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籃網隨著投籃命中而隨風飄逸的那一時刻,筆者的心也突然一起飄動瞭起來,多麼想將這精彩的瞬間記錄下來呀!這不,筆者一不做二不休,選擇瞭自己喜愛的Photoshop7.0,設計出瞭籃球投進後球網跟著舞動的效果;下面就請大傢一起來看看這種特效的制作過程,同時回味一下投籃命中的快感吧!



  1、運行Photoshop程序,打開Photoshop7.0的主操作界面,在該界面的菜單欄中單擊“文件”菜單項,從彈出的下拉菜單中選擇“新建”命令,就能打開如圖1所示的新建對話框瞭;在該對話框的名稱文本框處,大傢可以輸入“籃網飄逸”這個圖象名字,同時在寬度、高度設置欄處輸入新建圖象的寬度為300像素、高度為300像素,將圖象的分辨率設置為96pixels/inch;在顏色模色設置欄處,將圖象的顯示模式設置為RGB color,並在文檔背景設置欄下,將圖象的背景顏色選擇為“白色”,設置好這些參數後,單擊該對話框中的確定按鈕,返回到主編輯界面;

圖01


  2、現在大傢先來看看藍框的設計。在圖層面板窗口中,單擊新建圖層按鈕,來創建一個Layer 1圖層,然後單擊主界面左邊的工具條上的“圓形選區工具”來在Layer 1圖層中畫一個橢圓;



  3、接著將鼠標移動到工具條中的前景色設置按鈕上單擊,將當前編輯區的前景色顏色值設置為#036E68,然後用鼠標在工具條中選擇“漸變”工具,漸變的顏色按照如圖2所示的參數進行設置,

圖02


  設置好以後在橢圓選區中拉出漸變;



  4、接著再選擇“圓形選區工具”來在Layer 1圖層中的橢圓內部,畫一個橢圓選區,這樣大傢就能減去中間部分,從而得到一個橢圓圓環;接著大傢可以按住鍵盤上的ALT鍵移動復制此圓環,將兩個圓環的位置疊加到合適位置處,大傢就可以實現籃框的制作瞭,如圖3所示就是籃框效果圖;

圖03


  5、下面就該進行籃球網的設計瞭,在設計球網時,大傢可以先在圖層面板窗口中,單擊新建圖層按鈕,來重新創建一個圖層,接著再在工具條中選擇鋼筆工具,在新建的圖層中按照如圖4所示的畫面來描繪籃球網線的路徑;

圖04


  6、返回到工具條上,選擇鉛筆工具,將筆刷的大小設置合適,同時將筆刷的顏色設置為#B52E34;將鼠標移動到路徑面板窗口中,單擊路徑面板窗口中的向右箭頭的小三角,隨後程序將打開一個快捷菜單,如圖5所示;

圖05


  在該菜單中,大傢可以選擇“描邊路徑”命令,在隨後出現的如圖6所示的界面中,選擇描邊的工具為“鉛筆”,並單擊確定按鈕;

圖06


  7、接著大傢可以將當前制作出來的路徑進行復制,在復制的過程中大傢要註意籃球網線的明暗效果變化,復制並移動各路徑到合適的位置處,最後得到的網線效果應該象如圖7所示的那樣,這樣便於將籃球網線合並成球網;

圖07


  8、對如圖7所示的網線圖層進行若幹次復制,然後使用工具條中的移動工具,來調整各個圖層中的網線位置,使網線絞接排列在一起,排列的過程中註意近大遠小的常識和顏色的的調整規律,使之出現透視關系,最後大傢應該得到5條籃網線,其效果圖如圖8所示;



  9、到目前為止,大傢已經設計好瞭籃網的最基本元素,現在隻要再想辦法讓這些元素組合成籃網就可以瞭;重新返回到圖層窗口中,用鼠標選擇好如圖8所示的圖層,然後依次在菜單欄中執行“圖層”/“復制圖層”命令;

圖08


  10、再用鼠標選中復制後得到的圖層,並用鼠標單擊菜單欄中的“編輯”/“自由變換路徑”命令,來將該復制後的圖層稍微旋轉一個合適的角度,同時使用CTRL+U命令來按照遠近調整物體明暗,接著再用移動工具調整好該圖層中的網線的對齊位置;



  11、選擇“矩形選區工具”來將籃網兩側的網線線條選中,並分別執行菜單欄中的“濾鏡”/“模糊”/“模糊”命令,要是效果不太明顯的話,可以重復執行這樣的命令幾次,最後大傢將會得到一個如圖9所示的效果畫面;

圖09


  12、圖9所示的籃網還沒有一點動感,為此我們在接下來的步驟中要對籃網進行動感修飾,以便讓籃球網產生一種飄逸的效果;返回到圖層窗口中,並用鼠標左鍵單擊籃網圖層;隨後,大傢在主操作界面中,用鼠標單擊菜單欄中的“濾鏡”菜單項,在接著打開的下拉菜單中依次選擇“扭曲”/“曲線”命令;



  13、在接著打開的圖10所示的參數設置對話框中,

圖10


  大傢必須將“Wrap Around”選項選中,設置好以後單擊該對話框中的確定按鈕返回到Photoshop的主編輯界面中;



  14、為瞭使籃網飄逸效果設計得更形象一些、更逼真一點,大傢可以將鼠標移動到工具條中,然後根據籃球球網實際飄逸的情況,來選中“減淡工具”或者“加深工具”,將籃網飄逸後的局部顏色細節進行調整;



  15、重新返回到圖層窗口中,單擊新建圖層按鈕,來重新創建另外一個圖層,在這個圖層中,大傢再象征性地設計一個籃板,以方便固定籃框;設計籃板時,大傢隻要在新圖層中畫一個正方形區域,並填充合適的顏色,同時對正方形區域進行適當程度的羽化,接著再打開圖層效果畫面,給該圖層設置合適的投影效果;



  16、最後,大傢可以將制作好的籃板、籃框和籃網圖層進行巧妙的拼合,同時復制籃網,並使用CTRL+U命令對它的顏色明暗的變化進行合適處理,並用移動工具擺好位置,以便讓籃網按籃框圍繞;再用黑色的小圓在籃框的相對位置做出籃網網繩穿出的小孔,調整籃網位置,做出線條從裡面拉出來的效果;



  17、所有的設置完成後,在菜單欄中依次執行“圖層”/“拼合圖層”命令,這樣Photoshop程序就能將所有圖層合並起來,大傢就能看到一個如圖11所示的籃網飄逸效果瞭,接著大傢可以選擇合適的保存方式將設置的效果畫面存起來。

圖11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信許多朋友都有這樣的經歷:填寫應聘表、考個駕照或是辦個工作證經常會用到免冠照,可每次都想不起來上回留下的底(照)片放在哪裡,回到傢裡翻天覆地地一陣好找,結果常常是無功而返,最後隻好一邊抱怨自己記性不好一邊梳妝打扮走進照相館,一番討價還價之後,然後極不情願地把銀子數給照相館老板,到瞭下回這樣的情形依然會重現。要是我們做好一個無需底片的數碼免冠照存在個人電腦或軟盤裡,隨用隨擴,豈不是要省掉許多麻煩!而且會讓你省下不少銀子,怎麼樣,趕快跟我來,一步一步輕松搞定您的個人數碼免冠照。


    第一步:選一張適合制作免冠照的照片,按照100%的比例300像素的大小掃描,存為“免冠照.jpg”格式(如果您有數碼相機可就省事多瞭,請人拍一張正面照片就可以瞭)。用Photoshop 7.0打開這張圖片,按鍵盤上的“C”鍵選取裁切工具,在裁切工具選項欄中輸入固定寬度2.78cm,高度3.8cm,分辨率300像素/英寸。然後在圖片中選取需保留的范圍(如圖1),按回車確認。





    第二步:按“P”鍵選取工具欄中的鋼筆工具,依次在圖片中圍繞人像輪廓增加錨點並閉合路徑,然後按下“Ctrl”鍵用鼠標拖動錨點直到適當位置(如圖2);在菜單中選取“窗口/路徑”顯示路徑面板,點擊當前工作路徑,按“Ctrl+Enter”使路徑變為選區;在菜單中選取“選擇/修改/收縮”,收縮量設為1個像素後確定,按“Ctrl+Alt+D”羽化選區1個像素,然後打開圖層面板,按鍵盤上的“Ctrl+J”通過拷貝選區建立圖層1;選擇背景層,設置工具欄中前景色為紅色,按鍵盤上的“Alt+Del”用前景色填充背景層為紅色。





    第三步:在菜單中選取“圖像/畫佈大小”,調整畫佈大小為寬3.1cm,高4.2cm(如圖3);選取菜單中“編輯/定義圖案”,在名稱欄中輸入“免冠照”後確認(如圖4);








    第四步:按“Ctrl+N”新建一個圖像,定義寬度為12.7cm,高度為8.89cm,分辨率300像素/英寸;按鍵盤中的“G”鍵選擇填充工具,在填充工具選項欄中調整“前景”填充為“圖案”填充,在圖案選項中選擇上一步定義的“免冠照”,然後填充畫面(圖5);按鍵盤中的“M”鍵,用矩形選框工具選擇右側和下側多餘的圖像按“Del”鍵刪除。按“Ctrl+A”全選圖像,按下“Ctrl”用鼠標拖動圖像至中間合適位置,保存。進行到這裡您的個人免冠照就完全做好瞭,不過為瞭方便文件交換和利於存儲,建議您將此文件另存為一個“jpg”格式的文件,品質調整為10以上,這樣您就可以很方便的把它存儲在一張3.5英寸的軟盤上瞭。





    目前,全國各大中城市都有許多的數碼彩擴店,而且擴印一張5英寸的數碼價格也大都1到3元之間,您現在隻需要把存好文件的軟盤交給彩擴店,五分鐘後您就可以看到您的大作瞭,嘻嘻,是不是很滿意?高興之餘別忘記取回您的軟盤或其他存儲器,下回還要用的喲!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hotosho 7.0的圖層效果對創建網頁按鈕和翻轉狀態十分有效。應用任何組合的效果,然後將這種組合作為一種圖層樣式保存下來,這樣你就可以立即將它應用到其它圖層上。這裡,我們將告訴你如何為你的網頁按鈕添加一種3D效果。





(圖main)




  1.在新層中繪制一個按鈕



  創建一個新層,繪制你的按鈕。(我們使用矩形工具來創建一個方形。)在圖層面板中雙擊按鈕圖層,顯示圖層樣式對話框。





(圖step01)




  2.設置圖層效果



  從圖層樣式對話框的左邊欄中選擇一種效果,然後用右邊相應的選項修改效果。這裡,我們選擇瞭“圖案疊加”效果,然後選擇一種看上去像是生銹的紋理圖案。





(圖step02)




  3.應用額外的效果



  從樣式列表中選擇一種額外的效果,修改其選項,使它看起來更為精致。我們添加瞭兩種效果:下拉陰影與斜面和浮雕。在斜面和浮雕選項中,我們選擇瞭紋理。在紋理面板中,再次使用銹跡圖案,然後調整縮放和深度滑塊,賦予圖案3D外觀。





(圖step03)




  4.以樣式形式保存效果



  選擇圖層,在樣式面板中點擊創建新樣式按鈕,在新建樣式對話框中輸入樣式名稱。





(圖step04)




  5.創建更多的層樣式



  除瞭3D效果的銹跡圖案之外,我們還要創造另一種樣式,以使我們按鈕上的符號看起來像是被刻在表面上一樣。



  在第二種樣式中,我們將內陰影、漸變疊加和圖案疊加效果合並在一起。這次的圖案疊加,我們依然選擇瞭和剛才同樣的銹跡圖案,使顏色和紋理保持一致。





(圖step05)




  6.在別的圖層中應用這個樣式



  一旦你創建瞭一個圖層樣式,你就可以將它應用到別的圖層上。僅僅需要在圖層面板上選擇一個圖層,然後點擊樣式面板中的樣式就可以將它應用在圖層上瞭。



  以圖層樣式的方式來儲存組合效果可以為你節省時間,提高效率。你不需要重新創建類似效果,或是費力記住所有設定數值。你可以任意創建樣式,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圖step06)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首先得說明一下,做一個筆刷並不簡單的,因為它並不是單純的圖片定義。一個藝術筆刷,通常是作者自己定義,方便於以後的應用。



  本教程隻是簡單的教你如何使用,隻適合於菜鳥級用戶,高手請回避。



  開始吧



  在工具箱中選擇畫筆工具,然後在屬性條中進行如左圖的操作。



  1:喜新不厭舊,調入新的筆刷但保留原來的筆刷。



  2:喜新厭舊,調入新的筆刷後,原來的被清掉瞭。



  不過放心,隻需"Reset Brushes"就可恢復到默認的設置瞭。



  上一步操作後,會打開Load對話框,找到你筆刷的路徑(別問我,我怎麼知道你存放在哪裡呢),然後選擇你要用的筆刷。





  這時筆刷調出來瞭,這個016.abr的文件裡面有四個筆刷,選擇你需要的一個。上面那個控制軸是調節筆刷的大小的。



  這時最後先設置你的前景色,才好應用筆刷,這樣做,省事嘛,或者你以後再調顏色也好。



  本例設置黃色,然後用畫筆工具在圖像中輕輕一點,搞定。看左圖結果,省事吧。假如你自己慢慢描繪的話,最好是煮一杯咖啡,準備加班。



  小 結



  筆刷的使用隻是一個輔助,設計最重要還是創意!!!



  另一篇關於提高效率的文章:《與中國功夫一樣厲害的“動作”》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概不少人都保存著許多老照片,隨著歲月的流逝,散發著回憶的淡淡芳香。能將它們復原的話,無疑是件幸事。如果你對Photoshop稍有瞭解,那你就會知道,修補老照片對Photoshop來說早已不是什麼新鮮課題。在7.0版之前,我們一直都在使用仿制圖章工具,在7.0版中,Adobe新增瞭復原筆刷(Healing Brush)和補丁工具(Patch Tool),使我們的修復工作更加輕松。但我們在這篇文章中將要講到的並不是這兩種工具的應用,而是一些實用的修補技術。請和我一起,耐心走過這段珍藏在心底的歲月。

  

  一、一張小像



  這裡有一張圖片,大概是一位貴婦人的畫像。幾十年,甚至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瞭。我們用它來作為本節的素材。它看起來的確需要加工一下。(圖01)

圖01


  1.把這張圖片在Photoshop中打開,檢查它的通道。可以發現,這站圖片真正的損壞是在藍色通道中的。圖像缺乏對比,還有一些污漬(圖02)。我們首先要做的,是用色階工具和亮度/對比度工具來調節圖像。

圖02


  打開色階工具,將輸入色階依次設為63、0.89、255,輸出色階為0、254,使圖像色調變暗;再用亮度/對比度工具,將亮度設為+29,對比度設為+32,加大對比度。(圖03)

圖03


  2.接下來,我們要修補圖像中一些損壞的部分。在工具箱中選擇仿制圖章工具,在選擇合適的不透明度和筆刷大小後,按住Alt鍵,定義復制源點,進行修補。必要時,可以把圖像放大。



  如果你較為耐心和細致地做完瞭這項工作,那麼現在的圖像看起來已經比較幹凈瞭。在這篇教程中,我們隻需要這張圖像的主要部分,也就是這個婦人的像,而不需要邊框部分。我們會在下面為它創制一個全新的像框。(圖04)

圖04


  3.現在,回到RGB通道中,執行色相/飽和度命令,為圖片添加一些生命力,數值為色相-97,飽和度-83,明度0,註意不要勾選“著色”模式;再用色相/飽和度命令稍微調節一下,亮度為+20,對比度為+22,這樣,圖像被上瞭一種藝術化的色彩(圖05)。

圖05


  如果你願意的話,還可以用圖像>調整>變化命令,使圖像色調進一步發生改變(圖06)。變化命令對於不需要精確色彩調整的平均色調圖像最為有用。想將顏色添加入圖像的話,就點擊相應的顏色預覽圖,想減去就點擊相反顏色的預覽圖。在“當前挑選”框中可以預覽到圖像的變化。這裡我用瞭較暗模式。再將畫面輕微地模糊一下,這樣,這張圖片本身的復原工作就基本上完成瞭。

圖06


  4.這張圖片所帶的邊框損壞的程度比較嚴重,很難將它完美的修飾好,所以,我們不得不放棄它。作為補償,我們需要為這副畫再配上一個像框。



  首先,我們用橢圓工具在畫佈正中畫一個包括人物的橢圓,不能太小。反向選擇,作為像框的選區。新建一層,填充黑色,執行“添加雜色”濾鏡,數量為50%,高斯分佈,單色;再執行像素化>晶格化濾鏡,單元格大小由你的圖像大小決定,這裡用的是10(圖07)。在進行下一步的著色之前,需要用亮度/對比度命令減小對比,然後用色相/飽和度命令著色。進入圖層樣式對話框,選擇“斜面和浮雕”模式,樣式選擇“內斜面”,方法為平滑,深度為120%,大小為5像素,陰影角度為120度,其餘按照默認。為圖像添加立體效果。(圖08)

圖07


圖08


  我們還要為像框加上幾個別致的螺絲。可以用KPT5中的ShapeShifter來實現我們想要的效果。新建一個圖像,選一個圓形,進入KPT5的ShapeShifter濾鏡界面,調整Main Shape和Environment的選項,如圖(圖09),取消陰影設置,其它設置不變。

圖09


  在Photoshop濾鏡菜單下選擇渲染>鏡頭光暈,設置亮度為100%,鏡頭類型為50-300毫米變焦,為球體加上光暈效果。(圖10)

圖10


  打開選擇>修改>收縮,將選區收縮1像素,把球體剪切到像框上一層,縮放到合適大小後,復制三個,分別放置在圖像四角。這樣,這張照片就以新面貌出現瞭。(圖11)

圖11


  小結:這種類型的照片,在修復之前,先要檢查通道,確定是哪個通道的損壞,調整單一通道後,修補破損,再回到復合通道中,調整圖像的主色調。



  二、童年的回憶



  真是一張慘不忍睹的照片!一半已經嚴重褪色,其它部分也已損壞的不成樣子。(圖12)我們需要修補破損的地方,還要為它重新上色,撿回童年的色彩。這張照片褪色得這麼厲害,我們已經無法推斷出它原來的色調瞭。看來我們得為它上新的顏色。我們保留背景上的初始圖像作為參考,但一開始,我們要先確定損壞發生在哪裡。在這篇文章中會涉及到許多東西,所以我會講的非常詳細,請耐心地看下去。要知道,一些照片已不可能完全復原瞭,但大多數都可以用下面我介紹給你的方法來挽救。

圖12


  1.首先,復制背景層,將副本做去色處理,再用亮度/對比度命令調整,亮度為-15,對比度為+22。(圖13)

圖13


  2.在圖像上會有許多需要修補的地方(圖14),這一步,你就要用我們在第一部分中所介紹的方法,用仿制圖章工具一一修補。看到一些不該存在的點和區域,就想辦法清除它。這是處理好的處理好的照片,圖中小女孩身上的污點已被抹去。(圖15)

圖14


圖15




  3.我覺得,從美學價值上來講,照片上位於小女孩頭上和右邊的電線桿很礙眼,破壞瞭畫面的和諧,所以,再次使用仿制工具把它從畫面上除掉。如果你想修補畫面上一些方形或矩形的區域,就像在這裡我們想做的,可以依照圖中相關的部分來對齊仿制區域。如在這副圖中,我們想去掉圍墻和屋頂的木桿,就要分別從圍墻和屋頂復制,在仿制圖章工具屬性欄中選擇“對齊”,再塗抹到畫面中,這樣被復制的像素就會按順序排列。由於屋頂部分被遮住的部分很小,所以要用一個比較小的筆刷來替換。在仿制圍墻時,我采用瞭矩形筆刷來替換柔性的圓形筆刷,這樣可以保持磚塊堆砌的連續。然後我選用模糊工具,用很小的筆刷來柔化磚塊的邊緣,以使它們連接的更好,看不出拼圖的痕跡。還不要忘記抹除木桿留在草地上的影子。(圖16)

圖16


  4.現在,我們要來修補照片上的裂痕。你可以會問,這次該怎麼辦?其實你還可以使用我們可以信賴的朋友,仿制圖章工具。不過需要將這一部分圖像放大,近距離的觀察,再仔細修補。(圖17,18)

圖17


圖18


  5.接下來,你可能已經猜到瞭,我們要處理照片最左邊浸瞭水的部分。不過這次,我們需要一些想象力和創造力,用我們的藝術感覺來對付那部分屋頂和陰影的損壞。



  為瞭恢復那些被水浸過的草坪,我們還要動用仿制圖章工具。按下Alt鍵,復制一小塊區域,然後選取一個新的區域為源點進行復制,以使草地看起來更自然些。在那些靠近墻腳有植物生長的地方,我選擇復制瞭一些距離較遠的植物,這樣比較不易被看出是仿制的。和剛才一樣,大部分時間我都用瞭柔化的圓形筆刷,但在仿制圍墻時使用瞭矩形筆刷。



  請記得,越是靠近前面的畫面,細節越要豐富。你需要復制畫面前面的草到需要替換的地方。在仿制完成後,你可能需要柔化一些區域,以消除明顯的分界線。



  在草地完成之後,填充小女孩背後的影子。用模糊工具柔化邊緣。如果想得到效果逼真的陰影效果,可以選擇塗抹工具,將壓力設為100%,選擇一個很小的筆刷,在陰影上塗抹,使陰影接近真實。(圖19)

圖19




  6.OK!修補破損的程序已經完成瞭,接下來是上色過程。這次,我們采用鋼筆工具選取輪廓。新建一層,將圖像放大,看清更多的細節。首先選擇處理天空,在完成之後就將這一層隱藏起來。然後,依次按同樣的過程處理圍墻、草坪、房子。也就是說,為它們單獨新建一層,上色完成之後將之隱藏。這些都完之後,就可以對小女孩開始著色瞭。這需要花一點腦筋,但我想應該不成問題!



  現在,在背景層上新建一層,選擇鋼筆工具,勾出天空的輪廓。打開路徑面板上“將路徑作為選區載入”按鈕,載入路徑選區。也可以按Ctrl+Enter,載入路徑,更加方便。



  天空的顏色我選擇瞭兩種稍有區別的淺藍色,用線性漸變在選區內填充。將圖層混合模式設為“疊加”。完成之後,取消選擇,將工作路徑從路徑面板刪除。(在下面幾步也要這樣,不再贅述)(圖20)

圖20


  也許你會覺得這樣的工作單調而乏味,遠不如你想象中那麼有趣。也許是吧!但如果試著想想拍攝這張照片當時的情景,也許會好一些。



  7.下面我們來填充圍墻和草坪,還要給圍墻下的植物一些特色。使用鋼筆分離你要著色的每一塊區域,不要忘記為每一塊新建一層。



  我將圍墻也用線性漸變填充,並將圖層不透明度設為52%。草地用綠色填充,圖層混合模式設為“屏幕”,還為它稍微添加瞭一些雜色紋理,數量為13,分佈為高斯分佈,不要選擇單色。不要奇怪,現在它看起來不太理想,那是因為我們的工作還沒有完成的緣故。請和我一起繼續下去。



  在對草坪使用瞭雜色濾鏡之後,新建一層,選取噴筆工具,前景色選用一種和草地顏色對比較大的綠色,噴塗靠近墻腳的植物。復制這一層,將副本層輕微模糊一下,圖層混合模式設為“正片疊底”;然後用吸管工具選取照片中的深灰色,用它來填充副本層下的植物層,用高斯濾鏡模糊以後,作為植物層在墻上的投影。



  為背景上的晾衣架新建一層,在用鋼筆勾選路徑後,轉換選區,填充白色,取消選擇。將這一層復制,選擇圖層順序中下面的一層,填充深色,高斯模糊後,將這一層稍微移動幾像素,和上一層有些距離。對晾衣架也要運用輕微模糊,以消除生硬感。



  按照同樣的方法,分別為屋頂和墻體上色。這樣,背景的上色工作就做完瞭。仔細檢查一下畫面,看看有沒有還能改進的地方,比如在天空、圍墻和草地之間的過渡太突然,線條不夠柔和,我們可以用模糊工具將邊界柔化,使之銜接地更自然。在一切無誤之後,復制一個文件副本,在副本中然後拼和所有圖層。(圖21)

圖21




  8.在副本文件中,復制背景層,在背景層副本中用鋼筆工具勾出小女孩的路徑,轉化為選區,剪切下來(圖22)。

圖22


  這樣,會在小女孩的區域形成透明。如果直接在背景層剪切,透明區域會被背景色填充。將包含透明區域的背景層副本拖移到原始圖像中,拖移時按下Shift,如果兩副圖像的大小一樣,就會自動對齊剪貼圖像原始位置。這時,你的原始圖像中應該包括瞭灰度照片,各層色彩和一個彩色背景層。現在,著色的作用完成,可以刪除各個色彩層瞭。你也許會奇怪為什麼要這麼大費周章,為什麼不能直接將各個色彩層合並後切去小女孩的部分呢?因為我們在各個層用瞭不同的混合模式,必須要保持層的獨立才能保持層的屬性,所以我們才采用瞭這樣的辦法。其實,在這裡,最簡單的法子,就是我們在別的文章中介紹過的“蓋印可見圖層”的方法。簡單來說,就是在最頂上新建一層,然後按住Alt鍵,從圖層菜單中選擇“拼合可見圖層”,這時新圖層中就會出現以下所有可見層。這是個很實用的Photoshop技巧。如果你願意的話,還可以柔化剪切層的邊緣。(圖23)

圖23


  9.剩下的工作主要是為小女孩上色瞭。單獨創建一層為皮膚著色,在填充瞭肉色之後,將圖層混合模式改為“疊加”,圖層不透明度降為67%;皮膚上的高光層用正常模式,不透明度為17%;衣服層的模式為正常,不透明度為25%;頭發層的圖層混合模式為“疊加”,不透明度為54%,還要稍用一點高斯模糊;頭發的高光的添加方法和皮膚相似,也要用高斯模糊來消除鋸齒;最後,我還在她的衣服上增添瞭一點花邊作為裝飾。(圖24)

圖24




  10.最後,拼合人物層和彩色背景層,用仿制圖章工具修飾小女孩身邊的灰度邊緣。用色相/飽和度命令將圖像的飽和度提高+11。需要的話,可以用圖像>調整>變化命令,做最後的調整。這樣,這張照片就完成瞭。(圖25)

圖25


  小結:加工這類照片的方法,在於平面分解,就是說將圖像分為幾部分,逐個修補。如果說第一種方法是將圖像縱向解剖,尋找問題所在的話,這種方法就是橫向的。因為這種圖像在通道上找不到明顯的問題,所以我們需要采用這種方法。

  

  三、色彩魔法



  這一節裡,我們要介紹快速給黑白照片上色的方法,也可以說是上一節的補充。(圖26)

圖26


  1.我準備將過程作一個簡單的介紹,以使大傢有個大致的瞭解。

  新建一個圖層,從皮膚開始,用鋼筆工具勾勒出臉部的形狀,還有胳膊和手,再將路徑轉化為選區;選取膚色後,填充選區。將圖層混合模式改為“正片疊底”。(圖27)

圖27


  2.新建一層,將噴筆壓力設為43%,模式設為“疊加”,選擇一個很小的筆刷。填充眼白和牙齒。如果想要精細一些的話,可以按照剛才的過程進行。(圖28)

圖28




  3.新建一層,實用鋼筆工具,勾出頭發的形狀。選擇合適的發色進行填充。將圖層混合模式設為“疊加”,不透明度為43%。為瞭使發跡線柔和,選擇模糊工具進行模糊。如果還是顯得生硬,就選擇海綿工具,褪去一點顏色。我對這一層使用瞭高斯模糊,柔化整個圖層,使邊緣柔和。(圖29)

圖29


  4.用相同的方法處理衣服。填充之後,將混合模式改為“顏色”,不透明度為21%。同樣的方法也被用於處理帽子。至於帽子上的花朵,在填充後,模式被改為“色相”,不透明度為100%。帽子下的一小塊區域很容易被忽略掉,我將它填充為深綠色,設為“疊加”模式,不透明度為100%。(圖30)

圖30


  5.對於小女孩穿的長襪,我們將圖層混合模式設為“柔光”,不透明度為100%,鞋子也用“柔光”,不透明度為66%。(圖31)

圖31


  6.在完成對傘的上色後,新建一層,選擇噴筆,在傘上加一些裝飾性的條紋,設置混合模式為“疊加”,100%不透明。(圖32)

圖32




  7.如果還嫌衣服不夠漂亮,那麼我們可以再為它添加一些花邊。用噴筆工具在衣服的領口、袖口等部位,繪制一些花邊,然後將圖層改為“正片疊底”,25%不透明度。(圖33)

圖33


  我們還要給小女孩的唇和臉頰上增添一些顏色,使小姑娘更嬌艷。用噴筆在嘴唇上輕塗,正常模式;在臉頰上塗抹時將噴筆的不透明度降低到11%(圖34)。

圖34


  8.用鋼筆工具勾出背景范圍,調整色相/飽和度,為之加上邊框,再用渲染濾鏡中的鏡頭光暈,在背景中加入眩光。(圖35)

圖35


  或者,你也可以試著在別的地方,加上引人註目的元素,如衣服,臉上,或是別的什麼。



  一旦你掌握瞭這種方法,你就可以無拘無束的盡情發揮你的想象力,不再局限於特定的圖層模式,黑白圖像的上色就不在話下瞭。



  四、黑白世界



  在這一節,我們準備修補一張50年代的黑白老照片。在此之前,我們已經或多或少的接觸到瞭一些這方面的領域。在這一節中,我們將單純就黑白照片來敘述,不牽涉到色彩問題。我們將用色階工具來調整。從某一方面來說,色階工具比曲線工具直觀。所以,當你第一次調整圖像時,色階工具是個不錯的選擇。(圖36)

圖36




  1.在放置圖片後,按Ctrl+L打開色階命令對話框。對話框中顯示的直方圖表明瞭圖像中活動層像素的分佈情況(圖37)。輸入色階的三個小三角分別控制瞭圖像的高光、暗調和中間調。輸出色階的兩個三角用於控制圖像的對比度。在本篇中我們暫時不用輸出色階的調整。

圖37


  由於圖像的像素都集中在37~255之間,所以我們將輸入色階的兩個三角分別放置在37和255的位置上,增加暗部區的對比;再將中間色調值設為0.88,增加中間色調區的對比(圖38),結果就會如下圖(圖39)。我們可以很清楚的感覺到,圖像模糊地厲害,需要銳化處理。

圖30


圖39


  2.復制背景層,將這一層命名為“Median Blur”,點擊背景層旁的圖層可視性標示,隱藏背景層。



  3.在濾鏡菜單下,選擇銳化>USM銳化,在Photoshop所帶的四種銳化方式中,這是最好的一種。將數量設為290%,半徑設為1.0,閾值為0。從預覽窗口可以看到圖像的變化。(圖40)

圖40


  4.接著對這一層執行雜色濾鏡>中間值,設置半徑為1像素。中間值濾鏡是通過混合選區中像素的亮度來減少圖像的雜色。通過設置半徑,Photoshop會尋找半徑范圍內亮度相近的像素,刪除與相鄰像素差異太大的像素,並用找到的像素的中間亮度值替換中心像素。這個濾鏡我們平時用得較少,但在消除或減少圖像的動感效果時會起到很好的效果。(圖41)

圖41




  5.設置這一層的圖層混合模式為“疊加”。這樣,圖像的對比得到瞭明顯加強。(圖42)

圖42


  小結:在修圖過程中,我們很少能用到濾鏡,但在這張圖中,USM銳化,中間值濾鏡給瞭我們很大幫助。此外,“疊加”的模式也是我們經常用到的。



  基本上,我們已經知道瞭用Photoshop翻新照片的所有技巧。沒有太多的復雜技術,隻是需要多加練習,培養感覺。大部分時候,人們都喜歡彩色照片,所以,調整圖像色彩在翻新照片中也很重要,有機會我們會詳細討論。照片翻新,再次證明瞭在Photoshop的世界裡,時光可以倒流!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張圖片有兩種看法,相信大傢還沒有聽說過吧。今天就給大傢介紹一種圖片的新看法,初看之下,跟普通圖片沒有什麼區別(如圖1),當你按[Ctrl+A]卻是另外一張圖片(如圖2)。是不是很有趣呢?



圖1



    按Ctrl+A從


  圖1變成圖2



圖2



圖3



圖4





  既然是合成圖,一定需要兩幅圖片。這裡選瞭一個帥哥的照片和一個魚缸圖片,用背景比較深的魚缸作為底層圖片,而帥哥的照片作為隱藏圖,這樣顯示效果會好一些。接下來將兩幅圖片合並在一起,將帥哥的圖層放在上面,魚缸圖層放在下面(如圖3)。接下來我們建立一個新文件,寬度和高度為2像素,(這樣新建立的圖片就有4個像素,正好黑白各兩個),將這個圖像放大到1600%,然後用鉛筆工具點上兩個點,定義成為圖案(如圖4)。



  選擇帥哥那個圖層,新建立一個通道,在“填充”裡面選擇剛才定義的新圖案。按住鼠標左鍵不放,點擊選中新建立的通道。然後選擇圖層,在帥哥的那個圖層上面按下[Del]鍵,這個步驟就是將白色部分像素去掉。接著再點擊魚缸那個圖層,然後進行反選([Shift+Ctrl+I]),接著進行刪除。這樣兩幅圖層就采用瞭正好相反的位置進行像素刪除,Windows中的圖片是否被全選標志就是,是否在其上面加瞭一個黑白相間的蒙版。蒙版的白色部分是透明的,黑色部分是不透明的。利用這一點,全選前後的兩個圖像其實本來就同時存在於一幅圖中的。這樣這個特效圖就算基本做好瞭,放到IE裡面看看效果不是很理想,我們還要進行一些調整。先選擇帥哥的那個圖層,然後在“不透明度”裡面調整為35%左右,這樣做的效果是讓隱藏圖在普通狀態下顯示不很明顯。接下來多復制幾個魚缸這個圖層,在復制的圖層選項當中用“疊加”,這樣背景圖顯示的就更清晰。



  全部都選擇完再試試,發現效果已經相當不錯瞭。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合並圖層([Shift+Ctrl+E])幾個圖層合並成一個圖層。然後保存為JPG或者BMP格式的文件,這樣這幅畫中畫特效圖就做成瞭。好瞭,大功告成!



  是不是很神奇啊,還等什麼,趕快自己也做一個去吧。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雙擊圖層,先將背景層變為普通圖層。



  2. 按圖層上的蒙版按鈕為圖層增加一個蒙版。



  3. 選擇噴搶工具,調整好畫筆大小,.將畫面上不需要的部分用噴搶工具噴去(技巧1:離人物較遠的部分,可以使用大的硬畫筆噴去不需要的背景;靠近人物邊緣的部分,可以使用軟並細小的畫筆進行噴去不需要的背景),先大致的將人物的輪廓勾勒出來(技巧2:如果不小心將人物噴掉瞭,可以使用橡皮工具恢復。)。



  4. 在圖層面版中新建一個圖層,填上黑色,並將這個圖層放置再圖像層下面。(加這個黑色的背景層是為瞭查看扣出來的人像效果。)(提示:這個圖層也可以再一開始的時候就建立,但是不管你何時建立,都必須放在圖像層的下面。)



  5. 回到蒙版層,現在用更細小的畫筆進行仔細的修圖,.將不需要的部分徹底的修幹凈。(技巧1:可以使用畫筆工具、鉛筆工具等仔細的修去不需要的部分。)(技巧2:在修復人像邊緣的時候可以用調整畫筆的壓力大小來控制人像的邊緣。)。



  6. 經過我們耐心的修復後,一個完整的人像就出來瞭,.現在將黑色的背景層刪除掉,再加上你喜歡的背景,一副完整的人物扣像就出來瞭。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麗溫馨的照片,清新動人的圖片,在欣賞之餘,給它們加一個精美的邊框怎麼樣?一幅一幅地加?那多麻煩!用Photoshop的Action動作面板來錄制一個“邊框Action”就方便得多瞭。隻要打開需要添加邊框的相片,點擊Action面板上的“執行動作”按鈕,一切操作就由Action代勞瞭(Action可理解為photoshop的“宏”,它能夠將一系列命令組合成為一個單個的動作,從而自動地、準確地完成重復的操作)。下面,就讓我們用Photoshop 7.0的Action為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加一個邊框吧!


    運行Photoshop,打開“蒙娜麗莎”圖片,設置你喜歡的邊框顏色。這裡,筆者選用的是Filter-Reader-Clouds濾鏡(即用前景色和背景色隨機組合填充所選區域),前景色用“R:100、G:0、B:0”、背景色用“R:150、G:100、B:100”。下面就可以開始邊框Action的錄制瞭。





    1. 在Action面板中選擇新建序列按鈕,打開圖1所示對話框,在Name欄中輸入序列的名稱My Action。


    2. 在Action面板中選擇新建動作按鈕,打開圖2所示對話框,在Name欄中輸入動作的名稱Picture Frame,在Set(序列)欄選擇我們剛建好的My Action序列。Function Key是設置熱鍵,這裡我們可以不設,保持原選項None。Color功能是設置Action在以按鈕模式顯示時的該動作按鈕的顏色,可以保持默認設置。設置完成後點擊Record按鈕,Action的錄制就開始瞭。





    3. 單擊Action面板右上角的小三角形,打開Action面板的下拉菜單,在菜單中選擇“Insert menu Item”插入菜單項目,這時會彈出“Insert menu Item”對話框,提示你用鼠標選擇菜單項目。選擇Image菜單下的“Canvas Size”命令,點擊OK按鈕(如圖3)。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剛才的操作是在錄制的Action中插入瞭 “Canvas Size”(改變畫佈大小)這一項目,在整個Action制作完成後執行時,它會彈出“Canvas Size”對話框,在你填入合適的長、寬尺寸後,點擊OK按鈕即可自動執行。





    在錄制過程中,我們的每一次操作,Action都會自動記錄下來,所以這時我們必須暫停錄制,待執行完“Canvas Size”操作後,再繼續錄制。“Canvas Size”對話框如圖4所示,它給出瞭當前畫佈的尺寸,並要求你填入新的畫佈尺寸,Photoshop Image菜單下的“Image Size”命令和“Canvas Size”命令的區別在於,前者是改變圖像的尺寸,後者隻改變畫佈的尺寸而圖像的尺寸不變,我們就是利用“Canvas Size”命令這一特點,為圖片加上邊框。


    邊框的寬度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設置,這裡筆者選擇的邊框寬度為40像素,也就是在原來圖像尺寸的基礎上長、寬各加上80像素。如果我們在錄制Action的過程中,不是插入“Insert menu Item”這一項目,而是直接錄入改變畫佈尺寸之一操作,那麼錄制的Action隻適用於這種尺寸的圖片,如果使用的是“Insert menu Item”錄制的Action,可以適用於任何尺寸圖片。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兩種方法都試試。





    4. 在進行下面操作前別忘瞭打開錄制按鈕喲。用Photoshop的魔術棒工具選擇剛才改變畫佈尺寸產生的邊框(通常是以背景色填充的),然後選擇Filter-Reader-Clouds(雲彩)濾鏡,用前景色和背景色柔和填充所選區域,再選擇Filter-Texture-Craquelure(龜裂紋)濾鏡,這個濾鏡可以模仿出在粗糙的石膏表面繪畫的效果,比較適合用於制作圖片邊框,在Craquelure對話框中可以對裂紋的尺寸、深度及亮度進行調節,如圖5所示。





    5. 在執行完第五步操作後,被處理的邊框仍處於被選中狀態,按快捷鍵Ctrl+C(復制)、Ctrl+V(粘貼),在Layers面板中選中剛才粘貼的圖層,執行Layer菜單下的“Layer Style”命令(或雙擊圖層),可以打開Layer Style面板,選擇“Bevel and Emboss”(斜面和浮雕效果),調節Structure中的參數,Style為“Inner Bevel”(內斜面);Technique為“Chisel Hard”(雕刻清晰),如果你不喜歡有棱有角的邊框,請選擇“Smooth”(平滑);Dierection為“Up”斜面的方向,這裡是向上。Size是斜面的大小,這裡設置為12像素,其餘項目均保持默認設置(如圖6),點擊OK按鈕。按快捷鍵“Ctrl+Shift+E”合並可見圖層,處理後的圖片如題圖所示。至此,整個邊框Action就錄制完畢瞭。最後,點擊Action面板上的停止按鈕,在前面提到的Action面板的下拉菜單中選擇“Save Actions”,保存Action。





    呵呵,我隻不過以此為例介紹Action的錄制過程,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愛好錄制不同風格邊框的Action,當然,也可以為Photoshop任何的處理過程錄制Action。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於處理圖像,想必大傢使用最多的就是Photoshop軟件瞭。在Photoshop中處理圖像時,我們常常要調整圖像的選區,對選區進行減少、增加、相交等操作,對於圖像選區的操作有一些小技巧在使用時可以節省不少時間。


    1. 增加選區


    我們處理圖像時,常常要選擇圖像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選區,這時我們可先用選框工具選擇第一個選區,再按住“Shift”鍵,用選框工具畫出增加的區域。


    2. 減少選區


    “減少選區”的意思就是當我們打開一個圖像,選定瞭一個選區,這時又想將選定的選區去掉其中的一部分,我們可以這樣來處理:先在圖像上選擇一個選區,按住“Alt”鍵不動,再畫出一個選區,確保第二個選區與第一個選區相交部分就是你要去掉的部分即可。


    3. 相交選區


    在選擇圖像區域的時候,若我們先選定瞭一個區域,這時再按住“Shift+Alt”鍵再選中一塊區域,那麼最後選中的區域就是兩次選中區域的相交部分。


    4. 反向選區


    開始時選中一個選區,這時再按下“Ctrl+Shift+I”鍵,則可以對當前的選區進行反向選取。


    若在選擇選區的過程中想取消選區,這時可按“Ctrl+D”鍵。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次介紹一篇“Candy Hearts”甜心教程,如圖01所示。



  1. 新建一塊RGB模式的畫佈,將其設置為寬和高都是400像素,背景色為白色的畫佈。

  提示:畫佈的尺寸大小隻要比心形大一點就可以瞭。如圖02所示。



  2. 新建一個圖層,把它定名為“Heart Shape”(心形)(雙擊新圖層的名字可以重新命名)。命名圖層將會減少操作上的混亂。如圖03所示。



  3. 從工具欄裡選擇“Custom Shape”(自定形狀工具)。單擊設定欄的“Shape”(形狀)旁的下箭嘴按鈕,在下拉菜單中選擇心形圖像,並單擊的“Fill Pixels”(填充像素)按鈕。如圖04所示。



  4.選擇100%的紅色(Hex#FF0000)作為前景色,按著Shift鍵在畫佈上拉出一個大小合適的心形。如圖05所示。





  5.確保已選擇心形圖層,接著選擇“Layer”(圖層)>“Layer Style”(圖層樣式)>“Blending Options”(混合選項)。在彈出的對話框中勾選兩個樣式,“Drop Shadow”(投影)和“Inner Glow”(內發光)。並按照下圖設置參數。如圖06所示。



當你完成後,你所做的心形圖看上去如下圖的一樣。如圖07所示。



  6.按著Ctrl鍵(Mac:Command 鍵),單擊心形的圖層,把它設置為選區。如圖08所示。



  7.察看路徑面板“Windows”(窗口)>“Channel”(路徑)。在路徑面板的下部單擊(創建新路徑)按鈕,在這整個過程中確保選擇心形。如圖09所示。



  8.確保選擇新建的路徑,單擊工具欄中的“Paint Bucker”(油漆桶工具),並將路徑填充為白色。如圖10所示。



  9.反向選擇選區 “Select”(選擇)>“Deselect”(反選),再選擇“Filter”(濾鏡)>“Blur”(模糊)>“Gaussian Blur”(高斯模糊)。輸入3.6並單擊OK按鈕。如圖11所示。



  10.返回圖層面板,單擊心形圖層,接著新建一個圖層,命名為“Light Effects”.(燈光效果)。效果如下圖。如圖12所示。



  11.按著Ctrl鍵(Mac:Command鍵)選擇心形圖層,導入心形選區。填充心形為紅色。好瞭,現在你會看到一顆紅心。如圖13所示。



  12.選擇“Filter”(濾鏡)>“Render”(渲染)>“Lighting Effects”(光照效果)。首先在紋理通道裡面選擇“圖層1 透明區域”,在合適的地方創建一個光點,使到心形有良好的高光顯示,單擊OK.按鈕完成設置。如圖14所示。



  13.現在心形非常難看,隻要通過幾個步驟,這個心形就會變得好看瞭。如圖15所示。



  14.選擇“Filte”(濾鏡)>“Blur”(模糊)>“Gaussian Blur.”(高斯模糊),輸入2.0然後單擊OK.按鈕。單擊旁邊的眼睛鍵讓背景不可視。如圖16所示。



  15.選擇“Select”(選擇)>“Color Range”(色彩范圍),在色彩范圍指令裡使用(取樣顏色)工具,單擊下圖指出的發光部分。如圖17所示。



  調節“Fuzziness”(顏色容差)的數值,使圖像的大部分地方變為黑色,但是要保留高光,正如你所看見的我的畫佈一樣。如圖18所示。



  如果你的圖看上去一點都不像我的圖,那就是有點錯誤瞭。



  16.單擊OK按鈕,將白色部分變為選區,並讓背景圖層可視。如圖19所示。



  17.讓燈光效果圖層可視,新建一個圖層並命名為“Highlights”(高光)。如圖20所示。



  18. 用白色填充選擇的地方。祝賀你,你已經做好瞭!如圖21所示。



  “Candy Heart”甜心制作的要點



  本教程的最後結果可能比你做的差點,或者好一點。而且大部分的圖片並不一定像你所看到的那樣,通過一次制作就能夠制作出本例中的效果,這都是經過多次的嘗試制作而成的。其中,有一些效果的經驗在嘗試制作更好的效果過程中忘記寫上。



  下面是一些讓你能得到最佳效果的經驗。



  “Blurring”模糊效果



  在第9和第14的步驟中,我們使用瞭一些“Blurring”(模糊效果),試著在其他的步驟加一點模糊效果。如圖22所示。



  “Lighting Effects”(燈光效果)



  燈光效果中的其他指令可以讓我們有多個方式來改變心形上的光,試著移動聚光點和燈光的亮度,你將會得到不同的效果。如圖23所示。





  “Applying to Text”(在文字的應用)



  當我開始做甜心教程時,我沒有想過用相同的方法來制作文字,但是請看下圖,用本章的方法可以制作出塑料的文字呢!大傢不妨試試看。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