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著八級陣風,我還是要過橋,跨海大橋全長2494公尺,曾經是台灣最長的橋樑,興建於1970年,由於年代老舊,1997年重新興建現在的新橋,下方的海域名叫牛公灣海峽,古稱『吼門水道』,聽到這個稱號就知道必定是急流,下方海流流速可達每秒3公尺,雖然吹強風,我還是在橋上停車,趴上護欄,拍下橋中央美景,下方的水域怒濤澎湃,一旁的橋墩遺跡,是早期的舊橋台



有驚無險,搖搖晃晃,我通過大橋,正式進入西嶼境內



西嶼鄉又名漁翁島,大大的漁翁雕像就在橋頭,漁翁島地名由來說法很多,根據『沿著菊島旅行』網站的說法,在跨海大橋未通前的時代,西嶼和馬公之間交通不便,彼此甚少互動,馬公人只知道島上的人都是捕魚高手,於是久而久之,被馬公先民叫做『漁翁島』



澎湖本島的深度遊玩,大概要玩個好幾天才能全部遊歷,旅行不必走馬看花,我來到西嶼,先直奔二崁,拜訪澎湖最具規模的古厝聚落



『崁』這個名稱的由來是因為當地由南、北各兩處小高地夾握著聚落,澎湖人稱高地為「崁」,因此古名二崁,這裡是全澎湖最小的村落,不過根據調查,村內僅有七十人,卻擁有四十餘間古厝的居房分配,平均每人擁有的居住坪數超過20坪。是生活空間最寬廣的聚落



二崁聚落從開基祖陳廷益先生以來,共傳九代,這裡同時也因為某些原因,當時陳廷益鮮少與外界聯繫交通,久而久之讓二崁村成為一封閉的聚落,發展成單姓社區,全村都姓陳,近幾年來陳家後代在此成立協進會,成立民俗村聚落保存,及藝術化社區再造。



陳家祖厝就在二崁村內,不同於澎湖的民居以實用性質為主,早期生活不便的二崁人多半移居外地,這棟祖厝由當時移居台中學習中藥的陳嶺、陳邦兩兄弟,在事業有成之後回鄉興建豪宅,於1912年落成,據說內部建材玄武岩來自姑婆嶼,精美細緻之交趾燒、泥塑則自中國本土運來,而設計者,為當時年僅二十一歲之池東村師傅。 是典型的「兩落八櫸頭」的閩南式大厝型建築,目前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蹟

入口山牆處,放有時鐘,是提醒陳家後代子孫守時,老鷹圖騰象徵寄望子孫如飛鷹展翅,請注意上方大圖中的邊頂有金瓜圖案,其諧音有希望多金的意思



入口牌匾-嶺邦紀念,各取陳嶺及陳邦一字


屋內正廳及細部裝潢









屋外則是完整的生活空間利用,有私井等家事空地



二崁村除了陳氏古厝外,整座社區都值得一看,這讓我想起金門隨處可見的聚落,也是由許多衣錦還鄉的鄉親興建完成,也讓我想起馬祖北竿經過完整規劃的閩東聚落,這三個月內我陸續走遍這些地方,雖然二崁也有民宿,也在轉型,不過最是冷清,我必須在次強調,來澎湖不是只有玩水,也希望大家都能多花花時間,體驗這裡的人文美景

離開二崁,我繼續沿203道路前行,途經赤馬,我看著美麗的海岸線,接著進入內鞍社區的範圍內



內鞍有很特別的『塔公塔婆』石塔,在澎湖共有34座石塔,基本上設立的原因都有風水因素,相傳內鞍村的港灣外海有一暗礁,稱為「海獺礁」,與礁北的「鱟仔尾」形如箭狀直射內垵聚落,居民認為此箭射的風水不祥,於是請了風水師過來勘查,建議興建石塔跟石牆抵禦箭射



塔公為一正方形6層塔,下3層以玄武岩砌成,上3層及頂上的葫蘆造型以咾咕石為材料,雖然經過水泥整修,不過你注意到了嗎?塔公的外型,就像男性生殖器,而塔公塔婆迄今,已有170年以上的歷史。

離開內鞍,就到了澎湖西嶼鄉的最後一個村落--外鞍,居高臨下,外垵村豁然開朗,36.5公里的外垵村,全部走完!時間此時已經接近中午。





這裡是很大的漁村,同時有現代化的象徵-7-11,我來這裡補充飲水,東北季風來臨,這裡的漁船已經休息,難得休閑的漁民,此時正在補網修網,世外桃源,很有遺世獨立的漁鄉風味



整補完成,我繼續往回走,參觀燈塔及砲台!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頂著八級陣風,我還是要過橋,跨海大橋全長2494公尺,曾經是台灣最長的橋樑,興建於1970年,由於年代老舊,1997年重新興建現在的新橋,下方的海域名叫牛公灣海峽,古稱『吼門水道』,聽到這個稱號就知道必定是急流,下方海流流速可達每秒3公尺,雖然吹強風,我還是在橋上停車,趴上護欄,拍下橋中央美景,下方的水域怒濤澎湃,一旁的橋墩遺跡,是早期的舊橋台



有驚無險,搖搖晃晃,我通過大橋,正式進入西嶼境內



西嶼鄉又名漁翁島,大大的漁翁雕像就在橋頭,漁翁島地名由來說法很多,根據『沿著菊島旅行』網站的說法,在跨海大橋未通前的時代,西嶼和馬公之間交通不便,彼此甚少互動,馬公人只知道島上的人都是捕魚高手,於是久而久之,被馬公先民叫做『漁翁島』



澎湖本島的深度遊玩,大概要玩個好幾天才能全部遊歷,旅行不必走馬看花,我來到西嶼,先直奔二崁,拜訪澎湖最具規模的古厝聚落



『崁』這個名稱的由來是因為當地由南、北各兩處小高地夾握著聚落,澎湖人稱高地為「崁」,因此古名二崁,這裡是全澎湖最小的村落,不過根據調查,村內僅有七十人,卻擁有四十餘間古厝的居房分配,平均每人擁有的居住坪數超過20坪。是生活空間最寬廣的聚落



二崁聚落從開基祖陳廷益先生以來,共傳九代,這裡同時也因為某些原因,當時陳廷益鮮少與外界聯繫交通,久而久之讓二崁村成為一封閉的聚落,發展成單姓社區,全村都姓陳,近幾年來陳家後代在此成立協進會,成立民俗村聚落保存,及藝術化社區再造。



陳家祖厝就在二崁村內,不同於澎湖的民居以實用性質為主,早期生活不便的二崁人多半移居外地,這棟祖厝由當時移居台中學習中藥的陳嶺、陳邦兩兄弟,在事業有成之後回鄉興建豪宅,於1912年落成,據說內部建材玄武岩來自姑婆嶼,精美細緻之交趾燒、泥塑則自中國本土運來,而設計者,為當時年僅二十一歲之池東村師傅。 是典型的「兩落八櫸頭」的閩南式大厝型建築,目前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蹟

入口山牆處,放有時鐘,是提醒陳家後代子孫守時,老鷹圖騰象徵寄望子孫如飛鷹展翅,請注意上方大圖中的邊頂有金瓜圖案,其諧音有希望多金的意思



入口牌匾-嶺邦紀念,各取陳嶺及陳邦一字


屋內正廳及細部裝潢









屋外則是完整的生活空間利用,有私井等家事空地



二崁村除了陳氏古厝外,整座社區都值得一看,這讓我想起金門隨處可見的聚落,也是由許多衣錦還鄉的鄉親興建完成,也讓我想起馬祖北竿經過完整規劃的閩東聚落,這三個月內我陸續走遍這些地方,雖然二崁也有民宿,也在轉型,不過最是冷清,我必須在次強調,來澎湖不是只有玩水,也希望大家都能多花花時間,體驗這裡的人文美景

離開二崁,我繼續沿203道路前行,途經赤馬,我看著美麗的海岸線,接著進入內鞍社區的範圍內



內鞍有很特別的『塔公塔婆』石塔,在澎湖共有34座石塔,基本上設立的原因都有風水因素,相傳內鞍村的港灣外海有一暗礁,稱為「海獺礁」,與礁北的「鱟仔尾」形如箭狀直射內垵聚落,居民認為此箭射的風水不祥,於是請了風水師過來勘查,建議興建石塔跟石牆抵禦箭射



塔公為一正方形6層塔,下3層以玄武岩砌成,上3層及頂上的葫蘆造型以咾咕石為材料,雖然經過水泥整修,不過你注意到了嗎?塔公的外型,就像男性生殖器,而塔公塔婆迄今,已有170年以上的歷史。

離開內鞍,就到了澎湖西嶼鄉的最後一個村落--外鞍,居高臨下,外垵村豁然開朗,36.5公里的外垵村,全部走完!時間此時已經接近中午。





這裡是很大的漁村,同時有現代化的象徵-7-11,我來這裡補充飲水,東北季風來臨,這裡的漁船已經休息,難得休閑的漁民,此時正在補網修網,世外桃源,很有遺世獨立的漁鄉風味



整補完成,我繼續往回走,參觀燈塔及砲台!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夜宿的地點,在馬公市案山里,這裡早期叫做『案山仔社』,最早的聚落位於一旁現今的海軍測天島基地,由於測天島的形狀像古代官府升堂辦案用的高腳案台,加上這裡接近早期的澎湖衙門,案山地名因此由來,日人治台後,原址興建測天島基地,1896年日本「澎湖列島行政府」長官田中綱常,在此實行都市計畫,現在看到的案山里,街弄井然有序,我所居住的地方是公營的『澎湖勞工育樂中心』,收費低廉,單人房一晚只需要640元,房內應有盡有,相當適合要省錢的旅人





一早五點多,發現天氣陰霾,沒有晴朗看不到日出,於是乎菓葉美景,只能等待明年,我今天計畫行走的路線,是澎湖本島北環的203線道,由馬公經白沙,過跨海大橋,最後到達西嶼鄉外垵村,全長36.5公里,來回超過七十公里長,我八點半就出發,一直到下午三點才回來,整條道路筆直寬廣,同時有相當豐富的人文風情



澎湖風大,但不風狂,只要跟著風的節奏騎車,基本上不會有太大的危險,昨天一天的心驚膽戰已經不見,我漸漸ENJOY在這種風的節奏裡,由東衛轉進203,首先你就可以看到大大的風車,這裡是中屯風力發電廠



中屯發電站位於中屯嶼上,由永安橋及中正橋連結本島及白沙,現今已經感覺不出來他其實是一座島礁,台電公司利用澎湖特有的風,2001年在此興建風力電廠系統,澎湖先前也曾經設立過兩代的風力發電,不過因為設計不佳都已經消失,目前的系統是德國廠牌,是第三代的發電機,發電機組為高塔型、垂直風葉片,二級風就能轉動,滿載發電要十二級風,其中四部較新的發電機組,最大發電容量為二千四百瓩



高塔高度超過五十公尺,有十幾層樓高,來到高塔下方,可以讓你近距離的感受到風扇轉動的呼呼聲響,相當震撼,剛好此時有遊覽出帶團來參觀,站在發電機組下面的人群,更顯渺小



看完風力發電機組,我來到白沙鄉,在白沙消防所前停了下來



這一尊太極雕像,佇立在白沙鄉防分隊前,虎虎生風的姿態,好像在告知來往此地的遊客,他正在護衛著這裡的來往安全及家戶平安,我去年來這裡時,曾經驚鴻一撇,不過沒有太多停留匆匆通過,今年來到白沙,我特地在此停留,這尊太極雕像沒有作者資料,網路上也沒有太多資料,我特地拍下給大家欣賞,有機會走過白沙鄉,歡迎來到消防分隊前,看看這尊甚少人知的雕像



來到赤崁,這裡是白沙鄉最大的聚落,北海遊客中心就在這裡,通過鏡頭中後方的長長拱橋,就來到漁港碼頭,冬天時分,不會有船出海,這裡的海巡官兵『比較不忙』,於是乎在海邊逗弄小狗,赤崁村是一個典型的漁村,沒有太多遊客經過,冷清中,有著純樸!



赤崁的信仰中心是龍德宮,2004年新修建完成的廟殿如同澎湖的廟宇,氣派宏偉,龍德宮奉祀哪吒三太子及五府千歲,廟內正在舉辦法會,鑼鼓喧天,一旁也有王船閣,同樣有王船出巡的信仰





白沙鄉有兩座古榕樹,除了我等等要介紹到的通樑,在往澎湖水族館前的岔路口,你可以看到另一座-『港仔古榕樹』,以保定宮為主,左右各一株,東側榕樹年代約150年,西側約80年,澎湖風大,榕樹無法長高,會被風吹往兩旁伸展,其實這裡的榕樹美景不比通梁差,但鮮少人知,由此岔路前行可以到大澎湖水族館,我去年曾經去參觀過,裡面的水族以展示澎湖鄰近海域的海洋生態為主,規模並不大,但門票倒很貴,學生票就要150元,除非有興趣,不然我不推薦去這種類似觀光團的景點





看完少為人知的港仔村榕樹,還是要來介紹一下通梁古榕,通梁古榕樹的歷史根據研判已經超過300年,相傳當時有一艘商船遇到大風浪沈沒於通梁近海,這座榕樹苗也因此漂流到當地,為當地拾起,栽植於保安宮前,經過幾百年,長出了97條氣根,樹蔭覆蓋面積達到660坪。





這九十七條氣根,與澎湖地區的村里數剛剛好相同,被視為通梁古榕最神奇的地方,榕樹包圍住的是保安宮,奉祀『黑府千歲』及『康府千歲』,也是當地的信仰中心




迎著風再次出航,準備通過長長的跨海大橋,往西嶼鄉前進!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夜宿的地點,在馬公市案山里,這裡早期叫做『案山仔社』,最早的聚落位於一旁現今的海軍測天島基地,由於測天島的形狀像古代官府升堂辦案用的高腳案台,加上這裡接近早期的澎湖衙門,案山地名因此由來,日人治台後,原址興建測天島基地,1896年日本「澎湖列島行政府」長官田中綱常,在此實行都市計畫,現在看到的案山里,街弄井然有序,我所居住的地方是公營的『澎湖勞工育樂中心』,收費低廉,單人房一晚只需要640元,房內應有盡有,相當適合要省錢的旅人





一早五點多,發現天氣陰霾,沒有晴朗看不到日出,於是乎菓葉美景,只能等待明年,我今天計畫行走的路線,是澎湖本島北環的203線道,由馬公經白沙,過跨海大橋,最後到達西嶼鄉外垵村,全長36.5公里,來回超過七十公里長,我八點半就出發,一直到下午三點才回來,整條道路筆直寬廣,同時有相當豐富的人文風情



澎湖風大,但不風狂,只要跟著風的節奏騎車,基本上不會有太大的危險,昨天一天的心驚膽戰已經不見,我漸漸ENJOY在這種風的節奏裡,由東衛轉進203,首先你就可以看到大大的風車,這裡是中屯風力發電廠



中屯發電站位於中屯嶼上,由永安橋及中正橋連結本島及白沙,現今已經感覺不出來他其實是一座島礁,台電公司利用澎湖特有的風,2001年在此興建風力電廠系統,澎湖先前也曾經設立過兩代的風力發電,不過因為設計不佳都已經消失,目前的系統是德國廠牌,是第三代的發電機,發電機組為高塔型、垂直風葉片,二級風就能轉動,滿載發電要十二級風,其中四部較新的發電機組,最大發電容量為二千四百瓩



高塔高度超過五十公尺,有十幾層樓高,來到高塔下方,可以讓你近距離的感受到風扇轉動的呼呼聲響,相當震撼,剛好此時有遊覽出帶團來參觀,站在發電機組下面的人群,更顯渺小



看完風力發電機組,我來到白沙鄉,在白沙消防所前停了下來



這一尊太極雕像,佇立在白沙鄉防分隊前,虎虎生風的姿態,好像在告知來往此地的遊客,他正在護衛著這裡的來往安全及家戶平安,我去年來這裡時,曾經驚鴻一撇,不過沒有太多停留匆匆通過,今年來到白沙,我特地在此停留,這尊太極雕像沒有作者資料,網路上也沒有太多資料,我特地拍下給大家欣賞,有機會走過白沙鄉,歡迎來到消防分隊前,看看這尊甚少人知的雕像



來到赤崁,這裡是白沙鄉最大的聚落,北海遊客中心就在這裡,通過鏡頭中後方的長長拱橋,就來到漁港碼頭,冬天時分,不會有船出海,這裡的海巡官兵『比較不忙』,於是乎在海邊逗弄小狗,赤崁村是一個典型的漁村,沒有太多遊客經過,冷清中,有著純樸!



赤崁的信仰中心是龍德宮,2004年新修建完成的廟殿如同澎湖的廟宇,氣派宏偉,龍德宮奉祀哪吒三太子及五府千歲,廟內正在舉辦法會,鑼鼓喧天,一旁也有王船閣,同樣有王船出巡的信仰





白沙鄉有兩座古榕樹,除了我等等要介紹到的通樑,在往澎湖水族館前的岔路口,你可以看到另一座-『港仔古榕樹』,以保定宮為主,左右各一株,東側榕樹年代約150年,西側約80年,澎湖風大,榕樹無法長高,會被風吹往兩旁伸展,其實這裡的榕樹美景不比通梁差,但鮮少人知,由此岔路前行可以到大澎湖水族館,我去年曾經去參觀過,裡面的水族以展示澎湖鄰近海域的海洋生態為主,規模並不大,但門票倒很貴,學生票就要150元,除非有興趣,不然我不推薦去這種類似觀光團的景點





看完少為人知的港仔村榕樹,還是要來介紹一下通梁古榕,通梁古榕樹的歷史根據研判已經超過300年,相傳當時有一艘商船遇到大風浪沈沒於通梁近海,這座榕樹苗也因此漂流到當地,為當地拾起,栽植於保安宮前,經過幾百年,長出了97條氣根,樹蔭覆蓋面積達到660坪。





這九十七條氣根,與澎湖地區的村里數剛剛好相同,被視為通梁古榕最神奇的地方,榕樹包圍住的是保安宮,奉祀『黑府千歲』及『康府千歲』,也是當地的信仰中心




迎著風再次出航,準備通過長長的跨海大橋,往西嶼鄉前進!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夜宿的地點,在馬公市案山里,這裡早期叫做『案山仔社』,最早的聚落位於一旁現今的海軍測天島基地,由於測天島的形狀像古代官府升堂辦案用的高腳案台,加上這裡接近早期的澎湖衙門,案山地名因此由來,日人治台後,原址興建測天島基地,1896年日本「澎湖列島行政府」長官田中綱常,在此實行都市計畫,現在看到的案山里,街弄井然有序,我所居住的地方是公營的『澎湖勞工育樂中心』,收費低廉,單人房一晚只需要640元,房內應有盡有,相當適合要省錢的旅人





一早五點多,發現天氣陰霾,沒有晴朗看不到日出,於是乎菓葉美景,只能等待明年,我今天計畫行走的路線,是澎湖本島北環的203線道,由馬公經白沙,過跨海大橋,最後到達西嶼鄉外垵村,全長36.5公里,來回超過七十公里長,我八點半就出發,一直到下午三點才回來,整條道路筆直寬廣,同時有相當豐富的人文風情



澎湖風大,但不風狂,只要跟著風的節奏騎車,基本上不會有太大的危險,昨天一天的心驚膽戰已經不見,我漸漸ENJOY在這種風的節奏裡,由東衛轉進203,首先你就可以看到大大的風車,這裡是中屯風力發電廠



中屯發電站位於中屯嶼上,由永安橋及中正橋連結本島及白沙,現今已經感覺不出來他其實是一座島礁,台電公司利用澎湖特有的風,2001年在此興建風力電廠系統,澎湖先前也曾經設立過兩代的風力發電,不過因為設計不佳都已經消失,目前的系統是德國廠牌,是第三代的發電機,發電機組為高塔型、垂直風葉片,二級風就能轉動,滿載發電要十二級風,其中四部較新的發電機組,最大發電容量為二千四百瓩



高塔高度超過五十公尺,有十幾層樓高,來到高塔下方,可以讓你近距離的感受到風扇轉動的呼呼聲響,相當震撼,剛好此時有遊覽出帶團來參觀,站在發電機組下面的人群,更顯渺小



看完風力發電機組,我來到白沙鄉,在白沙消防所前停了下來



這一尊太極雕像,佇立在白沙鄉防分隊前,虎虎生風的姿態,好像在告知來往此地的遊客,他正在護衛著這裡的來往安全及家戶平安,我去年來這裡時,曾經驚鴻一撇,不過沒有太多停留匆匆通過,今年來到白沙,我特地在此停留,這尊太極雕像沒有作者資料,網路上也沒有太多資料,我特地拍下給大家欣賞,有機會走過白沙鄉,歡迎來到消防分隊前,看看這尊甚少人知的雕像



來到赤崁,這裡是白沙鄉最大的聚落,北海遊客中心就在這裡,通過鏡頭中後方的長長拱橋,就來到漁港碼頭,冬天時分,不會有船出海,這裡的海巡官兵『比較不忙』,於是乎在海邊逗弄小狗,赤崁村是一個典型的漁村,沒有太多遊客經過,冷清中,有著純樸!



赤崁的信仰中心是龍德宮,2004年新修建完成的廟殿如同澎湖的廟宇,氣派宏偉,龍德宮奉祀哪吒三太子及五府千歲,廟內正在舉辦法會,鑼鼓喧天,一旁也有王船閣,同樣有王船出巡的信仰





白沙鄉有兩座古榕樹,除了我等等要介紹到的通樑,在往澎湖水族館前的岔路口,你可以看到另一座-『港仔古榕樹』,以保定宮為主,左右各一株,東側榕樹年代約150年,西側約80年,澎湖風大,榕樹無法長高,會被風吹往兩旁伸展,其實這裡的榕樹美景不比通梁差,但鮮少人知,由此岔路前行可以到大澎湖水族館,我去年曾經去參觀過,裡面的水族以展示澎湖鄰近海域的海洋生態為主,規模並不大,但門票倒很貴,學生票就要150元,除非有興趣,不然我不推薦去這種類似觀光團的景點





看完少為人知的港仔村榕樹,還是要來介紹一下通梁古榕,通梁古榕樹的歷史根據研判已經超過300年,相傳當時有一艘商船遇到大風浪沈沒於通梁近海,這座榕樹苗也因此漂流到當地,為當地拾起,栽植於保安宮前,經過幾百年,長出了97條氣根,樹蔭覆蓋面積達到660坪。





這九十七條氣根,與澎湖地區的村里數剛剛好相同,被視為通梁古榕最神奇的地方,榕樹包圍住的是保安宮,奉祀『黑府千歲』及『康府千歲』,也是當地的信仰中心




迎著風再次出航,準備通過長長的跨海大橋,往西嶼鄉前進!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夜宿的地點,在馬公市案山里,這裡早期叫做『案山仔社』,最早的聚落位於一旁現今的海軍測天島基地,由於測天島的形狀像古代官府升堂辦案用的高腳案台,加上這裡接近早期的澎湖衙門,案山地名因此由來,日人治台後,原址興建測天島基地,1896年日本「澎湖列島行政府」長官田中綱常,在此實行都市計畫,現在看到的案山里,街弄井然有序,我所居住的地方是公營的『澎湖勞工育樂中心』,收費低廉,單人房一晚只需要640元,房內應有盡有,相當適合要省錢的旅人





一早五點多,發現天氣陰霾,沒有晴朗看不到日出,於是乎菓葉美景,只能等待明年,我今天計畫行走的路線,是澎湖本島北環的203線道,由馬公經白沙,過跨海大橋,最後到達西嶼鄉外垵村,全長36.5公里,來回超過七十公里長,我八點半就出發,一直到下午三點才回來,整條道路筆直寬廣,同時有相當豐富的人文風情



澎湖風大,但不風狂,只要跟著風的節奏騎車,基本上不會有太大的危險,昨天一天的心驚膽戰已經不見,我漸漸ENJOY在這種風的節奏裡,由東衛轉進203,首先你就可以看到大大的風車,這裡是中屯風力發電廠



中屯發電站位於中屯嶼上,由永安橋及中正橋連結本島及白沙,現今已經感覺不出來他其實是一座島礁,台電公司利用澎湖特有的風,2001年在此興建風力電廠系統,澎湖先前也曾經設立過兩代的風力發電,不過因為設計不佳都已經消失,目前的系統是德國廠牌,是第三代的發電機,發電機組為高塔型、垂直風葉片,二級風就能轉動,滿載發電要十二級風,其中四部較新的發電機組,最大發電容量為二千四百瓩



高塔高度超過五十公尺,有十幾層樓高,來到高塔下方,可以讓你近距離的感受到風扇轉動的呼呼聲響,相當震撼,剛好此時有遊覽出帶團來參觀,站在發電機組下面的人群,更顯渺小



看完風力發電機組,我來到白沙鄉,在白沙消防所前停了下來



這一尊太極雕像,佇立在白沙鄉防分隊前,虎虎生風的姿態,好像在告知來往此地的遊客,他正在護衛著這裡的來往安全及家戶平安,我去年來這裡時,曾經驚鴻一撇,不過沒有太多停留匆匆通過,今年來到白沙,我特地在此停留,這尊太極雕像沒有作者資料,網路上也沒有太多資料,我特地拍下給大家欣賞,有機會走過白沙鄉,歡迎來到消防分隊前,看看這尊甚少人知的雕像



來到赤崁,這裡是白沙鄉最大的聚落,北海遊客中心就在這裡,通過鏡頭中後方的長長拱橋,就來到漁港碼頭,冬天時分,不會有船出海,這裡的海巡官兵『比較不忙』,於是乎在海邊逗弄小狗,赤崁村是一個典型的漁村,沒有太多遊客經過,冷清中,有著純樸!



赤崁的信仰中心是龍德宮,2004年新修建完成的廟殿如同澎湖的廟宇,氣派宏偉,龍德宮奉祀哪吒三太子及五府千歲,廟內正在舉辦法會,鑼鼓喧天,一旁也有王船閣,同樣有王船出巡的信仰





白沙鄉有兩座古榕樹,除了我等等要介紹到的通樑,在往澎湖水族館前的岔路口,你可以看到另一座-『港仔古榕樹』,以保定宮為主,左右各一株,東側榕樹年代約150年,西側約80年,澎湖風大,榕樹無法長高,會被風吹往兩旁伸展,其實這裡的榕樹美景不比通梁差,但鮮少人知,由此岔路前行可以到大澎湖水族館,我去年曾經去參觀過,裡面的水族以展示澎湖鄰近海域的海洋生態為主,規模並不大,但門票倒很貴,學生票就要150元,除非有興趣,不然我不推薦去這種類似觀光團的景點





看完少為人知的港仔村榕樹,還是要來介紹一下通梁古榕,通梁古榕樹的歷史根據研判已經超過300年,相傳當時有一艘商船遇到大風浪沈沒於通梁近海,這座榕樹苗也因此漂流到當地,為當地拾起,栽植於保安宮前,經過幾百年,長出了97條氣根,樹蔭覆蓋面積達到660坪。





這九十七條氣根,與澎湖地區的村里數剛剛好相同,被視為通梁古榕最神奇的地方,榕樹包圍住的是保安宮,奉祀『黑府千歲』及『康府千歲』,也是當地的信仰中心




迎著風再次出航,準備通過長長的跨海大橋,往西嶼鄉前進!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怕東北季風以及即將到來的輕度颱風,我再度進行我的離島之旅,這次的旅行我來到台灣最大的離島-澎湖,去年我曾經休假來過這裡,不過只是休息,除了看到花火節,沒有太多記錄,雖然風大沒有船,這次沒辦法出海遊覽,所以這兩天的行程,我騎著車,繞遍澎湖本島,走片南環北環的旅遊風景線!

中午時分,我搭乘飛機從台北抵達,到了馬公市區後肚子也餓了,於是乎先來吃飯,我來到馬公市仁愛路上,啟明派出所前的『席炒手』,吃好吃的紅油炒手料理,嗆辣過癮,相當開胃,這家店在澎湖相當知名,在地人曾經推薦,還有報章雜誌專文介紹。吃飽喝足,到住宿地下好行李,騎車出發,頂著艷陽及強風,先來南環公路



旅程一開始,首先沿著南環的201公路前行,我還沒有在冬天來過澎湖旅行,才剛剛出發,我就體驗到澎湖的風力果真不同凡響,我的機車遇到側風強勁,會隨著風力漂移,時而飛向邊坡,時而飄向路中央,必須相當用力的控制龍頭,保守估計風力超過八級,幾乎接近輕度颱風等級,201公路不長,只有十公里,我抵達終點--風櫃





澎湖是一座由玄武岩堆積而成的島嶼,在這裡的玄武岩礁石,由於風力來襲加上漲潮時,潮水進入石穴發出隆隆聲音,並噴出浪花,潮水進入石穴發出隆隆聲音,如同古時生火之風櫃,地名因此由來,東北風來襲的風櫃,有著少數的旅人,在此休閒聊天,這裡同時也是磯釣客的天堂,不怕巨浪,在此驚險垂釣





風櫃是一個非常古老的漁村,澎湖的漁村聚落跟台灣許多地方聚落一樣,會有一間信仰中心,如同小琉球的漁村背景,這裡廟多,同時有相當獨特的石敢當文化,我再下一篇會有專文介紹,這裡是風櫃的信仰中心--溫王殿,供奉陳、馮、高、葉、王五位千歲,建廟已經兩百多年,最近一次整修是2003年的事了



澎湖的廟宇,都相當金碧輝煌,建材都裝潢都非常講究,走進廟內一看,神龕採用金箔貼上,金光閃閃,瑞氣千條





風櫃位於馬公港口,懷抱整座內港,1983年侯孝賢的電影『風櫃來的人』,讓風櫃成為澎湖的代名詞,來到澎湖旅行,都不能忘記來這裡,這裡的聚落古厝,就在路邊,隨手一拍,就能看到寧靜的美



望安的雙喜窗戶,在這幾年的雜誌電視有心炒作下,成為了望安觀光的新名詞,不只是望安,風櫃里也看的到精美的雙喜拼貼



古老的漁村,學生不多,不過離島的校園建築『照例』興建的相當華麗,這裡是風櫃國小的新校舍,嶄新前衛的新建築,如同五星度假旅館



離開風櫃,我來到一旁的蛇頭山風景區,這裡在前陣子因為有商人買下土地,計畫興建賭場而耀上新聞版面,商人慧眼獨具,如同早期佔領蛇頭山的異國政權,看到路旁的紅色小廟,就可以進入,上坡之後來到蛇頭山頂,風力超強,別看畫面中天氣好好,風力已經大到我無法站穩,拍下照片,不能靜靜欣賞美景,我就很快下山了

蛇頭山雖然海拔不高,只有三十餘公尺,不過卻名列為『台灣小百岳』,這裡地理位置太重要,1622年荷蘭人曾於此築城,是台灣第一座西式城堡,現今已經不復見,二戰期間日本海軍艦隊長期駐紮蛇頭山海域,這裡也看的到法軍千人塚紀念碑
日軍松島戰艦沈船紀念碑 ,登高望遠,可以看到馬公市區,晴朗時甚至可以看到西嶼,虎井及桶盤,也是觀察馬公港船隻的好地方,對岸就是海軍測天島營區,成功級艦的大本營,我定睛一看,前陣子常常出現在基隆的大字號551,也停泊在這裡



澎湖的陽光及乾燥的天氣,讓仙人掌長的特別茂盛,從蛇頭山山坡下來,路旁,就是成群的仙人掌



往回走,來到蒔裡沙灘,這裡曾經是澎湖最有規模的海水浴場,不過因為多年前經營此地的業者不再經營,加上縣政府不太管理,這裡於是漸漸荒廢,冬天的午後,沒有遊客,我行走在沙灘間,只看到舢板懶洋洋的翻面,置放在沙灘上,有人說澎湖冬天有寧靜的美,不像夏天都是來玩水的觀光客充斥,銀白的蒔裡沙灘,今天我一人獨享



澎湖的蒔裡海灘及林投海灘,都還保有早期傳統的牽罟文化,目前更進化推廣到休閒漁業活動,這間是水仙宮,是蒔裡村的信仰中心,當今的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早年躲避白色恐怖的時候曾經短暫到澎湖隱居,就居住在蒔裡



沿著201往回,看到五德村的五德國小,可以往此到達鎖港



剛剛在五德國小外,可以看到的就是鎖港的地標--鎮風石塔,如同金門的風獅爺,小金的風雞,都是為了鎮住強烈的冬季東北季風,也算是石敢當的一種類型,鎖港陣風石塔共有南(午塔)、北(子塔)兩座,面積60平方公尺,高14公尺,原為七層,1962年改建時增為九層,石塔以澎湖特有的玄武岩堆黏而成,來到鎖港,不能錯過這裡





離開鎖港,我繼續往前,來到山水社區,山水社區海濱的山水沙灘,已經成為現今台灣年輕人來澎湖玩水的知名景點,山水古稱「豬母落水」。 地名的由來有一種說法是曾經有一隻母豬跑到沙灘上被大章魚拖下海去,所以被稱為「豬母落水」。 日治時期被改叫為「豬母水」,國民黨政府來台後才改為「山水」,相當具有故事性,除了玩水,每當秋冬季,馬公機場的班機會經過這裡降落,是欣賞飛機起降的好地方



這裡是山水社區的信仰-山水上帝廟,主祀五府千歲,時值聖誕,現場請來歌仔戲團表演,吸引大批當地居民扶老攜幼前來,同時吸引攤販群聚,廟埕熱鬧滾滾





雖然說是鄉下地方,歌仔戲團的化妝和身段都相當講究,演出的戲碼是有名的『道公斬子』



經過鎖港漁港,剛剛好下午時分,有魚貨上岸,魚販聚集在此整批購買魚貨,手裡拿著號碼牌,準備待價而沽,形成有趣的漁港景象



離開鎖港,201公路大致走完,我繼續往前到達湖西鄉,走204道路,通過馬公機場後,來到隘門林投公園,由於這裡背對隘門高地,躲避了季風,形成澎湖難得的綠地



1957年成立的林投公園風景區,經過了多年歲月,這裡仍然是旅人的必經景點,一旁還有孔雀園及猴園,可是這些動物關在籠子裡,臉都很臭,同時孔雀也不開屏,我沒有拍下,一旁的林投沙灘與隘門沙灘聯成一氣,是夏日的戲水景點,現在是冬日,沙灘沒人,不過還是可以靜靜休息,看著沙灘美景,遠方的三根彩繪煙囪,是尖山發電廠,已經成為澎湖的新地標



一旁還有澎湖國軍公墓,823炮戰葬生的知名將軍吉星文,張家驤及章傑就安葬在此,一旁還有一個特別的『中華航空紀念公園』,是2002年的525澎湖華航空難紀念碑,讓人追思憑弔這場空難



離開了林投,我來到最後一站--菓葉,這是澎湖本島東方的聚落,以『菓葉日出』打響名號,已經接近落日,我想要趕回觀音亭看夕陽,於是想說隔天來看日出實再好好走訪,不過第二天一大早醒來,天氣變多雲天,就很遺憾的沒有多停留這裡,希望明年天氣好時,能夠再來給讀者做介紹

菓葉漁港



離開菓葉,我回到馬公,趕在太陽下山的最後一刻,拍下澎湖夕陽,拍完這張後的三十秒,太陽就躲進雲層裡了。



結束半天奔波,回馬公吃完飯後,結束這天行程,準備隔天一早繼續走訪白沙及西嶼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怕東北季風以及即將到來的輕度颱風,我再度進行我的離島之旅,這次的旅行我來到台灣最大的離島-澎湖,去年我曾經休假來過這裡,不過只是休息,除了看到花火節,沒有太多記錄,雖然風大沒有船,這次沒辦法出海遊覽,所以這兩天的行程,我騎著車,繞遍澎湖本島,走片南環北環的旅遊風景線!

中午時分,我搭乘飛機從台北抵達,到了馬公市區後肚子也餓了,於是乎先來吃飯,我來到馬公市仁愛路上,啟明派出所前的『席炒手』,吃好吃的紅油炒手料理,嗆辣過癮,相當開胃,這家店在澎湖相當知名,在地人曾經推薦,還有報章雜誌專文介紹。吃飽喝足,到住宿地下好行李,騎車出發,頂著艷陽及強風,先來南環公路



旅程一開始,首先沿著南環的201公路前行,我還沒有在冬天來過澎湖旅行,才剛剛出發,我就體驗到澎湖的風力果真不同凡響,我的機車遇到側風強勁,會隨著風力漂移,時而飛向邊坡,時而飄向路中央,必須相當用力的控制龍頭,保守估計風力超過八級,幾乎接近輕度颱風等級,201公路不長,只有十公里,我抵達終點--風櫃





澎湖是一座由玄武岩堆積而成的島嶼,在這裡的玄武岩礁石,由於風力來襲加上漲潮時,潮水進入石穴發出隆隆聲音,並噴出浪花,潮水進入石穴發出隆隆聲音,如同古時生火之風櫃,地名因此由來,東北風來襲的風櫃,有著少數的旅人,在此休閒聊天,這裡同時也是磯釣客的天堂,不怕巨浪,在此驚險垂釣





風櫃是一個非常古老的漁村,澎湖的漁村聚落跟台灣許多地方聚落一樣,會有一間信仰中心,如同小琉球的漁村背景,這裡廟多,同時有相當獨特的石敢當文化,我再下一篇會有專文介紹,這裡是風櫃的信仰中心--溫王殿,供奉陳、馮、高、葉、王五位千歲,建廟已經兩百多年,最近一次整修是2003年的事了



澎湖的廟宇,都相當金碧輝煌,建材都裝潢都非常講究,走進廟內一看,神龕採用金箔貼上,金光閃閃,瑞氣千條





風櫃位於馬公港口,懷抱整座內港,1983年侯孝賢的電影『風櫃來的人』,讓風櫃成為澎湖的代名詞,來到澎湖旅行,都不能忘記來這裡,這裡的聚落古厝,就在路邊,隨手一拍,就能看到寧靜的美



望安的雙喜窗戶,在這幾年的雜誌電視有心炒作下,成為了望安觀光的新名詞,不只是望安,風櫃里也看的到精美的雙喜拼貼



古老的漁村,學生不多,不過離島的校園建築『照例』興建的相當華麗,這裡是風櫃國小的新校舍,嶄新前衛的新建築,如同五星度假旅館



離開風櫃,我來到一旁的蛇頭山風景區,這裡在前陣子因為有商人買下土地,計畫興建賭場而耀上新聞版面,商人慧眼獨具,如同早期佔領蛇頭山的異國政權,看到路旁的紅色小廟,就可以進入,上坡之後來到蛇頭山頂,風力超強,別看畫面中天氣好好,風力已經大到我無法站穩,拍下照片,不能靜靜欣賞美景,我就很快下山了

蛇頭山雖然海拔不高,只有三十餘公尺,不過卻名列為『台灣小百岳』,這裡地理位置太重要,1622年荷蘭人曾於此築城,是台灣第一座西式城堡,現今已經不復見,二戰期間日本海軍艦隊長期駐紮蛇頭山海域,這裡也看的到法軍千人塚紀念碑
日軍松島戰艦沈船紀念碑 ,登高望遠,可以看到馬公市區,晴朗時甚至可以看到西嶼,虎井及桶盤,也是觀察馬公港船隻的好地方,對岸就是海軍測天島營區,成功級艦的大本營,我定睛一看,前陣子常常出現在基隆的大字號551,也停泊在這裡



澎湖的陽光及乾燥的天氣,讓仙人掌長的特別茂盛,從蛇頭山山坡下來,路旁,就是成群的仙人掌



往回走,來到蒔裡沙灘,這裡曾經是澎湖最有規模的海水浴場,不過因為多年前經營此地的業者不再經營,加上縣政府不太管理,這裡於是漸漸荒廢,冬天的午後,沒有遊客,我行走在沙灘間,只看到舢板懶洋洋的翻面,置放在沙灘上,有人說澎湖冬天有寧靜的美,不像夏天都是來玩水的觀光客充斥,銀白的蒔裡沙灘,今天我一人獨享



澎湖的蒔裡海灘及林投海灘,都還保有早期傳統的牽罟文化,目前更進化推廣到休閒漁業活動,這間是水仙宮,是蒔裡村的信仰中心,當今的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早年躲避白色恐怖的時候曾經短暫到澎湖隱居,就居住在蒔裡



沿著201往回,看到五德村的五德國小,可以往此到達鎖港



剛剛在五德國小外,可以看到的就是鎖港的地標--鎮風石塔,如同金門的風獅爺,小金的風雞,都是為了鎮住強烈的冬季東北季風,也算是石敢當的一種類型,鎖港陣風石塔共有南(午塔)、北(子塔)兩座,面積60平方公尺,高14公尺,原為七層,1962年改建時增為九層,石塔以澎湖特有的玄武岩堆黏而成,來到鎖港,不能錯過這裡





離開鎖港,我繼續往前,來到山水社區,山水社區海濱的山水沙灘,已經成為現今台灣年輕人來澎湖玩水的知名景點,山水古稱「豬母落水」。 地名的由來有一種說法是曾經有一隻母豬跑到沙灘上被大章魚拖下海去,所以被稱為「豬母落水」。 日治時期被改叫為「豬母水」,國民黨政府來台後才改為「山水」,相當具有故事性,除了玩水,每當秋冬季,馬公機場的班機會經過這裡降落,是欣賞飛機起降的好地方



這裡是山水社區的信仰-山水上帝廟,主祀五府千歲,時值聖誕,現場請來歌仔戲團表演,吸引大批當地居民扶老攜幼前來,同時吸引攤販群聚,廟埕熱鬧滾滾





雖然說是鄉下地方,歌仔戲團的化妝和身段都相當講究,演出的戲碼是有名的『道公斬子』



經過鎖港漁港,剛剛好下午時分,有魚貨上岸,魚販聚集在此整批購買魚貨,手裡拿著號碼牌,準備待價而沽,形成有趣的漁港景象



離開鎖港,201公路大致走完,我繼續往前到達湖西鄉,走204道路,通過馬公機場後,來到隘門林投公園,由於這裡背對隘門高地,躲避了季風,形成澎湖難得的綠地



1957年成立的林投公園風景區,經過了多年歲月,這裡仍然是旅人的必經景點,一旁還有孔雀園及猴園,可是這些動物關在籠子裡,臉都很臭,同時孔雀也不開屏,我沒有拍下,一旁的林投沙灘與隘門沙灘聯成一氣,是夏日的戲水景點,現在是冬日,沙灘沒人,不過還是可以靜靜休息,看著沙灘美景,遠方的三根彩繪煙囪,是尖山發電廠,已經成為澎湖的新地標



一旁還有澎湖國軍公墓,823炮戰葬生的知名將軍吉星文,張家驤及章傑就安葬在此,一旁還有一個特別的『中華航空紀念公園』,是2002年的525澎湖華航空難紀念碑,讓人追思憑弔這場空難



離開了林投,我來到最後一站--菓葉,這是澎湖本島東方的聚落,以『菓葉日出』打響名號,已經接近落日,我想要趕回觀音亭看夕陽,於是想說隔天來看日出實再好好走訪,不過第二天一大早醒來,天氣變多雲天,就很遺憾的沒有多停留這裡,希望明年天氣好時,能夠再來給讀者做介紹

菓葉漁港



離開菓葉,我回到馬公,趕在太陽下山的最後一刻,拍下澎湖夕陽,拍完這張後的三十秒,太陽就躲進雲層裡了。



結束半天奔波,回馬公吃完飯後,結束這天行程,準備隔天一早繼續走訪白沙及西嶼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怕東北季風以及即將到來的輕度颱風,我再度進行我的離島之旅,這次的旅行我來到台灣最大的離島-澎湖,去年我曾經休假來過這裡,不過只是休息,除了看到花火節,沒有太多記錄,雖然風大沒有船,這次沒辦法出海遊覽,所以這兩天的行程,我騎著車,繞遍澎湖本島,走片南環北環的旅遊風景線!

中午時分,我搭乘飛機從台北抵達,到了馬公市區後肚子也餓了,於是乎先來吃飯,我來到馬公市仁愛路上,啟明派出所前的『席炒手』,吃好吃的紅油炒手料理,嗆辣過癮,相當開胃,這家店在澎湖相當知名,在地人曾經推薦,還有報章雜誌專文介紹。吃飽喝足,到住宿地下好行李,騎車出發,頂著艷陽及強風,先來南環公路



旅程一開始,首先沿著南環的201公路前行,我還沒有在冬天來過澎湖旅行,才剛剛出發,我就體驗到澎湖的風力果真不同凡響,我的機車遇到側風強勁,會隨著風力漂移,時而飛向邊坡,時而飄向路中央,必須相當用力的控制龍頭,保守估計風力超過八級,幾乎接近輕度颱風等級,201公路不長,只有十公里,我抵達終點--風櫃





澎湖是一座由玄武岩堆積而成的島嶼,在這裡的玄武岩礁石,由於風力來襲加上漲潮時,潮水進入石穴發出隆隆聲音,並噴出浪花,潮水進入石穴發出隆隆聲音,如同古時生火之風櫃,地名因此由來,東北風來襲的風櫃,有著少數的旅人,在此休閒聊天,這裡同時也是磯釣客的天堂,不怕巨浪,在此驚險垂釣





風櫃是一個非常古老的漁村,澎湖的漁村聚落跟台灣許多地方聚落一樣,會有一間信仰中心,如同小琉球的漁村背景,這裡廟多,同時有相當獨特的石敢當文化,我再下一篇會有專文介紹,這裡是風櫃的信仰中心--溫王殿,供奉陳、馮、高、葉、王五位千歲,建廟已經兩百多年,最近一次整修是2003年的事了



澎湖的廟宇,都相當金碧輝煌,建材都裝潢都非常講究,走進廟內一看,神龕採用金箔貼上,金光閃閃,瑞氣千條





風櫃位於馬公港口,懷抱整座內港,1983年侯孝賢的電影『風櫃來的人』,讓風櫃成為澎湖的代名詞,來到澎湖旅行,都不能忘記來這裡,這裡的聚落古厝,就在路邊,隨手一拍,就能看到寧靜的美



望安的雙喜窗戶,在這幾年的雜誌電視有心炒作下,成為了望安觀光的新名詞,不只是望安,風櫃里也看的到精美的雙喜拼貼



古老的漁村,學生不多,不過離島的校園建築『照例』興建的相當華麗,這裡是風櫃國小的新校舍,嶄新前衛的新建築,如同五星度假旅館



離開風櫃,我來到一旁的蛇頭山風景區,這裡在前陣子因為有商人買下土地,計畫興建賭場而耀上新聞版面,商人慧眼獨具,如同早期佔領蛇頭山的異國政權,看到路旁的紅色小廟,就可以進入,上坡之後來到蛇頭山頂,風力超強,別看畫面中天氣好好,風力已經大到我無法站穩,拍下照片,不能靜靜欣賞美景,我就很快下山了

蛇頭山雖然海拔不高,只有三十餘公尺,不過卻名列為『台灣小百岳』,這裡地理位置太重要,1622年荷蘭人曾於此築城,是台灣第一座西式城堡,現今已經不復見,二戰期間日本海軍艦隊長期駐紮蛇頭山海域,這裡也看的到法軍千人塚紀念碑
日軍松島戰艦沈船紀念碑 ,登高望遠,可以看到馬公市區,晴朗時甚至可以看到西嶼,虎井及桶盤,也是觀察馬公港船隻的好地方,對岸就是海軍測天島營區,成功級艦的大本營,我定睛一看,前陣子常常出現在基隆的大字號551,也停泊在這裡



澎湖的陽光及乾燥的天氣,讓仙人掌長的特別茂盛,從蛇頭山山坡下來,路旁,就是成群的仙人掌



往回走,來到蒔裡沙灘,這裡曾經是澎湖最有規模的海水浴場,不過因為多年前經營此地的業者不再經營,加上縣政府不太管理,這裡於是漸漸荒廢,冬天的午後,沒有遊客,我行走在沙灘間,只看到舢板懶洋洋的翻面,置放在沙灘上,有人說澎湖冬天有寧靜的美,不像夏天都是來玩水的觀光客充斥,銀白的蒔裡沙灘,今天我一人獨享



澎湖的蒔裡海灘及林投海灘,都還保有早期傳統的牽罟文化,目前更進化推廣到休閒漁業活動,這間是水仙宮,是蒔裡村的信仰中心,當今的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早年躲避白色恐怖的時候曾經短暫到澎湖隱居,就居住在蒔裡



沿著201往回,看到五德村的五德國小,可以往此到達鎖港



剛剛在五德國小外,可以看到的就是鎖港的地標--鎮風石塔,如同金門的風獅爺,小金的風雞,都是為了鎮住強烈的冬季東北季風,也算是石敢當的一種類型,鎖港陣風石塔共有南(午塔)、北(子塔)兩座,面積60平方公尺,高14公尺,原為七層,1962年改建時增為九層,石塔以澎湖特有的玄武岩堆黏而成,來到鎖港,不能錯過這裡





離開鎖港,我繼續往前,來到山水社區,山水社區海濱的山水沙灘,已經成為現今台灣年輕人來澎湖玩水的知名景點,山水古稱「豬母落水」。 地名的由來有一種說法是曾經有一隻母豬跑到沙灘上被大章魚拖下海去,所以被稱為「豬母落水」。 日治時期被改叫為「豬母水」,國民黨政府來台後才改為「山水」,相當具有故事性,除了玩水,每當秋冬季,馬公機場的班機會經過這裡降落,是欣賞飛機起降的好地方



這裡是山水社區的信仰-山水上帝廟,主祀五府千歲,時值聖誕,現場請來歌仔戲團表演,吸引大批當地居民扶老攜幼前來,同時吸引攤販群聚,廟埕熱鬧滾滾





雖然說是鄉下地方,歌仔戲團的化妝和身段都相當講究,演出的戲碼是有名的『道公斬子』



經過鎖港漁港,剛剛好下午時分,有魚貨上岸,魚販聚集在此整批購買魚貨,手裡拿著號碼牌,準備待價而沽,形成有趣的漁港景象



離開鎖港,201公路大致走完,我繼續往前到達湖西鄉,走204道路,通過馬公機場後,來到隘門林投公園,由於這裡背對隘門高地,躲避了季風,形成澎湖難得的綠地



1957年成立的林投公園風景區,經過了多年歲月,這裡仍然是旅人的必經景點,一旁還有孔雀園及猴園,可是這些動物關在籠子裡,臉都很臭,同時孔雀也不開屏,我沒有拍下,一旁的林投沙灘與隘門沙灘聯成一氣,是夏日的戲水景點,現在是冬日,沙灘沒人,不過還是可以靜靜休息,看著沙灘美景,遠方的三根彩繪煙囪,是尖山發電廠,已經成為澎湖的新地標



一旁還有澎湖國軍公墓,823炮戰葬生的知名將軍吉星文,張家驤及章傑就安葬在此,一旁還有一個特別的『中華航空紀念公園』,是2002年的525澎湖華航空難紀念碑,讓人追思憑弔這場空難



離開了林投,我來到最後一站--菓葉,這是澎湖本島東方的聚落,以『菓葉日出』打響名號,已經接近落日,我想要趕回觀音亭看夕陽,於是想說隔天來看日出實再好好走訪,不過第二天一大早醒來,天氣變多雲天,就很遺憾的沒有多停留這裡,希望明年天氣好時,能夠再來給讀者做介紹

菓葉漁港



離開菓葉,我回到馬公,趕在太陽下山的最後一刻,拍下澎湖夕陽,拍完這張後的三十秒,太陽就躲進雲層裡了。



結束半天奔波,回馬公吃完飯後,結束這天行程,準備隔天一早繼續走訪白沙及西嶼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怕東北季風以及即將到來的輕度颱風,我再度進行我的離島之旅,這次的旅行我來到台灣最大的離島-澎湖,去年我曾經休假來過這裡,不過只是休息,除了看到花火節,沒有太多記錄,雖然風大沒有船,這次沒辦法出海遊覽,所以這兩天的行程,我騎著車,繞遍澎湖本島,走片南環北環的旅遊風景線!

中午時分,我搭乘飛機從台北抵達,到了馬公市區後肚子也餓了,於是乎先來吃飯,我來到馬公市仁愛路上,啟明派出所前的『席炒手』,吃好吃的紅油炒手料理,嗆辣過癮,相當開胃,這家店在澎湖相當知名,在地人曾經推薦,還有報章雜誌專文介紹。吃飽喝足,到住宿地下好行李,騎車出發,頂著艷陽及強風,先來南環公路



旅程一開始,首先沿著南環的201公路前行,我還沒有在冬天來過澎湖旅行,才剛剛出發,我就體驗到澎湖的風力果真不同凡響,我的機車遇到側風強勁,會隨著風力漂移,時而飛向邊坡,時而飄向路中央,必須相當用力的控制龍頭,保守估計風力超過八級,幾乎接近輕度颱風等級,201公路不長,只有十公里,我抵達終點--風櫃





澎湖是一座由玄武岩堆積而成的島嶼,在這裡的玄武岩礁石,由於風力來襲加上漲潮時,潮水進入石穴發出隆隆聲音,並噴出浪花,潮水進入石穴發出隆隆聲音,如同古時生火之風櫃,地名因此由來,東北風來襲的風櫃,有著少數的旅人,在此休閒聊天,這裡同時也是磯釣客的天堂,不怕巨浪,在此驚險垂釣





風櫃是一個非常古老的漁村,澎湖的漁村聚落跟台灣許多地方聚落一樣,會有一間信仰中心,如同小琉球的漁村背景,這裡廟多,同時有相當獨特的石敢當文化,我再下一篇會有專文介紹,這裡是風櫃的信仰中心--溫王殿,供奉陳、馮、高、葉、王五位千歲,建廟已經兩百多年,最近一次整修是2003年的事了



澎湖的廟宇,都相當金碧輝煌,建材都裝潢都非常講究,走進廟內一看,神龕採用金箔貼上,金光閃閃,瑞氣千條





風櫃位於馬公港口,懷抱整座內港,1983年侯孝賢的電影『風櫃來的人』,讓風櫃成為澎湖的代名詞,來到澎湖旅行,都不能忘記來這裡,這裡的聚落古厝,就在路邊,隨手一拍,就能看到寧靜的美



望安的雙喜窗戶,在這幾年的雜誌電視有心炒作下,成為了望安觀光的新名詞,不只是望安,風櫃里也看的到精美的雙喜拼貼



古老的漁村,學生不多,不過離島的校園建築『照例』興建的相當華麗,這裡是風櫃國小的新校舍,嶄新前衛的新建築,如同五星度假旅館



離開風櫃,我來到一旁的蛇頭山風景區,這裡在前陣子因為有商人買下土地,計畫興建賭場而耀上新聞版面,商人慧眼獨具,如同早期佔領蛇頭山的異國政權,看到路旁的紅色小廟,就可以進入,上坡之後來到蛇頭山頂,風力超強,別看畫面中天氣好好,風力已經大到我無法站穩,拍下照片,不能靜靜欣賞美景,我就很快下山了

蛇頭山雖然海拔不高,只有三十餘公尺,不過卻名列為『台灣小百岳』,這裡地理位置太重要,1622年荷蘭人曾於此築城,是台灣第一座西式城堡,現今已經不復見,二戰期間日本海軍艦隊長期駐紮蛇頭山海域,這裡也看的到法軍千人塚紀念碑
日軍松島戰艦沈船紀念碑 ,登高望遠,可以看到馬公市區,晴朗時甚至可以看到西嶼,虎井及桶盤,也是觀察馬公港船隻的好地方,對岸就是海軍測天島營區,成功級艦的大本營,我定睛一看,前陣子常常出現在基隆的大字號551,也停泊在這裡



澎湖的陽光及乾燥的天氣,讓仙人掌長的特別茂盛,從蛇頭山山坡下來,路旁,就是成群的仙人掌



往回走,來到蒔裡沙灘,這裡曾經是澎湖最有規模的海水浴場,不過因為多年前經營此地的業者不再經營,加上縣政府不太管理,這裡於是漸漸荒廢,冬天的午後,沒有遊客,我行走在沙灘間,只看到舢板懶洋洋的翻面,置放在沙灘上,有人說澎湖冬天有寧靜的美,不像夏天都是來玩水的觀光客充斥,銀白的蒔裡沙灘,今天我一人獨享



澎湖的蒔裡海灘及林投海灘,都還保有早期傳統的牽罟文化,目前更進化推廣到休閒漁業活動,這間是水仙宮,是蒔裡村的信仰中心,當今的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早年躲避白色恐怖的時候曾經短暫到澎湖隱居,就居住在蒔裡



沿著201往回,看到五德村的五德國小,可以往此到達鎖港



剛剛在五德國小外,可以看到的就是鎖港的地標--鎮風石塔,如同金門的風獅爺,小金的風雞,都是為了鎮住強烈的冬季東北季風,也算是石敢當的一種類型,鎖港陣風石塔共有南(午塔)、北(子塔)兩座,面積60平方公尺,高14公尺,原為七層,1962年改建時增為九層,石塔以澎湖特有的玄武岩堆黏而成,來到鎖港,不能錯過這裡





離開鎖港,我繼續往前,來到山水社區,山水社區海濱的山水沙灘,已經成為現今台灣年輕人來澎湖玩水的知名景點,山水古稱「豬母落水」。 地名的由來有一種說法是曾經有一隻母豬跑到沙灘上被大章魚拖下海去,所以被稱為「豬母落水」。 日治時期被改叫為「豬母水」,國民黨政府來台後才改為「山水」,相當具有故事性,除了玩水,每當秋冬季,馬公機場的班機會經過這裡降落,是欣賞飛機起降的好地方



這裡是山水社區的信仰-山水上帝廟,主祀五府千歲,時值聖誕,現場請來歌仔戲團表演,吸引大批當地居民扶老攜幼前來,同時吸引攤販群聚,廟埕熱鬧滾滾





雖然說是鄉下地方,歌仔戲團的化妝和身段都相當講究,演出的戲碼是有名的『道公斬子』



經過鎖港漁港,剛剛好下午時分,有魚貨上岸,魚販聚集在此整批購買魚貨,手裡拿著號碼牌,準備待價而沽,形成有趣的漁港景象



離開鎖港,201公路大致走完,我繼續往前到達湖西鄉,走204道路,通過馬公機場後,來到隘門林投公園,由於這裡背對隘門高地,躲避了季風,形成澎湖難得的綠地



1957年成立的林投公園風景區,經過了多年歲月,這裡仍然是旅人的必經景點,一旁還有孔雀園及猴園,可是這些動物關在籠子裡,臉都很臭,同時孔雀也不開屏,我沒有拍下,一旁的林投沙灘與隘門沙灘聯成一氣,是夏日的戲水景點,現在是冬日,沙灘沒人,不過還是可以靜靜休息,看著沙灘美景,遠方的三根彩繪煙囪,是尖山發電廠,已經成為澎湖的新地標



一旁還有澎湖國軍公墓,823炮戰葬生的知名將軍吉星文,張家驤及章傑就安葬在此,一旁還有一個特別的『中華航空紀念公園』,是2002年的525澎湖華航空難紀念碑,讓人追思憑弔這場空難



離開了林投,我來到最後一站--菓葉,這是澎湖本島東方的聚落,以『菓葉日出』打響名號,已經接近落日,我想要趕回觀音亭看夕陽,於是想說隔天來看日出實再好好走訪,不過第二天一大早醒來,天氣變多雲天,就很遺憾的沒有多停留這裡,希望明年天氣好時,能夠再來給讀者做介紹

菓葉漁港



離開菓葉,我回到馬公,趕在太陽下山的最後一刻,拍下澎湖夕陽,拍完這張後的三十秒,太陽就躲進雲層裡了。



結束半天奔波,回馬公吃完飯後,結束這天行程,準備隔天一早繼續走訪白沙及西嶼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