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酒店前的大十字路口。
我坐在人行道旁的花圃抽著煙,一邊讓走了一整天的腳休息,一邊思考著該怎麼過這個大十字路口。
在我的身邊有許多架著三腳架的人,似乎等著要拍甚麼東西。
於是我也跟著按下快門。
的確,這值得等待。
沿著大馬路走,有一棟老舊的大樓,就在半島酒店對面的商圈裡。
重慶大樓的一樓,多了很多新的商店。
店家的燈火,熙來攘往的人潮,沖淡了一些頭帶盤帽中東人拉客的詭異氣氛。
我實在是想好好多拍幾張照片,無奈兩個女孩子對於這個充斥著各色人種的異地還是有點戒心。
只能低調按下快門匆匆離去。
半山soho區的台階,通往一扇老舊的門。
不過是數階之遙,入口處的路燈像是區格兩個世界的指示牌
燈光下本來有一個穿著白襯衫的男人,
他似乎發現了我的意圖,
一邊講著電話一邊消失在我的鏡頭之外。
這應該是世界數一數二繁忙的十字路口之一,
新與舊的文化忙著同時上演著。
行人神色匆匆,混合著各色文化,衝突又不衝突的存在著,
這應該就是我對香港的印象。
IFC大樓的某個大廳,高聳入雲端的大樓像是一個樞紐,連結著南來北往的網絡。
以此為起點,可以直奔機場,搭上飛機就是另一個國家。
也可以往碼頭去,渡過海,彼岸就是澳門。
沿著天橋連結道走,可以到中環半山手扶梯。
搭上手扶梯,又是香港的另一面,我對這棟大樓有著說不出的喜歡。
幻詠香江的劇碼,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在碼頭邊上演。
飄著細雨七點五十分的星光大道上,擠滿了引頸期盼等待這一幕上演的人們。
隔著海灣從九龍島往香港島方向看,一棟棟爭奇鬥豔的建築,變成了畫筆將五顏六色的光束揮灑天際。
小雨在我們變成落湯雞之前,停了。
如果你只想看一次建議從尖沙嘴方向往港島看。
台灣人給計程車取了個小黃的暱稱 ,廣東人管計程車叫打滴。
港島上的計程車多數是黃白兩色。一坐上計程車,彷彿回到20多年前的台灣。
四四方方的車內空間,黑色的皮椅,操著濃濃港腔的司機,很是有趣。
彷彿時間回到了80年代當紅的港劇之中,我們變成戲裡的一份子。
黑白兩色的路標,上面寫著中文裡找不到對應關係的路名
這樣的路標看起來很有香港的感覺。
上面的路名都曾出現在我們熟悉的戲劇、歌曲裡。

在我們停留在香港的這段時間裡,新聞說全世界最貴的地產出現在香港。
香港寸金寸土早已不是新聞,
從這一棟棟筆直高聳的大樓不難看出香港人利用每一寸土地的習性。

在連結恆生銀行的天橋上,我停下我的腳步。
往下看 是車水馬龍的大馬路,抬起頭天空這端也沒閒著。

聽香港的朋友說,在他小時候往返九龍香港要花上半個鐘頭以上。
確切的時間他不記得,但是印象中可以吃的上一碗泡麵
聽說這海灣有被填掉的可能,趁著船還跑,多搭幾趟。

中環的市集沿著半山坡道起伏著。
生鮮蔬果、南北乾貨就像是香港人現實生活的縮影。
這一端操著濃濃港腔叫賣傳統的吆喝著,那一端卻是新穎摩登的高樓。
香港赤臘角機場,應當亦是世上頗為忙碌的機場之一,
印象中應該是至少有80個登機門。
返鄉的、洽公的、 轉機的、登機的、等待與被等待著的。
喜歡拍照的,可以留一點時間來機場,或許拍著拍著 你跟我一樣 也明白了機場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