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灣國片市場中,繼「海角七號」風潮後,接著在最近又有介紹乙未割台戰役中,客家統領吳湯興等人抗日的電影「1895」,乙未割台戰役(乙未戰爭)從1895年5月29日日軍登陸到10月22日控制全台灣,約持續了5個月,並共造成台灣14000名士兵戰死。並造成日方含水土不服喪命者多達五千人,是台灣歷史上最慘烈的戰役,大家網路搜尋「乙未戰爭」,可以找到相當多的資料!
乙未戰爭是台灣歷史上唯一由台灣人為主的對抗戰爭,當時所謂的「台灣民主國」雖然在當年的5/25日在台南宣佈成立,並在大天后宮前宣誓就職,不過當時的清軍首領如唐景崧、劉永福、丘逢甲等人相繼在戰爭進行時落跑回中國,留下來的民主國正規軍群龍無首,與台灣民兵進行一場一場的戰爭,在八卦山戰役後台灣民兵接近潰散,日軍最終在該年10月21日進到府城台南,台灣也在當天正式易幟。
1895電影片段
(觀賞前請先關閉音樂)
也因為這場戰爭是台灣人對抗外來政權的性質,蔣幫國民黨政府來到台灣後刻意省略這場戰爭,在教科書中針對該戰爭的介紹只有短短六行,接下來再用極短篇幅敘述「日人統治臺灣民不聊生」這樣的觀念後,接著介紹1945年後所謂「光復」後的台灣,這樣的歷史觀如果你深信不疑,那你一定是個沒有論述能力,頭腦長了繭的白痴!如果懷疑我罵到了你,,你先不要生氣,建議你可以先去看看相關的歷史資料,網路上有相當多論述!
關於八卦山戰役和台民抗日的歷史在此先略過不提,我要來介紹的是有關在當時基隆陷落前的一些故事;1895年5月,日軍定錨在三貂角外海,當時的台灣本島內抗日也怨恨清朝割台,以至於時任,清廷全權代表的李經方在日艦上完成了交接儀式,隨即回到中國,日軍也在1895年5月29日正式登陸三貂角,隨即往基隆方向前進,日軍行走的路線類似現今的102縣道的路線,經雙溪河、基隆山方向往基隆邁進,沿途雖然遭到了些許平埔族或是民兵抵抗,不過沒有造成太大阻礙,在5月30日攻破了龍潭堵(現今基隆瑞芳邊界)進入基隆,清朝末代基隆同知方祖蔭逃往台北,隨即下落不明。
當時的基隆台北間天險-獅球嶺砲台早已接到唐景崧的通知,當時民主國部隊包含部分廣勇已經在此待命,鎮守基隆台北間的最大防線,唐景崧並且通知清法戰爭時鎮守獅球嶺、平定1888年施九緞事件有功的林朝棟來基隆協助,不過由於林朝棟來時已晚,根據連橫「台灣通史」中的說法,當時是指由張兆連提督擔任獅球嶺地區的守備,5月30日起在經過三天大大小小戰爭之後,鎮守基隆獅球嶺的守軍因為東西兩砲台的溝通不良,加上海上日艦猛攻,最後獅球嶺還是在6月3日淪陷,日軍揮軍台北,所謂台灣民主國的唐景崧(大總統)與丘逢甲兩人棄職前往淡水,6月6日渡海內渡中國。同時帶有台灣民主國的軍餉銀數十萬兩
日軍進佔基隆後,當時的台灣總督樺山資紀乘船登陸基隆港,並在基隆港稅關設立臨時總督府,在6月9日,日軍將蒸氣列車修復後,開行了基隆到台北間的第一列軍運列車,6月10日接著開行貨運試運轉列車,一日一列、大約是一兩輛貨車的編組,不過由於部隊搶運物資,火車頭無法牽引列車通過坡度陡峭的獅球嶺,於是日方聘請了六十名工人協助「推火車」完成任務,同時日方也在基隆臨時總督府設立「台灣鐵道路線區司令部」,並在基隆台北兩地設立鐵道司令部。
6月14日,樺山資紀總督搭乘列車,下午一點發車前望台北,不過這段由清朝政府劉銘傳建設的鐵路線標準極差且坡度陡峭,列車在沿途不停的出軌,就這樣走走停停修修,一直到晚間七點半才正式進入台北城,浩時六個半小時,這段「鐵道初體驗」對在台灣首次搭乘火車的樺山資紀來說印象想必相當深刻,或許因為如此,在隔年初八堵到基隆間就開始進行改線工程,1900年台北基隆間全線改線完工,也就是現今基隆台北段鐵路線路,隨後也在1908年,完成了到高雄的縱貫線路,據今剛好一百周年,當時所謂的「中華民國」,在中國還沒誕生!
2001年6月9日,本人攝於基隆港西岸鐵道,該鐵道已於2003年拆除,隨行友人邱慕新先生(1983-2004)於當時同時拍攝,他的照片有刊登於吳小虹先生所著「篳路開基-基隆鐵道之創建與發展」一書中(p.17),由基隆市文化局發行。
1895年的乙未戰爭雖然在基隆就很快結束,不過現今的基隆獅球嶺地區還保有所謂的兆連里及朝棟里,只不過有些史料表示張兆連在乙未獅球嶺戰時先行落跑,林朝棟更是確定沒到基隆協助對抗日軍,所以千萬不要向一些官方網站中,相信所謂「林朝棟抗日戰死」之類的錯誤說法。
看到1895年的6月9日軍開行第一班軍運列車的史料,我忽然想到國民黨政府來台後所謂的台灣鐵路局,也是定在6月9日這一天當成鐵路節,只不過這是紀念1881年05月13日〈國曆06月09日〉,中國唐山至胥克莊間約九公里鐵路興工的日子,跟台灣鐵路一點鳥關係都沒有
近年來有許多的鐵道專家疾呼要將鐵路節改期為縱貫鐵道全通當日,不過百年老店的台鐵思維僵化,完全不為所動,還在那邊樂此不疲的在自家網上所謂「鐵道博物館」中寫一些狗屁不通的謬論,讀者們要是真的相信,你一定也是頭腦長了繭!其實1895年的6月9日也是台灣鐵道歷史的一個里程碑,現今台灣的鐵路建設大多興自日本,任何人都不能抹煞這段歷史的,真要把6月9日當成鐵路節,從這個角度看,我比較喜歡這個說法!
延伸閱讀
基隆獅球嶺炮台
目前分類:我的家鄉--基隆故事 (391)
- Nov 16 Sun 2008 23:00
基隆的1895、另類的鐵路節思維!
- Nov 01 Sat 2008 21:35
【舊文置頂】基隆散步去、鑽石公主號
很多人以為基隆港的風景只有廟口跟麗星郵輪而已,其實基隆港的郵輪不只是麗星一艘,平均每兩個禮拜,東岸碼頭就會出現不定期郵輪靠泊,不過郵輪來到時間絕大多數都是平日,我無法拍照;在這一天的基隆細雨中來到的,是去年曾經三度出現,號稱太平洋航行最大郵輪「藍寶石公主號」同樣隸屬公主郵輪船隊旗下的「鑽石公主號」。
公主郵輪船隊旗下的鑽石公主號(Diamond Princess)是取代先前的藍寶石公主號,成為今年下旬航行基隆港的公司船隻,藍寶石公主和鑽石公主兩艘郵輪根據資料噸位相同(116,000噸),是全球四大郵輪公司(嘉年華郵輪、皇家加勒比海郵輪、公主郵輪、麗星郵輪)中噸位排名前茅的船隻,號稱太平洋最大航行郵輪,兩艘船隻的資料也相仿,內外部構造幾乎雷同!
去年拍攝的藍寶石公主號(2007/11/10)
鑽石公主號由日本三菱重工製造,2004年首航,排水量高達113000噸,船身長度約290公尺,高度62公尺,寬48公尺,18層甲板,共1,337間(960間外艙/377間內艙),載客2670人,加上1100名工作人員,是一座可讓3800多人同時吃喝的超級海上城市,船籍為百慕達籍,在台灣由英商怡和有限公司經營業務,今年下半年已經兩次靠港,下次來台時間根據港務局資料,為11/24日,有關船上的設備我已經在去年的介紹中提過了,有興趣的可以點選這裡欣賞。
西一B碼頭
虎子山基隆地標
中正路碼頭對面
聖安宮廣場,前方海軍碼頭停靠的是1110田單艦,田單艦是成功級艦的最後一艘,已經許久沒來過基隆,上次我拍到田單艦已經是去年敦睦艦隊環台來基隆訪問的時候了,所有威海的船隻入鏡後,大家可以對照看看船身到底多大!
附贈-西五碼頭合富輪及西六中字號,有興趣觀賞海軍船艦文章的讀者,可以參考網誌中的「軍武相關」分類,基隆港的海軍船艦大概都被我拍光了.
延伸閱讀
鑽石公主號簡介
海洋迎風號
藍寶石公主號
和音天使號
百年忠樸號
關鍵字:鑽石公主號、基隆港、海洋迎風號、郵輪、中字號
- Oct 04 Sat 2008 21:31
消防局、登梯比賽
九月開始,因為上班越來越忙碌,所以白天「生產」出文章的機會越來越少,我只能趁晚間寫點東西,於是乎文章的數量比以前少了一些,還好十月開始有多賞大型的廟會活動要追隨,於是乎這兩個月要看到精采廟會圖文,還是歡迎大家隨時隨地上來逛逛。
十月開始的北台灣即將進入東北季風的時節,一直到隔年春天天氣狀況大多時間都不是很好,我的東北角旅行即將告一段落、連帶的因為颱風接連來襲,我的離島之旅也宣告全部結束!這個週休二日就只剩禮拜天的遶境活動而已了,難得有個浮生半日閒,我被Y君叫到七堵的陽明海運大樓,湊熱鬧參加消防局舉辦的爬樓梯活動!
這是基隆市消防局為了慶祝成立十周年,所舉辦的一場全名叫做「消防啟航登梯賽」的活動,活動舉辦的地點是位在基隆市七堵區的陽明海運公司總部大樓,雖然這棟大樓不是基隆第一高樓,但卻是可以俯瞰七堵、汐止地區得一個重要地標。活動從八點半就開始了,我來到時白鼻心市長已經致詞完畢離開,第一場的消防人員登梯已經即將展開。
在台灣地區舉辦的登梯賽只要是消防隊員參加,為了增加話題性及挑戰性,通常都會要求消防人員穿起全套的消防裝備上場,這場由消防局自己舉辦得活動也不例外!從基隆市七個分隊分別報名的消防員們,穿起裝備來到大廳中依序排隊準備登梯,其實消防隊員平常的訓練中,就有類似的體能訓練,區區十五樓對他們來講應該相當簡單!
不過對於我這種爬山會嘔吐的人來說,這種消耗位能的活動我最排斥,所以雖然因應Y小姐的邀請前來,但我ㄧ開始並沒有登高的打算,只想當一個單純的湊熱鬧人。跟Y君會合後,我們在現場眾多攤位間,參加有獎徵答領取紀念品為樂,就在逛完所有攤位之後,驚覺Y君公司的老闆也已經報名排隊,在老闆的鼓吹之下,我們最後還是接受參加活動,領取報名表準備出發。
領完報名表後,我們就哪著計時專用的考勤卡排隊準備登高,其實登高前我還是相當緊張的,深怕一個不小心,又要重演上次雞籠山爬山嘔吐的經典畫面,就在準備出發前,我強顏歡笑的留下一張照片,不過因為是Y君拍的,她對焦錯誤,我的樣貌模糊了。
緊接著我就開始登高了,活動中每一層樓的樓梯間都有消防人員在把守,這樣的舉動主要是餵了怕有人有體力不支的狀況發生而未雨綢繆的!其實比起上次在烈日下爬山,這樣子在室內走樓梯的情況不會說很累,三分鐘後我就已經到了十四樓,很有義氣的等後來居上的Y君一起登上終點,最後兩人以五分鐘的時間,完成登梯活動,登梯同時Y君已經累到趴在地上了。
我們後一名的親子組,也完成活動!
登高比賽結束終點的十五樓是陽明海運公司舉辦活動及員工運動的場地,挑高的樓層有大片玻璃窗,可以看見下方的整個七堵站站場,另一面則是五堵地區,視野的確是相當良好,只可惜這裡不開放一般人參觀,不然應該是個拍火車的好地方!活動結束後還送上領帶夾當紀念品,這領帶夾還是陽明海運公司的貨!
就在我拍攝美景的時候,剛剛坐在一旁休息的Y小姐,因為過久沒有運動,一時體力無法忍受,就在眾目睽睽之下,嘔吐在大廳裡了,一旁的工作人員趕緊清理。這是繼我爬基隆山嘔吐後,今天活動的再一個爆點,所以這篇文章也可以叫做「爬樓梯嘔吐記」,似乎也蠻貼切的!
就在休息的期間,由於我們是現場報名,工作人員也用相當快的速度,做好了所謂的「完成證明書」,立刻頒發給參加活動的市民,就這樣,我莫名奇妙的又拿到一張證書,雖然沒有什麼太大的實質意義及光榮!
我最擔心的體力問題沒有發生,最後搭電梯下樓,門口合照,結束了這場意外的爬梯大賽!
- Oct 02 Thu 2008 21:49
海功號、偉大的軍火船
碧沙魚港的海鮮雖然是貴的有名,不過因為這裡有美麗的漁鄉風情,同時基隆嶼的出航地點也在此地,所以假日時分還是有相當多的市民和遊客來此休憩,廣場上蔣經國銅像附近更是基隆地區的放風箏聖地,週休二日時風箏滿天飛舞,很是壯觀!
位在魚貨直銷中心的路口旁,展示的是一艘潛身隸屬於水產試驗所的「海功號」試驗船,這艘船在1993年退役後,就長期停泊在碧砂漁港,2001年起在當時地方政府的策劃之下,海功號正式報廢,並拖至岸上現址,成為碧砂漁港的新地標,不過縮然船拖到岸上了,內部卻沒有供人開放參觀,在基隆多雨多海風的情況之下,船隻每年鏽蝕,不時要靠經費補助整修外表。
根據手邊資料及最普遍得人知的官方說法,海功號試驗船是在1976年的12月2日從基隆八斗子出發首航,經由印度洋至南非開普頓,再前往南極恩得比海域進行南極蝦漁業技術及漁場的開發試驗。船號開頭為CT-7的海功號總重711.5噸,船上所配備的A-35型海山拖網在首航南極時首次成功的「表中層拖網」方式,讓台灣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捕獲南極蝦的國家。隨後各在世界各大魚場,多次以特殊拖網作業完成了如海皮鯛、正金眼鯛等魚種的開發作業。
這樣所謂的「輝煌」事蹟乍聽之下相當的偉大,不過海功號試驗船第一次首航南極時所研發出的南極蝦,事實上是大家普遍認為沒有什麼經濟價值的漁種,南極蝦的腥味相當重,人類不太喜歡,不過很適合拿來當成釣魚的餌料,有釣魚的讀者一定都聽過南極蝦。
在這幾年之間,海功號的另外一方面歷史才漸漸的被公開,有許多當年曾經執行海功號南極計畫的人或者當地船員,紛紛向傳媒暢談當年發生的一些祕辛,據當時的水產試驗水股長,遠航南極的負責人,同時也是基隆航海界名人的戚桐欣老師,在2006年所做的專訪表示,當時完成南繼首航任務後,在南非開普頓曾經有台灣的大使館人員要求載運一個長3公尺,高約40公分的木箱,並且要求船上人員不要停靠任何港口,必須立即駛回基隆!
這個木箱送上船後,被放置在海功號的實驗室中,船上人員同時被通知盡量不要進實驗室,在經過航程回到台灣後這個木箱立即被送往屏東九棚中山科學研究院。這件事情當時也被列為高度機密,被下了「封口令」,一直到最近幾年才被公開,甚至被人穿鑿附會,猜測該木箱可能是放置天弓飛彈,或者是研究核武的「鈾235」之類云云。
事實上除了「首航木箱記」,有關海功號目的除了探索漁業外,同時也「兼營」情報搜索及軍武研究的說法也相當的多,甚至國際上也不斷的有這樣的傳言,會有這樣的傳說出來或許有真有假,不過這艘疑似的間諜船,在沒有破冰設備的情況下遠征了七次南極卻是事實,雖然帶回來的南極蝦現今沒有太多經濟價值,不過在台灣水產試驗的歷史中卻也算是一個里程碑!
延伸閱讀
木箱記相關新聞報導原文
- Sep 28 Sun 2008 23:30
薔蜜現象
寫文章的此時此刻,薔蜜颱風的暴風圈正籠罩著全台灣,許多地區都宣布停止上班上課了,因為週週颱風的關係,我的離島旅行計畫一延再延,東引雖然搭船一個晚上就到,但是如今卻非常的遙遠,所以只能暫定下個禮拜出發,不過要是在有天氣狀況來搗亂的話,我今年度的離島行程就會全部取消了!
颱風來臨前,我還是必須照例來場基隆市區的散步,我把握天氣還沒變差的時機,首先來到了猴硐車站,去「站前麵店」吃午餐,這裡已經是我週休出由每次必來的的例行公事地方了!雖然說是颱風前夕,不過可以看見站前廣場還是停滿車子,因為一旁的停車場已經客滿,都是來這裡賞景和吃麵的遊客!
吃完每次必吃的麵店,我順便來到站內以及後方的猴硐地標-瑞三礦業廠房走走,雖然猴硐地區被列為台北縣的煤礦產業園區之ㄧ,不過針對此地的整修都只限於造景、步道之類的建設,到目前還是屬於瑞三礦業公司資產的廠房,廳舍等建築都還是沒有修整,大大的廠房四周被搭起高大的圍籬,廠房設施年久失修,在不時的強陣風中搖搖欲墜!經過今天十五級的強風吹襲後,應該會更慘不忍賭吧!
離開猴硐,我離開瑞芳鎮回基隆,走的路線是經由濱海公路瑞濱段進市區,雖然颱風那個時候還沒逼近,不過整個北部海岸線不像上次鳳凰來臨前的那樣風平浪靜,而是風力相當強勁,從深澳電廠過小段山路彎進番仔澳時,風力已經讓我的車子往路中央移動,會把車子吹到字型移動的鋒利大約是七級到八級之間。
番仔澳灣
路旁的「白舍愛情海」
這幾個禮拜其實颱風接連而來,上次辛樂克侵台的時候,我也趁著15號週一颱風剛剛遠離的時候來到市區拍船,不過那個時候因為在寫城隍祭的東西,所以都沒有提出來照片跟大家分享
2008/09/15日西一B碼頭,停靠的是ARS--556大屯艦,大屯艦和552大湖艦同為台灣唯二的ARS級艦艇,其實在今年開始到現在的觀察,大屯艦幾乎常常都停在海三碼頭內,這一天可能是因為要把船席讓給錦江,所以才難得駛到西一 B碼頭亮相,可能是這段時間在維修的關係,船身嚴重斑駁,沒有武裝,我定睛一看,上面還有工程用的維修黃線!
接著是聖安宮廣場的必拍合照
2008/09/15辛樂克防颱諾克斯
前方(靠外港)外檔932濟陽艦,內檔937淮陽艦
後方(靠市區)外檔939宜陽艦,內檔935蘭陽艦
接著我們把焦點轉到躲薔蜜的船隻群,其實這天我去猴硐吃麵前就已經來到聖安宮了,不過因為天氣太差就沒有拍好,所以改先去虎子山上的地標前拍西一B,這次來基隆躲西一B的,是編號AP524的「小AP」雲峰艦。
聖安宮前方拍攝,正要離港的港勤拖船
三千宮與海艦,請注意下方照片,有三艘諾克斯停靠在此。
接著我就離開到猴硐吃麵了,大約一個多小時候天氣狀況比較好時,我又回到了聖安宮前方,我仔細一看船隻又多了一台,就是在我剛剛吃麵的時候進港的!在聖安宮先前拍到的港勤拖船,應該就是要接她的吧?
四艘停妥後,接著就是這次來躲薔蜜的大合照了!
2008/09/27薔蜜防颱諾克斯
前方(靠外港)外檔932濟陽艦,內檔935蘭陽艦
後方(靠市區)外檔933鳳陽艦,內檔934汾陽艦
延伸閱讀
2008/07/30鳳凰現象
2007/8/19防颱船群
2007/10/07防颱船群
海軍AP艦介紹
海軍大字號介紹
- Sep 28 Sun 2008 15:54
基隆散步去、代天宮看寫生
颱風來臨的前夕,基隆地區上午不時下起陣雨,不過到了下午過後雨勢就暫停了。最近連續三個禮拜每週一颱風,打亂了我的假日旅行計畫,我的馬祖之旅不斷延後,遙遙無期!以至於我只能走回颱風天的老本行,先來拍拍颱風天的戶外情景。上午拍完照後,我接著前往中山區,找CASH先生會合!
寫生活動主辦的場地,是在基隆是中山區大竿林地區的基隆代天宮,大竿林地名的由來,據傳是早年此地開墾時,當地是一大片的竹林,來此地的移民遂以大竿林稱之。現今的大竿林地區相當繁華,有許多大型的社區在其中,北二高也在鄰近地區設有交流道,而廟殿寬廣的基隆代天府就在中和路旁,早年的基隆舊八景「竿林清境」,指的就是代天宮周邊。
有些地方的廟宇如果稱作代天,會讓人直接聯想到王爺的信仰,不過基隆代天宮主祀的,是孚佑帝君呂先祖(呂洞賓),除此之外,在安樂區崇德路山上也有一間主祀五府千歲的「基隆代天府」,廟前可以看見整個基隆港景,有時間我專文會在介紹!基隆代天宮興建於1933年,距今已經75年歷史,經過多次整修後,正殿還是保有早年樣貌,看的昭和年間興建時的碑文,正殿同時上書「代天宣化」牌匾,象徵代天宮精神!
代天宮是基隆地區最早的呂洞賓廟,又有「基隆指南宮」的稱號,香火相當鼎盛,除了孚佑帝君外,二樓的武聖殿則是奉祀恩主宮及玉皇大帝、天上聖母、註生娘娘等神尊,武聖殿大廳挑高,二樓拜完玉帝後,則是要拾級而上三樓祭拜關帝,三樓的天公爐是基隆代天宮的鎮宮之寶,它是最早的代天宮香爐,在1945年戰爭期間,當地居民躲避轟炸逃到天宮爐旁避難,皆毫髮無傷,被視為帝君保佑顯靈,在1970年代改建時被移至三樓。
基隆代天宮是相當有名且香火鼎盛的大廟,除了廟體同時設有後方公園等設備,讓當地居民散心散步之用,裡面有相當多早年台灣相當流行的石雕動物,讓小朋友可以在其中跳來跳去,彷彿就是一個兒童樂園,我定睛一看,赫然出現了仿照的草嶺古道「虎字碑」,相當有趣,有熱心讀者對這些老虎做出了解說,大家可以參考下方的回應!
拜完了廟,外面的廟埕間正熱熱鬧鬧,這是一場由「中國」國民黨地方團體所舉行的小朋友寫生比賽,現場充斥著穿著「車輪牌」背心的黨工們,由黨部舉辦的活動獎品相當豐富,一旁就ˋ擺著十幾輛由白鼻心市長、議長以及「中國」國民黨黨職的贊助腳踏車、以及其他獎品,這樣的活動經由學校宣傳之後吸引當多小朋友參加,現場黨旗飛舞,企圖讓人暫時忘記該黨的施政無能!
寫生活動在結束後馬上會評審,評審的時間之中活動單位請來了兩個表演團體企圖讓人消磨時間,首先是由中國黨黨工們扮演起幼幼台的演員,大跳虎姑婆!虎姑婆的暢遊動作從我小學以來似乎都是那一套,我一看就有似曾相識的感覺,CASH先生為了讓他的小朋友學生融入活動,親自下場指導小朋友跳虎姑婆,下方畫面中那個菊色衣服的就是CASH先生!每次看到大批小孩就覺得自己真的已經老了,我完全無法融入小朋友的環境中,只能在一旁拍他們唱唱跳跳!
小朋友抓到虎姑婆後,就在歡呼聲中結束了唱遊活動。緊接著是由中華路上的社區團體帶來的原住民舞蹈表演,走的是阿美及太魯閣風格,穿著白色的服裝跟基隆在地的「奇浩阿美族」部落感覺有點相似,由於需要大的空間,所以就移駕到廟埕旁邊來表演。這場原民舞蹈還算專業,比起上次中元祭的高中生阿里不達山地舞要好上太多!
延伸閱讀
基隆代天宮官方網站
- Sep 24 Wed 2008 23:53
2008雞籠城隍文化祭、吃燒賣比賽
屬於2008年基隆城隍文化祭的周邊活動-「風華再現美食節」,即將在25號正式結束,今年的城隍季也將劃下休止符,期待明年再相會!就在結束前的週休周六,美食節活動中的「吃燒邁大胃王」活動正式舉行,美食節的活動在城隍廟的宣傳之下,在地新聞及平面媒體都有報導,還請來白鼻心張市長和議長舉行記者會,不過因為夜巡取消陣頭沒來,所以沒有預期的帶動當地的商機提升!
商機雖然沒有提升,不過此地靠口碑及來往的人潮還是生意興隆,吃燒邁比賽的主角-燒邁,就是出自於孝三路上的「簡家蚵仔煎」,簡家蚵仔煎是在地已經經營到第三代的店家,除了蚵仔煎好吃以外,他們的燒邁也是相當遠近馳名,上次日巡的時候我的朋友回台北就買了十五顆。除了簡家蚵仔煎,周邊如郭家水餃、巷口大腸圈等都是基隆美食,相信基隆人對這些食物都不陌生!
吃燒邁比賽的方式相當簡單,男女兩組時間統一為三分鐘,看誰在時間內吃最多的燒邁則是獲勝!如果數量相同,則是進行一分鐘的所謂PK賽,以一決勝負。第一名就能有五百元的獎金。因為這場活動事先在報紙上有報導,所以吸引了很多學生跑來報名參加,這種吃到撐死拼獎金的活動相當划算,男子組磨刀霍霍,不顧形象的狼吞虎嚥!
進行三分鐘比賽後,接著由藍衣服同學以及他對面的對手進行PK賽,最後結果則是由藍衣服同學勝出!時間不到五分鐘,五百元就入袋了,扣掉報名費還淨賺400!
相對於男子組,女子組的賽事就比較含蓄了,最後得到第一名的是白衣服的女生,不過食量明顯有差,男子組冠軍吞了八顆,女子組五顆就冠軍了!
活動結束後,城隍廟郭主委還送了一盒燒邁當伴手禮,我和同行朋友一人一盒!不過後來我們到城隍廟聊天的時候,朋友忘記把那一盒帶回家!所以我連下午點心加宵夜,一共吃了兩盒十二顆的燒邁!我吃東西不能太急,胃會痛,不過要我慢慢吃的話,東西可是可以吃很多的阿!
- Sep 22 Mon 2008 22:30
深澳電廠、作對年
就在群眾湊熱鬧參加南港段地下化的大拜拜同時,台鐵的深澳線鐵道停開以及深澳電廠的停機也已經要一年了,時間過的真的是很快!不過就在走入歷史「對年」的此時此刻,關注到這裡的聲音相對相當稀少!我今天特別查了一下相關網路搜尋,似乎也已經有將近好幾個月的時間,沒有人寫過針對電廠或鐵道的專文或遊記了!
事實上在這一年之中,我幾乎一個月就會來到這裡附近逛逛好幾次,我去九份從這裡上山,沒事亂逛也會到此看海,跟舊愛去聊天也選擇深澳漁港吃東西,每次經過多多少少都會拍些照片自己收藏,番仔澳漁港一年四季都有不一樣的感覺,雨天時漁港冷冷清清很寧靜,而到了夏天海釣船多起來了,這裡隨時隨地都人聲鼎沸,安檢所海巡隨時都忙得不可開交。
番仔澳地區跟基隆的八斗子地區,都有從去年開始的新建工程,分別是深澳電廠的興建以及八斗子「海洋科技博物館」的興建工程,海科館在去年十一月中動土後,做為基地的北火電廠舊廠區就開始有機具進駐,不過從2008下半年起工程就停擺了!經查原因是因為海科管的興建預算是逐年編列,今年的預算用完後,沒錢當然暫時不會工程,要等下一年度了,按照這種方式,要在預計的101年完工可以說是相當困難!
彷彿是接力一般,在海科館暫時停止施工後,一直都沒有在改建施工的深澳電廠跟著躍上了新聞版面。在今年七月初,電廠主管單位的台灣電力公司因應未來的卸煤運送需求,在本來就有爭議的氛圍下,逕自宣布在鄰近電廠的「番仔澳灣」作為未來的卸煤碼頭及灰渣掩埋場之用,完工後此碼頭將可停靠六萬噸以下的船舶,做為深澳新電廠的燃料運輸之用。
番仔澳灣卸煤碼頭預定地及相關週邊示意圖
番仔澳灣的興建地點,很技巧性的剛剛好在瑞芳鎮的邊緣,乍看之下是屬於瑞芳鎮的,基隆無權干涉,不過有看到上面圖片的朋友一定會發現,施工地點剛剛好有蕃仔澳山做為屏障,如此以來靠近深澳漁港居民的生活將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這樣的興建方式比較會影響到最劇烈的地方,就是未來在望海巷地區興建的海科館,海科館的海洋生物取水口就位計畫正對在卸煤碼頭,鄰近的望海巷地區和長潭里,更是出海就面對碼頭。
興建地點的蕃仔澳灣其實是一個長達一公里海岸的所謂「淺礁」地形,只要好天氣來這裡,你一定會看到很多人跑進海中央去戲水,這裏海面地型較為平坦,鄰近的長潭里潮間帶遠近馳名,也由於此地地形因素,市政府也從1977年起就規劃這裡為所謂的「人工魚礁區」及聲明中的沿岸三海哩「基隆區漁會專用漁業權區」,海底珊瑚生態豐富,假日還有獨木舟運動及浮潛活動,鄰近的海岸咖啡廳更是許多基隆人的假日休閒!
在台電宣佈興建之後,基隆人不分朝野中央民代,以及文化界人士、在地文史工作者,當地居民漁民一致團結反對。甚至在基隆立委謝國樑領軍下,七月多時甚至跑到了立法院抗議,跟另一方由李慶華委員帶隊的瑞芳鎮民壁壘分明,在當時也上了相當大的新聞版面。隨後在基隆市政府首頁上,也帶頭放上了新聞稿聲明反對!網路上的抗議連署活動甚至到現在也都一直在進行。
這樣的抗議聲浪讓台電暫時止住了興建的立即性,碼頭的爭議再度陷入討論中,不過在此同時,停工行同荒廢的電廠悄悄的有了動靜,在九月起,位在電廠後方的原先台鐵深澳線廠房內軌道已經進行拆除,連帶的裡面那兩輛藍色車體的調車機也無影無蹤,我整個八月都在弄中元祭的東西,所以也有一個月的時間沒仔細觀察。不過根據我判斷,車子應該是當廢鐵運走之類的下場比較有可能,我查網路消息也是一無所獲,調車機的相片於是從此消失在我的鏡頭中。
2007/9月的站內鐵道
2008/9月的站內鐵道
不只調車機跟鐵軌拆了,原先可以讓人看廠內全景的「後山涼亭」也似乎開始神秘起來,我拍下這兩張照片不久,電廠保全就很快的騎車到我這邊,告知我此地不能逗留,要我馬上離開。這個點我少說也來過十幾次,先前都門戶洞開,許多人也會到這裡拍電廠,忽然不給人進來了,難道是因為番仔澳新聞敏感的關係?
雖然被要求離開,不過在保全來以前,我已經拍下兩張電廠鐵道被拆毀的畫面,說不定過一陣子拍電廠外觀都會被趕也有可能!總而言之這天拍照的結論就是電廠似乎越來越神秘了!在蕃仔澳新聞還會有後續進展的此時,我特地利用深澳電廠熄火停用「作對年」的前夕來介紹一下現況,至於番仔澳碼頭我就不先做評論了,有更好點子可以取代卸煤碼頭或改變地點的人,可以留言跟大家討論!
延伸閱讀
2007/09/30告別深澳電廠
2007/09/30延深澳線旅行
- Sep 08 Mon 2008 23:02
2008基隆城隍文化祭、家將特技影片
會引起爭議的家將特技表演 ,配上的樂聲是棲切詭異的南管,影片由CASH先生拍攝。
- Sep 08 Mon 2008 22:27
2008基隆城隍文化祭、七爺八爺平安遶境影片
開幕典禮前夕市區短暫遶境,於基隆廟口奠濟宮拜廟,影片由CASH先生拍攝!
- Sep 08 Mon 2008 17:04
2008雞籠城隍文化祭、開幕典禮(下)
雜技團結束表演後,三間支援軒社的大二爺緊接著開始進行紅地毯走秀演出,「七爺八爺走秀」雖然同樣是去年玩過的梗,不過在室內的現場演出,還是別有一種感覺,文化中心大廳挑高,大二爺不必擔心頭帽碰到天花板的問題,所以可以跟在戶外拜廟一樣,作各種演出!
參與這次走秀的大爺二爺分別來自艋舺金復興社、展豪神將會以及群義神將會三間軒社支援,首先是群義神將會,接著是由展豪神將會及金復興社進行表演。其實北台灣的廟會多以將爺為主,不過還好大二爺不巷其他的將爺會走七星步,不然光這一段,可能就會走半個小時!
展豪神將會大二爺
艋舺金復興社
精采的大二爺走秀表演,其實本週六的夜巡和下週的日巡都能看見。最後一個開幕典禮的表演,是由剛剛城隍廟雜技團的團員帶來的演出,現場出現相當多穿著黃衣,以猴子扮相的演員出場。其實他們都是剛剛的雜技團成員,利用將爺表演的時間迅速的換裝上陣。
總計城隍雜技團在今天的開幕典禮一共出現了四段落,都有不同的扮相出現在觀眾的眼前。相信在這幾次的表演後,這團來自基隆各地舞蹈團體的朋友應該會聲名大噪,有興趣邀請他們或認識他們的讀者,可以跟我連絡,我願意邦各為轉達!
相對於剛剛的家將雜耍造成可能出現的爭議話題,這段所謂的「猴子耍大旗」表演可以說是相當完美,由於動作逗趣,引來現場陣陣掌聲!
展現的招式不只是耍大旗,也有翻滾跳躍等精采動作,我就不多用文字介紹了,就請大家直接看表演。現場也有cash先生的影片紀錄,過一陣子,大家也能看見動態的影片部份。其實今天現場的觀眾也有很多是網上看到消息而來的,雖然有些人潮被外面的園遊會吸引走,但還是算相當熱絡。
就在掌聲之中,2008年基隆城隍文化祭的開幕活動正式結束,也同時象徵接下來唯一一個多禮拜的活動展開,有了這麼精采的開始,日巡夜巡也一定精采可期!活動順利結束後,就由基隆城隍廟作東,宴請所有工作人員及各地城隍廟人員!
結束了飯局我回到廟內,還此作客的潮州城隍爺即將跟著潮州城隍廟的人員一起回去,主委及執事人員把遊覽車停在門口,來到正殿進行簡短的辭轎儀式,鏡敗之後,我們廟方齊鳴鐘鼓,潮州城隍爺離廟,結束了短站的作客行程。
離開廟門上車,潮州城隍廟今天離開之後,將繼續進行新竹都城隍廟的進香活動,然後連袂趕回屏東,相當辛苦!
揮手歡送車輛離開之後,今天的拍攝行程也告一個段落,緊接著大家會繼續看見的,是夜巡當天的精采畫面。同時有最新的活動消息,也會不時在此更新,請大家密切注意!
- Sep 07 Sun 2008 23:07
2008雞籠城隍文化祭、開幕典禮(中)
今年的場地由文化中心的廣場改到了內部的大廳中央,不過原本陳列室中央的走道因為還在展出中元祭的相關東西,所以空間有點受限。不過因為今年沒有舉辦攝影活動,所以外地攝影蟑螂幾乎都不在,現場秩序變的相當好控制!所以雖然空間小,拍攝狀況還是尚稱理想,加上有冷氣也不會越拍越心浮氣躁!
其實基隆文化中心內部的空間環境相當不錯,我跟同行的CASH先生還邊看邊討論說,如果來辦一場家將會師表演的活動,這樣的場地應該相當適合,只不過在基隆看的到這樣的活動幾乎等於天方夜譚,我們幻想一下就好;潮州城隍廟表演完畢之後,活動開始由城隍聯誼會會長,以及多方來賓的致詞開場。
致詞開場之後,首先就是由所謂「城隍廟雜技團」所帶來的演出了,城隍廟雜技團其實是都是基隆的舞蹈團體團員,平常都有在練舞兼練武,所以隨隨便便都會劈腿下腰,向我這種四肢發達的人,可能隨便一個動作都會讓我當場休克吧!今天的團員增加到了六位,同時帶來自己的戲班演奏音樂!
配合表演演奏的音樂,不是我們常聽到的北管,而是聲音聽來悽悽切切,晚上聽到會讓人起雞皮疙瘩的南管曲風當成配樂,就在樂聲中,六位所謂的雜技團成員,先行緩慢的走位,沿著陳列室中央的走道繞一圈,再一個一個慢慢走回來!
六位團員的速度有塊有慢,其實他們走的動線剛剛好就是原先預定的活動場地。中元祭都過那麼久了,文化局卻不願意把放在中央的燈飾移開。有點到了端午節,還在那邊恭喜發財的感覺!據說這樣的展覽還有名號,叫「光之饗宴」,要到十一號才會撤除。
不過我拍過這麼多場的台灣家將團,這大概是唯一一團著家將服裝,但是跳起空翻武起大旗的團隊了!根據我的判斷可以預見,這樣的表演方式應該會在接下來台灣的各大民俗討論圈中,出現一些正反面的意見。這樣的「家將雜耍」是項創舉,也只有大膽創新的基隆城隍廟方,才會策劃出這種活動吧!
就在六位雜技團成員先進行短暫走位之後,接下來就是今天的唯一嘉賓出場了!今天的現場,我之前介紹過的史亞平局長以及陳瑩委員都不克出席,只剩下今天最大尾的一位來賓,就是扮演城隍爺的張阿火市長。站到定位後,開放媒體合照。
拍完市長後,接著市長象徵性的發放了鹹光餅,接著就由市長穿著城隍裝,頒發獎牌給贊助廠商,也讓我終於能近距離的拍下今天的張阿火,發完鹹光餅後,張阿火的官帽歪了!不只是官帽彎彎斜斜,連妝也化的怪怪的,身為市長要百變造型,實在很辛苦!
市長離開之後,接下來繼續由剛剛表演完畢的雜技團繼續上場,首先一出場,眾家將團成員就口裡噴火,應該是口含燃料棒,而不是口含松香。為活動達到了一個高潮,由於是雜技性質,重團員就沒有戴上家將帽,感覺比較合乎表演本質!
由於表演時間不長,所以這段的演出拍的照片就不是很多了,進行一段翻滾之後,雜技團成員擺了一個POSE,隨即結束了表演,先行退場。
緊跟著雜技團表演的,就是七爺八爺走秀了!
- Sep 07 Sun 2008 21:37
2008雞籠城隍文化祭、開幕典禮(上)
農曆七月之後,所有的遶境活動逐漸恢復常態,雖然北台灣大大小廟會,不過我還是以先拍攝雞籠城隍文化祭為主要的行程。城隍廟在我七月多暫時休假的時候常來參拜,再經濟不景氣的當下能再有一年不必擔心工作問題,其實也要感謝多方神尊,所以幫城隍爺忙,宣傳和參與活動,也算是一種還願心態!
開幕典禮的前幾天,我接到了潮州城隍廟的通知,有常看我文章的朋友一定都知道,我今年的第一個活動,就是去左營拍城隍會師遶境,那個時候就是幫忙潮州城隍廟拍照。在三月多和四月我也曾經拍過潮州城隍廟的新廟動土以及北極殿的遶境,所以我跟潮州城隍的淵源是僅次於基隆城隍的。ㄧ進到廟內,看見的就是跟著潮州城隍廟請來的出巡城隍,就在正殿作客!
潮州城隍廟這次請來的是跟去年一樣的什二家將團,我來到廟內的時候,家將已經先在飯店內上妝,這次上來基隆除了帶來出巡城隍,潮州則是請來家將五福大帝令牌,就安在後殿城隍夫人及太子這邊。來到廟內,家將團先由主委帶隊,先行焚香敬拜,隨即著裝!
今天的活動首先將由全台灣各地的城隍廟代表前來向基隆城隍廟敬拜,此時許多的城隍廟主委也已經陸陸續續來到廟內,畫面中正在參拜的,是來自於南投草屯惠德宮的董事長、主委及代表們!
由於潮州城隍廟的加入,所以文化中心內的開幕表演必須多出一點時間,所以七爺八爺的會師遶境提前到九點四十幾分,就準備拜廟離開了。首先是由剛剛著裝完畢的潮州城隍廟家將團,先出廟門進行短短的拜廟。去年的家將拜廟的時候佔了一個車道,不過今天因為交通問題並沒有佔車道,而是只利用廟前的空間,來拜廟出發!
接著是由各軒社的大二爺,同樣進行短短的拜廟
在大二爺拜廟之後,由一旁休息的潮州城隍廟家將,帶頭進行短暫的市區遶境!
由於市區遶境相當的簡短,同時我有要幫廟內拍照的任務在身,所以我就沒有跟著隊伍出發,而是留在廟內幫忙。不過同行的CASH先生有跟著隊伍走,有興趣的人說不定也能看見影像紀錄。接下來的活動,則是由全國城隍聯誼會的各廟代表,向基隆城隍進行的安座191周年祝賀大典了!
由於廟內人手不足,在活動開始之餘,由於基隆城隍廟沒有自動敲鼓機,所以我還臨時客串,拿起鐘槌撞了幾下鐘!撞完之後再回到原位來拍照,全國有數十位代表前來參拜,正殿和中亭都滿滿是人。
三獻香之後,恭讀祝文,接著三鞠躬結束祝賀大典!
結束參拜大典之後,我接著就要前往文化中心參加開幕典禮了。不過還必須要先引導各地城隍廟的大隊人馬先到鄰近的飯店停車,也就是因為這樣,我來到文化中心大廳的時候活動已經開始了!不過還好只剛剛進行幾分鐘而已,我趕緊卡位,可以看見文武差爺的動作還沒結束!
陰陽將軍,這是潮州城隍廟獨有的家將配置
由於先前已經多次介紹過家將團體了,所以在這邊我就不多在做說明,有興趣的文章最後會有連結,歡迎大家欣賞!
甘柳謝范前四班
春夏秋冬四季神
文武判官
潮州城隍廟的表演歷時將近三十分鐘,在活動結束之後,開幕典禮也正式開始!
延伸閱讀
2007/09/23基隆城隍文化祭(潮洲什二家將)
2008/01/02左營城隍大會師(潮洲什二家將)
2008/04/07潮州蓬萊里北極殿繞境
2007/12/29屏東阿猴盃家將比賽
2008/05/14霞海城隍家將會演
- Aug 30 Sat 2008 14:00
2008雞籠城隍文化祭、活動記者會
活動開始前的一個禮拜,基隆城隍廟在周六上午舉辦記者會,邀請傳媒記者前來,不過因為是假日白天活動比較多,記者會延遲了一個小時才開始,而且還有數家傳媒趕不過來,所以我這篇拍的照片,也必須支援傳媒使用。
其實今天的自由時報基隆版,就已經「偷跑」,刊出了相關訊息,有興趣的可以點選這則新聞。下週日的城隍文化祭活動從上午十點由全國城隍聯誼會的參拜開始,接著由各家支援軒社大爺二爺在十點半進行短暫的市區遶境,接著走入基隆文化中心大廳開始開幕典禮。
開幕典禮流程大致如下:
(一)、國新館舞獅表演
(二)、貴賓蒞臨及致詞
(三)、八家將走秀表演,並由扮演城隍爺的張通榮市長發鹹光餅。
(四)、新聞局長史亞萍,立委陳瑩代言城隍文化祭活動(舞獅表演)
(五)、七爺八爺走秀表演
(六)、城隍廟雜技團雜技表演
今天的記者會主要就是綵排噹天活動的流程,並且由城隍廟雜技團的成員所進行一段表演。所謂的城隍廟雜技團,其實是基隆地區的舞島團體所邀請而來,他們都有武術底子,有幾位在基隆中元祭活動中也被我拍到過,大家可以猜猜看是哪一位。
雖然說是所謂的雜技團,不過穿著還是以家將為主,同時由於是綵排的記者會性質,所以只有四位團員先行表演,以前空翻後空翻等特技
動作開場。
這樣的活動吸引了許多路人以及到場參拜的香客圍觀,現場人潮開始漸漸的聚集,今天的表演只有五分鐘左右,不過到了下週日,將會進行全套完整的表演,界是歡迎對民俗熱愛的朋友,來基隆文化中心參觀!
雜技團表演結束後,接下來是仿照活動中的七爺八爺走秀,由前來支援的「北邑尊靈堂」將爺進行短短的拜廟禮,最後在擺個POSE,結束約十五分鐘的記者會活動!
由於適逢週六,有關基隆城隍文化祭的新聞將在這幾天陸續刊登新聞傳媒,有看到相關新聞的朋友,請多多推薦,一起來基隆走走吧!
相關訊息還可參閱2008雞籠城隍文化祭活動序表。
- Aug 26 Tue 2008 23:02
2008雞籠中元祭、遊行影片(謝姓宗親會)
謝姓宗親會,在仁五路上拍攝,影片由YOUTUBE網友拍攝!
- Aug 26 Tue 2008 23:00
2008雞籠中元祭、放水燈遊行影片(郭姓宗親會)
郭姓宗親會大唐系列,仁五路上拍攝,影片由YOUTUBE網友拍攝!
- Aug 23 Sat 2008 01:17
2008雞籠中元祭、被遺忘的郭家!
由郭姓主普的雞籠中元祭在農曆七月熱熱鬧鬧進行,科儀活動走的大致完美。就在即將告尾聲之際,我來介紹一下一個似乎已經被遺忘的郭姓家族,這是位在海門天險對面,到現在還有大批土地的郭玉水家族,在當地的十八羅漢洞以及一旁的聖濟宮,現在仍是郭家最有名的地產。
這裡到下方港區一帶,稱作大、二、三沙灣地區,就在聖濟宮下方早年是所謂的大沙灣地區,數十年前曾經有座海水浴場,填平後成為現在的攤販區。上方的山由基隆港看去貌似雲中飛翔的龍,於是被稱做為「雲龍山」。上方的港區風情在1980年帶的「基隆新八景」評選中,被列為其中之ㄧ,稱為「聖濟眺雲」。
聖濟眺雲中所稱的聖濟,就是指位在此地的聖濟宮了。聖濟宮主祀齊天大聖孫悟空,是基隆唯一主祀齊天大聖的廟宇,新建於清朝末年,由當時在山下開漢藥店的郭玉水先生先祖所創立,由郭玉水繼承經營的漢藥店位在現在中船路,現在是變成了郵局(正確位置有待確認),郭氏在當地以懸壺濟世維生,童叟無欺,在當地得到美名。後來更在廟旁創立「十八羅漢洞」,成為早期基隆人的熱門休閒地點,我曾經有介紹過這裡,文章最後會有連結!
郭家人在懸壺濟世類計相當人脈之後,則是開始進入了基隆的政治圈,最有名的就是前議長郭民通先生了。對基隆稍有研究的人應該都還對這成京叱吒政壇的人有點印象。根據基隆資深新聞工作者高溪池先生的「基隆選舉錄」一書中所述,出生於1949年的郭民通,在1983年的第八屆市議員選舉中當選議員,展開他的政治之路,當時他年僅二十四歲,是台灣地方自史上少見這麼年輕,就能當選市議員的首例!
之後郭民通先生在努力經營地方之下,成功的連任了第九到第十五屆的議員,長達二十八年的時間,同時更在第九屆擔任議長,十四屆則是擔任副議長的職位。當時在地方是「喊水會結凍」的典型地方民代。不過他的議員選舉及議長選舉都曾傳出賄選,在後期的議員生涯中官司纏身,也造成了個人形象的些許損傷!
2001以後不當議員的郭民通曾經ㄧ度來到中國當起台商做起生意,不過因為他議員期間的善於應酬關係,讓他染上肝癌,此後身體狀況急轉直下,同時由於某些不知名原因,郭民通快速的在基隆政壇中銷聲匿跡。2004年七月,郭民通受到肝癌末期,最後以年僅五十五歲的壯年在台灣南投病逝,病故後的各報基隆地方新聞中,都僅僅刊出一塊小小的短訊息,而遺體也在南投就地火化,最後也沒有回到基隆。
郭玉水家族從後代郭民通逝世後淡出基隆的政界,而郭玉水一手創建的十八羅漢洞也在颱風等天在侵襲下損害封洞,1997年之後再也沒有開放,一旁供奉齊天大聖的聖濟宮在近年多加了四面佛殿,讓這座只剩下當地居民會散步的地方多增加了些許的遊客。現今相當少有外地人來此,大多數人都只逛對面的海門天險。當地人來到這個地方多半都是要來停車場,練機車駕照!
廟中的汾陽忠武王,就是最近郭姓主推的主普主題「郭子儀」!
在滿街郭姓宗親的郭子儀熱潮中,位在雲龍山上的郭家產業相對沒落,廟內供奉的郭聖王似乎也沒有宗親會來拜,這是低調的基隆郭姓家族,特別在介紹中元祭活動中,來場專文解說!
延伸閱讀:
基隆十八羅漢洞
- Aug 22 Fri 2008 10:05
2008雞籠城隍文化祭護國城隍日、夜巡繞境路關(歡迎轉載)
由於城隍廟部落格建置中,目前路關只有我在網路公佈,如有疑問歡迎在本網誌回應!(轉載請附上來源)
箭頭說明:→右轉←左轉↓直行
日期:國曆九月十三日(六)(農八月十四日)
啟駕時間:下午六時
地點:基隆市街
活動名稱:夜巡
參與團體:基隆護國城隍廟、城隍廟獅團、各縣市城隍廟及其他陣頭
路關:城隍廟起駕→孝二路→忠三路→忠二路(慶安宮)↓仁三路進廟口攤販區(奠濟宮)←愛四路↓過金雞橋↓義二路→信二路→義三路↓過美猴橋↓愛五路↓仁三路↓仁四路←愛一路↓過成功陸橋↓獅球路(閩南第五樂團、銅陵關聖帝君廟)→由廟邊迴轉←華六街→華四街(配德宮)←華三街→光二路←成功一路→過中山橋←成功二路(建新三媽宮)→安一路(雷成壇)↓上中山陸橋→右轉下橋↓公園路(閩南檺林宮邢府千歲)↓忠四路←孝一路←忠一路←過火車站迴轉
↓入廟安座
國曆九月十五日(一)(農八月十六日)
時間:下午一時
地點:基隆市街(路關同夜巡)
活動名稱:日巡
參與團體:基隆護國城隍廟、城隍廟獅團、各縣市城隍廟及其他陣頭
- Aug 19 Tue 2008 23:24
2008雞籠中元祭、跳鍾馗影片
由站在我旁邊的CASH先生所拍,請搭配樓下的圖文欣賞!
- Aug 18 Mon 2008 12:07
2008雞籠中元祭、跳鍾馗清壇
結束了燦爛華麗的水燈夜,中元節當天的主普壇前則是開始了最後的普渡高潮!今年由於慶安宮在施工,所以全部的普渡儀式都在主普壇前舉辦,由於所有的祭壇都在此,廣場空間顯的相當有限,加上人潮變的非常擁擠。
今年的主普單位一樣請來由謝源張老師所負責的「看桌米雕」,看桌米雕早年是台灣少見的大型普渡祭祀特色,不過近年來這種傳統工藝越變越發達,有許多的美食工作坊都有做這種類似的「看牲」祭品,就像前幾個月拍的天子祀宴,就出現了大桌的看牲。所以其實也不算是什麼太大的特色了,而今年的看桌米雕,也不如去年般豐富。
「封神榜」系列看牲作品,這算是全場比較有特色的畫面
所有的普渡儀式從傍晚開始到十點多結束。還記得以前的主普壇普渡,會出現那種像三峽清水祖師廟「賽神豬」那樣的大型豬公,不過由於經濟因素加上宗親會沒有錢,這幾年都只剩下幾隻普通豬公獻祭了!十點之後這三隻豬公照例會分送給市民,所以在普渡結束之際又引起了一股高潮。
我穿過搶食物的人群,在深夜來到壇前。深夜來到壇前的人,通常都是準備要觀賞中元祭典最後的儀式「跳鍾馗」的人。跳鍾馗是台灣民間較為神秘的民俗科儀,通常都是為了驅鬼除煞才跳,這種跳鍾馗的儀式雖然不是基隆獨有,但是相當少見,所以吸引了大量的群眾前來,佔據前方廣場。
在台灣民間傳說中的跳鍾馗儀式,比較常出現在建醮或是普渡的最後尾聲,稱為「送孤」的階段,所謂「送孤」意即普度之後送走接受佈施的孤魂野鬼,以免這些好兄弟在人間不肯回去,流連忘返。因此藉由傳說中有「鬼王」之稱的鍾馗前來驅趕,位普渡科儀化下一個句點。
台灣民間的傳說中,跳鍾馗是有相當多禁忌的。由於這個儀式是要驅趕鬼魂,所以老一輩的說法是不能任意圍觀,跳鍾馗的期間旁人也不能任意說話,或是稱呼本名,以免被現場的煞氣所影響。不過在中元祭變成觀光性質為主後,跳鍾馗變成市民以及攝影愛好者的追逐對象,現場有超過兩百人在圍觀拍照,見不到太多神秘氣息。
子夜時分,戲台上的樂聲響起,由女性扮演的鍾馗爺起身開始進行了為時十分鐘的跳鍾馗儀式,首先鍾馗爺持香祭拜,在中央祭台上的神尊是上書「西秦王爺」,接著進行清壇的動作,腳踩七星步摔鹽米、灑淨水,走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
跳鍾馗的儀式很類似歌仔戲的型態。接著要進行的動作是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雞鴨,行東西南北中的除煞儀式。拿出白公雞,白公雞屬於陽氣,有「雞啼破曉」的涵義,象徵破陰陽、剋陰煞。而白公鴨則是取其「壓」的的同音,代表壓煞。鍾馗爺拿起雞頭鴨頭,行東西南北中的持咒。
下一個動作則是拿出兩端綁上紙錢的草蓆,草蓆在道教科儀中稱為「草龍」。在一般廟會常見的「鍾馗五鬼」陣頭中,也可以看見小鬼手中拿著草蓆。
兩端綁紙錢燃燒後,鍾馗爺會將草蓆四處揮舞,敲打地面這個動作則是有嚇阻鬼魂的作用。因為很有畫面,又吸引了大批鎂光燈閃爍。
結束了同樣是東西南北中的五方敲打後,最後的一個動作,則是鍾馗爺將碗中的鹽米四方灑淨,象徵去煞的動作。最後再用力的往前方的地面上一摔,頓時四分五裂!嚇到了在台前拍照的幾個攝影大哥們。隨後樂聲結束,完成了跳鍾馗的科儀。
結束跳鍾馗,也象徵所有得祭典科儀結束。現場工作人員同時將招引三界的燈篙卸下,同時將同歸所、翰林院及大士爺搬走,準備送去燃燒,由於中正公園沒辦法燒這麼多的紙紮品,所以這些紙紮都是運到焚化爐燒化
結束了全部的普渡儀式,戊子年的中元祭祭典也告一個段落。主普壇的燈光將會開到月底,有機會來基隆的讀者,還是可以上山看看金碧輝煌的主普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