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的忠合宮表演,在台東南京路上,會場旁白錯誤百出聽聽就好。影片感謝CASH先生拍攝
目前分類:民俗廟會--台北 (228)
- Mar 27 Thu 2008 21:14
東巡、南京路忠合宮表演
元宵節的忠合宮表演,在台東南京路上,會場旁白錯誤百出聽聽就好。影片感謝CASH先生拍攝
- Feb 01 Fri 2008 16:39
大稻埕、走一走
北台灣連續兩週,都在陰雨綿綿中度過,我沒辦法出門進行基隆散步,網誌必須以少女團影片來墊檔,據說這種又濕又冷的天氣將持續到下禮拜,這實在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我拿出我之前來大稻埕隨拍的照片,一起期待好天氣的到來!
大稻埕現今的名稱,隸屬於台北市的大同區,我在上一篇萬華散步文章中,提到過早年先民來台的萬華頂下郊拼械鬥,在當時械鬥中落敗的泉州同安人及漳州人,紛紛跑到現今的大龍峒地區,但當地的居民並不接納,於是乎再度遷徙至今日的大稻埕現址,往後只要北台各地發生械鬥,就會有人紛紛跑來此地,在清朝末期形成新的漢人聚落
由於鄰近淡水河,加上從這裡進入北門相當迅速,佔盡地利之便,這裡開始興起商業聚落,由於1860年後艋舺淤積,於是乎大稻埕碼頭成為台灣主要的通商口岸,成為台灣往返中國本土及國際的重要吞吐港,全盛時期這裡外商雲集,商業產值占了台灣的大宗,劉銘傳政府興建台灣第一條從基隆到台北,路線品質惡劣的鐵路時,當時的台北車站就在大稻程南端,直到日治時代才改線
一直到現在,大稻埕還是當今台灣重要的茶葉、布料、中藥等等的批發聚集地,接近過年,這裡還成為台北市的年貨大街,從迪化街一路延伸到華陰街批發商圈,到現在的迪化街依然保有許多早期老建物,充滿當時中西建築的美.這裡同時也出名人,謝長廷、陳敏薰等,都是大稻埕家族出身
現今的大稻埕碼頭,則是變成了台北的重要休憩景點,從這裡可以連結環河自行車道,同時還有到淡水的所謂「藍色公路」船班,不過台灣人怕坐船,所以雖然當時是假日,還是沒有船隻,這裡也是每年台北煙火的主要施放場地,夕陽西下,也吸引相當多人來此拍照攝影
這裡是第一代的台北人聚落,跟萬華一樣都是屬於「綠大藍小」的政治版圖,雖然這次立委選舉因為兩區分別合併其他行政區,所以綠營候選人雙雙落選,不過大同萬華區的政治版圖還是沒有太大轉變,位於南京西路及延平北路口,這裡是台灣歷史上228事件的發生地,在事發地的對面,可以看到一間造型奇特的廟宇,這是奉祀張慈觀的「法主公廟」
法主公張慈觀,是中國福建泉州人奉祀的信仰,他由於神通廣大,死後被人奉祀,更被道教某些派別中的一些道士,奉為祖師,每年農曆九月廿三日法主公聖誕時,還會舉辦「乞龜、還龜」日的特殊傳統,法主公廟興建於1878年,經過多次的道路改建,拓寬,1996年被改為現今台灣僅見的特殊廟宇型態,為一五層樓建築。樓下挑空,供巷道出入,二至四樓分為祭祀法主公及旁祀神明的四座神殿。每殿均為約八十平方公尺大小的長方形拜殿。
在路口的「黑美人大酒家」遺址,見證早期這裡的夜生活文化,目前北台北市政府列為歷史建築
當時頂下郊拼的泉州同安人,也從艋舺帶來了動亂中僥倖保存的城隍神像,來到大稻埕後三年,興建了現今看到霞海城隍廟,一直到現在依然香火鼎盛,不過霞海城隍屬民間自行奉祀的城隍,並非欽定官祀,因此其廟名中既沒有管轄省縣市地名,城隍也沒有敕封尊稱,相當獨特
除了奉祀城隍、夫人、司官及駕前外,這裡還配祀於1853年分類頂下郊拼械鬥中喪生的38位同安鄉壯丁,以義勇公稱呼,此外還有有名的月下老人,不論何時,這裡都充滿香客,每年城隍聖誕是這裡會舉辦繞境,也有與青山宮相同八將陣頭
此時此刻的的迪化街,充滿了年貨大街的人潮,畫面中看到的空曠場地,現在都暫時看不到,我上班的地方,轉個彎就能到迪化街,這裡有太多人文風情能參訪,有時間我會多介紹大家這裡,給讀者們欣賞!
延伸閱讀
艋舺、走一走
- Jan 27 Sun 2008 22:04
艋舺、走一走
我在去年十二月,來到萬華拍靈安尊王遶境的時候,曾經有跟讀者說過有機會會再來這些曾經經過,但是沒有時間進去的廟裡參觀,剛剛好這個週六我跟人有約,要去西門町看電影,於是乎就來個萬華走走,順便拍拍萬華的幾間廟宇,雖然不時下雨,不過我還是撐傘出發!
從西門站下車後,首先看到的是位於成都路上的台北天后宮,在去年九月這裡曾經舉辦過媽祖文化節,不過是由台北市政府主辦,官方色彩濃厚被有些人譏為政治遶境,評價不一,不過也因為這樣,也讓我漸漸了解到台北天后宮的歷史。
最早的台北天后宮,位在現今228公園的台灣博物館,現在你看到成都路上的台北天后宮,原名新興宮,原址並不在這裡,新興宮清代乾隆年間興建,在當時與艋舺龍山寺和艋舺祖師廟並稱台灣清領時期艋舺三大廟門。廟內主祀天上聖母,不過在日治時代,當時的日人由已開闢防空道路為由,強制將新興宮遷移,廟內媽祖神像改至龍山寺奉祀。
二次戰後,國民黨政府來台,原本新興宮的信徒看上原本奉祀弘法大師的弘法寺,並將天上聖母遷入,改弘法寺為天后宮,後來據傳弘法大師托夢請求,於是乎在側殿,依然供奉日本真言宗創始人,傳說中製作日文字母「平假名」的空海大師(弘法大師),形成台灣少見的日式現存廟宇,所以該廟也相當多日本觀光客,有興趣參觀的人,就在西門町的二號出口斜對面,逛街逛累了,大可入內參觀
看完天后宮,我們來到位於康定路的晉德宮--助順將軍廟參觀,助順將軍廟是北台少數地方供奉的廟宇,除了萬華以外,在北縣五股及淡水各有一間,主祀的助順將軍原名黃道周,是明朝時代的進士,明朝亡後由於不事二主,遭到清兵處決,泉州人感念忠貞,將之建廟奉祀,封為助順將軍,現今的助順將軍廟在康定路與環河南路交岔口,早期這裡航運發達,助順將軍主要是船頭行和搬運工在膜拜,地點可以見證當年艋舺開港時的勞動史
助順將軍廟也是台北重要的角頭廟宇,上次靈安尊王遶境,主廟隊伍就在這裡被助順將軍廟檔陣長達一個小時,廟方當時派出大量神轎神將接駕,整條康定路熱鬧非凡;早年的助順將軍廟正殿已經被拆除,最近一次有規模的整修是日治時代,興建當時採用的是少見的『木結構對場作』,即是以中軸線分兩邊,分別由台籍匠師及泉州匠師製作,這種競爭式的方式增加對立感,也增加廟宇的精緻度,當時的台籍匠師陳田,後來更與李梅樹參予三峽祖師廟的重建。這種對場作的型態,在台灣相當少見,晉德宮助順將軍廟根據手邊資料,是該型態中保存最完整的,是相當值得一看的建築
早期,從中國渡海來台的台灣先民,在艋舺分為泉州三邑與泉州同安人兩派,與當地平埔族原住民通婚後人次暴增,兩派人馬在生活習慣上常常發生衝突,1853年,終於發生了所謂的分類械鬥--頂下郊拼,雙方打個你死我活,落敗的泉州同安人,則是搬遷到現今的台北大稻埕,形成新的商業聚落。當時因為種族而產生的械鬥相當的多,在基隆也在那個時間點附近,發生了漳泉魴頂械鬥,同樣造成大量死傷
基隆的魴頂械鬥,打出了現今基隆中元祭的文化傳統,而萬華的頂下郊拼,則是打出了在萬華屬於泉州三邑人的基本信仰文化,今天要參訪的青山宮,所主祀的靈安尊王,就是泉州三邑人的信仰中心,靈安尊王有一說是是三國時代駐守泉州的東吳將領張滾,有一說則是五代十國時閩國的將領張悃。在頂下郊拼後第二年,由於萬華發生瘟疫,當時就從中國泉州請來靈安尊王供奉,原址在西園路上,1856~1859年在遷至現今貴陽街現址,目前是國家三級古蹟
由於靈安尊王具司法神性質,所以廟內也仿照古代衙門,設立監察司、長壽司、獎善司、陰陽司、福德司、罰惡司、增祿司、速報司等八司,同時有范謝將軍,文武判官等類似城隍廟的編制,還有枷鎖將軍等八將,青山宮的八將團據說是全台八將的起源,我之前有提過,需要複習的人,文章最後有連結
枷鎖將軍
後殿則是奉祀靈安尊王夫人,除了靈安尊王夫人,在桌上有一尊彷陰陽司官辦案的小神像,所有編制相當齊全,不過非常陰暗,玻璃也髒髒的,捕捉鏡頭相當困難。
到樓上則是奉祀玉皇大帝,由於是玉帝,所以門神就不是秦瓊尉遲恭了,而是托塔天王及二郎神
離開了青山宮,我繼續沿著西園路,到雙園街尋找青龍宫拜訪
在研究邢府千歲後,對台灣深不可測的千歲王爺信仰產生相當大的好奇,我在左營城隍遶境時,曾經驚鴻一撇,發現與我同姓的『尹府千歲』,上網一查,原來尹王爺是台灣西南沿海相當有名的王爺信仰,主廟位於嘉義布袋「新塭嘉應廟」,每年農曆三月,會舉辦著名的 『衝水路』遶境儀式,我還沒要去布袋,不過我一查,原來在萬華雙園街上,就奉祀著從新塭嘉應廟分齡而來的尹府千歲及九龍三公,沿著窄小的艋舺街道,我終於找到隱藏在巷弄中的青龍宮,入內參觀
艋舺青龍宮創立於1960年,主祀的九龍三公,就是唐朝時著名的歷史人物魏徵,他因為伴使九龍天子之側,位列為三公,故號九龍三公,在許多的歷史書籍中都可以看到這些記載,而奉祀的尹府千歲由來就太難確認了,有一說是表示,尹府千歲是唐代的官員尹思貞,關於尹思貞的傳說我文章最後會連結,另外一種說法是來自於新塭嘉應廟,相傳尹王爺傳聞是天庭龍天護法,奉玉帝指令來到凡間巡守,來到台灣的嘉義新塭地區,經過低萬傳奇成為了王爺公,當時稱為『允王爺』,後來被稱為尹王爺。
相關故事繁多且複雜,不過在我眼前的更複雜,因為這麼多神尊我根本不知道哪尊是尹王爺,我於是請教廟公,終於指出在廟殿中有插旗的神尊,就是尹府千歲,法像不同一般威嚴霸氣的千歲神尊,反而較為斯文,光線陰暗,拍照時稍微手震,不過還是拍下了久違的尹府千歲
離開青龍宮,我終於可以去看電影,萬華廟宇民俗信仰相當多而有趣,有機會我會慢慢介紹這裡,給讀者欣賞!
延伸閱讀
奇摩知識中有關尹府千歲的解釋
艋舺青龍宮的尹府千歲傳說
嘉義新塭有關尹府千歲的說法
靈安尊王夜巡
靈安尊王八將
北台媽祖文化節
- Jan 03 Thu 2008 20:21
CASH兄的青山八將拜廟
攝於去年12/01日的艋舺青山王季,青山宮八將拜廟,CASH兄的影音正製作中,往後會慢慢PO出!
- Dec 08 Sat 2007 00:47
迷艋舺、陣頭
在台灣,迷陣頭民俗的人很多,有人專門攝影,有人專門跟隨,有人則是紀錄大於拍攝,於是乎這兩天的艋舺青山王季,看到很多之前來基隆拍城隍文化祭的老面孔,不分男女老幼,再度齊聚萬華追隨民俗,是另一種形式的宗教狂熱
青山宮的陣頭,當然有必看的舞獅舞龍,這團來自艋舺露店神將會的舞龍,雖然是只有短短的幾節,不過吸引攝影人士追隨,請注意下方這幾位拿著單眼相機的朋友,他們只追舞龍,拍完這一間廟,立即騎車追隨至下一間廟等待,敬業程度令人欽佩
台灣的八家將信仰由來說法極廣,可能因為地域性就完全不同,我曾經在我九月底的城隍文化祭中曾經介紹過概略的由來,而老實說家將如果全部研究投撤,應該可以寫出一篇碩士論文,我玩票性質,有多少資料,我就介紹多少,今天來看到的,是北台常見的八將團,八將團不等於八家將,是由八位家將及一位引路童子組成,故其實是有九名成員。
相傳艋舺青山宮是北台八將的創始起源,根據手邊資料,艋舺青山宮八將團創立於民國51年,其後間接傳衍第二代分團地區為新竹市的新竹青山宮八將團,第三代則是台北縣板橋靈安宮八將團,一般熟知的霞海城隍八將,或其他的八將團陣頭都只是其他的延伸家將團,根據讀者回應,跟靈安尊王沒有關係
八位家將左為枷將軍(紅面持枷),露右肩,其後依序是虎頭牌將軍、釘槊將軍及虎頭鍘將軍,以其名稱持相對法器,右方為鎖將軍(綠面持鎖),露右肩,後方依序是火籤將軍、大刀將軍及釘床將軍,前方稱為『引路童子』或『葫蘆童子』,在八將團中屬領導地位,這是辨認八將團最好認的資料,台北青山宮的引路童子是由小孩子來扮演的,手捧一個大葫蘆,是屬於艋舺青山宮八將團的一大特色之一,這樣的標準陣勢在台北相當少見,一年能見到的機會也不多,當然引起相當多民俗愛好者的追逐
白天遶境的陣頭裡,也出現了八將團,隸屬北部的北巡清聖宮,是演變而成的八將團,臉譜有官將首的味道,同樣有引路童子的編制。
八將的動作陰柔,而官將首動作則剛烈,官將首常見於一 般出陣接駕.的場面,這次遶境出現的官將首為三位,根據資料,也可以有五或六人的編組,中央手持的法器名叫三叉戟,另兩位手持刑具,當有陣頭或神轎來臨時,出發接駕
當等待神轎時,則在一旁休息待命,面畫臉譜(底色主要分為青、紅、藍)的官將首,也是一們高深的藝術
看完了官將首及八將,我們來看看來自於屏東黑旗尾保安宮的『轎前鼓陣頭』,我曾經在我的旗津之旅中,曾經介紹過轎前鼓,原本想說有機會再去南國,能在看一次這種令人震撼的陣頭,不過在台北就看到了,雖然這些同學看到鏡頭都閃躲,不過感覺相當有紀律,穿著整齊的制服,給人感覺相當的守秩序,同時節奏動人,你要近距離感受一下,才了解這種特殊的節奏
這是接駕的轎前鼓,隸屬北邑廖家班
除了轎前鼓,另外還出現了少見的『鍾馗五鬼陣』,關於鍾馗的由來說法很多,最廣為人知的是相傳鍾馗是唐代時的狀元,但因其貌不揚,被取消狀元資格,鍾馗因此自殺。死後唐朝天子因後悔而追封為驅魔大師,其他還有很多種說法,歡迎有興趣的人自行上網找尋資料,遶境中的鍾馗五鬼陣,除了趨煞,更有『五鬼運財』的涵義
五位小鬼分別持草蓆,流星槌,板凳,扁擔,以及一位持傘,在進入店家之前,有兩外小鬼打頭陣,先行入內,出門時敲擊門欞,以示驅邪避煞
最後鍾魁再入內巡視
除了特殊的鍾馗五鬼陣之外,還有可愛的『鍾馗嫁妹』陣頭,據傳鍾魁自殺後,好友杜平將他安葬。 鍾馗做了鬼王之後為了報答杜平生前之恩,於是親自率領鬼卒們在除夕時返家,,妹妹嫁給了杜平,所有陣頭依循古禮,喜氣洋洋
看繞境,感受不到經濟不景氣,同時可以感受到當地的濃濃人情味,看膩藍綠對決,請來看遶境!
延伸閱讀:
城隍文化祭(一)
城隍文化祭(二)
城隍文化祭(三)
城隍文化祭(四)
2007臺北媽祖文化節
- Dec 07 Fri 2007 16:29
日艋舺、遶境
一大清早,十一點就到萬華,這一天的遶境從華翠橋下開始集結,隊伍綿延整條環河南路,將近三公里長,比起夜巡暗訪,白天的遶境,萬華地區的廟宇陣頭全部出動,加上來自南部的陣頭,整個萬華區充斥鞭炮、沖天炮、紙錢、鑼鼓聲、煙硝味,響徹雲霄,看不出來所謂的經濟不景氣!
這是一場充滿人情味的遊街,有人說台北人冷漠,不愛互動,路邊路祭的單位,派出成員發放杯水飲料,有些甚至是店家直接不營業,就在門口擺起青草茶,不必管成本,不需要在乎星期假日的盈餘,一切都是發心奉獻。
路牌關,位於隊伍頭,將所有的遶境路線清楚列出
一旁的巷弄居民,早早就排出香案迎接,等待靈安尊王聖駕
龍山寺的觀音佛祖也來參與,大批信徒隨形
台北天后宮
來自於屏東的陣頭,哨角團,另外還有北台少見的轎前鼓,陣頭我下篇會介紹
遶境必備的橋段-拜廟,七爺八爺在熱境中的地位崇高,每一間參與的陣頭,都會派出七爺八爺先拜廟,雖然基礎相同,但是內容大不同
八爺通常是整團中身段最好的人,才能扮演,他經過廟宇或香案,會先踩步進入廟內敬拜,再小跑步找七爺稟告,這個敬拜的動作千變萬化,可以劈腿擺ENDING,甚至可以跳上神桌,還可以跟七爺勾肩撘背,達到拜廟最高潮
除了拜廟,還要接駕,這個接駕依照各地陣頭,有各種方式,這是官將首
轎前鼓陣頭接駕
艋舺三清宮,則派出招財進寶童子,及土地公
接駕拜廟,還有各式陣頭,台北少見這種大型規模的廟會遶境,沒有空污問題,沒有噪音問題,一切熱鬧就好,這場遊行從將近十二點開始,到我五點左右離開時,才進行到一半,萬華區,又將熱鬧一整天,每年靈安尊王聖誕時,歡迎有興趣觀賞熱鬧祭典的人,前往萬華感受一下,下一篇我將介紹隊伍中的陣頭。
- Dec 06 Thu 2007 22:59
夜艋舺、暗訪
我在活動前夕,才得到有心人的告知,得到萬華青山宮遶境的消息,剛好找到空檔,於是乎衝去萬華看遶境去!萬華青山宮的遶境,每年都從暗訪開始,主祀的靈安尊王,因為有山神、行政神的神格,也有司法神的職能 ,於是有司法性質的神明在繞境前一天,就會辦暗訪的活動,有掃除瘴癘、探視民間疾苦的用意,除了青山宮的靈安尊王,在台灣部分地區的城隍廟或清水祖師,也有暗訪夜巡的傳統
萬華(艋舺)青山宮位於貴陽街,主祀靈安尊王,關於來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其原為三國時代東吳將領張滾,人稱張將軍,因為駐守中國泉州惠安地區,頗有政績,因受人民懷念,奉之為神明,稱「青山王」。另一種說法是其為,五代十國時,閩國將領張悃,人稱張將軍,由於死後被當地人民在青山附近建廟,故稱青山王,在清代由居住艋舺地區的泉州三邑移民,因為當時艋舺發生瘟疫,於是從泉州青山宮請神至艋舺,想藉此以弭平瘟疫,近人在艋舺建廟,成為現今萬華地區居民的重要信仰
每年的農曆10月23日是青山王聖誕日,而21、22日晚間會舉行暗訪的活動,不論暗訪還是日間遶境,都是萬華地區的一大盛事,幾乎要將整個萬華區的大街小巷走遍,同時幾乎將萬華地區所有大小廟宇走遍,如果沒有遶境,很多人應該都想不到原來萬華有這麼多廟宇
遶境隊伍的前方,以『報馬仔』開路,後方則跟隨土地公神轎,遇廟宇及大規模路祭時,會先行敲鑼,以示稟告之意
一年一度的遶境,在這裡全體總動員,隊伍停滯的時候,我發現了一旁打鼓的小朋友,才三歲吧,打起鼓就虎虎生風,見到我在拍照,乾脆擺出POSE,相當可愛
想當然爾,立委候選人也來關心,不過相對於國民黨的林郁方直接扶轎,段宜康跟著隊伍走,感覺顯的落寞
通常夜巡的規模都不大,比起隔天兩公里長的隊伍要短了很多,不過因為遇廟必拜,加上沒有管制,青山宮有全國少見的『八將團』,關於陣頭,我下一會有專文介紹
這是萬華人的盛會,許多商家也擺出路祭,這是位於環河南路上的豪景大酒店,不只擺出大陣仗,員工一字排開,恭候聖駕,燃燒金紙
八爺照例進行拜廟,現場還灑起紙錢,場面迷離
八爺相當有誠意,還拜進大廳
隊伍來到康定路末端,這裡是同樣被台北市政府列為市定古蹟的『助順將軍廟』,助順將軍即所謂黃府三將軍,相傳為福建泉州之鄉土神,俗稱「將軍爺」。在這裡不只助順將軍,也派出相當多的陣頭神轎,前來接駕,場面達到最高潮!
根據習俗,擋駕越久越能現誠意,於是乎靈安尊王的聖轎在這裡停留了一個多小時,從八點到九點,康定路熱鬧滾滾
台灣獅陣頭,請注意後方,出現了可愛的小三太子
這尊小三太子體力超凡,也因為他實在太可愛了,除了吸引眾人拍照外,還引來路人爭相合影
還跟七爺對尬起來
各尊神將,搖搖擺擺
經過將近一個小時,接駕儀式終於結束,各尊神像才打道回家,下轎儀式遵循古法,如同人們下轎,前方必須放低,在恭送升之下,過火入內
最後靈安尊王的神轎,才抵達助順將軍廟
隊伍繼續往前,進入了西門町大街,時尚與傳統,在這裡結合
八爺雖然有著打頭陣的傳統,但他畢竟是現代人在操控,拜著拜著,差點被惡搞,拜進捷運站
這場一年一度的艋舺盛會城開不夜,一直到我十點離開都還在進行,在暗訪夜巡結束後,隔天白天,遶境即將進行最高潮!
- Sep 16 Sun 2007 22:23
有拍有保庇--2007北台媽祖文化節
台北市是一個很有經費的城市,加上媒體的推波助瀾,每年舉行的媽祖文化節變成了號稱北台灣最大的宗教盛會,既然被說成這麼大的盛會,那今天沒事,就來去台北拍一拍,結果太陽超大,又走了兩個小時,不過有拍有保庇,大家可以慢慢欣賞
這場活動是由台北市政府民政局主辦,從2004就開始舉行,每年除了台北天后宮及三芝小基隆福成宮外,還會邀請北台灣八縣市的媽祖婆共襄盛舉,這一屆的媽祖文化節,有台北天后宮、台灣省城隍廟、小基隆福成宮、竹北天后宮、新竹市長和宮、桃園慈護宮、宜蘭南天宮、北海聖雲宮、三峽興隆宮、新莊慈祐宮、士林慈諴宮 、台北南福宮 、台北富南宮 、淡水關渡宮、松山慈祐宮等廟宇共同參加,各式粉面金面黑面的媽祖通通都來台北參加,關於媽祖的臉色,我等等會說明,先從今天的遶境起點-台北天后宮說起吧!
最早台北的天后宮,是在今天的台灣博物館,228和平公園內,而現今的台北天后宮原址,前身為「艋舺新興宮」,建於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當地俗稱「艋舺媽祖宮」,與「龍山寺」、「祖師廟」並稱清領時期艋舺三大廟門。日治時期日本政府禁止台灣人信仰中國神明,於是乎以開闢防空洞為由,拆除了新興宮,宮內媽祖遷至龍山寺,暫時走入歷史,日人戰敗後,媽祖被遷至原名弘光寺的現址至今,現今的台北天后宮,依然供奉當時弘光寺的日本真言宗創始人弘光大師!
而在228公園內的台北天后宮原址,被拆除後興建成台灣博物館至今,原有的金面媽祖被三芝地區的士紳,迎回當地的福成宮供奉,2004年,經由台北文史工作者高賢治老師及228紀念館館長謝英從的奔走之下,確定了台北天后宮的媽祖金身確實存在三芝,『北台灣媽祖文化節』因此確定舉行,每年金面媽祖都會從三芝回台北,由台北市各地的天后宮輪流主辦,去年是關渡宮,今年則是台北天后宮!
故事說完了,我們先來看遊行的照片,我到的時候已經1點多了,天后宮前面的隊伍已經快結束,整個隊伍在萬華區遶境,隊伍的最前端,此時剛剛到達西門町徒步區,由於隊伍有脫節的情形,於是乎神轎及各式神將就在徒步區排排站休息,成為相當難得的情形!
大約等待十分鐘後隊伍繼續出發,經過了熱鬧的中華路
緊接著轉進北門後直行延平南路
第二個遶境隊伍-台灣省城隍
北門又名承恩門,興建於1884年,位於今日忠孝西路,博愛以及延平南路的交叉口,在清朝時代是大稻埕(今大同區)居民進出台北的孔道,由於位居淡水河,甚至在當時還在城門北側增建一道俗稱「甕城」的方形外廓 ,日人治台後,原本有意拆除北門,不過在當時的學者請命,才獲當時的總督後藤新平保留至今
進入北門,就彷彿要進入台北城,於是乎金面媽祖特別繞過北門,從城下進入,作象徵性的通過,由於神轎走的很神秘,於是乎就看一堆攝影人士慌慌張張的奔跑到城門前,留下的媽祖進城的珍貴鏡頭
過了北門,神轎繼續往前,在延平南路上浩浩蕩蕩
經過漢口街
緊接著隊伍繞經武昌街,這裡是城中市場,我以前在補習班工作的時候,都跑來這裡幫同學買素便當,這裡是台灣省城煌廟,地位僅次於新竹的都城隍,又稱『威靈公』,興建於清代,在日治時期被拆除,城隍於是乎遷至現今的松山昭明廟,日人戰敗後再遷移至此,台灣城隍皆級中,掌管全國的稱「都城隍」,掌管省的稱「省城隍」,掌管府的稱「府城隍」,掌管縣的則稱「縣城隍」。
由於台北省城煌掌管陰間神祇,地位相當重要,於是乎各方媽祖都要來此進行參拜動作,福成宮的媽祖,還進廟內小座,最後才壓隊離開!
新竹天后宮
新竹長和宮
緊接著是基隆慶安宮,中元祭常見的聚樂社出現台北街頭,在台北似乎不常看到這樣的表演
慶安宮媽祖,通過中山堂
台灣的媽祖信仰相當廣大,沿線的台北市民,店家,都設了香案,對來台北繞境的媽祖焚香祝禱,祈求家居平安
走著走著到了228公園台灣博物館前,我前陣子介紹過的ipanga na 1001跨越號停靠在此展示,有興趣的可以看看我之前的介紹
來到了公園路,這裡是終點,新竹長和宮的眾多神將,在此一字排開等待休息,非常壯觀
走了那麼久,神龕那麼重工作人員也會累,於是乎南北巡守跟著坐在路邊休息
228公園搭起了舞台,媽祖將在這裡駐駕一個禮拜,這是新竹長和宮媽祖下轎進駐
基隆慶安宮,也到達228公園
由於隊伍實在太長,加上陣頭在前方表演,於是乎許多的廟宇就直接在公園路下轎,這是桃園慈護宮黑面媽祖
媽祖神像有三種形式,俗話說大媽慈悲、二媽得道、三媽救苦,大媽金面媽通常是官方所拜的媽祖廟,例如澎湖開台天后宮就是金面,而粉面媽則是象徵媽祖成仙前的凡人樣,黑面則象徵媽祖奮勇救苦救難悲憐世人的精神,也有一說是因為香火鼎盛,臉被燻黑,媽祖形式的說法很多,網路上有一堆不同的故事,不過今天來的媽祖除了這三種型式外,還有一些特別的,例如宜蘭南天宮媽祖,把1995年安座,重達200公斤的純金媽祖請來台北,金光閃閃
宜蘭南天宮有名的純金媽祖
南天宮與三峽興隆宮媽祖
三峽興隆宮的三太子神像
新莊媽祖特殊的陣頭
接下來各尊媽祖依序進入安奉,一直到下禮拜天才會起駕回鑾,我的相機此時沒電,接下萊出現的關渡宮竹神轎及鑽轎腳,都用手機拍攝,畫質太差,不想拿出來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這幾天前往228公園參拜,這幾台北星光閃耀,相信這麼多神明加持,就算有颱風來,也不會有災害,風調雨順,有拜有拍就有保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