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最終完成效果圖:




  1.新建640*480文檔,白背景。 新建一層,命名“瓜皮”,用矩形選框在畫佈中間畫個大橢圓,填充淺綠色(159/182/115)。


  2.將選區儲存為ALPHA1。取消選擇,雙擊“瓜皮”層,選擇內發光:混合模式為正片疊底,不透明度85%,顏色66/82/36,大小8。(02)

3.在背景上新建一層,將“瓜皮”層向下和這個空圖層合並變為普通層,用鋼筆鉤出上半部不要的部分,刪除。這部分是瓜肉,可不要鉤得太光滑瞭。


  4.用橡皮檫修整瓜皮的左邊,再用加深工具塗抹,添加2%雜色。


  5.由於瓜的弧度,瓜皮的下部會看到一些的,不可偷懶。進入通道,新建ALPHA2,填充50%灰色,加10%雜點,執行晶格化,大小15,再執行查找邊緣,按CTRL+L調出色階,將黑色滑塊往右拉到盡頭。

6.用魔棒選中黑色,回到圖層,在背景上新建圖層1,填充(200/179/154)。取消選擇,載入ALPHA1選區,執行球面化,數量60,按CTRL+F再執行一次,反選刪除,取消選擇。(這時隱藏瞭瓜皮)


  7.在背景上再建圖層2,載入“瓜皮”層的選區,填充(89/110/60),取消選擇,向下移動幾個像素。選擇圖層1,也同樣向下移動幾個像素,載入圖層2的選區,反選刪除。


  8.可能你會覺得,費瞭這麼大勁才看到月牙形的這一點東西,有點喪氣吧?或者用畫筆去塗,但未必會快,想快和易就幹脆不做這二個層。呵呵,其實這個紋理層在後面還有點作用的,因此不要合並。 在瓜皮層上新層一層,命名“瓜肉”,載入瓜皮的選區,填充(236/171/95)。將選區向上移動幾個像素,羽化約7,反選刪除2次。


9.用橡皮檫降低壓力修整瓜肉的左邊,使下層的瓜皮顯露出來(因為這部位是連接瓜藤的,皮會比較厚)。加輕微雜色約1.5。新建一層,填充50%灰色,執行濾鏡-藝術效果-海綿(這個圖兄曾指點過,偶得益不淺),大小1,定義2,平滑2。然後載入瓜肉的選區,反選刪除,將混合模式設為“疊加”,降低不透明度為70%,向下合並到“瓜肉”層。這時你會發現,向下合並後圖像變化瞭,在瓜肉的下沿出現一圈淺灰色!原來疊加是將下面所有的圖層都疊加瞭,看不到的不要緊,看得到的可就出問題瞭,瓜皮被疊加後變深,而瓜肉下沿是羽化的,因此出現瞭灰色圈。弄瞭好一會兒才知道怎麼解決,在合並之前,按CTRL+G將圖層和瓜肉層編組,再合並就好瞭。


  10.這時瓜肉的紋理還不夠,再建一層,按D鍵復位色板後執行雲彩,再執行查找邊緣,調出色階加深黑色,圖層混合模式設為“顏色加深”,適當調低透明度,再按CTRL+G將圖層編組,向下合並。


  11.處理瓜肉的上部,用鋼筆鉤出選區。光源是在左上來的,確定瞭明暗的位置,用加深和減淡工具在選區內塗抹。


12.反選,也處理一下這邊的選區。


  13.覺得滿意後取消選擇,用模糊工具模糊一下邊界。新鮮切開的瓜有水份,新建一層,用畫筆點些白點作為反光,如果覺得畫筆不好使,可用濾鏡做出一些很小的碎片,方法就象剛才第9步做瓜肉的紋理一樣,然後用橡皮檫將不要的地方去掉。調整好不透明度,合並到瓜肉。


  14.哈密瓜畫好瞭,現在來畫盤子。考慮將盤子分三個部分:盤口、盤身、盤底。在背景上新建一層,命名“盤口”,用橢圓工具拉個選區,填充顏色(參考:76/91/122,以下盤子需要填充的部分都用這個色)。


  15.將選區儲存起來後,收縮約7個像素,刪除。也將這個內圈選區儲存,不知以後用不用得著,儲存起來總是比較保險的。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新建一個文件,圖象大小設置為800X500DPI,RGB模式,白色背景。


    2.先來在標志背景上制作一個帶有石灰成分的泥沙灰土的效果,新建圖層1,將前景色跟背景色恢復默認設置,並用背景色填充圖層1,再執行菜單-濾鏡-渲染-雲彩(圖1)。



圖 1



    3.執行菜單-濾鏡-藝術效果-調色刀,將描邊大小設置為5,線條細節跟軟化度設置為1(圖2),這樣處理會使將來的沙泥有比較強的凹凸感。



圖 2



    4.執行菜單-濾鏡-渲染-光照效果,光照類型選擇“平行光”,並將其中的蘭色光源刪除,設置如(圖3)。完成後如(圖4)。可以看到通過光照後,沙泥基底的層次感也就愈加明朗瞭。



圖 3




圖 4



    5.將圖層1復制一個為圖層1副本,執行菜單-濾鏡-畫筆描邊-噴濺,將噴色半徑設置為16,平滑度為8。再執行菜單-濾鏡-渲染-光照效果,設置如(圖5)。完成後將圖層1副本的圖層混合模式更改為變暗,並執行菜單-圖象-調整-色彩平衡,將圖象調成棕黃色。這裡的顏色並不是絕對的,隻要自己喜歡就可以。通過這一步驟的制作,可以使兩個圖層中不同的象素有序的混雜並自然的融合在一起,使沙泥看起來更有質感(圖6)。



圖 5




圖 6



    6.新建圖層2,制作,或導入一個自己喜歡的LOGO,置於畫面中央,如(圖7)。



圖 7



    7.按住CTRL點擊圖層2,選區浮起後,將圖層1中被選中的部分復制,並粘貼到圖層1副本的上層,此圖層為圖層3,再按住CTRL點擊圖層2,將圖層1副本中本被選中的部分復制,並粘帖到圖層3的上層,此圖層為圖層4。將圖層3跟圖層4合並為圖層4。並可將圖層2隱藏。再執行菜單-濾鏡-畫筆描邊-噴濺,將噴色半徑設置為15,平滑度設置為10。(此參數隻針對此LOGO的形狀而設,實際制作中還必須根據自己所采用的LOGO的形狀及需要靈活設定)。完成後如(圖8)。使用圖案基底的紋理來制作上層的LOGO,將能使兩者之間得到協調統一。



圖 8



    8.選擇魔術棒工具,將容差設置為1,點擊LOGO上面任意一處使用噴濺濾鏡後所生成的白色部分,執行菜單-選擇-選取相似的,並將選中的白色部分刪除。再用鼠標雙擊圖層4,再彈出的圖層樣式面板中鉤選投影跟內陰影效果,將投影的不透明度降低至35%,距離設置為2個象素,擴展為0%,大小也設置為2個象素,再將內陰影的距離跟阻塞都設置為0,大小設置為3,其它不變(圖9)。這樣一來,在上層的標志圖案部分也就跟底層的沙泥紋理有瞭層次的差別。



圖 9



    9.將圖層4復制一個為圖層4副本,再回到圖層4,執行菜單-濾鏡-風格化-擴散,模式選擇邊暗優先,完成後按CTRL+F重復5-6次濾鏡,並將此圖層的混合模式設置為正片疊底,再將圖層的不透明度設置為40%(圖10),這樣做是為瞭加強效果,使標志突起的感覺得到更好的延伸。



圖 10



    10.回到圖層4副本,按住CTRL點擊此圖層,執行菜單-選擇-修改-收縮,將選區收縮2個象素,再執行菜單-濾鏡-渲染-光照效果,設置同先前一次的光照效果參數相同(圖11)。這樣能使頂層圖案的紋理更強烈。



圖 11



    11.到圖層4面板,按住CTRL點擊此圖層,選區浮起後到圖層1副本面板,執行菜單-選擇-修改-擴展,將選區擴展3-4個象素,再按CTRL+F重復執行一次光照濾鏡(圖12)。這樣一來就使得上層的圖案跟下層的紋理有瞭一個過度,使兩者之間看起來更貼合更緊密。



圖 12



    12.好瞭,一個簡單的帶有風化感覺的LOGO及沙土紋理就完成瞭,如果改變各圖層的混合模式的話,那將能得到各種不同的效果。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這篇教程中將教你個簡單的辦法來畫金屬網狀球體。原文出自spyroteknik.com,由我進行過翻譯、整理、略有改動。

  1、新建一個200*200的文件,用灰色(#666666)填充,如圖


  2、用畫筆工具在如圖位置點上一點(畫筆大小為5),然後用矩形選框工具如圖拖出一個正方形選區,並將其定義為圖案,具體操作,依次選擇“編輯”——“定義圖案”,在隨後出現的對話框中,給它起個名字,確定。


  3、全選整個灰色界面,然後單擊鼠標右鍵,選擇“填充”,在填充內容欄裡,使用“圖案”,“自定義圖案”裡選擇剛才定義的那個圖案,確定。現在效果如圖:


  4、取消全選,然後用橢圓選取工具,配合Shift鍵,拖出一個正圓形的選區。如圖


  5、依次選擇“濾鏡”——“球面化”,數量為100%,然後依次選擇“濾鏡”——“渲染”——“光照效果”,參數以及效果如圖:


  6、將這一層剪切到新的圖層上,並將背景層用黑色填充,如圖:


  7、將這一層復制,並在它的左上角用全光源處理一下,讓它更亮一點,如圖:


  8、在復制的這一層上,依次選擇“濾鏡”——“模糊”——“徑向模糊”,數量為20,模糊方法為 “旋轉”,效果如圖:


  9、將復制層的混合模式改為“顏色減淡”,效果如圖: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09集:Photoshop視頻多媒體教程(09)——記錄工具

  提示:如果您無法觀看下面的視頻多媒體教程,請點擊這裡下載Flash插件
     視頻文件較大,文件加載可能需要幾分鐘,請您耐心等待。

  點擊這裡全屏觀看 右擊這裡,選擇“目標另存為…”將作品保存到您的電腦中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otoshop5.5的Action動作集為我們提供瞭很方便的圖像自動處理功能。不加以利用,有點可惜。並且,通過研究Action動作集的各項命令組合,可以讓你學到Photoshop處理圖像的一些有效方法,而結合自動批處理功能,更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點擊Action設置窗右上方的黑色三角,從彈出菜單中選擇Load Actions,在Photoshop>Goodies>Actions目錄中有七個自帶的動作集總目,加上默認的Default Actions總目,一共八個動作集總目,每個總目裡少則十幾個動作集,多則幾十個,每個動作集可以為你完成一件事,如建立一個立體按鈕、制作一幅材質效果等。下面我將全部Action動作集總結在這裡,供大傢選用,你可以將它打印下來,放在手邊。

    ***動作集名稱中有括號的,分別是:selection必須有選擇域;type必須是文字層;layer必須是浮動層。


















































 Default Actions總目(默認動作集,選自其它總目。)


Large Rectangular Button: 根據當前色建立大的矩形按鈕。


Large Square Button: 根據當前色建立大的方形按鈕。


Large Round Button: 根據當前色建立大的圓形按鈕。


Vignette(selection): 使選擇域邊緣產生羽化的漸淡效果。


Frame Channel-50pixel: 在圖像邊緣產生寬度為50像素的選擇范圍。


Wood Frame-50pixel: 在圖像邊緣產生寬度為50像素的木紋材質邊框。


Cast Shadow(type): 給文字作陰影效果。 


Clear Emboss(type): 使文字產生清晰的浮雕效果。


Custom RGB to Grayscale: 將RGB格式圖像轉換為灰度圖像。


Custom CMYK to Grayscale: 將CMYK格式圖像轉換為灰度圖像。


Make Clip Path(selection): 將選擇域轉換為剪切路徑。


Sepia Toning(layer): 轉換成深咖啡色調圖像。


 

 Buttons總目(按鈕集)

Small Square Button: 根據當前色建立小的方形鈕。


Medium Square Button: 根據當前色建立中等的方形鈕。


Large Square Button: 根據當前色建立大的方形鈕。


Small Round Button: 根據當前色建立小的圓形鈕。


Medium Round Button: 根據當前色建立中等的圓形鈕。


Large Round Button: 根據當前色建立大的圓形鈕。


Small Rectangular Button: 根據當前色建立小的矩形鈕。


Small Rectangular 2 Button: 根據當前色建立小的矩形鈕(較寬)。


Medium Rectangular Button: 根據當前色建立中等的矩形鈕。


Large Rectangular Button: 根據當前色建立大的矩形鈕。


Photo Button(selection): 根據選擇域在圖像上建立按鈕效果。


Emboss Photo Btn(selection): 根據選擇域在圖像上建立浮雕效果。


Depressed Button-18 pixel: 建立直徑為18像素的具有下壓效果的圓形按鈕。


Depressed Button-36 pixel: 建立直徑為36像素的具有下壓效果的圓形按鈕。


 

Commands總目(常用命令集)

Cut(selection): 剪切。


Copy(selection): 復制。


Paste: 粘貼。


Show Brushes: 筆刷設置窗。 


Show Color: 顏色設置窗。


Show Larges: 圖層控制窗。


Show Info: Info信息窗。


Show Actions: 動作集控制窗。似乎多餘。


Show Navigator: 縮放控制窗。


Image Size: 圖像大小設置框。


Revert: 恢復到上次存儲時的狀態。


Crop(selection): 圖像裁切。


Flatten Image: 將圖像各層合並到底層。


Purge All: 清除所有內存記憶,如復制在剪貼板上的內容。


Select Similar(selection): 選取相近的顏色區域。


Grow(selection): 選取相近的且連續的顏色區域。


Flip Horizontal: 水平翻轉。


Flip Vertical: 左右翻轉。


Rotate 90 CW: 順時針旋轉90度。


Rotate 90 CCW: 逆時針旋轉90度。


Rotate 180: 旋轉180度。


New Snapshot: 在歷史記錄中產生一張快照。


New Snapshop/Clear History: 在歷史記錄中產生一張快照並清除歷史記錄。


 

Frames總目(各種邊框效果)

Spatter Frame: 潑濺邊緣效果。


Strokes Frame: 筆刷邊緣效果。


Waves Frame: 波紋邊緣效果。


Ripple Frame: 海浪邊緣效果。


Drop Shadow Frame: 陰影邊框效果。


Photo Corners: 像框效果。


Cut Out(selection): 挖剪效果。


Recessed Frame(selection): 凹陷效果。


Vignette(selection): 挖剪效果。


Frame Channel-50 pixel: 在圖像邊緣之外建立50像素寬度的選擇域。圖像區域增大。


Wood Frame-50 pixel: 50像素寬度的木質邊框。


Brushed Aluminum Frame: 鉛筆刷邊框。


Foreground Color Frame: 根據當前色產生的邊框。


Wild Frame-50 pixel: 50像素寬度雜色邊框。


 

Image Effects總目(圖像效果處理)

Aged Photo: 老照片色調。


Blizzard: 大風雪效果。


Light Rain: 雨絲效果。


Lizard Skin: 蜥蜴皮膚。


Neon Nights: 霓虹燈效果。


Oil Pastel: 油畫效果。


Quadrant Colors: 四色效果。


Sepia Toning(grayscale): 將灰度圖像轉換成褐色色調。


Sepia Toning(layer): 轉換成深咖啡色調。


Soft Edge Glow: 邊緣柔光。


Soft Flat Color: 整體柔光。


Soft Focus: 柔焦。


Soft Posterize: 柔和色調分離。


Colorful Center(Color): 保留中間影像飽和度的效果。


Horizontal Color Fade(Color): 水平色調漸淡效果。漸趨於黑白。


Vertical Color Fade(Color): 垂直色調漸淡效果。漸趨於黑白。


 

Production總目(圖像尺度及格式的變換)

Letter Canvas 150: 轉換成21.59cm,27.94cm,分辨率150dpi圖像。


Letter R Canvas 150: 轉換成27.94cm,21.59cm,分辨率150dpi圖像。


Tabloid Canvas 150: 轉換成27.94cm,43.18cm,分辨率150dpi圖像。


Tabloid R Canvas 150: 轉換成43.18cm,27.94cm,分辨率150dpi圖像。


Legal Canvas 150: 轉換成21.59cm,35.56cm,分辨率150dpi圖像。


Legal R Canvas 150:  轉換成35.56cm,21.59cm,分辨率150dpi圖像。


640x480: 將尺寸調節到640x480。


Export as Gif89a: 輸出成gif格式,具備透明層效果。


Conditional Mode Change: 模式轉換,可供選擇。


Batch Processing: 批處理指令,詳情見《PHOTOSHOP批處理及ACTION


Reduced Color Palette: 索引色轉換。


Fit Image: 等比縮放。


Custom RGB to Grayscale: 將RGB圖像轉換成灰度圖像。


Custom CMYK to Grayscale: 將CMYK圖像轉換成灰度圖像。


Make Clip Path(selection): 將選擇域轉換成路徑。


 

Text Effects總目(文字效果)

Thin Outline(type): 變成空心字。


Medium Outline(type): 變成具有中等寬度邊緣的空心字。


Bold Outline(type):  變成具有較寬寬度邊緣的空心字。


Brushed Metal(type): 金屬及筆刷效果的浮雕效果字。


Cast Shadow(type): 放射陰影。


Chrome(photo & type): 根據底圖產生帶輪廓的立體字(需要輸入文字)。


Clear Emboss(type): 清晰的浮雕。


Die Cut(type): 內陰影。


Frosted Glass(photo & type): 根據底圖產生立體字(須輸入文字)。


Sprayed Stencil(type): 產生羽化邊緣效果。


Text Panel(selection): 平面但有陰影的效果。


Water Reflection(type): 水面反射效果。


Wavy(type): 波紋扭曲效果。


Wood Paneling(type): 木紋質感。


 

Textures:總目(文理材質效果)

Parchment Paper: 羊皮紙。


Recycled Paper: 再生紙。


Sandpaper: 粗砂紙。


Wood-Pine: 松樹紋理。


Wood-Oak: 橡樹紋理。


Wood-Rosewood 1: 紫檀紋理,較亮。


Wood-Rosewood 2: 紫檀紋理,較暗。


Split Wood: 粗糙的紋路。


Asphalt: 柏油路面。


Buicks: 磚墻。


Black Granite: 黑色花崗巖。


Cold Lava: 熔巖紋路,黑白。


Gold Sprinkles: 金屬散點。


Green Slime: 泥色黏液質感。


Ink Blots: 墨水污漬。


Marble: 大理石。


Molten Lead: 液態流鉛。


Neon Rubber Bands: 彩色橡皮筋。


Obsidian: 柏油溶液。


Pastel Glass Tiles: 拼接彩色玻璃。 


Psychedelic Strings: 七彩線條。


Rippled Oil: 油脂波紋,黑白。


Rusted Metal: 暗紅金屬。


Ttained Glass: 彩色玻璃。


Stucco: 灰泥紋路。


20 PostScript Patterns: PostScript圖案。利用Photoshop附帶的PostScript圖案。沒多大用處,可以舍棄。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輕松修復爆光不當的照片


  平時我們拍照的時候,總是會碰到一些時候,太陽光特別強烈,所拍的主體物若處於背光,就會顯得黑黑的,缺乏層次,雖說攝影中背景光和主體物的強烈反差也是一種表現手法,可是通常情況下我們並不希望如此,傳統攝影中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很可能這就是一張廢片瞭。不過現在不同瞭,CS的新功能可以幫助改變這一點,新增的Shadow/Highlight命令正是針對修正剪影式的照片。

  Shadow/Highlight可以調整強烈的背景光,同時還能修正那些因為離閃光燈太近而暴光過度的照片;加亮暴光過度照片的暗部。與以往所不同的是Shadow/Highlight不僅僅是加亮或者減暗整張照片,它使我們可以分別控制照片的亮部和暗部,這是由於該命令在加亮或減暗圖片時,通過陰影或高光間的象素將兩者區分開來。


  1、首先,打開PHOTOSHOP的SAMPLE下的ISLAND GIRL(圖01),我們可以看到由於背光這張照片中的女孩無法看得很清楚,隻有一點微弱的暗部光線(圖02)。


圖01



圖02

2、選擇Image > Adjustments > Shadow/Highlight(圖03),神奇的事情馬上就發生瞭(圖04),小女孩臉部的光線立刻明朗起來,我們通過鍵入數字或滑動滑竿對shadows和highlights分別進行調節,數值越大,陰影處就越明亮,而高光處光線就越暗,多試幾次,直到達到理想的效果,是不是很簡單?


圖03



圖04

  可能你是專業人士,這些調節還無法滿足你的要求,那麼勾選Show More Options你可以看到更多選項,可對陰影,高光等進行更進一步的調節(圖05)。讓我們來看一下這些選項:


圖05

 


Tonal Width :

  控制被修改的陰影或高光的色調范圍。向左滑動是減少色調范圍的值,反之亦然。如果Tonal Width選項的值很小,那就意味著你所調節的區域將限制在陰影中最暗的一小部分,或者是高光中最亮的一小部分。如果Tonal Width是個較大的值,那麼你在調整陰影或者高光的時候可能也會影響其他,諸如中間色調。當Tonal Width的值大到100時,就相當於直射光的調節,也就是說做全局調整。這一選項很重要,默認的是50,但是我們在調節的時候應該根據照片的不同進行改變,如果Tonal Width的值太小,會使我們調節的效果不明顯;但是偏大瞭,很有可能造成陰影和高光部分銜接不自然,這一點要切記。

  如果你發現你在調節SHADOW的時候,中間色調或者更亮的色調變得太明顯,那你就應該把把滑竿向0滑動;如果你希望在改變SHADOW的時候同時改變中間色調,那就把滑竿向100處滑動。

  Radius :

  這是用來控制陰影和高光交界處象素的鄰近區域范圍,越向左滑動,區域越小;越向右滑動,區域越大。剛才已經說過,PS CS正是通過shadow和highlight間的象素來區分暗部和亮部的,所以當鄰近區域大的時候,你在調節暗部或者亮部的時候,可能就會更多的影響到全局。如何選擇最佳的鄰近區域,這是根據不同照片以及想達到的效果而言的,最好的辦法就是不斷地調整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在這裡我調整的Tonal Width和Radius如圖(圖06、07),每張照片的設置都應該是根據照片的不同而不同的,最佳的效果是在不斷調試中產生的,相信你能調出比多多更好的照片。



圖06


 



圖07


  Color Correction(圖08) :



圖08

該選項隻作用於彩色圖片,對調節區域做色彩修正,比如在調整暗部的時候覺得暗部顏色太鮮艷,那就可以把把彩度調低到滿意的效果。但有一點要註意的是,Color Correction的作用范圍與你調整的shadow或highlight的范圍是一致的,所以如果范圍過大,Color Correction也會作用於整張畫面。

  Brightness

  這是針對灰度圖的局部明度修正,這個選項隻有在灰度模式下才會出現,所以我們把原圖轉換成灰度模式(圖09),這時候就可以看到Shadows/Highlights面板下放的Color Correction變成瞭Brightness(圖10),對此進行調節,觀察照片,可以發現現在照片發生的是明度上的變化(圖11)。


圖09



圖10



圖11
Midtone Contrast(圖08):

  該選項用於調整中間色調的對比度。這裡我的調節圖08。

  Black Clip and White Clip (圖08):

  暗部(level 0)與亮部(level 255)色階的調整,Black Clip and White Clip值越大,照片的對比度也會越大,但是有一點要註意的是,過大的值會造成細節丟失,所以要慎用。

  所有的選項都要經過不斷地調整直到達到最佳效果,這個時候你可以用SAVE保存你的調整設置,也可以直接應用。

  到這裡,我們就完成瞭照片的調整(圖12),前後對比一下(圖13-14),同時你也可以將照片做成灰度圖(圖15),調整後的小女孩是不是顯得更漂亮瞭:),你也來試試吧。


圖12



圖13


30471評論點ID>2數量>Photoshop CS攝影師篇詳解之一主題>主題地址>131735作者筆名>簡短內容>發表時間>評論>131719作者筆名>簡短內容>發表時間>評論>評論文章列表>





圖14



圖15

30471評論點ID>2數量>Photoshop CS攝影師篇詳解之一主題>主題地址>131735作者筆名>簡短內容>發表時間>評論>131719作者筆名>簡短內容>發表時間>評論>評論文章列表>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16集:Photoshop視頻多媒體教程(16)——矢量圖象工具

  提示:如果您無法觀看下面的視頻多媒體教程,請點擊這裡下載Flash插件
     視頻文件較大,文件加載可能需要幾分鐘,請您耐心等待。

  點擊這裡全屏觀看 右擊這裡,選擇“目標另存為…”將作品保存到您的電腦中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首先新建一個300*300的文件,在上面寫一個字母(我這裡的字體是“文鼎特圓簡+平滑+寬度增加50%”)如圖:




  2、設置前景色為#A7A7A7,背景色為#F1F1F1,按住Ctrl點擊字母H所在的層,選取H的輪廓,再新建一層,用線形漸變工具,從下往上拉漸變,如圖所示:




  3、用一個深一點的灰色,外描邊一象素,如圖:




  4、依次選擇“選擇”>“修改”>“縮小選區” 半徑設3象素。如圖:



5、設置前景色為#99FF66,背景色為#33CC00,然後新建一層,從下往上拉一個線形漸變,如圖:




  6、用“橢圓選取工具”拉一個橢圓選區,新建一層,做白色到透明的漸變,如圖那樣:




  7、按住Ctrl點擊綠色漸變所在層,然後Ctrl+shift+I反選選區,再單擊激活白色到透明漸變的那個圖層,按Delete鍵,刪除多餘的部分,然後給綠色漸變那一層用深綠色描邊,如圖:




  8、最後激活H所在的文字層,柵格化圖層,然後高斯模糊4象素,如圖:



9、最後再做點點綴,就好瞭。。看看效果吧




  10、最後分別換個顏色瞧瞧,是不是很方便呢?又多學會一種字體效果,不錯吧?呵呵!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08集:Photoshop視頻多媒體教程(08)——印章工具

  提示:如果您無法觀看下面的視頻多媒體教程,請點擊這裡下載Flash插件
     視頻文件較大,文件加載可能需要幾分鐘,請您耐心等待。

  點擊這裡全屏觀看 右擊這裡,選擇“目標另存為…”將作品保存到您的電腦中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通道的應用非常的廣泛,我們可以用通道來建立選區,進行選區的各種操作。也可把通道看作由原色組成的圖像,因此可利用濾鏡進行單種原色通道的變形、色彩調整、拷貝粘貼等工作。將通道和蒙板結合起來使用,可以大大的簡化對相同選區的重復操作,利用蒙板可將各種形式建立的選區存起來,以後再方便調用,而用通道,我們可以方便的使用濾鏡,制造出無法使用選取工具和路徑工具制作的各種特效圖像。


通道的概念


通道這一概念在Photoshop中是非常獨特的,它不象層那樣容易上手,其中的奧妙也要遠遠多於層等。它是基於色彩模式這一基礎上衍生出的簡化操作工具。譬如說,一幅RGB三原色圖有三個默認通道:Red(紅)、Green(綠)、Blue(藍)。但如果是一幅CMYK圖像,就有瞭四個默認通道:Cyan(藍綠)、Magenta(紫紅)、Yellow(黃)、Black(黑)。由此看出,每一個通道其實就是一幅圖像中的某一種基本顏色的單獨通道。也就是說,通道是利用圖像的色彩值進行圖像的修改的,我們可以把通道看作攝像機的中的濾光鏡。這裡讓我們看看一個圖像在不同的獨立通道下是如何的。















原圖



Blue



Red



Green



Cyan



Magenta



Yellow



Black


通道可分為兩種:第一種用來存儲圖像色彩資料的,屬於內建通道,即是我們上面看到的這各個通道;第二種可以用來固化選區和蒙板,進行與圖像相同的編修工作,以完成與圖像混合、創建新選區等等操作,比如說蒙板中說道的Alpha通道。對於通道中的基本使用,我不再多說,基本就是對蒙板的操作。這裡,讓我們看一些特別的通道的應用。


Spot Color(專色通道)


我們知道,印刷品的顏色模式是CMYK模式,而專色是一系列特殊的預混油墨,我們用來替代或補充CMYK中的油墨色。以便更好的體現圖像效果,而要添加專色,就必須利用專色通道。專色可以局部使用,也可作為一種色調應用於整個圖像中。但首先我們要添加專色通道,而要讓專色應用於整個圖像中,又必須先將圖像模式轉為Duotone(雙色調)模式,然後在轉換模式對話框中進行進一步的修改。讓我們來看一下:


1)    將圖像轉換為灰度模式。


2)    執行Image/Mode/Duotone,此時跳出Duotone Options對話框。


3)    Type下拉列表中選擇要使用的專色通道數目。


4)    Ink旁的有斜線的灰色框內單擊,編輯圖像的色調。


5)    Ink旁的顏色塊內單擊,從隨後打開的拾色器對話框中單擊Custom按鈕,選擇專色。



6)    單擊Ok,回到Duotone Options對話框。


7)    將圖像轉換為雙色模式,同時應用專色。


我們最多可以建立四種專色。但如果要在圖像中局部使用專色,就應為圖像添加專色通道。其方法如下:


1)    為欲添加專色部分圖像建立選區。



2)    執行Channel工作面板中的New spot Channel(新專色通道),出現New Spot Channel對話框選項








3)在Solidity(密度)況鐘,輸入0~100之間的數值。用來在屏幕上模擬打印專色的密度。密度為100%時,模擬完全蓋住下方的油墨,密度為0時,模擬完全顯示下方的油墨


3)    Name中當然是給這個新單色通道起個名字。不過,這個名字非常的重要,為瞭便於專色被那些讀取文件的其他應用程序識別,我們不能隨意的取一些怪名字,最好用English,否則,文件無法正確讀取打印,可別怪我呀!


4)    最後,讓我們單擊Ink Characteristics(油墨特性)中的Color(顏色),然後在出現的拾色器中選擇一種顏色。這裡我選用瞭淡藍色。密度設為25


5)    再單擊Ok按鈕,圖像就添加瞭專色,同時通道工作面板出現新建的通道Pantone xxx cvc,其中的xxx代表選擇的顏色的油墨色代號。



最終效果圖


專色通道的效果用別的如選取工具,填充工具也能得到相應的效果。但它在印刷中卻有非常


重要的作用,我將在色彩中詳細討論。


拆分和合並通道


當一個彩色模式的圖像文件太大,我們無法將它完整的復制到介質(軟盤等)可用拆分通道的方法,將一幅圖拆成幾幅灰度圖,在需要時,再將它們合並為一幅圖。


另外,圖像的拆分和再合並還能得到不同的圖像效果。讓我來舉個例子:


1)    打開原圖,再執行Windows/Show Channels











原圖(紅色為主色)




Blue設為主色



將綠色設為主色


2)    點擊Channels面板中的小三角,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選擇Split Channels,將一幅圖像拆分成幾幅灰度圖,其中包括Alpha通道。拆分後的文件可以分別編輯,如果不改變圖像模式,還可以在合並為RGB圖。


3)    再點擊Channels面板中的黑三角,彈出的對話框中,選擇Merge Channels








4 在左圖的對話框中,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疊放順序,Red可以看成是主色,我們把它依次定為1_G.bmp1_R.bmp,然後點擊Ok,我們就看到瞭以上兩幅效果圖。我們可以看到,如此簡單的操作就可改變一幅圖像的整體風格。可見靈活熟練的應用通道,可


以對圖像的色彩做出許多別的工具所做不出的效果。


調整圖像色調


通道圖像的編輯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調整顏色通道圖像,從而使圖像的總體色調發生變化;另一個就是對通道圖像本身進行編修處理,制作復雜的,使用別的工具無法做出的選區和效果。


對於圖像色彩的原理不在這裡敘述。我們來看一個例子,就能知道通道對於顏色的編輯有多麼的強大。








原圖



圖二


1)    打開原圖。


2)    選擇Red(紅色)通道,執行Filter/Artistic/Colored Pencil,然後直接點擊Ok。得到圖二效果。我們看到圖像中的紅色都產生瞭彩色筆的特效








圖三



圖四


3)    再選擇Green(綠色)通道,執行Filter/Artistic/Water Color,直接單擊Ok。得到圖三所示效果。我們看到圖像中的綠色圖像部分產生瞭水彩筆的效果。


4)    最後選擇Blue(藍色)通道,執行Filter/Distort/Shear,並將扭曲線拉的開一些,這樣就可以看到更明顯的效果,如圖四。這麼一來,一幅普通的圖像就變成瞭圖四的效果,試想這又如何用別的工具來做到呢?


我們可以先建立一個選區,然後通過通道對建立的選區進行進一步的圖像修改,還可以應用通道對幾個選區進行混合,並適當的利用濾鏡已得到優秀的特效圖像。


Apply Image Calculations命令


這兩個命令是針對Alpha通道進行圖像的混合處理的,對於建立幾個選區後,再將它們進行混合,往往能得到夢幻般的圖像。


讓我麼先看看Apply Image命令的應用:


1)    打開一幅圖像文件,新建一個Alpha通道,點擊Channels面板有下方的新建圖標。


2)    點擊Alpha通道,此時圖像一片漆黑,不過這是正常的現象。然後讓我們選用文字遮罩工具,在圖像上寫上幾個字,建立一個新的選區。


3)    用白色填充


4)    但擊主顏色通道,切換到正常圖像中。















5 執行Image/Apply Image 出現左圖設置區。


我們把ChannelRGB改為Alpha 1,然後點選Invert。別的不便,此時得到下右圖效果。當我們再把Invert取消,這時得到左下圖效果。可見,Apply Image就是將Source中的Layer填充到Channel中或Channel選區以外的圖像中去。



沒有選Invert



選中Invert


我們看到在選項框下方還有一個Target,其中的Blending(混合)是指混合方式(其中內容很多,在層的介紹中將提到);Opacity(透明度)當然就是控制圖像的透明度瞭。最下面還有一個Mask,對瞭,這也就是一個蒙板選項,就是選擇你想要保護的區域,三個選項和Source一模一樣,也有一個Invert


接著看看Calculations命令:


Image中的Calculations命令提供瞭許多與Apply Image命令相仿的功能,比如說,都可以選用某種混合選項及不透明度而產生混合效果。但也有區別,主要是Calculations不能在一個復合通道中產生效果。


       我們以一個隻有背景層和一個Alpha通道的圖像文件為例,來看看Calculations有些什麼功能。


1)    打開一個圖像文件,如圖一








圖一



圖二


2)    按住Alt鍵單擊Channels工作面板上的新建按鈕,建立以遮罩范圍顯示的通道Alpha 1,也可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選擇Masked Areas


3)    使用文字建立選區,如果對文字大小或位置感到不滿,可執行Edit/Free Transform命令,然後進行調節,最後用白色填充,並取消選區。


4)    使前景色和背景色為默認的黑和白,然後直接點擊Channel工作面板中的新建按鈕,建立以選區范圍顯示的通道Alpha 2通道。


5)    使用矩形選擇工具,選出兩條和文字相交的矩形選框。如圖二示。


6)    選中Alpha 2通道,執行 Filter/Blur/Radial Blur命令,將Amount值設為25Blur Method選擇Spin, Quality選擇Draft。得到如圖三結果。








圖三


7)    接著回到RGB圖像,執行Select/All或按下Ctrl+A選擇全部原圖像,然後執行Edit/Cut命令將圖像剪切到剪貼板上。再執行Image/Calculations命令,並使Source 1Alpha 1Source 2Alpha 2ResultSelection,(使結果為選區)並將Blending(混合模式)選擇為Difference(相差)Opacity值為100


8)    打開Mask面板,將Channels選為Alpha1,最後將Result選為Selection


9)    執行Edit/Past into;得到結果如圖四。



Calculation高級選項



圖四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