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1.01.07

 

雖然Ezii一週只用iPhone/iPad 電子產品一兩回,每回也只有30分鐘,不過手邊放在手機與iPad上的教育相關app就有近200個,還不含已經刪除掉了的寶寶app。不過一歲以前的寶寶時期時iPhone的app 還在發展期中,那時iPad尚未推出,相關的教育性質軟體數量和現在比差太多了。

就像他書架上300多本的童書,與其他數不清的各式各樣教育性質玩具。這些都是目前剛滿三歲不久的他學習與成長的一部份。

教育科技運用在學術上是個無止盡的辯論與討論,有家長大聲疾呼我的孩子就是不碰電子產品免得變笨,因為如此如此專家如是說;有得家長認為這是什麼時代了,不讓孩子接觸電子產品怎麼贏在啟跑點上?我和B都不是那種堅持不讓孩子碰高科技教育產品的父母親,這和個人背景與價值信念有關(不帶任何價值判斷),但我們也不完全認為孩子使用電子產品可以拔得什麼頭籌。

基本上,各個年齡階段孩子該會的認知能力建立,必須靠多元方式來達成, 從生活環境中、從學校課堂中、從社區社會中,透過多重感官體驗來從做中學,從實作中體會。美國近代教育大師杜威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做中學理論一點都不難,讓孩子用自己的眼去觀察、鼻去感受呼吸之間的嗅、耳去聆聽、手去撫摸、腳去實際走踏,要用嘴嚐也不無小可。父母能提供的做中學的學習方式很多,尤其現代的孩子很幸福,市面上各式各樣優質教育性玩具與學習媒材很多,書籍更多,教育科技產品是其中的一種,它有它的優缺點,就端視家長如何評判與建立孩子的使用方式,透過適當的使用方式來最大化其優點。

我無意為教育科技產品正名。無須將教育科技產品神話,更不需要將其妖魔化,僅此而已。

孩子學習最主要的助力是父母的陪伴,不管是哪種形式的學習媒介,那種形式的學習(博物館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等),父母在孩子成長與學習路上扮演的角色意義重大。爸媽會花心思和孩子討論心得,爸媽願意細細聆聽孩子的所見所聞,爸媽才會有辦法在生活互動中運用孩子的所見所聞來進行更多對話。

阿母非常自得其樂於怎麼陪著Ezii發展健康身心快樂長大。不管是教育學習上、自我認知建立上、與社會與世界互動能力與健康價值觀的建立上。曼哈頓各式各樣幼兒活動、博物館、美術館、文化節慶、展覽、戲劇、音樂劇,不管再怎麼累週末都會帶著小孩衝,而且深深自得其樂,和Ezii一起玩得好開心。更不要說最簡單方便的物質提供,他從不開口要東西,但看他學習的愉快,當娘的也下手的越來越阿沙力。我從不買電視廣告強打的商業玩具,不曉得等小孩再大一點會不會自己要求(幸好我們都看沒有廣告的Netflix XD),身邊許多大孩子到了一定年紀或多或少都會因同儕影響而慢慢落入商業玩具的旋渦。Ezii非常喜歡自主學習,也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要玩什麼/學什麼。我承認我非常喜歡花時間陪Ezii互動與對話,看著細心灌溉與教養的孩子越來越落落大方、聰穎靈巧,就是當母親最大的回饋。

相信應該有不少家長和我一樣,非常喜歡有事沒事就上app store看看最近有什麼好貨(就像上網購物一樣,容易成癮阿!)。iPhone和iPad從第一代用到現在也四年了,app store內的變化與成長速度實在相當驚人,軟體的設計與精緻度更是一季比一季更上一層樓的推陳出新。
 
B媽聖誕節買了台Leap Frog遊戲學習機Leapster(這好像是兩年前推出的舊產品),特地挑了Ezii喜歡的Diego遊戲,Diego針對數數,有加減法與跳著數等遊戲,不過老實說,Ezii沒有很愛。一來,這種傳統型遊戲機的反應與遊戲靈活度實在無法和蘋果產品相比,二來,畫質實在差很多,三來,遊戲內容和蘋果的app相比,實在太單調了,四來,這比較像是電玩中加點學習意義,和廣大教育性質app的娛樂性輔助主要學習,差別相當的大。一開始Ezii還很興奮,玩了幾天就覺得不玩了,主要就是因為覺得遊戲機反應太慢,他覺得莫名其妙(原來小到三歲兒也分辨得出好壞差異)。B當初一看到產品描述就和我說這和Iphone/iPad相比落差度一定很大,而且一一預言可能的落差性,被他一語成真....這台現在處於打入冷宮狀態,看來,會一直如此。不曉得有沒有媽媽買LeapPad的?老實說LeapPad有許多教育性遊戲軟體看起來還不錯,不過又擔心會不會和Leapster一樣,畫質不佳、反應慢吞吞(還當機了不少次)。畢竟蘋果產品的畫質好得沒話說,很多給孩子的app,不管遊戲或書籍,也紛紛推出HD版本/畫質,加上螢幕反應靈敏度好得又沒話說。以LeapPad的單款遊戲價格來說,消費者很自然會預期其內容設計應該更完整與全面化,不過我還沒摸過實機,實在不清楚呀...(顯示為媽媽經模式討論狀態)

   
3y1m11d 其實...Ezii最愛的是樂器呀~~ 拿吉他當古箏彈 X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test8 的頭像
    itest8

    itest8的部落格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