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豐綠廊」自行車道,是早期台鐵的東勢支線,這條支線行駛於豐原--東勢間,全長14.1公里,東勢支線是1958年國家六大建設之一,全線在1959年完工,含終點站東勢共有四座車站,不過因為公路運輸漸漸發達,東勢線不堪虧損,在1991年9月1日發出末班列車,走入歷史,由於舊線跡保存完整,台中縣政府於是在近年將其整修成自行車道,推展自行車觀光
由后豐鐵馬道轉進,可以輕易感覺出兩條路線的不同,舊東勢線的路基相當獨立,同時還保有鐵軌痕跡,同時沿線的車站--朴口、石岡、梅子站月台都還完整保存,中午時分,很多人都吃飯了,線上人潮不會很多,可以悠閒的騎在獨立的自行車道上
在路線的一開始約三百公尺,就可以看到早起朴口車站的舊月台,現今重設的站牌上,使用的是當地地名「朴子口」站,這裡是后豐鐵馬道及東豐綠廊的交會處,許多的商店在此雲集,也有相當多自行車租用業者在此設站,我沒辦法估算騎到石崗的時間,於是沒有停車,想要先到石岡
從豐原端往內,都是向上爬坡的路線.同時鄰近聚落大多是以客家人為主,可以看到有客家人信仰的三山國王廟在其中,我一路向上騎行,由於車輛有變速,我於是不停的轉換變速,不過一不小心,狀況就發生了!在通過一處上坡時,一個變檔,單車居然落鏈,踏板完全無法踏下,我於是停車了解狀況
我已經很多年沒有碰到自行車落鏈的狀況了,沒有工具,我克難的拿出衛生紙保護手,試著解開鐵鍊,不過鐵鍊可能由於踏板多次踩踏,已經完全卡住,看旁邊的里程這裡已經相當接近石岡站,我於是拿出手機打租車業者的電話,確認業者在石岡有維修站後,決定推車到石岡!
通過這個上坡,就是東勢線的食水嵙溪橋,這裡在早年火車通行時,從下方的大甲溪上看,列車就好像在瀑布上方行駛,不過鐵道早已停用,這樣的畫面已經成為絕響,雖然手上有油污,不過我還是在橋上停車照相,同時拍下我無奈的表情,以資紀念!
五分鐘後,我到達了租車業者位於石岡的維修處,看著工作人員輕而易舉的修好落鏈,我再度出發,來到一旁的石岡水壩走走!
石岡水壩位於石岡鄉,興建於民國63年,是一座橫跨大甲溪的水壩,主要供應台中市民生及工業的用水,全長共七百公尺,有十餘座洩洪閘門,依照水量調節性的洩洪,遠遠的看就相當宏偉,壩頂高約30公尺,民眾可以徒步走在其上,很多騎車騎累的人,就放下單車,到這裡來走走
由上而下看,雖然今天只開了一座洩洪閘門,可是聽到隆隆水聲還是很震撼,921大地震時,這裡由於位處車籠埔斷層帶,造成了三個閘口斷裂,當時由於無法蓄水,造成大台中地區缺水,災情雪上加霜.在救災工程完成後,政府將斷裂的三個閘口保存整修,成為國家震災景觀紀念地,
在紀念公園上,有兩塊狀似劈開的石頭,上頭刻著921地震的相關資料,有仿照車籠埔斷層劈開大地的意思,走到盡頭,當年被硬生生扯斷的壩體就在眼前,讓人清清楚楚的感受到當年的地震威力,感受到大自然無限的力量!
大甲溪在長庚橋至食水嵙溪範圍內,擁有豐富的台灣特有種魚,例如埔里中華爬岩鰍(保育類)、鱸鰻(保育類)、鯰魚等魚種,由於石岡壩的興建,許多洄遊性的魚類早期無法朔溪而上,於是乎工程單位在其中,就建了一條「魚道」(fish way),又稱魚梯(fish ladder)。 使魚類能溯上水壩,目前石岡壩週邊也禁止各種採捕魚類活動,維持當地生態的保育
看完大壩,我們繼續前行,在東勢方向騎下去~
目前分類:旅遊心情--台灣本島 (142)
- Feb 14 Thu 2008 16:02
南下、擠擠中台灣(三)
- Feb 13 Wed 2008 15:22
南下、擠擠中台灣(二)
台中火車站是台灣少數保存完整的都市大站,它興建於1917年,經過多次天災地震,還是保有原來氣息,目前是台灣國定二級古蹟,它的設計者是日治時代的建築師森山松之助(Matsu-nosuke Moriyama),他是日本第一批出國學西洋建築的人才,除了台中車站,他還設計如監察院、台中州廳,甚至參與總督府的修繕.這一天的台中市一早就出了個大太陽,搭往后里前,我先到後站的「20號倉庫」走走,氣候炎熱,走著走著就開始脫起外套!
「20號倉庫」是台中站的知名景點,最早並不屬於台鐵系統,而是糖業鐵道的倉庫,在轉移至台鐵且閒置多年後,1998年前台灣省政府文化處向台鐵租下現址,委託姜樂靜建築師進行重新規劃設計,於2000年鐵路節當天正式啟用,命名為「20號倉庫--鐵道藝術網站台中站」
「20號倉庫」涵蓋了早期的20-26號倉庫,規劃設計為20及21號倉庫則為展演、劇場、咖啡館等,22至26號提供給藝術家免費創作空間,時值假日上午,這裡通通大門深鎖,而且意外的沒有什麼人潮,行走其中很是悠閒,據說到了晚上這裡會有燈光造景,相當漂亮,有機會夜由台中,會再來這裡走走
這樣人少幽境的旅程在離開20號倉庫後全部結束,走進台中車站,這裡充滿了北上收假的人潮,同時火車班班誤點,站員為了維持秩序,直接拿起麥克風在月台廣播,台中站雖然空間小,但是廣播維持秩序上相當的用心,不時會叮嚀旅客先下後上,或告知旅客多加使用售票機,志工也相當熱心,是難得的優質服務車站.搭上誤點的莒光號,我前往后里車站,展開今天的鐵馬行
在電影「練習曲」播出之後,單車旅行變成顯學,裡面的一句台詞「今天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被許多人無限上鋼使用,我曾經在網路上看到有大學生可能是家裡錢太多,跑去剪了一顆怪異的龐克頭,然後在網誌上也放上這一句話,令人哭笑不得!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要你做有意義的事情,而不是要祢搞怪,這種行為令人看不清用意,只感覺祢是個無聊的孩子,如此而已!
不談這句有爭議的台詞,單車旅行確實是一項相當健康的運動休閒,台中縣市有相當多條規劃完善自行車道,我今天要遊走的,是后里~豐原段的「后豐鐵馬道」及豐原~東勢的「東豐綠廊」,這兩條自行車道都是由早期的鐵路遺跡改建的,有相當濃厚的人文風情及自然景觀,兩條自行車道在豐原連結,可以讓人一氣呵成的騎下去,同時因為是專用路權,所以相當安全;大家在后里站外就可以租借自行車,租一天只要150元,相當便宜,在完成租借手續後,正式出發上路!
后豐鐵馬道」是全國第一條利用鐵路隧道闢建的自行車道,全長共4.6公里,於94年4月17日全線正式啟用。起點從后里馬場開始,先沿鐵道前行,接著轉進舊山線路線上進入九號隧道,再過大甲溪花樑橋入豐原,后里馬場要收費,我就沒進去了,只在門口留下照片代表來過,然後繼續前行
起點段的鐵馬道,一旁是鐵路,列車不時呼嘯而過,大過年的好天氣,這裡充滿人潮,相當熱鬧、陽光、健康,有機會休息的讀者,很建議大家來這裡旅行!
經過一段彎道及上坡,就到了九號隧道口,九號隧道是台鐵舊山線中最南端的一座隧道,在1997停用,后里至豐原段的鐵道改由現今看到的新線,接著隔年后里~三義也改線,原有的車站及線路荒廢之後,都變成了新景點,例如許多人熟知的勝興站、龍騰斷橋等地,都是舊山線的遺跡,九號隧道是九座隧道中現今唯一整修完整,同時也是最長的一座長(1269.5公尺),不過台中縣市的首長似乎很喜歡秀政績,台中市長會把牠的頭像跟家人照片拿出來展示,而台中縣,則是在古隧道門口刻上牠大大的名字,嚴重破壞美感!
舊山線的隧道,歷史都已經超過百年,在北口看到的隧道題字「潛行不窒」,是由日治當時的台灣總督府民政長官後藤新平所提,除了九號隧道,另外在二號隧道,也有他所提的『開天』,另外其他隧道也由總督及日治長官所題,都是傳神的題字,蒼勁筆鋒可以感受出當時的工程艱鉅,後藤新平任內完成了台灣南北縱貫線及許多重要建設,後人評價相當正面
進入隧道,內部照明相當光亮,同時設有分道線,隧道內狹窄,我就沒有停留拍照,留下了這張模模糊糊的鏡頭,在日治初期興建的隧道是磚砌的,不過經歷了1935年的關刀山大地震及多次天災,現今的內部已經多數改為混凝土形式
經過五分鐘,我們出隧道,這是南口,棄暗投明陽光出現!南口的題字,則是由興建當時的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題的「氣象雄深」,其實這樣的傳神題字,在宜蘭線的許多舊隧也看的到,相對一旁的當今縣長秀政績題字,深度水準一看就知!
出隧道口,就直接進入長382公尺的大甲溪花樑鐵橋,六孔花樑橫跨大甲溪,也是豐原市和后里鄉的分界,大甲溪花樑橋也是台灣現今唯一可以通行的花樑橋,雖然不是通火車,但是它用另一種方式存活也是特色。在台灣目前存在的花樑橋有舊山線不遠處的大安溪橋(保存完整),高屏溪舊鐵橋(有橋孔斷裂),其餘皆已拆毀殆盡,這讓我想起去年十月被摧毀的基隆八堵橋,雖然台中縣市長愛秀政績,不過我得承認他們對於文化保存,還是很用心!
通過花樑橋,我們進入豐原市區,『后豐鐵馬道』即將結束,在銜接東豐綠廊前,令人經驗的出現一片油菜花田,隨然不是花東線上的一望無際,不過還是有很多人看到了花海,就很開心的把車子丟在一邊,跑進花叢拍照,誰說看油菜花一定要到東部,這裡也一樣很美
稍微停留後,車輛轉個方向,騎進東勢舊鐵道繼續邁進!
延伸閱讀-
舊宜蘭線草嶺隧道
舊宜蘭線三貂嶺隧道
再見基隆花樑橋
- Feb 12 Tue 2008 15:51
南下、擠擠中台灣(一)
離開濕冷的北台灣,我搭著1021次自強號,從台北沒有停靠站的直達台中,兩天的旅行由於重點放在第二天的鐵馬之旅,所以這天下午到晚上,就沒有安排太多特定行程,以吃夜市為原則,形成走到哪就逛拍到哪的旅程,出站後,沿著干城慢慢走到雙十路,往一中街夜市前進
才三四點到夜市太早了,我於是乎開始回到我拍古蹟的老本行,把焦點注意到在台中一中旁邊,育才街口的舊市長公館,舊市長公館原是日治時期「宮原眼科」主治醫師宮原武熊的住宅,興建於1929年,目前是台中市定古蹟,在國民黨政府來台後,這裡變成市長官邸,近幾年整修後開放參觀,並委託「博物園國際」公司管理兼賣餐點,成為台中新的觀光景點.
市長公館是一座和式、洋式的混和建築,屬於現代主義的建築風格。不要看它門口沒有人,走進屋內一看,原來後方另有餐廳開口,裡面門庭若市,前方這裡是原有的客廳,幾張桌椅,有人在此休憩閒聊,牆上掛著現任胡志強市長一家的全家福照片,還有他個人的肖像及頭像,頭像就放在樓梯口,不知情的外國遊客,可能會對他鞠躬!
樓上則變成展示館,陽台上的則是瓶型欄杆扶手,側面有日式古典飾樣之柱列廊道,只不過這裡雖然委外經營,不過似乎連日曆,都懶的撕?
看完了市長公館,繼續往下看的則是對面台中市孔廟
台中市孔廟興建於民國六十五年(1976年)竣工,由當時的台灣省公共工程司規劃設計,現今的大門口,還可以看見時任省主席謝東閔的「大成門」題字,孔廟使用的是古中國宋代建築設計,有濃濃北方宮殿的氣息,在閩式建築興盛的台灣,這樣的建築也有宣揚「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的功能在,這樣權威式的建築不太能夠引起我的旅情,來到這裡,就當成練攝影技術,當成藝術品拍就好!
內部兩側,放置「中國」古代許多文人先賢的神位,雖然是大過年的不適合看牌位,不過這裡還是有很多觀光客,還有外籍遊客來此參觀
後方則是聖祖廳,奉祀孔子的先祖牌位
這間是正殿「大成殿」,內部神龕內的牌位就是孔子,在每年的教師節,這裡跟台灣許多地方一樣會舉辦祭孔典禮,平日這裡除了免費開放參觀,還有開放一旁的教室供學生自習看書,雖然是年節,還是有人來此溫習功課
離開了孔廟,我正式進入一中街夜市,一中街由於位於台中文教區,一旁有台中技術學院和台中一中,在街上的水利大樓,更是台中市主要補習班的大本營,一天有上萬人在此進出.台中人有創意,許多台灣的特殊小吃飲品、糕點等,都是台中首創,例如知名的太陽餅、春水堂珍奶、大腸包小腸、無骨鳳爪、牛B糖葫蘆等等不勝枚舉,有人潮就有商機,一中街及我晚點過去的逢甲夜市因此由來,近幾年風起的東海國際街,也是人潮引來的商業新據點!
台中市還有中華夜市等大大小小的小吃據點,隨手一拍,發現跟我去過的全台各地夜市,拍起來,畫面都很類似
在這裡吃了許多知名食物,由於人多,我沒有拍照,我回到台中站放行李,在六點左右搭上前往逢甲的公車.我曾經聽說過,台中市的公共運輸系統是台灣三大主要城市中素質最不佳的,這裡的公車沒有均一價,都是按照里程計費,同時使用的車子都是其他縣市淘汰的車種,我搭的這一班33路公車,一上車我就可以看見台北最早一期車上電視(BEE TV)的遺跡,我在台北大學時代撘了四年公車上學,車型可以輕易明顯的看出早年欣欣客運的味道
公車擁擠,加上車廂昏暗,此時碰上塞車,在中港路上就塞了快一個小時,六點半左右上車,到逢甲夜市已經八點了,我很想要來個邊吃邊拍旅記,不過非常不幸,原本就以擠聞名的逢甲夜市此時更顯壅塞,走到一半,根本就是被人群推著走,你根本逛不到街,情急之下舉起相機,這就是過年期間的逢甲人龍,完全看不出來所謂的經濟不景氣!
順著「潮流」推擠到一旁,這裡是逢甲有名的關東煮,人潮雜踏,半個小時才吃的到,我拿起相機拍下一旁也不錯吃的新疆羊肉串及炸蝦,這兩項食物也是我這次夜市旅記中,唯一拍的到的兩樣食物
在擠!擠!擠!的夜市之旅後,時間已經十點多,再度搭著公車回到台中站前,我住在車站對面建國路上,評價且稍有水準的飯店,拉開窗戶,可以看見台中車站的夜景
這是擁擠熱鬧的大年初三,次日的后豐鐵道之旅,更加精采!
- Feb 08 Fri 2008 23:43
南下、中台灣走走
- Jan 01 Tue 2008 22:41
爆炸、101
- Dec 23 Sun 2007 23:02
2007年終檢討--聊本島
台灣本島的旅遊系列在我的網誌中份量並不是很多,原因是我在網誌中一直都把台灣本島旅行分類當成我主題之旅的一些插曲,例如拍火車時,就會到當地著名的景點走走,有些是跟朋友旅行,例如淡水或是106乙縣道的文章,就被歸類到本島旅行的分類。
在本島旅行中,以鐵道旅行衍伸出來的網誌最普遍的,例如六月中的花蓮之旅,在回來後,我連續寫了四篇文章,堪稱經典,這段花蓮之旅的網誌也是我少數短篇主題文章,另外鐵道之旅延伸出來的,還有宜蘭線的相關網誌,例如跑到大溪拍火車,就順便到旁邊的大溪國小休息,拍EMU700,就到龜山站旁的北關風景區,走草嶺舊隧道,順便介紹一下石城聚落,都是鐵道之旅的周邊花絮。
花蓮--松園別館
花蓮--鯉魚潭
宜蘭大溪--大溪國小
宜蘭龜山--北關風景區
北縣瑞芳--侯硐神社
還有另一類,就是跟友人出遊所拍攝的風景,除了內灣之外,其餘的都是在大台北地區,例如深坑至坪林,淡水隨拍等等,就都屬這一類型
淡水散步
石碇坪林段縣道風情
前幾天剛剛完成的新竹散步
當然,也有自己去散步,被歸類到這一類的,只有一篇,就是崇德街及富德公墓段隨拍--何必去貓纜
雖然本島之旅的分類,大部分都是我主題旅行的『插曲』,不過我不會偷懶,只要繼續旅行,我相信這方面的文章,還是會常常出現,2008年,請繼續期待!
- Dec 20 Thu 2007 21:25
南下、新竹散步(下)
台灣各處的城隍廟,地位等同當地的最高首長,我四處旅行,無論怎樣都要找城隍廟來拜,向城隍爺「報到」,祈求旅途平安,於是乎我大小旅行都還算順遂,來到新竹,我在旅程的最後,還是要來一趟新竹城隍廟,走訪這座全國知名的廟宇,順便感謝星期假日新竹行的順利.
新竹城隍廟,在官方的說法上,是稱為『都城隍』,都城煌一詞,代表是全國神格最高的城隍廟,我先前在台北媽祖文化節中所講述的城隍位階分類,其實不甚正確,新竹城隍廟創建於1748年,有一種說法是由淡水同知曾日瑛倡議興建,到了1875年,隨後淡新分治,設台北府,但府治仍在新竹,故城隍爺晉升為府城隍-綏靖侯,不過清代台灣只設了省,代表全國的都城煌一詞,其實不存在。
根據現今歷史專家的考證,事實上是因為光緒元年臺北設府時,因臺北府城隍廟尚未蓋好,於是暫時先將臺北府城隍爺供奉在新竹城隍廟中,便自稱侯,而後臺北再又成為臺灣省的所在地,於是新竹人就自行晉升為都城隍。當然這樣的說法是根據民俗專家的考證,研究城隍的資料找了一個下午,全部研究完,大概又是一篇碩士論文,有興趣的讀者,請自行搜尋資料。
把神格位階放在一邊,新竹都城隍廟感覺跟台灣許多廟宇一樣,門口都有小吃文化,城隍廟口的小吃,例如蚵仔煎和肉圓是出了名的,連結周邊的商圈,這裡成為新竹的夜市鬧區,不分白天夜晚,車水馬龍,熱鬧滾滾!
廟內正在舉行祭典,雖然說是假日上午,依然人聲鼎沸,廟內充斥熙來攘往的香客,香火極為旺盛
台灣有許多的城隍廟,其建廟的原因也不一樣。城隍地位等同地方首長,相對的,廟內供奉的神明,也充滿了家族性及組織性,各地的城隍廟除了城隍爺外,固定的陪祀神明也各不相同,新竹城隍廟的陪祀,除了普遍的范謝將軍(大爺二爺),枷鎖將軍,文武判官,董李排爺之外,另設有陰陽司官、延壽司、速報司、糾察司、獎善司、罰惡司、增祿司,土地公,虎爺,山等,因為廟宇的不同,城隍爺的部屬就會有些調整或增加,有些城隍廟設有十二或二十四司官,宜蘭城隍廟,還有供奉少有的召魂將軍與收魄將軍。
城隍主神
正殿上方,由光緒皇帝所賜的「金門保障」親筆墨匾一座,所謂金門,是指國家大門,另一塊牌匾上書「理陰贊陽」匾則是新竹地方進士鄭用錫所贈
各將軍神龕,新竹城隍每年固定農曆七月十五日前後,會有夜巡及繞境的傳統
怒捕快及樂捕快,神韻相當傳神
城隍廟的一旁,名為法蓮寺,主祀觀音,法蓮寺的後方,則是彌勒殿,供奉彌勒佛及文昌帝君,如同台灣大廟宇,這裡擺滿光明燈,點燈果真是台灣廟宇的重要收入
後殿則是供奉城隍夫人,及註生娘娘,下方照片左方,則是城隍的大兒子及二兒子,稱大二少爺
這是新竹重要的信仰中心,有機會來新竹,除了填飽肚子,可別忘了這裡
走完了城隍廟,我的新竹之旅完整結束,有讀者曾經建議,要我把旅行花費也介紹給大家,我這次就以基隆出發,一天來回的算法,提供給大家這樣散步的休閒,花了多少錢:
車資部分:
基隆台北來回(國光號去程加火車回程)--94元
台北新竹來回(豪泰客運)--200元
新竹竹東來回(新竹客運)--102元
竹東內灣來回(台鐵區間)--34元
雜七雜八:
吃喝--約200元
特產--約200元
總計:830元
如果省點吃喝,一趟放鬆心情的旅程,500有找,雖然整天有人說不景氣,整天唱衰,還是建議大家,有機會多出來走走,看看美景,休息心靈,比起整天看電視謾罵,你說那一個,對身體健康哩?
延伸閱讀:
澎湖馬公城隍廟
台北媽祖文化節
基隆城隍廟
- Dec 19 Wed 2007 21:58
南下、新竹散步(上)
利用等車空檔,我來到新竹市區散步,這裡處處是古蹟,位在中正路上的新竹市政府,是日治時代的『新竹州廳』,1925年興建,並於次年年底完成建築主體啟用。國民黨政府來台後,這裡成為新竹縣政府,1982年新竹市改制省轄市,這裡成為新竹市政府的辦公場地,1998年7月,當時的台灣省政府將其指定為省定古蹟,精省之後,成為國定古蹟。
新竹州廳有二層樓,ㄇ字形平面的加強磚造建築物,採用和洋混合風格,屋頂為東方建築所常用木架瓦造斜屋頂,正面入口處則設計突出的玄關門廊,採用雙柱式以增加所謂的儀典性,並搭配兩個小塔樓,使整個入口相當突出,連帶的也讓整體觀感相當氣派,只不過假日時分這裡大門深鎖,不然實在很想一虧究竟。
市政府的對面,還可以看見早期的崗亭,矗立路邊
從大門口,可以看到一座特殊的塔樓,這裡是新竹市消防博物館,建築前身是新竹市消防局,這棟建築物建於1936年(昭和11年),是由二層的消防辦公大樓及約六層樓高的瞭望鐘樓所構成,別看到現今被高樓佔領,在當時這棟建築物是全新竹市最高的建築,站在樓頂,可以將全新竹市的景觀盡收眼底,若發現任何火災,便可透過設置在牆內的傳聲筒,將最初的情報報與在一樓的值勤人員,以掌握最佳契機,盡速出動滅火。只不過這次時間不夠,有機會再來新竹,會進去看看。
繼續散步,就在新竹市政府的旁邊,則是日治時代的『新竹市役所』,目前是新竹市美術館的所在地,預計年底開館,在日治時代,新竹市被歸為,新竹州的新竹街。1930年代新竹街的政經地位漸形重要,因而升格為新竹市,辦公廳舍於是健成
新竹市役所是一棟典型的『五脊四坡』式屋頂的二層樓磚造建築,另外屋頂上,則是有我曾經提過的所謂『牛眼窗』,又稱老虎窗,這樣的建築型態,在海線古車站,台北賓館等建築還見的到,這樣的設計可以增進採光及通風,是日治時期常見的建築手法
這裡是府後街,新竹228公園的所在地,一旁就是鼎鼎大名的新竹護城河了,新竹古城的由來,要追溯至清朝雍正十一年(1733),在當時規模不大,經過整修,在道光九年(1829)正式修築所謂的,名曰「淡水廳城」,俗稱竹塹城,又稱「新竹城」。當時共有四座城樓,分別是東門迎曦,西門挹爽,南門歌薰,北門拱宸。
城牆外的護城河,雖然源頭來自客雅溪,不過在早年失去護城價值後,變成了一條臭水溝,經過歷屆市長的整治,終於完成現今美輪美奐的親水公園,雖然是假日早晨,我還是可以看到許多的新竹市民,在這裡休憩戲水,甚至還有魚悠遊其中,成為都市裡少見的休閒廊帶
護城河邊,可以看到早期的老建物,這棟某診所大樓,根據熱情讀者宅兄的資料,該診所的前身是新竹州圖書館,1923年,為了紀念太子裕仁來新竹訪問而建立,後來因故而成為新光人壽資產,並未開放參觀。
當年的竹塹城,根據資料,城垣周長八百六十丈(約二千七百公尺)。牆高一丈五尺(四點八公尺),加雉堞高一丈八尺(五點七六公尺),四座城樓高約六點七公尺,並在東西南北門各設砲台。週邊街道以城門為中心,向外擴散,不過經過多年,四座城門當中,只剩下東門迎曦門,根據讀者宅兄提供的資料資料,日政府實施市區改正計畫,因而拆除其他三城門,不過有一說,是因朝東面太陽,日人深覺如同面向祖國,因而幸運的保留下來
迎曦門在規劃之下,成為了新竹市的休閒新地標,通往東門的地下道,早年也是護城河,現今則是觀光廊道,人們駐足期間,可以觀賞兩旁介紹的新竹歷史人文
護城河橋樑遺績,新竹市當局依然保存
到了夜晚,東門城更加熱鬧,這裡晚間舉行的是熱門音樂大賽,充滿熱情活力,還有人跳街舞,成為新竹年輕人的表演舞台,熱鬧滾滾!
夜裡的新竹市政府
新竹市不分日夜,都很適合散步,雖然這裡因為交通規劃不佳,有點混亂,不過還是一個很有人文歷史的地方,很值得一遊,新竹之旅的最後,我沿東門街,來到城隍廟拜訪。
- Dec 18 Tue 2007 23:07
南下、內灣山城(下)
內灣老街,處處是驚奇,這裡是老街上,內灣街中正路與大同路的交叉路口上,古老的兩層樓磚造房屋,洗石子的外牆,可以推測應該是40~50年代興建,假日時分,大門深鎖,門口小巧可愛的郵筒,加上綠色鐵門,忽略掉熙來攘往的人潮,光看照片,有回到古早時代的感覺。
在郵局對面,有一間內灣林業展示館,同樣沒有太多遊客會進入,不過他的存在,是見證早期內灣林業發展的重要史蹟,這裡在日治時期屬「台灣總督府專賣局新竹支局內灣監督所」,主要在收集樟腦油及存放腦沙專用的倉庫,現今的建築就是當初的宿舍樣貌,國民黨政府來台後,樟腦局撤銷,民國41(1952)年改為「新竹山林管理所竹東分所內灣工作站」,民國四十九(1960)年再度改組成立「林務局竹東林區管理處內灣工作站」。卸下林業工作後,成為林業展示館。
館內空間不大,展出的是早期內灣林業發展歷史,同時還有樟木,檜木等實體,切割後供民眾欣賞,整座展示館充滿木材味道,滿室生香,室外則是展示古老的臺車,及兩座不知道是仿製品還是真品的日式宮燈,尚待查證。
看完老街,我們來走最有名的內灣吊橋,已經算是這裡的地標。
內灣吊橋興建於民國六十二年,橫跨油羅溪,往昔是通往內灣的重要孔道,它的前身是一座特殊的竹拱橋,現今已不見蹤影,內灣吊橋全長約147公尺,寬2.6公尺,可供人車通行,亦可順其步道通往尖石鄉之北角吊橋或攀隆吊橋。行走其間,搖搖晃晃的橋身頗為刺激,不過吊橋似乎沒有管制人數,讓人感覺有超載嫌疑。
通過吊橋,這裡變成觀光區,許多遊樂器材設施在此出現,橋頭出現了養蜂人家,吸引人們目光,老闆直接示範搖蜂蜜,並教導遊客如何辨識真偽,路人紛紛圍觀,兩旁則是蜂箱,成群蜜蜂飛舞,卻不會咬人!
這裡開了許多民宿及咖啡廳,充滿文藝氣息,每一間都有獨特的風格,建議有時間的讀者,來這裡坐坐
離開了吊橋區,時間也不早了,我得結束我的內灣之旅,結束前,我來到內灣國小,從路口的上坡進入,一旁出現了止衝檔,這裡是真正的內灣線『終點』,就藏在林木下,這不是我的技術好,而是很多人,都忽略了這個獨特的景點
往上走,這裡是內灣國小,這是間從日治時代就成立的古老校園,它的前身是1939年成立的南河國語講習所。1941年設為大肚國校內富分教場。1946年獨立為內灣國校,現今為橫山鄉內灣國民小學,學生人數數百人,是間山城典型學校,假日時分沒有學生上課,倒是有很多觀光客直接把機車停進來
這裡有地下道,可直接通往內灣街上,也可以到一旁的劉興欽漫畫博物館參觀,許多的觀光客逛累了,就到此休息,雖然隔壁大街上人聲鼎沸,不過這裡還是保有一點點山中校園的感覺
看完小學,前往內灣站搭乘回程車,返回新竹
內灣之旅,不必買俗氣的紀念品,吃點特色名產其實就OK,把步調放慢,看看這些快被遊客遺忘的景點,才是真正的旅行精髓,回到新竹,來進行短暫的市區散步,接下來繼續介紹下去!
- Dec 17 Mon 2007 22:33
南下、內灣山城(上)
雖然每天都有人抱怨經濟不佳,不過假日時分,我還是要出門旅行,接下來的三個周末,我都將接連南下,第一個禮拜,我來到號稱全國最幸福的城市--新竹,來到我每年都要去一次的內灣山城休息,從台北到新竹,我捨火車,改搭公車,從台北總站發車的豪泰客運單程只要100元,比火車便宜,速度也快!
內灣線興建於1944年,不過開工後不久,就因為二次世界大戰而停工,日人戰敗後,國民黨政府來台後繼續線路的興建,1947年通至竹東,1951年全線通車,並名為內灣線,今年三月間,由於台鐵興建高鐵六家線連接改建工程,暫時停駛新竹至竹東三年,故目前竹東到內灣間共有六站,也由於此時與台鐵主線道暫時「分離」,台鐵在竹東站興建了臨時的維修基地,並有六節DR1000車箱在此運轉,還有獨立的加油設施,而新竹到竹東間,則開行新竹客運的接駁車,單程51元,只不過雖然這裡是號稱台灣最幸福的城市,不過公車站品質相當不佳,動線雜亂,還有纏著你拉客的司機,給人不太舒服的等待過程。
經過大約20分鐘的車程,新竹客運到了竹東車站,下車吃午餐去!
位於新竹縣中心點的竹東鎮,是內灣線上的一個重要的中繼站,由於早年橫山、尖石等地出產木材、煤礦,竹東車站作為運送要角的地位因此突顯,一直到現在,竹東站還是台灣支線鐵道中唯一的二等站,還有支線中唯一看的到的跨線天橋,我前幾篇介紹到的鐵道MV--和信輕鬆打,就是在竹東拍攝,目前鎮內設籍人口,大約九萬餘人
時間還早,來小鎮走走,離開台北,到這裡必須將你的步調變慢,同時找東西吃,到了中央市場,點盤簡單的乾麵加混燉湯,80元的價格吃的飽飽飽,餛飩湯裡滿滿的十顆餛飩,在台北這樣的餐點,價位大概要破百。
吃飽了,我回到竹東站撘車,假日時分的內灣線車廂三節連掛,這樣的編組對假日遊客而言已經是綽綽有餘,平日線上,都是只有一節車廂運轉,這樣的編組據說引來所謂的鐵道迷追逐,事實上在幾年前的平溪線,平日下午固定運行八堵至菁桐間就有一班是單節運轉,一直到我大二改點前都還存在,所謂的鐵道迷其實不必大驚小怪,在列車後方的建築,就是臨時維修基地
單節油罐車,下方鐵軌並未與線路連結
經過大約二十五分鐘的車行時間,列車到達內灣站,下車進行內灣之旅吧
「內灣」原稱「南河新城」或「南河和興」,於日治時期改定為「內灣」,最早的聚落就是內灣前一站的南河站,幾年前鐵路局將其改名為『富貴』站,與竹東的榮華站合稱『榮華富貴』,企圖牟利,引來當地居民不小的反彈聲浪,根據新竹縣文獻記載,「南河地方昔屬荒野,光緒33 年平定生番,在日政府保護下形成村落。這裡再進去,就是尖石鄉,是最接近當時所謂「番地」的平地聚落,清朝時內灣的墾民經營採製苧麻、搭建樟腦寮焗樟腦等產業活動。國民黨政府之後隨後更經營礦業,一度繁華。
內灣站候車室
跟許多地方一樣,在繁華過後,這裡蕭條了好一陣子,在觀光風氣逐漸打開後,這裡成立形象商圈,發展觀光產業,邀請了出身於內灣的台灣本土漫畫大師劉興欽在地創作,製作漫畫主題意象,並發展特色小吃,打響內灣的名聲,也開創商機,假日人聲鼎沸,完全看不出來所謂的經濟不景氣
來到這裡,要拍經典美景,這個位置是內灣派出所前,可以居高臨下,看整個車站
後方的內灣派出所也是來到內灣不能錯過的景點,這裡的原址,在日治時代是「南河部落振興會」,即是由居民成立類似自衛隊的組織,來維持內灣的治安,後來才成立派出所,並於日治昭和十三年(西元1938年)建立日式辦公廳舍,目前依然完整保存,根據手邊資料,該棟建築屋頂以所謂的寄棟式方法興建,所謂的寄棟式,就是我以前提到過的五脊四坡,或稱四落水、廡殿頂等等說法,在台灣許多日式歷史建築中常常看見,不過當成政府官舍還在使用的,目前相當少見
頂部屋瓦同時完整保存,根據手邊資料,下方畫面中看到的屋瓦頂端型態稱作軒平瓦及軒丸瓦,而在頂端,還有所謂的『立浪行鳥伏間』,是日治時期的建築形式,也同時清楚呈現,在台灣許多日式建築衰敗的今天,還能近距離的觀察屋瓦,是完整的歷史教材
看完了日式建築,我們來平常遊客少光臨的廣濟宮走走,廣濟宮是目前內灣村居民的信仰中心,原名為平和宮。興建於1919年,原址在現今內灣大同路上,經過幾次遷移,1946年遷移至現址,最近一次改建是民國七十一年的事情了
廟內主祀三官大帝、開漳聖王、天上聖母及觀音佛祖。同時還有客家先賢義民爺。
看完道教,我們來看天主教堂,隱身在巷弄間的內灣天主堂一般遊客很少光臨,早年在高危險性的煤礦及林業開採工作下,因內灣人需要各種不同的信仰慰藉,內灣天主堂成為當時內灣人的重要精神寄託。內灣天主堂本名『聖母生天堂』,簡稱(內灣聖堂)。1955年由雷德文神父開教。民國52(1963)年大木匠陳振雲先生受邀前來與內灣天主堂建築師潘修士,於現址合作興建。
請注意天主堂建築,出現了50年代台灣建築常常出現的『洞洞牆』形式,以小圓孔做為牆面,似乎是當時的建築流行,除了內灣天主堂,台大也有一間有名的洞洞館,此外,在宜蘭線瑞芳後站,國民黨瑞芳民眾服務社,也是這種洞洞造型的牆面,都是興建於50年代。
早期繁盛的內灣,有小上海的美名,如同九份,成為一個夜夜笙歌的聚落,九份有昇平戲院,內灣則有內灣戲院,民國39 年內灣戲院在主人楊盛泉的籌畫下,落成使用,主體建築採用大跨距日式組合方式來完成,這裡曾經是木材工人、煤礦工人下工後的最佳娛樂去處。繁華褪盡後,戲院一度荒蕪,現在則是由商人接手,經營懷舊餐廳,播放懷舊電影,兼賣紀念商品。
逛完戲院,請跟著我繼續走老街,觀賞更多驚奇。
- Dec 16 Sun 2007 22:11
南下、內灣山城
- Nov 13 Tue 2007 23:05
淡水隨拍!!
星期假日,我先暫時離開天氣惡劣一個禮拜的基隆,來到台北近郊的淡水走走,淡水是我以前常來休閒的地方,國中的時候更是幾乎幾個禮拜就呼朋引伴來一次這裡,當時的捷運只有新店線通車,觀光風氣還沒有大開,並沒有太多的觀光客,這裡充滿了我們國中時代的回憶,一直到現在,還是喜歡跟朋友來這裡逛逛
淡水地名早年古稱滬尾,根據《台灣府志》所載,這裡以碎石築平海岸,成為漁民捕魚之所,而村處其尾處,因而得名。早年淡水一詞可以泛指整個北部,一直到日治時代「淡水」才正式取代「滬尾」的名稱,而延用至今。日本時代的淡水郡,包含今之三芝、石門、八里等鄉鎮。目前淡水鎮總面積70平方公里,總戶口人數將近十三萬人,如果加上外來人口及學生,人數就超過二十萬人
淡水十六世紀時就有西班牙人進駐,,開發的時間相當早,早年這裡距離中國最近,成為了一座天然良港,在當時甚至是台灣的最大通商口岸之ㄧ,不過河岸淤積之後,日人開始興建基隆港,讓這裡開始沒落
原本連結台北及淡水間的鐵路,也在民國七十七年走入歷史,原線興建淡水線捷運,於民國八十六年通車,通車數年來,由於捷運的便利性,這裡變成台北的副都心,也漸漸吸引了觀光人潮,加上電視節目偶像戲劇得推波助瀾,『假日來淡水』變成了假日休閒的新名詞,近幾年更結合對岸八里左岸,成為新的觀光休閒廊帶
幾個月沒來,這裡的人潮一次比一次多,老街上從頭走到尾是必經的路程,每次走走就有不同的風情可以欣賞,這是由音樂老師高子洋先生所經營的『高子洋的歌』,利用即興式的卡拉OK,讓有興趣的人直接站上門口的表演台開唱,還用攝影機記錄你的表演全程,吸引路人圍觀,這個畫面就變的相當動感
這裡的也有許多的街頭藝人來表演,這是陶笛大師的現場演奏
再走過去,就是渡船頭了,這裡聚集的大批想搭船前往八里左岸及漁人碼頭的人,充滿排隊人龍,雖然近幾年增加了許多幾一浮動碼頭,供航運公司的遊艇停靠,不過明顯的船席還是不夠,許多等待進港的遊艇在碼頭邊等待,一字排開,相當壯觀
雖然每天被媒體說的物價飛漲,不過這裡的東西還是沒有太多的漲幅,這家蝦捲位在渡船頭碼頭過去約五十公尺處,我國中來的時候,蝦捲十元,我現在23歲來買,還是十元!
再走過去,就是最美的榕樹走廊了,假日時間,有一名穿著潛水裝的漁民下水撒網捕魚,雖然說是撒網捕魚,不過動作卻有點特意表演的味道
這一段榕樹走廊是淡水最有風味的海景了,高大的榕樹枝葉已經蓋住整個路面,是許多偶像劇或MV的拍攝場景
近幾年拜觀光所賜,這裡成立了許多特色餐廳,茅草屋頂裝潢,這樣拍來,很有南洋風味
榕堤文物館,雖然充其量只是間『紀念品店』,可木建築還是相當有味道
最美的淡水堤岸搭配舢舨,漫步其中可以度過優雅的假日時光
拾級而上,我們來到文化路及真理街,這裡是淡水的學區,從紅毛城走進來依序是真理大學,淡江中學,淡水國中,文化國小,在文化路可以讓你從小學念到大學,文化國小旁同時也是阿給的創始店,隔壁的淡水國中,就是電視劇『危險心靈』的拍攝主場景,我們來到隔壁的淡江中學,這裡拍攝的電視劇及MV更是不計其數,周杰倫畢業於這裡,最近紅透半邊天,他所執導的『不能說的秘密』,大部分的場景就是在淡江中學拍攝
淡江中學是台灣古老的學校之一,目前更是台灣橄欖球的超級強隊,它的前身是由加拿大基督長老教會宣教師馬偕‧叡理博士成立的牛津學堂神學院。1914年4月4日於現址創辦淡江中學,由偕叡廉博士任第一任校長。假日時,這裡開放參觀,所有的建築仍保有當年的型態幾乎未曾改變,一進校門,這裡是淡江中學的『台灣農村文物館』,蒐集台灣農村文物,按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和傢俱用品展出古人生活風貌,是目前淡水地區最具規模之農村文物館,圖片中見到的是水井及早期的洗衣板
來到淡江中學,就不能不看這棟有名的『八角樓』,興建於1925年,該校幾何老師-加拿大宣教士羅虔益(K.W.Dowie)所設計,他成功的融合了中國的寶塔和西方拜占庭式建築。搭配前方的綠蔭大道非常美麗,前端有兩座八角型衛塔,三塔環護青翠的前庭,並可看見校訓『信望愛』字樣
這座是『埔頂鐘聲』,是在創校九十周年時設立的,當時由前總統同時也是校友的李豋輝先生親自敲響落成
淡江中學所在位址舊稱埔頂,228事件發生時,這裡的學生也無辜被屠殺,去年在校內設立了「埔頂228受難紀念碑」,用以紀念228事件所犧牲的學生
地面上依然看的到日治時期的S磚,很多人寫文章介紹淡江中學,卻幾乎都很少提到地面上的S磚,它的歷史我不多說了,我在我基隆廟口散步文章裡有提到S磚與TR磚的歷史,歡迎點選
後方這棟閩式建築是體育館,建於1923年,造型模仿閩南式農宅貌樣,是台灣建築史上中西合璧建築的代表作
逛完淡江中學,來到一旁的真理大學走走,真理大學1882年由馬偕博士,經過多次改制,1999年升格為真理大學,這是真理大學的3H學院學生宿舍,富麗堂皇,仿似高級社區
真理大學一景
校內的牛津學堂,馬偕博士在1882年校舍建成後,因為感念家鄉安大略省牛津郡的鄉親捐助建校基金,於是將此命名為Oxford College,中文名為理學堂大書院,後人稱之為牛津學堂,目前是國家二級古蹟
牛津學堂頗富中國傳統建築色彩,坐北朝南,正面為三開間,兩側各有護龍,後面並有第二落,形成四合院,不過今日已被拆除,看不到完整的四合院,請注意其屋頂,除了有十字架,兩旁也同時出現寶塔,是中西合璧建築的一大特色
這間是新的禮拜堂,同樣的造型高聳新穎,可以常常看到電視場景出現這裡,也是新人愛拍婚紗的地方
看完牛津學堂,時間也不多了,我走到紅毛城再過去一點點的油車口尋找食物,「油車口」顧名思義因在油車行外口而得名,此油行是乾隆時代郭姓所經營,來到這裡,就要去吃隱身在巷弄間的『黑店』,黑店並不陰暗,也不是他會坑人,黑店位於淡水中正路一段62巷子裡,這裡的排骨飯據說特別有名,吸引大批人潮湧現,雖然四點半剛剛開張,依然座無虛席
這就是所謂有名的排骨飯了,一碗70,我是覺得普普,不過歡迎大家來試著吃看看
吃完排骨飯,來到後方的滬尾炮台公園散步,天色漸漸暗,剛剛的太陽在下山前一刻被雲層擋住,台北已經很少見到這樣大的農地了,行走其間,彷彿回到鄉間
來到滬尾砲台公園時已經天黑,到此一拍,這裡是廢棄的砲陣地,代表我真的有到砲台區
淡水雖然現今被商業氣息籠罩,不過你還是可以避開觀光街道,走在淡水的狹小巷弄間,慢慢欣賞這座古老小鎮的美,這次時間問題,我沒有辦法走進廟宇參觀,不過就那麼近,有時間,我會再來這裡不只走馬看花,更要細細欣賞這裡的特有人文風情,請大家期待
- Sep 01 Sat 2007 20:45
北關望龜山
龜山島是宜蘭人的精神象徵,如同蟄伏在蘭陽平原外,守護葛瑪蘭平原一般,過了濱海公路,宜蘭線鐵路,看到了龜山島,就像回家,我離島旅行中,計畫九月底前往龜山島,趁著今天拍小夫號的空檔,我先來到台鐵的龜山站,拜訪好久沒造訪的北關
位於宜蘭線上的龜山站,設立於日治時期的大正九年,目前唯一座只有區間車停靠的甲種簡易站,也是少數有兩座島式月台的甲種簡易站,可以想見早年應該還是有點規模,龜山站對面,就是有名的梗枋漁港,我出站往左轉,大約八百公尺處,我來到今天的目的地-北關海潮公園
北關公園又稱蘭城公園,位於宜蘭線頭城鎮更新里,古稱『蘭陽之鎖』,是著名的蘭陽八景之ㄧ,公園的對面,龜山島清晰可見
由於鄰近的雪山山脈在此入海,此地千萬年以來的風浪侵襲,這裡的礁岩歷經千年沖刷,造就出了北海岸少有的石岩林立,是最完美的地質生態教室
古稱蘭陽之鎖的北關,戰略位置重要,這裡還保有兩座清朝嘉慶年間的古砲
從步道登山,這座名叫單面山的山頭登到頂端,可以瞭望整個宜蘭東海岸,這裡是鐵道名景,可以同時拍攝大海,藍天與青綠山頭
雪山隧道通車後,北濱公路的生意明顯變差,我來到這裡的時間,雖然是中午時分,不過店舖依然蓼蓼無幾的人潮,這裡不比其他觀光區的漫天喊價敲竹槓,北關風景區的商家在此立了價目表,每一間都是同樣的價位,讓客人安心,也增佳了地方觀光的遊客肯定度
來這裡的名產-吻仔魚羹
除了吃也有看的,一旁的小攤車,阿伯正在編織的是他自己親手製作的竹製品,我記得我很小的時候來這裡就買過一隻蝦子,那個時候應該還在唸小學吧,這樣一算下去,阿伯已經該了超過20年,是相當有歷史價值的特色產業
跟我當年買的蝦子一模一樣
就是這位阿伯,我沒有問他的名字,如果有讀者知道的話可以跟我說
在濱海公路觀光逐漸沒落的同時,這條東北角海岸的風光,相信許多人都還是深刻雋永,比起現在雪隧的便捷,這條也曾經是來往北宜間孔道的台2線,希望大家休閒時,也能多逛逛,一起感受北海岸的美!
- Aug 01 Wed 2007 23:13
北台最美公路--106乙石碇坪林段
在北宜高通車之後,台九線的生意一落千丈,重視時間效率的旅人,沒有人再想走那彎彎曲曲,還有著很多鬧鬼傳聞的九彎十八拐,寧可塞一下雪山隧道,也比台九線快上千百倍,這一天由於午後大雷雨,整個進入106乙線的行程延後,一直到接近五點才從深坑進入
106線由木柵進入深坑,沿石碇轉進平溪,結束於瑞芳大寮,由石碇分歧出去的106乙縣道我去年還在深坑唸書的時候曾經經過一次,彎曲迂迴的道路到了頂峰,當時時值下午,還可以看見到台北市區,景色非常震撼!
山頂上石碇鄉公所設立了一座平台,這裡已經接近坪林鄉界,居高臨下,剛剛下過雨的台北一陣陰霾,夕陽已經要西落,加上新鮮的空氣,十分的愜意!
離開了平台,我來到坪林鄉界,變短了路伏和一旁廟宇的佛像,是明顯的象徵
平林以產茶為主,相對於石碇段的大山大景,這裏充滿濃濃的茶鄉風情
美阿美,還可以看見彭山隧道南口
經過彎彎路,我來到了坪林,這裡如同我一開始說的,觀光業慘兮兮,這裡大概只有7-11生意好,我也不免俗的進去買的東西喝,此時夕陽西下,彩霞萬分,氣象萬千!
離開了坪林,北宜高的車燈行程長長巨龍,這裡是全台最美的公路,車少的優質美景,請大家有機會都來體會!
- Jul 12 Thu 2007 20:18
何必去貓纜?
在某些媒體的刻意包裝下,台北市近年來少有的公共建設-貓空纜車,被塑造成觀光的新地標,成為安全且偉大的休閒新寵兒,不過一台連冷氣安裝都沒想到的公共建設,我時在沒辦法把它跟偉大的交通建設畫上等號,台北什麼都貴,連吃個牛肉麵都要350,其他大小開銷更不用說了,充其量只是貴族的湊熱鬧旅遊
去年我還住在台北的時候,常常要從台北市區騎到深坑上課,回程時常常神來一筆,走木柵焚化爐經富德公墓崇德街回台北市區,這條路擺脫了我以為墳墓區陰森森的刻板印象,因為它是機車往返信義區及文山區的捷徑,平常都車水馬龍,加上艷陽實在是很美,有禁忌的人可以不必看下去了,這段旅程要從福德坑的歷史說起
福德坑是台北市70~80年代垃圾的集中場地,在它即將飽和之際,北市府另外選定位於南港的山豬窟,福德坑封場,並興建了木柵垃圾焚化爐,廣大的空地近幾年來變成了台北遙控飛機的放飛場地,經過整治後美輪美奐,沒有半點垃圾場的感覺
富德坑的後方,是台北市最大的公墓區--富德公墓,全區共有23個墓區,目前都幾乎飽和,北市府也不鼓勵土葬,於是乎在富德靈骨樓後面這片像小公園的地方,有台北市最新推行的樹灑葬園區,雖然很美很像公園,不過要我把火化骨頭敲成粉灑進土裡,感覺還是怪怪的,我百年後絕對不會嘗試
風景優美的富德公墓道路,山下木柵風情一覽無疑
過了富德公墓,轉進崇德街,別看這條路短短小小的,他是早年先民運送文山區茶葉至台北販賣的重要古道,國民黨政府來台後改為崇德街,意味『崇尚先人德行』
崇德街沿線名為極樂公墓,分為8個墓區,此外還有台灣少見的回教墓園區,知名的將軍白崇禧安葬於此,他是國民政府在的重要歷史人物,可惜被人用計害死,他的墓園也是台灣少見有規模的回教墓園
崇德街沿線有最美的台北風景,整個台北盆地盡入眼簾
台北101就在對面
從貓空纜車看對面,其實就是福德坑,要看101,不如從崇德街看,這是另一種休閒的思惟,有這麼樣俯拾即是的風景,你又何必跑到貓空,提供給看官參考!
- Jul 08 Sun 2007 01:50
山中神社
最能彰顯日人治台風情的,我認為是各處都有出現的神社,不過在國民黨政府來台後,台灣許許多多的神社,幾乎都被拆毀殆盡,許多的神社還被改為『忠烈祠』擺放牌位,在『去什麼化』議題沸沸揚揚的同時,屬於台灣文化之ㄧ的日治遺治卻是如此的被某些人看輕,這難道不也是政治意識形態嗎?
從牡丹站回程,經過曲折迂迴的北37鄉道,雖然說是鄉道,不過路伏寬敞,雖然彎多,但走起來還算平順,從侯硐端前行幾公里,一旁的山叢間,出現了這樣一個日式的神社遺跡-侯硐神社
興建於日治末期的侯硐神社,是當時侯硐居民的信仰中心,由門口的鳥居規模就可以想像
拾級而上,已經不見神社建築,原先神社門外的第二座木製鳥居已經頹杞,原有的建築地基也長滿雜草,不過這裡還算乾淨,歩道也有人在整理,台北縣政府在此地興建了告示牌,規劃的算是很完善
為了推展觀光,這個燈座是2002年重做的
門口的鳥居的字樣已經斑駁,只剩奉獻兩字,這座鳥居其實是由當時的侯硐瑞三礦業公司捐贈的
要前往這座台灣少見的神社遺跡,可以由侯硐站下車,至對岸的『100階』步道向上行走200公尺就能抵達,或使用交通工具由侯硐前往北37鄉道過約一公里,就可看見隱藏在山林間的侯硐神社
- Jun 19 Tue 2007 01:33
戀戀後山--水漾鯉魚潭
往鯉魚潭美麗的省道台九丙線上,我們沿木瓜溪前行,途中會先經過目前是三級古蹟的『吉安橫斷道路』紀念碑,所謂的橫斷道路,就是現今登山界的『能高越嶺古道』,在興建過程中,殉職的人無法運下山中,多半就地掩埋,大正七年一月日人興建此紀念碑,表彰工程人員的辛勞
繼續往前,來到鯉魚潭,臨近端午節,這裡如同台灣其他縣市,不免俗的舉辦端午龍舟賽,我們租了船,往潭中央前行,這裡比起以前要進步許多,連風帆都有人玩起來
搭配湖光山色,實在很有一番風情
連獨木舟都可以玩,非常健康
一旁如火如荼的龍舟賽,選手正奪標,是力與美的最佳結合,鯉魚潭,花蓮東海岸的一顆明珠,期待你來親近她,所有今天去的觀光據點其實通通免費,地方政府經營觀光,每個就要向花蓮一樣!
- Jun 19 Tue 2007 01:32
戀戀後山--漫步在松園
- Jun 19 Tue 2007 01:31
戀戀後山--踏浪七星潭
拍完CK124後,我進行我的花蓮一日遊,首先來到七星潭,七星潭名稱的由來,是由於在早年,這裡遍佈零散的大小沼澤冒似七星因而得名,不過此地現今早已不見沼澤蹤影
現今的七星潭風景區,是花蓮近郊的旅遊景點,這裡是東海岸最大的定置漁場,在近海佈設箱網固定,等待鄰近黑潮所帶來的漁群進入,擇時就可以豐收,來到的時候,一旁置放漁網的漁船正在作業,魚網體積和重量皆非常龐大,必須利用大型機具脫拉,行長相當特殊的景象
一旁的七星潭石雕公園,鄰近花蓮空軍基地,在停車場旁即可看見機堡及F-16戰機,在資訊發達的現今,許多軍事設備其實肉眼就能看到,根本稱不上機密,於是乎我大膽拍攝,其實很多人也都這樣做
呈現彎月狀的七星潭,是花蓮近郊的踏浪景點,一旁有七星柴魚博物館,展示著當地特有的柴魚文化,是結合在地觀光業的成功典型,不過這裡天氣炎熱,拍下難得的自拍,往花蓮市區歸去!
- Jun 19 Tue 2007 01:30
戀戀後山--南濱夜生活
為了隔日要拍的CK124,我特別在前一晚來到花蓮
去年暑假,我一個人懷島旅行,在花蓮待了兩天,那個時候紅的是星光大道,所以那兩個晚上我只去了那邊,今天這個夜裡,我來到南濱夜市大快朵頤
南濱公園位於花蓮港南邊,在夜裡攤販進駐,成為結合美食及玩樂的瘋狂所在,夜市不大,不過充滿驚奇,我看到了很多許久未見的遊戲
套圈圈哪裡都有,不過這裡的特別壯觀,十幾層的排列看起來就特別過癮
這個是撈氣球的遊戲,我記得很多年前在基隆看過,沒想到23歲了,還能看到這個遊戲
琉璃的雕塑,老闆直接在現場製作,相當的新奇
南濱夜市還有很多東西好吃,走馬看花之下沒有拍太多照片,這裡是很久不見夜市記憶,比起世儈的廟口還是士林要好上很多,要感受東台灣的魅力,建議就從東台灣的夜市啟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