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工商時報 2013-04-05




邇來全球股市雖受賽普勒斯紓困案影響,以致股價有所起伏波動,但觀察多數主要市場,大都已經回到金融海嘯前的2007年高點,甚至創2007年以來的新高。其中最重要的三大市場指數,包括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道瓊工業指數以及英國富時100指數(FTSE 100),更都創下歷史新高。連長期以來在已開發國家股市當中,表現一直落後的日經指數,近三個月來也上漲了近30%。


在亞洲新興國家,股價漲幅雖不如歐美市場,但房價上漲卻是個多年來的夢魘。以中國大陸為例,為了壓抑房價,從2009年12月開始「樓市調控」以來,政策經歷了四次升級,分別是2010年1月的「國十一條」、4月的「國十條」、9月的「9.29新政」,2011年1月的「新國八條」,今年2月的「國五條」則是第五次調控升級。至於台灣,央行在2010年12月底頒布「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辦理土地抵押貸款及特定地區購屋貸款業務規定」,取代原先的「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辦理特定地區購屋貸款業務規定」,打房力道與涵蓋的範圍都更強更廣,但從實價登錄顯示的資料,北部精華區的不動產價格仍是高不可攀。


經濟學家常說「股市是經濟的櫥窗」,或謂「股價是經濟的領先指標」。如果這兩點論述屬實,則以「股市是經濟的櫥窗」而言,亞洲新興國家的股市表現理當較歐美股市更亮麗。若說「股價是經濟的領先指標」,則歐洲股市節節上漲、頻創新高,但一般預測歐元區今年經濟仍將衰退、最快在2014年底復甦。則此領先指標的領先時程(lead time)提早兩年,與一般有關「領先指標」的定義(領先兩季到三季)也未免相差太遠了。


因此,歐美股市大漲與其歸因於經濟因素,不如說是歐美國家貨幣寬鬆的結果。截至目前為止,美國央行(聯邦準備理事會)每月仍在市場上買入上限850億美元的美國政府債券以及不動產擔保債券(MBS);英國央行量化寬鬆規模已達3,750億英鎊(約合5,850億美元);歐洲央行為穩定歐洲市場,實施「不限金額」的購買公債計畫,稱為「直接金融交易」(OMT)。


亞洲新興國家在經濟方面的表現,雖遠勝於歐美國家,但各國經濟成長的引擎主要在於出口,受到歐洲經濟衰退、美國復甦力道不足的影響,出口成長減速甚或負成長。在外需不足下,刺激國內投資與國內消費,乃是必然之選擇,因此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大都是「穩中帶鬆」。


此外,新興開發中國家的匯率政策,在考量增加出口競爭力的前提下,幣值常刻意壓低,因而享有出口順差。出口順差也成為國內貨幣供給增加的重要源頭,因此對內穩中帶鬆的貨幣政策,加上對外幣值偏低的匯率政策,使得國內貨幣供給存量每年都呈現明顯的增加。以我國而言,去年的M1B年增率為4.91%,M2年增率為3.67%,而經濟成長率為1.26%,貨幣供給的成長速度高於經濟成長的速度,對物價難免造成壓力。事實上,除了需求拉動(Demand Pull)的因素之外,受到氣候變遷因素影響,去年包括棉花、黃豆、小麥、玉米等農產品,國際價格居高不下,也造成部分的成本推動(Cost Push)輸入性物價膨脹,而使國內去年消費者物價年增率達1.93%。


然而,令我們比較憂心的是,歐美國家救經濟所增加的貨幣,未必全然被使用在預定的刺激實質投資與消費。錢總是被使用在短期內最能獲利之處,因此,看到歐美股市價格迭創新高,我們認為有極大可能性是來自寬鬆貨幣炒作的結果。此外,新興國家股市或因尚未完全開放、或因監控較為嚴格、或因仍有漲跌幅限制等,而不動產交易幾乎毫不設防,因此炒股不如炒房,從而提高國際熱錢化身或聯手國內業者炒作不動產的誘因。或許這是在央行與金管會聯手嚴格控管下,2012年全體銀行業對不動產業授信年增率仍然高達12.6%,遠高於對其他行業授信的原因。


無論股市或房市,其供給曲線都是短期內缺乏價格彈性的市場,因而寬鬆貨幣政策帶來的需求增加容易導致這兩類市場的準地租(quasi-rent)提高,從而會產生「競租」(rent-seeking)的行為。競租行為並不具經濟效率,而且高所得階層在「以錢賺錢」的競租行為中最有能力獲利,進一步會使貧富差距更為擴大。


在另一方面,不動產業者由於精華區土地的稀有性,以及國內貧富差距的的兩極化,傾向選擇在北部精華區土地興建豪宅。豪宅的興建,較一般國宅的興建,更缺少產業關連的帶動效果。因為豪宅的建材、裝潢、設備等,主要來自進口,從而對國內產業的助益極其有限。


綜言之,雖然在央行的妥慎控管下,國際熱錢以投資股市為名者,大都被趕到股市,沒有炒匯的空間;然而,若炒房獲利空間更大,熱錢會不會以其他名義來炒房呢?這是值得央行與金管會妥善防範的課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test8 的頭像
    itest8

    itest8的部落格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