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銅門到龍澗的這段道路,早期是省道台14線的東段,這條省道原先的構想是穿越龍澗、磐石抵達南投廬山,不過因為工程難度等諸多因素,2009年公路總局已經公告解編,在廬山之後的台14線路線已不復出現。現今該路段為台電通往電廠的保線路性質,網路上很多單車遊記、旅行遊記,不求甚解只會抄抄寫寫,到現在還在說這條路是台14線,這是錯誤的說法,應該要修正了。

喜歡被一些人抄抄寫寫稱作「小天祥」、「小中橫」的這條路,其實在這一天的行走之下,因為其單純不被打擾感覺已超越太魯閣及中橫公路,有自己的獨特性,又有大山大水,其實我覺得不應該被冠上「小」這個字眼。車過揚清橋,路幅越來越窄,接著通過的是1966年榮工處興建該路段時所設立的「貫通龍澗」紀念碑,展現當時工程艱鉅。




因為本來就有前往慕谷慕魚的計畫,我在出發前幾天就找了許多網路資料,得知這段道路路幅狹小,又因為9月凡那比颱風造成多處損壞,路況似乎不是很好。於是乎我在花蓮租車時,選了一輛車齡新、性能非常棒的機車當成這兩天的交通工具,通過「貫通龍澗」後,不時出現各式隧道以及明隧道設施,充滿濃濃人工原始開鑿痕跡,我每到一座隧道前都會停下來,留影並確認隧道有無來車後再前行。

因應9月凡那比颱風而施作的災害復建工程處處出現,來到5k某處時有一大型邊坡坍方,工程單位為了實施災修,執行交管,每隔十五分鐘才放行一次,因為沿路都有指示牌通知了,並不意外,於是乎我就跟著工程車輛、另兩輛機車及一輛汽車形成大隊,在管制點暫停,大家紛紛下車聊天,討論有關此地的話題。

慕谷慕魚生態廊道銅門龍澗段,道路狀況及各式隧道畫面














慕谷慕魚生態廊道銅門龍澗段,災修工程封路,車輛紛紛暫停




這是睽違多年來再度到花蓮進行這種「騎車旅行」行程了,加上又是行駛這種比較陌生的山路,一開始其實是有點緊張的。不過還好這段路上有好幾個遊客同行,可以前後相互照應;通過了管制點我繼續前行,來到坍方災修工程前,路況更不佳了,很像我前幾個月跑到高屏山區莫拉克災區出差所看到的那種情況,除了路面邊坡災害,木瓜溪的對岸也有大崩壁,看了很嚇人。

走走停停,我來到了進入龍澗電廠前最後的經典路段一「見返隧道」,見返隧道是一座長達一公里的明隧道,在山壁上直接開鑿,其下就是深達百餘公尺的峽谷,峽谷巨石林立,山水聲音在山谷迴盪很是驚人,水準及畫面的驚駭程度我覺得已經超越了太魯閣,我此時在隧道群前停留,留影並欣賞美景後,再沿著大量的明隧道前進。

慕谷慕魚生態廊道銅門龍澗段,對岸山谷崩壁



慕谷慕魚生態廊道銅門龍澗段,人工開鑿隧道



慕谷慕魚生態廊道銅門龍澗段,見返隧道



慕谷慕魚生態廊道銅門龍澗段,見返隧道下方峽谷





慕谷慕魚生態廊道銅門龍澗段,見返隧道內行進




通過了長長的明隧道群,我們越過了紅色拱橋「龍澗橋」,來到了龍澗發電廠,這裡是慕谷慕魚生態廊道銅門龍澗段遊客普遍的終點,由此再往前則是進入了古早的「能高越道路」路段,不過這段路路況差,加上因為先前颱風的關係造成多處災損,入口處就有告示牌告知以下路段禁止通行,以及天長隧道封閉的訊息,剛剛在管制點暫停,包含我在內共有三輛機車及一輛汽車,此時都已經抵達電廠前,大家紛紛在電廠大門前把車停下。

現場七人加上一隻臘腸狗,就這樣聚集在電廠前的廣場短暫休息,討論能高越道路的故事,以及剛剛走過山路的心得,雖然說我是一個人來的,不過這些同行遊客人數多,大家聊天加上經驗分享,感覺還是很棒。經過討論大家發現,我們的行程都是直接來到此地,另一段可以賞魚的清水電廠段都還沒有造訪,於是乎大家再度一起揮揮手告別電廠,返程繼續接下來的行程。

慕谷慕魚生態廊道銅門龍澗段,龍澗發電廠



慕谷慕魚生態廊道銅門龍澗段,龍澗發電廠前廣場,眾人休息



慕谷慕魚生態廊道銅門龍澗段,「能高越道路」路段封閉告示



慕谷慕魚生態廊道銅門龍澗段,龍澗發電廠前「水簾祠」



慕谷慕魚生態廊道銅門龍澗段,龍澗發電廠前「龍澗橋」



慕谷慕魚生態廊道銅門龍澗段,返程「見返隧道」前遇見車隊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9.12.07


【1y10m11d】Ezii會say cheese後,拍照就順利多啦!
 
從Ezii剛出生,我就開始拿著相機對他猛拍,剛出生頭一年,甚至拍到B總是開我玩笑說”明明就都不是連拍,但因為拍的太多太頻繁,所有照片放在一起看,就很像Ezii每秒動作的連拍“...Orz。剛出生的寶寶多可愛多好拍哪,表情多又不會亂動,怎麼拍怎麼好看。一歲之後,隨著Ezii活動量大增,我也變得越來越懶得拿著相機在他屁股後面追著跑,好鏡頭時常拍不到,拍下去的很多都是精彩過後。
 
Ezii對鏡頭完全不會陌生,可能因為從小單眼相機、傻瓜相機 、iPhone對著他拍不斷,很自然的,許多時候,Ezii看到阿母拿出相機來時,都會很給面子的看一下。不過,這還不夠!

  

【1y10m12d】擺好姿勢讓阿母拍下上紐約day care的第一天紀念照!

Ezii 在七八個月大時,就知道當有人用相機對著他拍照後,馬上可以看到照片(因為他會搶走相機去看照片,哈)。”相機“這神奇的影像截取小機器,在他的小小腦袋裡,很神奇也很有趣。他喜歡拿我們的相機或手機去看照片,看影片,一歲半以前,他就學會控制相機與影片播放的按鈕。

在他一歲8m左右某天,我對著他拍照,大喊”say cheese“,然後卡擦照下去,馬上給他看照片。重複幾次後,每當我說”Say cheese“,Ezii馬上就會站好給我一個好大的微笑!哈!學得真快!
  
 

  

【1y10m11d】很堅持要拍阿母的腳和拖鞋,還有自己的膝蓋。幫他橋角度還會該該叫呢!
 
Ezii也喜歡拿相機咖擦咖擦拍照,最愛的就是拿起iPhone東拍西拍。每每只要看到相簿裡出現奇奇怪怪的照片,就知道Ezii又拿手機去玩了。 小小孩的視角很特別,想拍的東西與角度都不是些成人會直接想到的。


【1y9m26d】

去餐廳用餐時硬要拍阿母,結果手機沒拿穩就拍,拍了一大堆有趣的角度。上圖是阿母擱在桌上的手...可是,愛兒啊,你不是要拍我嘛?

 
【1y10m12d】

換尿布時拍阿母。這也不是個一般人會拍照的照片哪!哈哈。圖中的我正在把熱騰騰的尿布包成一包好拿去丟。  

  


【1y10m18d】
 
這應該是Ezii拍過最成功的一張照片了。十月回GB時,Ezii在上菜前,玩拍照拍下來的B媽照。 角度不錯,鏡頭沒有晃到,B媽還有看鏡頭!
 

【2y0m8d】
 
懂得拍照say cheese後,鏡頭下的Ezii更多可愛的表情了。基本上,只要說say cheese,他就會露出超級燦爛笑容完全不動看著鏡頭,直到拍照的人按下鏡頭。然後,大多數時後他都會跑來馬上要看照片,噗!


 
【1y11m24d】

Ezii跑來跑去玩得正嗨,只要和他說“我們來照相,say cheese”,他通常都會很給面子的停下來。圖中的Ezii翻出阿公的藍拖鞋 ,在走廊上帶著他的好朋友
Junglie Monkey跑。 
 
 
【2y0m7d】

忙著玩遊戲不給阿母拍照怎麼辦? 都卡擦卡擦好幾聲了,頭一點也不想抬起來的樣子...
 
 

其實他都會很幫忙的給笑臉啦!不一定要說say cheese,他也會自動給好多怪表情。 

雖然Ezii懂得拍照了,不過.......


當然也很多時候,比如說,看Yo gabba gabba看到忘我,不管我怎麼喊,他都不會正眼看我一眼的....
 

看兒童節目看成這樣,有夠專心的呀.....(小肚子好鼔喔 XDXD)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99.12.04 

狄更斯,這位英國19世紀維多莉亞時期的著名小說家,很多人都讀著他的作品長大。狄更斯幾部有名的代表作,孤雛淚、塊肉餘生錄、雙城記等作品,也曾伴著我渡過許多青少年時期的寒暑假。

朋友問:要不要去狄更斯慶典啊?好玩喔!

短短一句話突然把我拉回塊肉餘生錄裡中產階級知識份子David的生活世界,腦海中冒出許多19世紀的畫面。朋友緊接著說,這個活動最有趣的地方,是有很多打扮成維多莉亞時期的人在路上走來走去,然後,我們也要打扮喔!從沒參加過的我,當然馬上說”好,一起來去!“ 聽起來就很好玩哪~

 
 

慶典地點位在紐約長島Port Jefferson小鎮,離紐約市區約一個多小時車程。慶典結合即將到來的耶誕節,內容包括國際性的工藝展覽、音樂表演 、舞台劇表演之外,最有看頭的就是與會人的創意打扮了。看著網路上維多莉亞時期的穿著打扮圖片,一般女性多是大斗篷配寬大的裙子,從頭包到腳。我們想說就穿著手邊的類斗篷外套,我翻出了最長的一條裙子,還被朋友笑說,哪來這麼長的裙子,哈哈!這是我大學時候的裙子,很久沒機會穿它了....(因為它脫離流行走向也太久了),配上中長桶黑靴子。裡頭,我穿著全黑走維多莉亞風格設計的襯衫,胸前有小直線條和一點點小荷葉設計,短袖袖口是有點篷的公主袖(幾年前亞州開始流行維多莉亞風時,回台灣在Olive des Olive買的),扣子從脖子開始扣起那種。B很滿意,說超有維多莉亞風格(他沒去,不過他是我的服裝搭配軍師,哈)。由於我的外套袖子只有一半,我就配上長毛線手套。裡頭穿上一件Uniqlo的Heat Tech細肩帶,這樣就不會冷喔!超推Uniqlo heat tech,我現在裡頭一定都會穿一件,超飽暖,不再需要穿得像肉包出門了。

好友夫婦兩個人穿得非常速配。老公J借來爸爸的長版男大衣、特地幾天不刮鬍子然後修出19世紀的鬍型(這個真的超讚) 、配上懷錶和特地買來的高桶帽,整個就活像從上個世紀走出來的呀!朋友走的是有氣質路線,灰色類斗篷大衣非常高雅,裡頭則是端莊的黑色小禮服加上一條腰帶。J還特地幫我和朋友買來bonnet hat(就是有綁脖子的帽子,前端多會翹起來),我們兩人一戴上bonnet hat,看起來就更有那麼一絲上世紀的味道了!

幫我們拍照的J妹說,我們手上的包是敗筆啦!上個世紀的人沒在拎這樣的皮包的....哈哈!

 


路上的人們呢,很多人用心打扮喔!讓我大開眼界哪!圖左的夫妻,老公打扮成19世紀的廚師端著一大盤豐盛的烤乳豬頭加配菜,老婆則是一般人家賢淑婦女的打扮。圖中是打掃煙囪的人,我發現很多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喜歡打扮成掃煙囪人,臉上塗滿灰炭,很是有趣。圖右是一群19世紀打扮的人們站在街道旁唱耶誕歌曲的模樣。


 
這張教堂前的照片,除了左下角一點點的現代車車頭大燈入鏡之外,看起來幾乎就像另一個世界的生活模樣呀~ 穿著斗篷的母女過馬路去教堂,路邊停著叮叮車,教堂前還有馬車載著人們。

 


慶典中也有耶誕老公公和活馴鹿讓大家排隊照相喔!而且一次只要十元!和曼哈頓百貨公司裡動輒要40元以上,還沒活馴鹿入鏡比起來,實在很棒!可惜隊伍太長,Ezii又睡著了,我們並沒有去拍照。



這是小鎮中拿來當做廣告照的19世紀電話亭。雖然裡頭沒有電話,不過站在一起照相也很讚,佳節氣息濃濃傳出來。
 


Ezii帶著叔叔的高帽子,看起來非常逗趣!今天Ezii也是有特地打扮的耶!裡頭穿上灰襯衫 、加上格子背心 、配上B奶奶打的白色毛線衣外套,配上小粗呢大衣外套,看起來也是個小紳士寶寶喔!可惜...拖外套時都沒拍到到。殘念,下回應該再穿一次特地拍照起來留念,因為這樣紳士型地上世紀流行方式打扮,平時真的不會這樣穿呢。 



和掃煙囪的熱情大叔拍照,大叔很用力的緊抱,讓我們兩個都快被捏窒息啦!



除了看街道上特殊打扮的人們外,這個慶典最主要的活動之一:工藝展覽,也是一大吸引人的地方。小鎮裡每間小店都各有特色,賣著許多精緻特殊的物品。專門賣小孩禮服的店,店裡有很多精緻典雅的小孩禮服,外頭不容易看到的款式;有專賣辣醬的店,就像個辣醬博物館,看得令人眼花繚亂;耶誕裝飾品專賣店,裡頭有很多連土生土長美國人的J和J妹都第一次看到的精緻造型耶誕樹吊飾等等。

每間店前面的人行道上,都有會一小棵聖誕樹,店家各自裝飾。圖中的用蘋果與紅蘿蔔為主題來裝飾,非常有意思。 



這個實在太可愛,不放上來不行。寵物用品專賣店裡的小狗耶誕佳節點心櫥窗!看起來相當可口哪!

這個慶典維持三天,我們去的這個下午並沒有看到任何表演(至少有聽到人們在路上唱歌 XD),不過真的大開眼界,就像參與了另一場特殊的萬聖節活動,人人打扮成19世紀的模樣,也看了許多稀奇少見的小東西。

最後,這個小鎮是個海港,所以來到這裡,一定要吃吃這兒的海鮮,我們中餐就是喝clam cheddar和吃炸魚排。吃飽後,外頭就是大海港,停有超大的郵輪,可惜沒機會拍照,風景很美呢。

 

Tag: 紐約旅遊、紐約慶典、Charles Dickens Festival 、紐約狄更斯慶典。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99.11.25 

 


感恩節,B並沒有放假,照常上班去。感恩節我們沒有特別計畫,好友夫婦很早前就啾感心邀約,找我們去他們爸媽家吃感恩節大餐,B晚上下班後再趕過來一起用餐相聚。

好友爸媽家的感恩節晚餐很盛大,從下午兩點開始吃,吃到晚上八點多;前菜、Lasagna 、主餐 、甜點,每隔兩個小時上一輪菜,除了lasagna那輪,其他每輪都有十幾道菜上桌!當晚客人多是好友爸媽的親戚,近30人,擺出超長T型桌型從飯廳延伸到走廊,很是浩大!

 

當晚有個兩歲半的小女孩,和Ezii玩在一起得模樣好可愛。小女孩拎著一個小方形鐵盒,裡頭裝著好多小孩用護唇膏,小女孩很貼心的幫Ezii擦護唇膏,然後兩人非常享受的.....拿著好多條護唇膏不斷擦嘴唇。 在家裡我不讓Ezii玩護唇膏,就是因為他會這樣不斷擦啊擦阿擦,難得有機會可以玩,他超開心的,完全不想玩我帶過去的Leapfrog text and learn,沒想到,小女孩好愛玩這台,他們兩人就交換玩具了,幾乎直到聚會結束。哈哈!


聚會裡多是第一次見面的大人們,Ezii 自顧自的走來走去,玩來玩去。最有趣的部份是好友夫婦的舅舅和Ezii玩頭上頂“donut”的遊戲。這個donut是會發出啾啾聲的小狗玩具,放在Ezii頭上,他會試著保持平衡不要讓donut掉下來,走一小段路。我這才發現,剛滿兩歲的Ezii平衡力很不錯耶!
 


當晚所有的佳餚,都是好友的媽媽、妹妹 、阿姨和舅媽一起在廚房裡做的。義大利後裔的主廚們,準備了很多有義大利風味的菜餚,除了坐下來用餐的時間之外,幾乎都在廚房裡忙碌著,烤箱爐火也從沒停過。整個廚房非常忙碌 、飄出的香味也從沒停過。



前菜有十幾道,但是我忙著弄小孩吃飯,來不及一一拍下美食啦!連自己的盤子裡都沒有拿齊所有食物,印象最深的是超大起司盤和salami盤,上頭各自有約六七樣不同的起司和salami 、大蝦配雞尾酒醬 、放著四種不同麵包的麵包籃 、放著多種餅乾的餅乾籃和焗烤牡蠣。配著紅酒或香檳,非常開胃。
 

  


接著是女主人house special lasagna,自家獨特的配方,做出的lasagna口味非常濃鬱,每一口都是滿滿的起司與肉醬呢!在美國,義大利後裔美人的感恩節晚餐,多會有這道菜上桌。

  


吃完lasagna,緊接著就是火雞出爐的重頭戲了。這隻火雞重達27磅,剛剛好把烤箱塞滿!我還沒看過這麼大的火雞烤出爐的模樣呀!火雞出爐,好友夫婦的爸爸開始切火雞。感恩節的火雞,習俗上是每戶人家裡的男主人切的,把肉一一切下,漂亮的擺好盤,再送上餐桌。我家的感恩節火雞,就是B切的;B爸在B大了後,多會讓B幫忙切火雞,每當家裡買了烤全雞,切雞擺盤的工作也多是由B來進行。B說,等Ezii夠大了就要教他切全雞,說不定Ezii 也會想當醫生? (分切雞肉和當醫生兩個因子不是正相關的吧)

小時候在台灣,不曉得是不是受90年代的手扒雞影響,我總覺得吃雞肉要用手抓起整塊雞腿來啃才好吃,要不就是切一塊塊雞肉含骨那樣用筷子夾著吃。在美國吃全雞,大部份的人都會先把雞肉從骨頭上切下來,擺好盤才上桌,吃的是已經切成一絲一絲的雞肉條,雞腿也都是切到只剩下最後一截。不同的飲食文化,不同的吃法,各有特色與千秋!
 


主菜上場!光看照片就知道超級豐盛,這些都只是餐桌一角。除了火雞肉 ,還有蔓越梅醬 、火雞肉內的餡料 、香濃的火雞肉汁 、加上棉花糖的甜番薯泥 、奶油馬鈴薯泥 、蘑菇鑲肉 、四季豆 、義大利麵條等食物,每樣食物拿一小點,肚子就超撐了。

火雞上桌沒多久,B就趕到了。超謝謝好友夫婦的貼心接應,火雞上桌的時間 、B火車抵達時間 、加上接送時間,接得相當好。我們一家才得以相聚吃感恩節餐~~ 今天的MICU也非常貼心,平常沒有晚上七八點幾乎都不能回家,今天五點就rounding完畢,讓白天班的醫生趕回家過節。



最後是甜點,也是十幾道上桌,大多都是各式各樣的派,核桃派 、南瓜派 、蘋果派,也有馬芬等小甜食,加上水果盤 、草莓裹黑白巧克力等,最特別的是照片中間的義大利式三色餅乾(Italian tri-color cookies),這種餅乾又稱彩虹餅乾,做法非常耗功與講究。每一層顏色的杏仁奶油蛋糕用不同口味的糖漿與果醬依序夾起(順序不能錯亂,我聽一聽實在記不起來這種複雜的做法),而且每一層蛋糕都得用力壓得密實,才能上醬料與繼續做下一層。上下再覆蓋上巧克力薄片,一口咬下去味道很特別。


甜點的餐盤和桌巾非常可愛,同系列的火雞與楓葉圖案設計,配上一點咖啡,搭上甜點,真的是很棒的享受!只可惜我吃前面幾道菜時幾乎都把肚子塞飽了,甜點幾乎吃不下(ㄠ嗚~)。盤子上的可愛紙型大糖果紙盒,是男女主人給賓客的貼心小禮物,用力兩端一拉紙盒會”繃“的一聲打開,每個糖果紙盒底都有著一個可愛小玩具和寫著一段祝福話語的小紙條。最特別的是,裡頭還有一個紙型皇冠,每個人都要戴上,然後大夥兒邊吃甜點邊玩遊戲。真的是很歡樂的感恩節慶祝方式啊!

多謝好友夫婦的邀約,我們過了個很心靈溫暖 、肚皮很撐的美食接力賽感恩節!
 
----------------------------------------------------------------------------------------------------------------

 
 

 Day care也有一連串的感恩節慶祝活動。比如說,家長在公佈欄上的火雞翅膀上寫下對老師們的感謝,各班有各自的感恩節午餐與午茶,還有感恩節佈置美勞課:Ezii班上每個小朋友用有亮粉的印泥在紙上蓋上火雞印章,老師拍下手作時的照片貼上後,整個作品加模當作教室佈置。

 

感恩節午茶,沒有家長sign up for cupcake,我想說有飲料 、有草莓 、有藍莓,聽到老師這麼說,我趕緊衝去超市買cupcake。看到這個感恩節火雞蛋糕超級可愛,馬上念頭一轉改買蛋糕啦!為了環保,我就直接把蛋糕端在手上走回day care,一整路上大概有十幾個人對著蛋糕直呼可愛,包含幾個穿著西裝筆挺的高挺嚴肅男人和兩位警察,路人走過都忍不住給火雞蛋糕一個微笑和讚美,彼此互說happy holiday,感覺很溫暖呢!day care的老師們看了當然也是驚呼可愛,聽說孩子們超愛這個蛋糕的。
 
這樣就值得啦!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CASH先生拍攝,觀賞前請先暫時關閉背景音樂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ASH先生拍攝,觀賞前請先暫時關閉背景音樂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ASH先生拍攝,觀賞前請先暫時關閉背景音樂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ASH先生拍攝,觀賞前請先暫時關閉背景音樂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鐵東部幹線的「招牌普快車」,唯一可以在白天走完台東線的200車次,即將在年底化改點走入歷史,身為資深鐵道研究者,我與辦公室同事相偕,在周五搭乘63次夜車南下,在清晨抵達台東,假扮當起所謂的鐵道迷,搭著該班普通車一路慢行北上,以四個小時的時間走完全程。列車在中午時分來到花蓮站,我在月台上揮揮手告別列車,也為從高中時期開始的200次普快記憶,劃下一個完美紀念。

有關於200車次普通車的搭乘記錄,我在接近改點前夕會推出給大家欣賞;因為我很久沒有到這裡玩了,於是乎我給自己兩天的時間,在花蓮地區休息散心。來到站前找了一家租車行,租了一輛性能不錯的機車後,我就去已經安排好的住宿飯店放行李,順便簡單的吃午餐之後,隨即騎車出發展開睽違兩年多的花蓮「散心休假」行程。

我的同事跑去找他的同學了,這一天接下來由我自己一個人完成;距離上次我來到花蓮遊玩已經是2008年暑假的事情了,而這樣獨自一個人的花蓮自由行,更已經是2006年的記憶,花蓮地區道路邏輯並不複雜,我很輕易的拼湊出先前的方向感,沿著台九丙線到吉安,再沿著吉安路直直騎,經過約十幾分鐘的車程,我已經抵達了吉安鄉的干城村,趁抵達今天目的地前,我先參訪位在當地已經廢棄的「干城車站」。

「干城車站」是台東線鐵路上一個相當知名的廢棄站體,許多所謂的鐵道迷都曾經來此探訪過,車站位於干城村南華派出所前,在台九丙線跟台九線交會處可以輕易看見月台,根據普遍資料,該站設立於1916年,原名初英站,1960年改成南華站,在1989年再改為干城站,然而因為營運考量,最後台鐵在1994年將該站廢站,從此列車改為呼嘯而過,不再停靠,走入歷史。

我騎入廢棄站房前,在站場內信步走走參觀,當成今天的第一個散步行程,干城站站房被當地文史團體再利用為「旅遊資訊站」,屬於東線鐵路東拓時期的制式站房保留相當完整,月台也依然存在;有關這座年輕的廢站的詳細資訊,網路上有很多資料,也算是鐵道研究的ABC常識等級,有讀者可以自己點選關鍵字找資料,或參考維基百科的干城車站項目了解。

台鐵干城車站,站外觀





台鐵干城車站,通往月台警告牌



台鐵干城車站,廢棄月台



今天的計畫目標相當明確,是要前去位在秀林鄉銅門村,這幾年頗有名氣的知名景點「慕谷慕魚」走走,根據先前所查到的資料,我離開了干城站後繼續行走台九丙線,來到通往人氣景點「鯉魚潭」,跨越木瓜溪的仁壽橋前,循指標轉往榕樹的方向就可以到銅門了。這一段的台九丙線先沿著美麗的林蔭道路「綠色隧道」前進後,隨即在木瓜溪畔遊走。台灣花蓮監獄、初英發電廠以及紀念能高越古道開通的「橫斷道路開鑿紀念碑」,都在這條省道上。

經過了約五公里左右,我們來到了仁壽橋前,行政區域也從花蓮縣吉安鄉進入了秀林鄉境內,鄉公所設立的慕谷慕魚旅遊資訊中心就在這裡,延著入口意象進入防汛道路後,看到銅門大橋後我越過木瓜溪,正式進入了銅門村,入口意象的太魯閣族標誌旁,也有進入慕谷慕魚,辦理入山證明的派出所指標。

台九丙線干城-仁壽橋段林蔭大道



仁壽橋頭,慕谷慕魚入口意象



通過防汛道路,來到銅門大橋橋頭



銅門部落,入口意象指標




慕谷慕魚生態自然廊道,全區為山地管制區,續辦理入山證明方可進入,入山證明根據訊息是有限額人數的,每天上、下午各開放300名額而已。在前陣子暑假期間加上單車熱潮流行的時候,據說每天天沒亮就可以看到有人來到派出所前排隊了,不過因為時值冬季天氣寒冷加上單車熱潮退流行,此時此刻我來到銅門派出所前,沒有半個人在辦理入山證明。我走入所內,工作人員指導我在門口填寫表格,因為因應先前大量人潮的關係,派出所前還有取號碼牌叫號機器,不過此時並不需要用到它。

因為有告示牌「填表格」教學的關係,我相當快速的填好表格,檢附證件後,入山證明很快就開了出來。這是我第一次拿到這種進入山地管制區的證明,有非常興奮,拍下來留紀念後,就直接出發繼續往下走了。所在地的秀林鄉銅門村是一個典型的太魯閣族原住民部落,1990年,銅門村因為當時的歐菲利颱風侵襲造成土石流災情,導致數十人死傷轟動全國,「銅門土石流」遺址至今依然存在,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在2007年也於當地興建紀念碑,供後人憑弔

銅門派出所前,入山指標



銅門派出所外,告示牌「填表格」教學



板主的「山地經常管制區」入山許可證



銅門部落,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立歐菲利颱風受難族人紀念碑



在紀念碑前暫停注目以示尊敬後,我繼續往前,東部發電廠銅門廠映入眼簾,通往電廠的長吊橋相當引人注意。從這裡路幅也開始變窄,通過三百公尺處的檢查哨交出入山許可證後,象徵正式進入了山地管制區,我要先從這裡通往瀧澗發電廠,參觀傳說中的古老峽谷,不過才剛剛離開檢查哨,就看見了一段坍方段,一號隧道前的道路是搶通過後的;我在隧道前暫停,確認沒有來車之後,騎進完全沒有燈光的隧道內。

通過了隧道,第一個景點「揚清橋」近在眼前,紅色的拱橋就在高山綠水中相輝映,經查揚清橋興建於2003年,主要是為配合慕谷慕魚生態廊道而建,目前下方仍保留原來的舊橋,但已不開放通行。我跟許多現場遊客一樣在橋上停車,拍攝紅橋美景,不過接下來下一篇會出現的瀧澗電廠段,才是真的讓我嘆為觀止的地方。

慕谷慕魚生態廊道,入口處銅門電廠









慕谷慕魚生態廊道,一號隧道





慕谷慕魚生態廊道,楊清橋美景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鐵東部幹線的「招牌普快車」,唯一可以在白天走完台東線的200車次,即將在年底化改點走入歷史,身為資深鐵道研究者,我與辦公室同事相偕,在周五搭乘63次夜車南下,在清晨抵達台東,假扮當起所謂的鐵道迷,搭著該班普通車一路慢行北上,以四個小時的時間走完全程。列車在中午時分來到花蓮站,我在月台上揮揮手告別列車,也為從高中時期開始的200次普快記憶,劃下一個完美紀念。

有關於200車次普通車的搭乘記錄,我在接近改點前夕會推出給大家欣賞;因為我很久沒有到這裡玩了,於是乎我給自己兩天的時間,在花蓮地區休息散心。來到站前找了一家租車行,租了一輛性能不錯的機車後,我就去已經安排好的住宿飯店放行李,順便簡單的吃午餐之後,隨即騎車出發展開睽違兩年多的花蓮「散心休假」行程。

我的同事跑去找他的同學了,這一天接下來由我自己一個人完成;距離上次我來到花蓮遊玩已經是2008年暑假的事情了,而這樣獨自一個人的花蓮自由行,更已經是2006年的記憶,花蓮地區道路邏輯並不複雜,我很輕易的拼湊出先前的方向感,沿著台九丙線到吉安,再沿著吉安路直直騎,經過約十幾分鐘的車程,我已經抵達了吉安鄉的干城村,趁抵達今天目的地前,我先參訪位在當地已經廢棄的「干城車站」。

「干城車站」是台東線鐵路上一個相當知名的廢棄站體,許多所謂的鐵道迷都曾經來此探訪過,車站位於干城村南華派出所前,在台九丙線跟台九線交會處可以輕易看見月台,根據普遍資料,該站設立於1916年,原名初英站,1960年改成南華站,在1989年再改為干城站,然而因為營運考量,最後台鐵在1994年將該站廢站,從此列車改為呼嘯而過,不再停靠,走入歷史。

我騎入廢棄站房前,在站場內信步走走參觀,當成今天的第一個散步行程,干城站站房被當地文史團體再利用為「旅遊資訊站」,屬於東線鐵路東拓時期的制式站房保留相當完整,月台也依然存在;有關這座年輕的廢站的詳細資訊,網路上有很多資料,也算是鐵道研究的ABC常識等級,有讀者可以自己點選關鍵字找資料,或參考維基百科的干城車站項目了解。

台鐵干城車站,站外觀





台鐵干城車站,通往月台警告牌



台鐵干城車站,廢棄月台



今天的計畫目標相當明確,是要前去位在秀林鄉銅門村,這幾年頗有名氣的知名景點「慕谷慕魚」走走,根據先前所查到的資料,我離開了干城站後繼續行走台九丙線,來到通往人氣景點「鯉魚潭」,跨越木瓜溪的仁壽橋前,循指標轉往榕樹的方向就可以到銅門了。這一段的台九丙線先沿著美麗的林蔭道路「綠色隧道」前進後,隨即在木瓜溪畔遊走。台灣花蓮監獄、初英發電廠以及紀念能高越古道開通的「橫斷道路開鑿紀念碑」,都在這條省道上。

經過了約五公里左右,我們來到了仁壽橋前,行政區域也從花蓮縣吉安鄉進入了秀林鄉境內,鄉公所設立的慕谷慕魚旅遊資訊中心就在這裡,延著入口意象進入防汛道路後,看到銅門大橋後我越過木瓜溪,正式進入了銅門村,入口意象的太魯閣族標誌旁,也有進入慕谷慕魚,辦理入山證明的派出所指標。

台九丙線干城-仁壽橋段林蔭大道



仁壽橋頭,慕谷慕魚入口意象



通過防汛道路,來到銅門大橋橋頭



銅門部落,入口意象指標




慕谷慕魚生態自然廊道,全區為山地管制區,續辦理入山證明方可進入,入山證明根據訊息是有限額人數的,每天上、下午各開放300名額而已。在前陣子暑假期間加上單車熱潮流行的時候,據說每天天沒亮就可以看到有人來到派出所前排隊了,不過因為時值冬季天氣寒冷加上單車熱潮退流行,此時此刻我來到銅門派出所前,沒有半個人在辦理入山證明。我走入所內,工作人員指導我在門口填寫表格,因為因應先前大量人潮的關係,派出所前還有取號碼牌叫號機器,不過此時並不需要用到它。

因為有告示牌「填表格」教學的關係,我相當快速的填好表格,檢附證件後,入山證明很快就開了出來。這是我第一次拿到這種進入山地管制區的證明,有非常興奮,拍下來留紀念後,就直接出發繼續往下走了。所在地的秀林鄉銅門村是一個典型的太魯閣族原住民部落,1990年,銅門村因為當時的歐菲利颱風侵襲造成土石流災情,導致數十人死傷轟動全國,「銅門土石流」遺址至今依然存在,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在2007年也於當地興建紀念碑,供後人憑弔

銅門派出所前,入山指標



銅門派出所外,告示牌「填表格」教學



板主的「山地經常管制區」入山許可證



銅門部落,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立歐菲利颱風受難族人紀念碑



在紀念碑前暫停注目以示尊敬後,我繼續往前,東部發電廠銅門廠映入眼簾,通往電廠的長吊橋相當引人注意。從這裡路幅也開始變窄,通過三百公尺處的檢查哨交出入山許可證後,象徵正式進入了山地管制區,我要先從這裡通往瀧澗發電廠,參觀傳說中的古老峽谷,不過才剛剛離開檢查哨,就看見了一段坍方段,一號隧道前的道路是搶通過後的;我在隧道前暫停,確認沒有來車之後,騎進完全沒有燈光的隧道內。

通過了隧道,第一個景點「揚清橋」近在眼前,紅色的拱橋就在高山綠水中相輝映,經查揚清橋興建於2003年,主要是為配合慕谷慕魚生態廊道而建,目前下方仍保留原來的舊橋,但已不開放通行。我跟許多現場遊客一樣在橋上停車,拍攝紅橋美景,不過接下來下一篇會出現的瀧澗電廠段,才是真的讓我嘆為觀止的地方。

慕谷慕魚生態廊道,入口處銅門電廠









慕谷慕魚生態廊道,一號隧道





慕谷慕魚生態廊道,楊清橋美景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