隻牛一樣。隨著年齡增長,發生tantrum的次數越來越少,就是因為透過對話過程,讓他自己想清楚、想通來,作出適合的決定,這個自我思考的訓練過程,是增加主體性認知的好機會,而親子之間的互動對話,則提供了後設認知與思維的機制 。疼歸疼,我們對他是嚴格的,親子之間應有的相互尊重原則一定不可違背。Ezii學校的老師在這方面和我們觀念與價值觀一致,與孩子之間相互尊重,不放任孩子為所欲為、也不以成人準則與地位壓制。
【2y9m6d】夏日海灘男孩來一張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著自己的氣質與個性;每位父母來自不同的社經背景與文化,教育背景與工作形態形形色色,也都有著自己的氣質與個性,親子之間的互動的方式受到許多變因而影響著。教育理論不管是從西方教育哲學角度、教育史學角度、還是教育社會學角度,教育心理學角度等,都有著數不勝數的不同教育觀,以及其所延伸出來的教育實務應用,不管是學校教育中的課程與教學,抑或是家庭教育中的親子互動,甚至是社會教育中的教育機構,從微觀的個人層面到鉅觀的國家政策層面皆包含在內。要如何找出適合於孩子與家長之間的互動方式,要如何選擇所欲的教養方式,則都是種個人價值觀與教育信念的選擇。
為人師表者或為人父母者,在進行「教」的過程中,同時也是個「學」的歷程,從學生、從孩子身上,可以學到許多成人視角看不到的世界與平時不覺察的體驗。這不是個簡單的過程,卻也是個處處充滿驚奇與喜悅的一趟旅程。從大學時帶著小學生( 兒教的各位,當年的歡笑與淚水,我還記得)、博班時帶著大學生與碩士生,現在帶著自己的孩子,不同年齡、不同國家、不同對象,皆給了我不同的圖像與體驗。挑戰性最大的,應該非身邊這個小子莫屬了吧(至少在老二出現前,科科)?這個每天都帶給我好多微笑的小男孩,這個讓我生命更加豐富美麗的小男孩。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