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擁有獨特的海島文化,相對的也有豐富的宗教信仰文化,幾乎不同於台灣本島的廟宇型態及風土民情,是民俗愛好者研究的天堂,我稱不上是專家,為了了解這些廟宇,還特別找尋相當多的資料,才能寫出這篇文章,手邊有更多資料的讀者,歡迎各位多多指教

要看廟宇,就得先來橋仔村,我在上一篇曾經介紹到這裡是全馬祖廟宇密度最高的地方,光是以白馬開頭的廟,就有兩間,在馬祖五鄉,白馬尊王、白馬大王、文武白馬大王等祀神,一直是馬祖民間信仰的強宗,經過有心人士的訪查,白馬神的信仰共分為四類

第一類:漢代初年閩越王郢第三子騶寅,史冊上稱號「白馬三郎」,常用「孚佑王」為廟號,位於南竿山隴及北竿坂里

第二類:是祭祀唐朝末年五代十國的閩王王審知,福建移民尊為開閩聖王。又由於喜乘白馬,並於兄弟中排行第三,軍中常稱「白馬三郎」,在位二十九年期間,閩中經濟繁榮、民生樂利,死後為閩北居民立廟奉祀,廟號為「忠懿王」,這是最顯為人知道白馬尊王傳奇

第三類:為早期的水 流屍漂流至澳口,經過安葬後得到地靈成神,例如同樣位於橋仔村的白馬尊王廟

第四類:海上漂來的 神像,托夢給村民而安置興建的,如大坵島的白馬大王。



第五類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白馬大王廟了,位於橋仔村港邊,一旁就是海巡安檢站,漁村已經沒落,這裡的海巡涼到在廟門口看海發呆,橋仔港邊的白馬大王(原名為澳囝大王),為地區自古即有的村境大王神,後來改用白馬王名號轉化而來,各廟內作為陪祀神的白馬尊王也算此類,建於清道光二十五年,最近一次翻修是民國六十三年



廟內陪祀福德正神及龍蝦將軍


閩東式的廟宇,兩旁高聳的封火山牆是它的特色,其實封火山牆在中國南方的住宅普遍存在,前陣子的我的金門之旅也曾經介紹過,原因是因為中國江南地區人口稠密,丘陵地多,為節省住宅用地,建構形成一種天井院村落的住宅群體形態。天井院之間為防止火災蔓延,都將山牆建得高出屋頂,稱為封火山牆,分成硬山式與人字形封火山牆,又演變出馬頭山牆、八字規山牆等不同形式,橋仔村的廟宇,多為人字型,造型狂野如同火焰



繼續往前,我們來到山西靈台公,除了封火山牆,屋頂造型的七座寶塔直衝天際,廟內主祀山西周大人,陪祀十六英星、十二地宿,傳聞山西周大人是周公旦次子周律,在山西靈台崖得道,在中國文革期間被拋入黃河,順流至黃海再至東海,最後漂至橋仔海邊,同時周大人起乩言明,希望由台灣遷回蓋廟,於是在玄天上帝廟旁建廟,也就是今天看到的這座



一旁的這座就是玄天上帝廟了,據廟前石碑記載,早在明末,就已經建廟,清乾隆六年重新整修,廟史已有三百餘年,廟內還有一個清乾隆六年歲次辛酉年的古老籤譜。玄天上帝又稱真武上帝、玄武帝、真武帝、北極大帝、上帝公、上帝爺等,原是七宿之星的崇拜。與台灣各地的玄天上帝廟相同,廟內陪祀天上聖母及白馬尊王.





在玄天上帝廟下方的是正乙玄壇,原祀於玄天上帝廟,民國七十三年奉神明指示另行立廟,主祀趙公明,陪祀溫瓊、關羽、馬勝、林女帥,趙元帥祖廟在長樂梅花鎮沙嚇村,香火漂流至橋仔被拾獲供奉;林女帥則由浙江上惠漂流至此受供奉。





正乙玄壇後方是馬祖閩東典型的古厝,稱為四坡落水或是五脊四坡形式,也有一脊二坡兩種型態,為了防風,簷口不出挑或以女兒牆壓簷,另外並以石塊、條石壓放在屋瓦上,俗稱壓瓦石,由於相當透氣,又被稱為「會呼吸的房子」,早年海盜盛行,馬祖人為了防盜,屋舍窗戶多位高而小,兩旁開啟小窗,稱為耳窗,同時為了防強風,門都不大,房屋形式充分展現先民生活對抗大自然與外在侵略的智慧



橋仔村另有一座女帥宮,同樣主祀林女帥,不過它的相關資料不多,只知道在近幾年,曾經整修過一次的紀錄



這一間是探花府田元帥,根據北竿鄉志所說,廟內祀奉我們所熟悉的田都元帥,不過有一說法是相傳某日田元帥上到靈台公的乩,自稱田元帥另有其人,名叫田德標,其妹為田賽花,所以這間的田元帥說法仍需查證



廟內陪祀鄭二爺及龍駒先鋒。


在探花府田元帥旁邊的是五靈公,四面都是牆,只有畫面中的這個小門,台灣也常見此神祁,又稱「五瘟公」、「五顯大帝」,是由水猴、蛤蚌、水鳥、鱸魚、水蛙化成的瘟神,相傳相傳元朝太宗年間瘟疫四處,當時有五位來自不同地區的書生進京赴考,在福州結識,他們有感天災瘟疫不斷,於是並對天發願,乞求上蒼體恤民間疾苦收回此災難,五人並投身一口井內,此舉感動了玉皇大帝,奉為五靈公,明崇禎年間再被封為五福大帝,分別是老大張元伯顯靈公、老二鍾士秀應靈公、老三趙光明振靈公,老四劉元達宣靈公、老五史文業揚靈公。




看完橋仔的廟宇,我們來到芹壁天后宮,芹壁天后宮建於清同治十二年,建築形式有著典型的本地廟宇風格,與芹壁當地的古厝完全容為一體





除媽祖外、陪祀鐵甲將軍、臨水夫人、威武陳將軍、通天府二郎神楊戩及本境大王。


廟內兩旁的神將圖畫


芹壁的鐵甲將軍-蛙神是馬祖地區唯一供奉的地方,芹壁村民對鐵甲將軍相當崇拜,傳說也很多。據傳早年某次芹壁村祭祀,滿桌祭品,突見青蛙躍攀香柱,並喝起杯中高梁酒,此後凡有祭典必備高粱酒供神蛙飲用;另外傳說清季民初,閩海常有海盜出沒,有次海盜船集結芹壁外海準備打劫,危急之際,青蛙點兵,海盜瞭望岸上,以為官兵甚多,遂知難而退,村民因此免於劫難。


這是芹壁村最重要的信仰,開放觀光後,連一旁的護欄,在經過當地政府的規劃下,也幻化成一隻隻的青蛙




離開芹壁回到塘歧的路上,這裡是上村的趙元帥府,主祀龍虎山趙元帥,陪祀麻仙姑、九將軍、余尊大帝、臨水夫人、芙蓉仙姐。民國四十年左右,神像海飄至白沙澳口,謝家拾獲雕像安放家中祭拜,民國八十六年,選擇上村現址興建




回到塘岐村,這間是蕭王府,現在看到的廟身是九十三年興建的,創立於清光緒年間,蕭王府是馬祖地區的重要信仰,在馬祖地區素有【南媽祖】、【北王爺】之稱。廟內主祀蕭王爺、蕭夫人,陪祀蓮城佛祖、臨水夫人、南京先生、雷大人、金大人、丁將軍、本境大王。蕭王爺蕭太傅,名望之,漢宣帝時任高官,以清正剛直,愛國愛民著稱,元帝時遭宦官陷害,被迫引鴆自殺。歿後百姓立廟祭祀,成為神祇。


蕭王爺府的門神,採用浮雕設計,門口的門神是秦瓊,尉遲恭,相傳是唐太宗的部將,因護主撤夜守衛,唐太宗不忍他們辛苦,於是命人畫上兩人肖像貼於門上,流傳成為一般民間常見的門神






在北竿舊機場航站大廈前方,這一間是水部尚書公廟,民國三十年間興建,經過多次遷建改建,在民國九十年初成為現今看到的規模,主祀尚書公陳文龍,福建莆田人,宋朝時由節度使判官拔擢為監察御史,後來因為時局混亂,元朝欲招降他,他抵死不從,在四十六歲時殉國,明洪武三年封為水部尚書,列為海神奉祀



廟內陪祀神明王母娘娘、玉皇大帝、龍大帝、帝爺公、岳元帥、三十六大將、齊天大聖、三仙姑。



離開北竿前,我來到白沙港前的平水尊王廟,首建於明朝永樂年間,不過據歷史記載,永樂年間不但沒有放鬆海禁,於是乎這種說法待查,它最近一次改建是民國八十七年,是這裡少見的北方宮殿式廟宇,平水尊王又稱耳聾大王,生於南宋末年,時蒙古軍南下侵宋,為避人耳目,毀容隱姓埋名於北竿島,他與當地志士結拜為四傑八雄,誓言反元復宋,不過最後寡不敵眾犧牲,英魂不滅,常顯靈於海島,庇佑漁民,明朱元璋欽賜龍袍,敕封為平水尊王,成為當地重要神祁







廟內陪祀媽祖娘娘、周倉將軍、白馬尊王、福德正神。也有浮雕門神。



把畫面轉回第一天早上拜訪的仁愛村,這裡又名鐵板,有三君子廟及及天后宮等名廟,三君子廟是紀念乾隆時代護衛海上漁民的徐、吳、朱三姓崇德之君子。民國四十三年,蔣經國先生曾經在此視察,就在三君子廟設立臨時辦公室三天,現在一旁的榕樹下,被規劃為經國先生公園

這間是鐵板天后宮,事實上,南竿馬祖澳、鐵板、津沙及東引等四座天后宮,都是清朝嘉慶年間大海盜蔡牽所建,距今約190年。鐵板天后宮是閩南式單落廟宇,除了山牆,還有廟門兩旁兩柱沖天龍柱,相當少見


兩旁突出的飛簷


鐵板天后宮的內部結構非常古老,請注意其中媽祖神像,造形非常年輕,經過民俗專家的推斷,極可能是台閩地區最古老的媽祖分身神像


三君子廟的旁邊,還有一座『老頭將軍廟』,不過查不到它的相關資料,知道的讀者,歡迎回應告知!


這一間是大王宮,同樣有山牆造型,不過這座廟宇,可以推出整個馬祖的發展歷史


在廟內一塊不起眼的石碑,請注意上面的文字:「林自才喜捨中統鈔二十貫」。民國八十五年,學者許雪姬針對這段文字的研究報告中,發現碑上的中統鈔,發行於元世祖中統元年(1260年),種紙幣在南方使用要到1280年6月,到了1287年,元朝發行至元鈔,中統鈔的時代結束,因此推斷,捐款時間當在1280年6月至1287之間或者稍後一點,這塊石碑,讓馬祖列島開發歷史至少可以向前推進約700年,是馬祖開發的歷史見證。



來到馬祖,這裡有太多民俗的趣味可以讓你研究,我的資料東拼西湊,如果有貽誤的歡迎回應指證,據說馬祖最熱鬧的迎神活動集中在元宵節前後,五鄉四島都有熱鬧的祭典,也就是所謂的『擺暝』,是當地一年一度的大事,雖然我原先的計畫是明年夏天再來一次馬祖,不過有機會的話,我很希望能在元宵節來這裡體驗一下馬祖人的大節日,有興趣來馬祖的讀者,歡迎都到五鄉四島的廟宇中,體驗不同於台灣的民俗風情吧!

延伸閱讀:
金門古厝--放心在金門-古厝尋奇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進北竿,這裡舊稱上竿塘,雖然只有一個下午的時間,不過還是可以把整個北竿島繞完,所以這一篇文章將從橋仔村起,到塘歧村止,沿著環島公路作介紹,沿線廟宇建築,下一篇會說明,大家在這段文章看看風景就好!



首先看到的是位於北竿東北方的橋仔村,這裡以廟多聞名,總有女帥宮、正乙玄壇、北極玄天上帝、山西靈台公、探花府田元帥、白馬大王廟及白馬尊王廟等八座廟宇,主祀陪祀的神明共有200多尊,目前是全台廟宇密度最高的地方,早期橋仔村是馬祖人口最多最繁榮的地方,同時是前往中國通航的重要口岸,這裡的住民來自各地,這麼多的廟宇以致由來

漁業沒落後,這裡現今的住民僅剩下30多人,通常是老人和在此讀書的學生,我們來此探訪廟宇花了一個多小時,這裡是馬祖的典型村落,同樣有一刻印式的古厝,荒廢頹杞,上方依然留有商號名稱






其實這裡風情不比芹壁差,並且充滿濃濃人情味,這裡也是馬祖唯一獲得政府推廣「富麗漁村」轉型的社區,幾位居民看到我們拍來拍去,很熱情要我們一起吃他們這邊好吃的「黃金餃」料理,我們吃的太開心,還忘了拍下這種食物的廬山真面目,有興趣的請自行上網搜尋

登高望遠,我們找到了五靈公廟,這裡可以看見整個橋仔村,這裡也可以通往北竿的離島-大坵及高登


看完風景,留下照片到此一遊!


----------------------------------------------------------------------------------------------------



離開橋仔,我們來到芹壁,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下,這裡已經接近是馬祖的地標,芹壁村也是馬祖早期重要的漁村,漁業沒落後曾經繁華退盡,在僅幾年來觀光盛行,這裡經過縣政府用心經營,民宿或咖啡廳也如雨後春筍般的開啟


這裡依然如同許多馬祖的老聚落,留下戰管時代的標語,大大的蔣總統萬歲映入眼簾


來到芹壁,不能錯過的還有這裡的海盜傳奇,這裡是有名的海盜屋,據說原屋主陳忠平曾是知名的海盜頭目,當時財大勢大,請來福州師傅監工,石塊建築技法工整,氣勢雄偉,是典型的一刻印建築,現在內部由北竿文化協會管理,展出喜愛芹壁的藝術家,所創作的藝文作品


屋頂可見的石獅,可以想見其當年的地位規模


離開芹壁,留下合照!


離開芹壁時,看到一旁有旅行團正往軍事據點走去,我們也跟著進入參觀,這裡是芹壁村附近的「雄獅據點」,現今只開放團體預約參觀,據了解日後可能全面開放,不過內部的軍事設備目前依然在使用中,為了避免涉及機密,內部照片我不公開,不過今年夏天國防部舉辦的「馬祖戰鬥體驗營」也曾開放團員參觀內部,軍聞社的新聞曾經公開過幾張裡面的照片,有興趣的人可以點選看看


---------------------------------------------------------------------------------

離開芹壁,我來到坂里,在北竿遊客中心前方的一棟荒廢古屋,這棟典型的閩東三合院,是王氏宗親祖屋,今年八月底,副總統呂秀蓮來到馬祖視察,坂里村村長王長明先生親自向呂副總統陳情,希望能保存這間坂里村唯一留下的一間閩東三合院,並請在這個月出於自由時報民意廣場中刊出相關文章,我來到這裡,特別進入探訪







據了解,九十五年三月由馬祖風管處召集會議,就保存該建築問題討論達成共識,並由該處按年分批檢討辦理,不過到現在還是沒有進展,我特別在網誌上記下這一段,介紹這一棟特別的閩東三合院!


---------------------------------------------------------------------------------

離開坂里,我們騎車標上壁山,壁山是馬祖列島中最高山,海拔298公尺,從塘歧村有步道可以登山,也可以由上村轉山路上山,這條山路非常陡,兩旁充滿軍事營區,飆上觀景台,頂著強勁的東北季風,我拍下了北竿的經典畫面,這裡風實在太大,我人必須緊靠護欄,同時手中相機無法握穩!



前方的長長跑道是北竿機場,在跑道內側這一條滑行道,是最早的機場跑道,北竿機場最早是軍方的大道機場,民國八十三年開放民航後,受限跑道長度,僅能開放DO-228的19人座小飛機飛行,由於環境不佳,更在通航後發生數起空難,造成死傷,於是乎政府開始進行改建計畫,於民國90年完成新跑道,更在93年完成現今看到的新航廈,目前更是唯一具有夜航功能的機場(南竿機場仍是目視進場),目前由立榮的DASH機種飛行,運能大大提升




----------------------------------------------------------------------------------------

風力實在太強,我們下山繼續前進,從上村到午沙的這一段,充滿政治標語,展現出濃濃的戰地風情


來到經典的口號--死裡求生,當然要再度合照一下


我們通過一個陡到誇張的下坡,來到午沙港,午沙曾經是馬祖的重要進出商港,近幾年還曾經有運輸艦的運補演習,不過近年已經相當少見船隻,完全沒落,一旁有步道,可以通往北竿的北海坑道


午沙港荒廢的旅客候船室



--------------------------------------------------------------------------------------------


我們通過塘后道沙灘,來到后澳村,拜訪2004年成立的「戰爭和平紀念公園」,整座大澳山有的大部分,都被規劃為參觀據點




道路兩旁擺放的是已經退役的防空磯砲,M48A1戰車,軍卡等等的設備,人們可以隨意的拍攝,體驗戰地風情






請注意現場風勢非常的大,髮型已經全部走樣


來到山下的后澳村,時間已經接近日落,后澳村有一間全台唯一的的「楊八公使廟」,目前整修中不開放參觀,相傳楊公八使是位降妖伏魔的法師,在一次與惡龍相鬥時不幸遭捲入海中,之後被后沃村民拾獲屍骸安葬,並於后沃村立廟祭祀。




我們就在后澳村旁,觀賞塘后道沙灘的日落,北竿新跑道的興建,讓塘后道沙灘一分為二,據說也讓這裡特有的生物「和尚蟹」徹底消失,交通的便利造成生態的浩劫,孰輕孰重我不評論,留給讀者你自行判斷!

我們在日落前,留下最後的留影,結束了一個下午的北竿行程





----------------------------------------------------------------------------------------------------------

第二天的清晨,我六點多就趁著晨曦出門,到塘歧街頭遊走,塘歧村是北竿的政經中心,機場、鄉公所、金融中心都在這裡,街頭上依然可以看到軍事標語




這裡除了有現代化的象徵7-11外,在巷弄裡,也能看見隱身的古厝


這裡是北竿的運動場


一旁國軍營站,同時也是郵局及早先官兵的娛樂場所---電影院


北竿很美,正如這塊標語所言,她是閩東之珠,也是希望之都,依依不捨離開北竿,我回福澳港搭程台馬輪,準備回台!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進北竿,這裡舊稱上竿塘,雖然只有一個下午的時間,不過還是可以把整個北竿島繞完,所以這一篇文章將從橋仔村起,到塘歧村止,沿著環島公路作介紹,沿線廟宇建築,下一篇會說明,大家在這段文章看看風景就好!



首先看到的是位於北竿東北方的橋仔村,這裡以廟多聞名,總有女帥宮、正乙玄壇、北極玄天上帝、山西靈台公、探花府田元帥、白馬大王廟及白馬尊王廟等八座廟宇,主祀陪祀的神明共有200多尊,目前是全台廟宇密度最高的地方,早期橋仔村是馬祖人口最多最繁榮的地方,同時是前往中國通航的重要口岸,這裡的住民來自各地,這麼多的廟宇以致由來

漁業沒落後,這裡現今的住民僅剩下30多人,通常是老人和在此讀書的學生,我們來此探訪廟宇花了一個多小時,這裡是馬祖的典型村落,同樣有一刻印式的古厝,荒廢頹杞,上方依然留有商號名稱






其實這裡風情不比芹壁差,並且充滿濃濃人情味,這裡也是馬祖唯一獲得政府推廣「富麗漁村」轉型的社區,幾位居民看到我們拍來拍去,很熱情要我們一起吃他們這邊好吃的「黃金餃」料理,我們吃的太開心,還忘了拍下這種食物的廬山真面目,有興趣的請自行上網搜尋

登高望遠,我們找到了五靈公廟,這裡可以看見整個橋仔村,這裡也可以通往北竿的離島-大坵及高登


看完風景,留下照片到此一遊!


----------------------------------------------------------------------------------------------------



離開橋仔,我們來到芹壁,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下,這裡已經接近是馬祖的地標,芹壁村也是馬祖早期重要的漁村,漁業沒落後曾經繁華退盡,在僅幾年來觀光盛行,這裡經過縣政府用心經營,民宿或咖啡廳也如雨後春筍般的開啟


這裡依然如同許多馬祖的老聚落,留下戰管時代的標語,大大的蔣總統萬歲映入眼簾


來到芹壁,不能錯過的還有這裡的海盜傳奇,這裡是有名的海盜屋,據說原屋主陳忠平曾是知名的海盜頭目,當時財大勢大,請來福州師傅監工,石塊建築技法工整,氣勢雄偉,是典型的一刻印建築,現在內部由北竿文化協會管理,展出喜愛芹壁的藝術家,所創作的藝文作品


屋頂可見的石獅,可以想見其當年的地位規模


離開芹壁,留下合照!


離開芹壁時,看到一旁有旅行團正往軍事據點走去,我們也跟著進入參觀,這裡是芹壁村附近的「雄獅據點」,現今只開放團體預約參觀,據了解日後可能全面開放,不過內部的軍事設備目前依然在使用中,為了避免涉及機密,內部照片我不公開,不過今年夏天國防部舉辦的「馬祖戰鬥體驗營」也曾開放團員參觀內部,軍聞社的新聞曾經公開過幾張裡面的照片,有興趣的人可以點選看看


---------------------------------------------------------------------------------

離開芹壁,我來到坂里,在北竿遊客中心前方的一棟荒廢古屋,這棟典型的閩東三合院,是王氏宗親祖屋,今年八月底,副總統呂秀蓮來到馬祖視察,坂里村村長王長明先生親自向呂副總統陳情,希望能保存這間坂里村唯一留下的一間閩東三合院,並請在這個月出於自由時報民意廣場中刊出相關文章,我來到這裡,特別進入探訪







據了解,九十五年三月由馬祖風管處召集會議,就保存該建築問題討論達成共識,並由該處按年分批檢討辦理,不過到現在還是沒有進展,我特別在網誌上記下這一段,介紹這一棟特別的閩東三合院!


---------------------------------------------------------------------------------

離開坂里,我們騎車標上壁山,壁山是馬祖列島中最高山,海拔298公尺,從塘歧村有步道可以登山,也可以由上村轉山路上山,這條山路非常陡,兩旁充滿軍事營區,飆上觀景台,頂著強勁的東北季風,我拍下了北竿的經典畫面,這裡風實在太大,我人必須緊靠護欄,同時手中相機無法握穩!



前方的長長跑道是北竿機場,在跑道內側這一條滑行道,是最早的機場跑道,北竿機場最早是軍方的大道機場,民國八十三年開放民航後,受限跑道長度,僅能開放DO-228的19人座小飛機飛行,由於環境不佳,更在通航後發生數起空難,造成死傷,於是乎政府開始進行改建計畫,於民國90年完成新跑道,更在93年完成現今看到的新航廈,目前更是唯一具有夜航功能的機場(南竿機場仍是目視進場),目前由立榮的DASH機種飛行,運能大大提升




----------------------------------------------------------------------------------------

風力實在太強,我們下山繼續前進,從上村到午沙的這一段,充滿政治標語,展現出濃濃的戰地風情


來到經典的口號--死裡求生,當然要再度合照一下


我們通過一個陡到誇張的下坡,來到午沙港,午沙曾經是馬祖的重要進出商港,近幾年還曾經有運輸艦的運補演習,不過近年已經相當少見船隻,完全沒落,一旁有步道,可以通往北竿的北海坑道


午沙港荒廢的旅客候船室



--------------------------------------------------------------------------------------------


我們通過塘后道沙灘,來到后澳村,拜訪2004年成立的「戰爭和平紀念公園」,整座大澳山有的大部分,都被規劃為參觀據點




道路兩旁擺放的是已經退役的防空磯砲,M48A1戰車,軍卡等等的設備,人們可以隨意的拍攝,體驗戰地風情






請注意現場風勢非常的大,髮型已經全部走樣


來到山下的后澳村,時間已經接近日落,后澳村有一間全台唯一的的「楊八公使廟」,目前整修中不開放參觀,相傳楊公八使是位降妖伏魔的法師,在一次與惡龍相鬥時不幸遭捲入海中,之後被后沃村民拾獲屍骸安葬,並於后沃村立廟祭祀。




我們就在后澳村旁,觀賞塘后道沙灘的日落,北竿新跑道的興建,讓塘后道沙灘一分為二,據說也讓這裡特有的生物「和尚蟹」徹底消失,交通的便利造成生態的浩劫,孰輕孰重我不評論,留給讀者你自行判斷!

我們在日落前,留下最後的留影,結束了一個下午的北竿行程





----------------------------------------------------------------------------------------------------------

第二天的清晨,我六點多就趁著晨曦出門,到塘歧街頭遊走,塘歧村是北竿的政經中心,機場、鄉公所、金融中心都在這裡,街頭上依然可以看到軍事標語




這裡除了有現代化的象徵7-11外,在巷弄裡,也能看見隱身的古厝


這裡是北竿的運動場


一旁國軍營站,同時也是郵局及早先官兵的娛樂場所---電影院


北竿很美,正如這塊標語所言,她是閩東之珠,也是希望之都,依依不捨離開北竿,我回福澳港搭程台馬輪,準備回台!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進北竿,這裡舊稱上竿塘,雖然只有一個下午的時間,不過還是可以把整個北竿島繞完,所以這一篇文章將從橋仔村起,到塘歧村止,沿著環島公路作介紹,沿線廟宇建築,下一篇會說明,大家在這段文章看看風景就好!



首先看到的是位於北竿東北方的橋仔村,這裡以廟多聞名,總有女帥宮、正乙玄壇、北極玄天上帝、山西靈台公、探花府田元帥、白馬大王廟及白馬尊王廟等八座廟宇,主祀陪祀的神明共有200多尊,目前是全台廟宇密度最高的地方,早期橋仔村是馬祖人口最多最繁榮的地方,同時是前往中國通航的重要口岸,這裡的住民來自各地,這麼多的廟宇以致由來

漁業沒落後,這裡現今的住民僅剩下30多人,通常是老人和在此讀書的學生,我們來此探訪廟宇花了一個多小時,這裡是馬祖的典型村落,同樣有一刻印式的古厝,荒廢頹杞,上方依然留有商號名稱






其實這裡風情不比芹壁差,並且充滿濃濃人情味,這裡也是馬祖唯一獲得政府推廣「富麗漁村」轉型的社區,幾位居民看到我們拍來拍去,很熱情要我們一起吃他們這邊好吃的「黃金餃」料理,我們吃的太開心,還忘了拍下這種食物的廬山真面目,有興趣的請自行上網搜尋

登高望遠,我們找到了五靈公廟,這裡可以看見整個橋仔村,這裡也可以通往北竿的離島-大坵及高登


看完風景,留下照片到此一遊!


----------------------------------------------------------------------------------------------------



離開橋仔,我們來到芹壁,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下,這裡已經接近是馬祖的地標,芹壁村也是馬祖早期重要的漁村,漁業沒落後曾經繁華退盡,在僅幾年來觀光盛行,這裡經過縣政府用心經營,民宿或咖啡廳也如雨後春筍般的開啟


這裡依然如同許多馬祖的老聚落,留下戰管時代的標語,大大的蔣總統萬歲映入眼簾


來到芹壁,不能錯過的還有這裡的海盜傳奇,這裡是有名的海盜屋,據說原屋主陳忠平曾是知名的海盜頭目,當時財大勢大,請來福州師傅監工,石塊建築技法工整,氣勢雄偉,是典型的一刻印建築,現在內部由北竿文化協會管理,展出喜愛芹壁的藝術家,所創作的藝文作品


屋頂可見的石獅,可以想見其當年的地位規模


離開芹壁,留下合照!


離開芹壁時,看到一旁有旅行團正往軍事據點走去,我們也跟著進入參觀,這裡是芹壁村附近的「雄獅據點」,現今只開放團體預約參觀,據了解日後可能全面開放,不過內部的軍事設備目前依然在使用中,為了避免涉及機密,內部照片我不公開,不過今年夏天國防部舉辦的「馬祖戰鬥體驗營」也曾開放團員參觀內部,軍聞社的新聞曾經公開過幾張裡面的照片,有興趣的人可以點選看看


---------------------------------------------------------------------------------

離開芹壁,我來到坂里,在北竿遊客中心前方的一棟荒廢古屋,這棟典型的閩東三合院,是王氏宗親祖屋,今年八月底,副總統呂秀蓮來到馬祖視察,坂里村村長王長明先生親自向呂副總統陳情,希望能保存這間坂里村唯一留下的一間閩東三合院,並請在這個月出於自由時報民意廣場中刊出相關文章,我來到這裡,特別進入探訪







據了解,九十五年三月由馬祖風管處召集會議,就保存該建築問題討論達成共識,並由該處按年分批檢討辦理,不過到現在還是沒有進展,我特別在網誌上記下這一段,介紹這一棟特別的閩東三合院!


---------------------------------------------------------------------------------

離開坂里,我們騎車標上壁山,壁山是馬祖列島中最高山,海拔298公尺,從塘歧村有步道可以登山,也可以由上村轉山路上山,這條山路非常陡,兩旁充滿軍事營區,飆上觀景台,頂著強勁的東北季風,我拍下了北竿的經典畫面,這裡風實在太大,我人必須緊靠護欄,同時手中相機無法握穩!



前方的長長跑道是北竿機場,在跑道內側這一條滑行道,是最早的機場跑道,北竿機場最早是軍方的大道機場,民國八十三年開放民航後,受限跑道長度,僅能開放DO-228的19人座小飛機飛行,由於環境不佳,更在通航後發生數起空難,造成死傷,於是乎政府開始進行改建計畫,於民國90年完成新跑道,更在93年完成現今看到的新航廈,目前更是唯一具有夜航功能的機場(南竿機場仍是目視進場),目前由立榮的DASH機種飛行,運能大大提升




----------------------------------------------------------------------------------------

風力實在太強,我們下山繼續前進,從上村到午沙的這一段,充滿政治標語,展現出濃濃的戰地風情


來到經典的口號--死裡求生,當然要再度合照一下


我們通過一個陡到誇張的下坡,來到午沙港,午沙曾經是馬祖的重要進出商港,近幾年還曾經有運輸艦的運補演習,不過近年已經相當少見船隻,完全沒落,一旁有步道,可以通往北竿的北海坑道


午沙港荒廢的旅客候船室



--------------------------------------------------------------------------------------------


我們通過塘后道沙灘,來到后澳村,拜訪2004年成立的「戰爭和平紀念公園」,整座大澳山有的大部分,都被規劃為參觀據點




道路兩旁擺放的是已經退役的防空磯砲,M48A1戰車,軍卡等等的設備,人們可以隨意的拍攝,體驗戰地風情






請注意現場風勢非常的大,髮型已經全部走樣


來到山下的后澳村,時間已經接近日落,后澳村有一間全台唯一的的「楊八公使廟」,目前整修中不開放參觀,相傳楊公八使是位降妖伏魔的法師,在一次與惡龍相鬥時不幸遭捲入海中,之後被后沃村民拾獲屍骸安葬,並於后沃村立廟祭祀。




我們就在后澳村旁,觀賞塘后道沙灘的日落,北竿新跑道的興建,讓塘后道沙灘一分為二,據說也讓這裡特有的生物「和尚蟹」徹底消失,交通的便利造成生態的浩劫,孰輕孰重我不評論,留給讀者你自行判斷!

我們在日落前,留下最後的留影,結束了一個下午的北竿行程





----------------------------------------------------------------------------------------------------------

第二天的清晨,我六點多就趁著晨曦出門,到塘歧街頭遊走,塘歧村是北竿的政經中心,機場、鄉公所、金融中心都在這裡,街頭上依然可以看到軍事標語




這裡除了有現代化的象徵7-11外,在巷弄裡,也能看見隱身的古厝


這裡是北竿的運動場


一旁國軍營站,同時也是郵局及早先官兵的娛樂場所---電影院


北竿很美,正如這塊標語所言,她是閩東之珠,也是希望之都,依依不捨離開北竿,我回福澳港搭程台馬輪,準備回台!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進北竿,這裡舊稱上竿塘,雖然只有一個下午的時間,不過還是可以把整個北竿島繞完,所以這一篇文章將從橋仔村起,到塘歧村止,沿著環島公路作介紹,沿線廟宇建築,下一篇會說明,大家在這段文章看看風景就好!



首先看到的是位於北竿東北方的橋仔村,這裡以廟多聞名,總有女帥宮、正乙玄壇、北極玄天上帝、山西靈台公、探花府田元帥、白馬大王廟及白馬尊王廟等八座廟宇,主祀陪祀的神明共有200多尊,目前是全台廟宇密度最高的地方,早期橋仔村是馬祖人口最多最繁榮的地方,同時是前往中國通航的重要口岸,這裡的住民來自各地,這麼多的廟宇以致由來

漁業沒落後,這裡現今的住民僅剩下30多人,通常是老人和在此讀書的學生,我們來此探訪廟宇花了一個多小時,這裡是馬祖的典型村落,同樣有一刻印式的古厝,荒廢頹杞,上方依然留有商號名稱






其實這裡風情不比芹壁差,並且充滿濃濃人情味,這裡也是馬祖唯一獲得政府推廣「富麗漁村」轉型的社區,幾位居民看到我們拍來拍去,很熱情要我們一起吃他們這邊好吃的「黃金餃」料理,我們吃的太開心,還忘了拍下這種食物的廬山真面目,有興趣的請自行上網搜尋

登高望遠,我們找到了五靈公廟,這裡可以看見整個橋仔村,這裡也可以通往北竿的離島-大坵及高登


看完風景,留下照片到此一遊!


----------------------------------------------------------------------------------------------------



離開橋仔,我們來到芹壁,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下,這裡已經接近是馬祖的地標,芹壁村也是馬祖早期重要的漁村,漁業沒落後曾經繁華退盡,在僅幾年來觀光盛行,這裡經過縣政府用心經營,民宿或咖啡廳也如雨後春筍般的開啟


這裡依然如同許多馬祖的老聚落,留下戰管時代的標語,大大的蔣總統萬歲映入眼簾


來到芹壁,不能錯過的還有這裡的海盜傳奇,這裡是有名的海盜屋,據說原屋主陳忠平曾是知名的海盜頭目,當時財大勢大,請來福州師傅監工,石塊建築技法工整,氣勢雄偉,是典型的一刻印建築,現在內部由北竿文化協會管理,展出喜愛芹壁的藝術家,所創作的藝文作品


屋頂可見的石獅,可以想見其當年的地位規模


離開芹壁,留下合照!


離開芹壁時,看到一旁有旅行團正往軍事據點走去,我們也跟著進入參觀,這裡是芹壁村附近的「雄獅據點」,現今只開放團體預約參觀,據了解日後可能全面開放,不過內部的軍事設備目前依然在使用中,為了避免涉及機密,內部照片我不公開,不過今年夏天國防部舉辦的「馬祖戰鬥體驗營」也曾開放團員參觀內部,軍聞社的新聞曾經公開過幾張裡面的照片,有興趣的人可以點選看看


---------------------------------------------------------------------------------

離開芹壁,我來到坂里,在北竿遊客中心前方的一棟荒廢古屋,這棟典型的閩東三合院,是王氏宗親祖屋,今年八月底,副總統呂秀蓮來到馬祖視察,坂里村村長王長明先生親自向呂副總統陳情,希望能保存這間坂里村唯一留下的一間閩東三合院,並請在這個月出於自由時報民意廣場中刊出相關文章,我來到這裡,特別進入探訪







據了解,九十五年三月由馬祖風管處召集會議,就保存該建築問題討論達成共識,並由該處按年分批檢討辦理,不過到現在還是沒有進展,我特別在網誌上記下這一段,介紹這一棟特別的閩東三合院!


---------------------------------------------------------------------------------

離開坂里,我們騎車標上壁山,壁山是馬祖列島中最高山,海拔298公尺,從塘歧村有步道可以登山,也可以由上村轉山路上山,這條山路非常陡,兩旁充滿軍事營區,飆上觀景台,頂著強勁的東北季風,我拍下了北竿的經典畫面,這裡風實在太大,我人必須緊靠護欄,同時手中相機無法握穩!



前方的長長跑道是北竿機場,在跑道內側這一條滑行道,是最早的機場跑道,北竿機場最早是軍方的大道機場,民國八十三年開放民航後,受限跑道長度,僅能開放DO-228的19人座小飛機飛行,由於環境不佳,更在通航後發生數起空難,造成死傷,於是乎政府開始進行改建計畫,於民國90年完成新跑道,更在93年完成現今看到的新航廈,目前更是唯一具有夜航功能的機場(南竿機場仍是目視進場),目前由立榮的DASH機種飛行,運能大大提升




----------------------------------------------------------------------------------------

風力實在太強,我們下山繼續前進,從上村到午沙的這一段,充滿政治標語,展現出濃濃的戰地風情


來到經典的口號--死裡求生,當然要再度合照一下


我們通過一個陡到誇張的下坡,來到午沙港,午沙曾經是馬祖的重要進出商港,近幾年還曾經有運輸艦的運補演習,不過近年已經相當少見船隻,完全沒落,一旁有步道,可以通往北竿的北海坑道


午沙港荒廢的旅客候船室



--------------------------------------------------------------------------------------------


我們通過塘后道沙灘,來到后澳村,拜訪2004年成立的「戰爭和平紀念公園」,整座大澳山有的大部分,都被規劃為參觀據點




道路兩旁擺放的是已經退役的防空磯砲,M48A1戰車,軍卡等等的設備,人們可以隨意的拍攝,體驗戰地風情






請注意現場風勢非常的大,髮型已經全部走樣


來到山下的后澳村,時間已經接近日落,后澳村有一間全台唯一的的「楊八公使廟」,目前整修中不開放參觀,相傳楊公八使是位降妖伏魔的法師,在一次與惡龍相鬥時不幸遭捲入海中,之後被后沃村民拾獲屍骸安葬,並於后沃村立廟祭祀。




我們就在后澳村旁,觀賞塘后道沙灘的日落,北竿新跑道的興建,讓塘后道沙灘一分為二,據說也讓這裡特有的生物「和尚蟹」徹底消失,交通的便利造成生態的浩劫,孰輕孰重我不評論,留給讀者你自行判斷!

我們在日落前,留下最後的留影,結束了一個下午的北竿行程





----------------------------------------------------------------------------------------------------------

第二天的清晨,我六點多就趁著晨曦出門,到塘歧街頭遊走,塘歧村是北竿的政經中心,機場、鄉公所、金融中心都在這裡,街頭上依然可以看到軍事標語




這裡除了有現代化的象徵7-11外,在巷弄裡,也能看見隱身的古厝


這裡是北竿的運動場


一旁國軍營站,同時也是郵局及早先官兵的娛樂場所---電影院


北竿很美,正如這塊標語所言,她是閩東之珠,也是希望之都,依依不捨離開北竿,我回福澳港搭程台馬輪,準備回台!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馬輪是我在基隆常常看見的船隻,去年去東引,我就是搭著它從南竿來回,今年蘭與不能去了,看到台馬輪網站上的自由行程,豪不考慮就定了位,在禮拜五的晚上準時鳴笛出航,雖然玩兩天接近24小時都在船上,不過對於幾乎沒睡過船上的人而言,感覺還是相當新鮮

台馬輪是一艘中古客貨輪,它的前身是行駛於日本九州於四國間的『新九四輪』,由日本臼杵船廠製作,昭和60年(1985年)下水,於1997年來到台灣,開始它在台灣的新生命,近幾年來,台馬輪進行過兩次大修,最後一次是2005年,從原本一字排開的大通舖,大幅增加臥鋪床位,目前全船共有頭等、商務、經濟三種客艙共384張床位,客滿時另有經濟座位116張,共計500人,總重量為5039公噸,下方有車輛甲板,船隻前後都有侅口踏板可以讓車輛上下,是典型的駛上駛下型客船(Ro/Ro SHIP) ,上層甲板有直升機機坪,必要時可供直升機停靠

在台灣能搭客船的機會真的不多,於是乎剛剛啟航,有很多人聚集甲板,看著美麗的基隆港夜色,揮手向台灣的土地暫別





船隻的A甲板設立速簡咖啡廳,很多人來此吃宵夜,這裡在滿床時會搖身一變成為經濟座位,所以每張桌椅都有編號,餐點貴了一點,不過能看著大海一起吃飯,套句老台詞,真的是『燈光美氣氛佳』,貴一點真的沒有太大關係!



連結AB甲板的樓梯,一旁的彩繪,是馬祖的入口意向--燕鷗及芹璧


今夜的風浪不小,出了外海,可以感到船隻劇烈起伏,我吃了暈船藥不怕,很多的乘客吃完宵夜,就速速就寢了,明天還有一天的行程,於是乎我也趕緊去睡,我的床位是經濟一艙,這裡位於船頭,在我睡眠時整艘船的搖晃到了極點,有多搖呢?睡眠過程裡這三次身體飄起來,傾斜程度還差點翻下床,附近乘客都已經開始嘔吐,我半夢半醒,昏沉睡去!


清晨五點三十分,我們接近東引,船上為了叫乘客起床,放起了懷舊歌曲,許多的乘客也被聲音吵醒,爬上船舷,觀賞驚鴻一瞥的東引島,我隔天將會再次短暫停留,接著會有專文介紹



短暫靠泊中先進行繫纜作業



東引中柱港由於缺發屏障,東北季風來時有一面正對迎風面,於是乎根據台馬輪官方說法,超過九級就不能停航,此時雖然沒有超過九級,但是負責的YTB港勤拖船依然奮力拖拉,這是相當危險的作業,纜繩回彈是會死人的,這張是長鏡頭拍攝,安全狀況下



由於適逢退潮,停妥後開啟前開口,供車輛及人員下船



十分鐘後,船隻離開,繼續航向南竿,台馬輪的航班,分單雙日有先東引後馬祖,或先馬祖後東引的分別,有興趣搭乘的讀者,必須注意這點,才不會因為船期影響行程,在YTB的護送下,我們離開了東引





時間是早上六點多,很多人睡不著,跑到前方船頭看海



船頭駕駛台下方,依然可見日本臼杵船廠的銘板


船上的日本遺跡除了銘板外,還有逃生指示燈,使用的是日式的『非常口』,是台馬輪最後的日本風味


兩個小時的航行後,我們駛進南竿福澳港,久違的整戈待旦地標再渡映入眼簾,福澳港是往來馬祖的門戶,往來中國福州的小三通,也可由此搭乘,同時也是中國偷渡客遣返的唯一轉運港口




來到馬祖,我們先到南竿,走在陡急的山線公路,拜訪去年沒有時間造訪的仁愛村及北海坑道




我們再訪北海坑道,是因為去年來這裡漲潮無法進入,我們以為今年可以進入一覽全貌了,可惜天算人算,坑道再度漲潮,很是遺憾,北海坑道建於1968年,在當時出動2個師、3個步兵營不分日夜花了820個工作天完成,為一『井』字型坑道, 水道高為18公尺,寬10公尺,長640公尺,不過潮差達四公尺,完工後由於沒有考慮到潮差問題,登陸船隻退潮會擱淺,漲潮會撞天線,於是乎都沒有正式使用過,近幾年開放觀光,成為馬祖新景點,另外在北竿及東引,都有坑道名為北海



一旁的新景點,也是剛剛開放觀光的『大漢據點』




看不到坑道,我們來到鐵堡,鐵堡是當年兩棲部隊的駐紮地,獨立於仁愛村西南方一座岩礁上,是現今來到馬祖旅遊不能錯過的地方,不要看它小小的,內部可是別有洞天,還曾經被人以訛傳訛,說是發生過大陸水鬼摸哨的靈異事件





鐵堡內部,砲口、房間、廁所及廚房等一應俱全




礁岩上佈滿玻璃碎片,可以想見當時的戰備氣息


開放觀光後,這裡經過整修,清楚標出當時的使用模式,這裡是射擊位置


軍犬圈養處,據說這裡當時有馬祖唯一有軍階的軍犬


離開鐵堡,我們來到仁愛村,這裡的廟宇及建築形式,可以推出整個馬祖了發展歷史,我接下來會慢慢專文說明,離開仁愛村,我們來到福澳港,結束去年南竿未完成的旅程,還很巧的碰到金龍輪



搭著前往北竿的小白船,航向北竿,繼續接下來的行程



延伸閱讀
在基隆看見的金龍輪--馬祖交通輪,群聚基隆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馬輪是我在基隆常常看見的船隻,去年去東引,我就是搭著它從南竿來回,今年蘭與不能去了,看到台馬輪網站上的自由行程,豪不考慮就定了位,在禮拜五的晚上準時鳴笛出航,雖然玩兩天接近24小時都在船上,不過對於幾乎沒睡過船上的人而言,感覺還是相當新鮮

台馬輪是一艘中古客貨輪,它的前身是行駛於日本九州於四國間的『新九四輪』,由日本臼杵船廠製作,昭和60年(1985年)下水,於1997年來到台灣,開始它在台灣的新生命,近幾年來,台馬輪進行過兩次大修,最後一次是2005年,從原本一字排開的大通舖,大幅增加臥鋪床位,目前全船共有頭等、商務、經濟三種客艙共384張床位,客滿時另有經濟座位116張,共計500人,總重量為5039公噸,下方有車輛甲板,船隻前後都有侅口踏板可以讓車輛上下,是典型的駛上駛下型客船(Ro/Ro SHIP) ,上層甲板有直升機機坪,必要時可供直升機停靠

在台灣能搭客船的機會真的不多,於是乎剛剛啟航,有很多人聚集甲板,看著美麗的基隆港夜色,揮手向台灣的土地暫別





船隻的A甲板設立速簡咖啡廳,很多人來此吃宵夜,這裡在滿床時會搖身一變成為經濟座位,所以每張桌椅都有編號,餐點貴了一點,不過能看著大海一起吃飯,套句老台詞,真的是『燈光美氣氛佳』,貴一點真的沒有太大關係!



連結AB甲板的樓梯,一旁的彩繪,是馬祖的入口意向--燕鷗及芹璧


今夜的風浪不小,出了外海,可以感到船隻劇烈起伏,我吃了暈船藥不怕,很多的乘客吃完宵夜,就速速就寢了,明天還有一天的行程,於是乎我也趕緊去睡,我的床位是經濟一艙,這裡位於船頭,在我睡眠時整艘船的搖晃到了極點,有多搖呢?睡眠過程裡這三次身體飄起來,傾斜程度還差點翻下床,附近乘客都已經開始嘔吐,我半夢半醒,昏沉睡去!


清晨五點三十分,我們接近東引,船上為了叫乘客起床,放起了懷舊歌曲,許多的乘客也被聲音吵醒,爬上船舷,觀賞驚鴻一瞥的東引島,我隔天將會再次短暫停留,接著會有專文介紹



短暫靠泊中先進行繫纜作業



東引中柱港由於缺發屏障,東北季風來時有一面正對迎風面,於是乎根據台馬輪官方說法,超過九級就不能停航,此時雖然沒有超過九級,但是負責的YTB港勤拖船依然奮力拖拉,這是相當危險的作業,纜繩回彈是會死人的,這張是長鏡頭拍攝,安全狀況下



由於適逢退潮,停妥後開啟前開口,供車輛及人員下船



十分鐘後,船隻離開,繼續航向南竿,台馬輪的航班,分單雙日有先東引後馬祖,或先馬祖後東引的分別,有興趣搭乘的讀者,必須注意這點,才不會因為船期影響行程,在YTB的護送下,我們離開了東引





時間是早上六點多,很多人睡不著,跑到前方船頭看海



船頭駕駛台下方,依然可見日本臼杵船廠的銘板


船上的日本遺跡除了銘板外,還有逃生指示燈,使用的是日式的『非常口』,是台馬輪最後的日本風味


兩個小時的航行後,我們駛進南竿福澳港,久違的整戈待旦地標再渡映入眼簾,福澳港是往來馬祖的門戶,往來中國福州的小三通,也可由此搭乘,同時也是中國偷渡客遣返的唯一轉運港口




來到馬祖,我們先到南竿,走在陡急的山線公路,拜訪去年沒有時間造訪的仁愛村及北海坑道




我們再訪北海坑道,是因為去年來這裡漲潮無法進入,我們以為今年可以進入一覽全貌了,可惜天算人算,坑道再度漲潮,很是遺憾,北海坑道建於1968年,在當時出動2個師、3個步兵營不分日夜花了820個工作天完成,為一『井』字型坑道, 水道高為18公尺,寬10公尺,長640公尺,不過潮差達四公尺,完工後由於沒有考慮到潮差問題,登陸船隻退潮會擱淺,漲潮會撞天線,於是乎都沒有正式使用過,近幾年開放觀光,成為馬祖新景點,另外在北竿及東引,都有坑道名為北海



一旁的新景點,也是剛剛開放觀光的『大漢據點』




看不到坑道,我們來到鐵堡,鐵堡是當年兩棲部隊的駐紮地,獨立於仁愛村西南方一座岩礁上,是現今來到馬祖旅遊不能錯過的地方,不要看它小小的,內部可是別有洞天,還曾經被人以訛傳訛,說是發生過大陸水鬼摸哨的靈異事件





鐵堡內部,砲口、房間、廁所及廚房等一應俱全




礁岩上佈滿玻璃碎片,可以想見當時的戰備氣息


開放觀光後,這裡經過整修,清楚標出當時的使用模式,這裡是射擊位置


軍犬圈養處,據說這裡當時有馬祖唯一有軍階的軍犬


離開鐵堡,我們來到仁愛村,這裡的廟宇及建築形式,可以推出整個馬祖了發展歷史,我接下來會慢慢專文說明,離開仁愛村,我們來到福澳港,結束去年南竿未完成的旅程,還很巧的碰到金龍輪



搭著前往北竿的小白船,航向北竿,繼續接下來的行程



延伸閱讀
在基隆看見的金龍輪--馬祖交通輪,群聚基隆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馬輪是我在基隆常常看見的船隻,去年去東引,我就是搭著它從南竿來回,今年蘭與不能去了,看到台馬輪網站上的自由行程,豪不考慮就定了位,在禮拜五的晚上準時鳴笛出航,雖然玩兩天接近24小時都在船上,不過對於幾乎沒睡過船上的人而言,感覺還是相當新鮮

台馬輪是一艘中古客貨輪,它的前身是行駛於日本九州於四國間的『新九四輪』,由日本臼杵船廠製作,昭和60年(1985年)下水,於1997年來到台灣,開始它在台灣的新生命,近幾年來,台馬輪進行過兩次大修,最後一次是2005年,從原本一字排開的大通舖,大幅增加臥鋪床位,目前全船共有頭等、商務、經濟三種客艙共384張床位,客滿時另有經濟座位116張,共計500人,總重量為5039公噸,下方有車輛甲板,船隻前後都有侅口踏板可以讓車輛上下,是典型的駛上駛下型客船(Ro/Ro SHIP) ,上層甲板有直升機機坪,必要時可供直升機停靠

在台灣能搭客船的機會真的不多,於是乎剛剛啟航,有很多人聚集甲板,看著美麗的基隆港夜色,揮手向台灣的土地暫別





船隻的A甲板設立速簡咖啡廳,很多人來此吃宵夜,這裡在滿床時會搖身一變成為經濟座位,所以每張桌椅都有編號,餐點貴了一點,不過能看著大海一起吃飯,套句老台詞,真的是『燈光美氣氛佳』,貴一點真的沒有太大關係!



連結AB甲板的樓梯,一旁的彩繪,是馬祖的入口意向--燕鷗及芹璧


今夜的風浪不小,出了外海,可以感到船隻劇烈起伏,我吃了暈船藥不怕,很多的乘客吃完宵夜,就速速就寢了,明天還有一天的行程,於是乎我也趕緊去睡,我的床位是經濟一艙,這裡位於船頭,在我睡眠時整艘船的搖晃到了極點,有多搖呢?睡眠過程裡這三次身體飄起來,傾斜程度還差點翻下床,附近乘客都已經開始嘔吐,我半夢半醒,昏沉睡去!


清晨五點三十分,我們接近東引,船上為了叫乘客起床,放起了懷舊歌曲,許多的乘客也被聲音吵醒,爬上船舷,觀賞驚鴻一瞥的東引島,我隔天將會再次短暫停留,接著會有專文介紹



短暫靠泊中先進行繫纜作業



東引中柱港由於缺發屏障,東北季風來時有一面正對迎風面,於是乎根據台馬輪官方說法,超過九級就不能停航,此時雖然沒有超過九級,但是負責的YTB港勤拖船依然奮力拖拉,這是相當危險的作業,纜繩回彈是會死人的,這張是長鏡頭拍攝,安全狀況下



由於適逢退潮,停妥後開啟前開口,供車輛及人員下船



十分鐘後,船隻離開,繼續航向南竿,台馬輪的航班,分單雙日有先東引後馬祖,或先馬祖後東引的分別,有興趣搭乘的讀者,必須注意這點,才不會因為船期影響行程,在YTB的護送下,我們離開了東引





時間是早上六點多,很多人睡不著,跑到前方船頭看海



船頭駕駛台下方,依然可見日本臼杵船廠的銘板


船上的日本遺跡除了銘板外,還有逃生指示燈,使用的是日式的『非常口』,是台馬輪最後的日本風味


兩個小時的航行後,我們駛進南竿福澳港,久違的整戈待旦地標再渡映入眼簾,福澳港是往來馬祖的門戶,往來中國福州的小三通,也可由此搭乘,同時也是中國偷渡客遣返的唯一轉運港口




來到馬祖,我們先到南竿,走在陡急的山線公路,拜訪去年沒有時間造訪的仁愛村及北海坑道




我們再訪北海坑道,是因為去年來這裡漲潮無法進入,我們以為今年可以進入一覽全貌了,可惜天算人算,坑道再度漲潮,很是遺憾,北海坑道建於1968年,在當時出動2個師、3個步兵營不分日夜花了820個工作天完成,為一『井』字型坑道, 水道高為18公尺,寬10公尺,長640公尺,不過潮差達四公尺,完工後由於沒有考慮到潮差問題,登陸船隻退潮會擱淺,漲潮會撞天線,於是乎都沒有正式使用過,近幾年開放觀光,成為馬祖新景點,另外在北竿及東引,都有坑道名為北海



一旁的新景點,也是剛剛開放觀光的『大漢據點』




看不到坑道,我們來到鐵堡,鐵堡是當年兩棲部隊的駐紮地,獨立於仁愛村西南方一座岩礁上,是現今來到馬祖旅遊不能錯過的地方,不要看它小小的,內部可是別有洞天,還曾經被人以訛傳訛,說是發生過大陸水鬼摸哨的靈異事件





鐵堡內部,砲口、房間、廁所及廚房等一應俱全




礁岩上佈滿玻璃碎片,可以想見當時的戰備氣息


開放觀光後,這裡經過整修,清楚標出當時的使用模式,這裡是射擊位置


軍犬圈養處,據說這裡當時有馬祖唯一有軍階的軍犬


離開鐵堡,我們來到仁愛村,這裡的廟宇及建築形式,可以推出整個馬祖了發展歷史,我接下來會慢慢專文說明,離開仁愛村,我們來到福澳港,結束去年南竿未完成的旅程,還很巧的碰到金龍輪



搭著前往北竿的小白船,航向北竿,繼續接下來的行程



延伸閱讀
在基隆看見的金龍輪--馬祖交通輪,群聚基隆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馬輪是我在基隆常常看見的船隻,去年去東引,我就是搭著它從南竿來回,今年蘭與不能去了,看到台馬輪網站上的自由行程,豪不考慮就定了位,在禮拜五的晚上準時鳴笛出航,雖然玩兩天接近24小時都在船上,不過對於幾乎沒睡過船上的人而言,感覺還是相當新鮮

台馬輪是一艘中古客貨輪,它的前身是行駛於日本九州於四國間的『新九四輪』,由日本臼杵船廠製作,昭和60年(1985年)下水,於1997年來到台灣,開始它在台灣的新生命,近幾年來,台馬輪進行過兩次大修,最後一次是2005年,從原本一字排開的大通舖,大幅增加臥鋪床位,目前全船共有頭等、商務、經濟三種客艙共384張床位,客滿時另有經濟座位116張,共計500人,總重量為5039公噸,下方有車輛甲板,船隻前後都有侅口踏板可以讓車輛上下,是典型的駛上駛下型客船(Ro/Ro SHIP) ,上層甲板有直升機機坪,必要時可供直升機停靠

在台灣能搭客船的機會真的不多,於是乎剛剛啟航,有很多人聚集甲板,看著美麗的基隆港夜色,揮手向台灣的土地暫別





船隻的A甲板設立速簡咖啡廳,很多人來此吃宵夜,這裡在滿床時會搖身一變成為經濟座位,所以每張桌椅都有編號,餐點貴了一點,不過能看著大海一起吃飯,套句老台詞,真的是『燈光美氣氛佳』,貴一點真的沒有太大關係!



連結AB甲板的樓梯,一旁的彩繪,是馬祖的入口意向--燕鷗及芹璧


今夜的風浪不小,出了外海,可以感到船隻劇烈起伏,我吃了暈船藥不怕,很多的乘客吃完宵夜,就速速就寢了,明天還有一天的行程,於是乎我也趕緊去睡,我的床位是經濟一艙,這裡位於船頭,在我睡眠時整艘船的搖晃到了極點,有多搖呢?睡眠過程裡這三次身體飄起來,傾斜程度還差點翻下床,附近乘客都已經開始嘔吐,我半夢半醒,昏沉睡去!


清晨五點三十分,我們接近東引,船上為了叫乘客起床,放起了懷舊歌曲,許多的乘客也被聲音吵醒,爬上船舷,觀賞驚鴻一瞥的東引島,我隔天將會再次短暫停留,接著會有專文介紹



短暫靠泊中先進行繫纜作業



東引中柱港由於缺發屏障,東北季風來時有一面正對迎風面,於是乎根據台馬輪官方說法,超過九級就不能停航,此時雖然沒有超過九級,但是負責的YTB港勤拖船依然奮力拖拉,這是相當危險的作業,纜繩回彈是會死人的,這張是長鏡頭拍攝,安全狀況下



由於適逢退潮,停妥後開啟前開口,供車輛及人員下船



十分鐘後,船隻離開,繼續航向南竿,台馬輪的航班,分單雙日有先東引後馬祖,或先馬祖後東引的分別,有興趣搭乘的讀者,必須注意這點,才不會因為船期影響行程,在YTB的護送下,我們離開了東引





時間是早上六點多,很多人睡不著,跑到前方船頭看海



船頭駕駛台下方,依然可見日本臼杵船廠的銘板


船上的日本遺跡除了銘板外,還有逃生指示燈,使用的是日式的『非常口』,是台馬輪最後的日本風味


兩個小時的航行後,我們駛進南竿福澳港,久違的整戈待旦地標再渡映入眼簾,福澳港是往來馬祖的門戶,往來中國福州的小三通,也可由此搭乘,同時也是中國偷渡客遣返的唯一轉運港口




來到馬祖,我們先到南竿,走在陡急的山線公路,拜訪去年沒有時間造訪的仁愛村及北海坑道




我們再訪北海坑道,是因為去年來這裡漲潮無法進入,我們以為今年可以進入一覽全貌了,可惜天算人算,坑道再度漲潮,很是遺憾,北海坑道建於1968年,在當時出動2個師、3個步兵營不分日夜花了820個工作天完成,為一『井』字型坑道, 水道高為18公尺,寬10公尺,長640公尺,不過潮差達四公尺,完工後由於沒有考慮到潮差問題,登陸船隻退潮會擱淺,漲潮會撞天線,於是乎都沒有正式使用過,近幾年開放觀光,成為馬祖新景點,另外在北竿及東引,都有坑道名為北海



一旁的新景點,也是剛剛開放觀光的『大漢據點』




看不到坑道,我們來到鐵堡,鐵堡是當年兩棲部隊的駐紮地,獨立於仁愛村西南方一座岩礁上,是現今來到馬祖旅遊不能錯過的地方,不要看它小小的,內部可是別有洞天,還曾經被人以訛傳訛,說是發生過大陸水鬼摸哨的靈異事件





鐵堡內部,砲口、房間、廁所及廚房等一應俱全




礁岩上佈滿玻璃碎片,可以想見當時的戰備氣息


開放觀光後,這裡經過整修,清楚標出當時的使用模式,這裡是射擊位置


軍犬圈養處,據說這裡當時有馬祖唯一有軍階的軍犬


離開鐵堡,我們來到仁愛村,這裡的廟宇及建築形式,可以推出整個馬祖了發展歷史,我接下來會慢慢專文說明,離開仁愛村,我們來到福澳港,結束去年南竿未完成的旅程,還很巧的碰到金龍輪



搭著前往北竿的小白船,航向北竿,繼續接下來的行程



延伸閱讀
在基隆看見的金龍輪--馬祖交通輪,群聚基隆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網誌文章將會在這幾天陸續刊出,敬請讀者留意期待!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