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文化局主導的中元祭藝文活動「百戲競陳」,在每個週六日都會固定舉行,基本上週休晚間都能在文化中心廣場看到表演。唯一的一場例外是今天上午的活動,它是辦在基隆祥豐街上的「光復營區」,這裡是海巡署第二岸巡總隊的辦公地點。表演的場地在營區內的餐廳,而戶外則是普渡場地以及園遊會,熱鬧滾滾!

表演會場,頭戴面具的舞者就是所謂的「日本岡山鬼太鼓」表演團





園遊會場





不過今天來到這裡參觀的目的不是因為有藝文活動,而是因為這個光復營區甚少有開放參觀的紀錄。這個地點早在日人登台後不久,就成立了「基隆要塞指揮部」,1909年更名為「基隆要塞司令部」,同時也是基隆陸軍兵器支廠及築城部基隆支部的所在地,在日治時期一直都是北台灣最高之軍事指揮中心。國民黨政府來台後成為陸軍海巡第一總隊。六年前由海巡署接收成為海巡署第二岸巡總隊,同時改稱光復營區至今。





由於已經超過百年歷史,這裡有一棟被文化局列為基隆歷史建物的「基隆要塞司令部廳舍」,就位在進營區的正前方,目前還有人在辦公使用中。雖然廳舍是表列的歷史建物,不過因為他位在軍營裡面,幾乎沒辦法讓外人參觀,同時由於是軍事營區也不能隨便偷拍,所以相當神祕。這一次的中元祭文化局結合鄰近的沙灣社區舉辦「沙灣古蹟之旅」,這棟歷史建築也終於讓市民近距離欣賞。





在廳舍的前面有座紀念碑,上書「國民政府主席蔣公介石蒞部巡視紀念碑」,立碑起因是1946年時第一次以國民政府主席抵台巡視的蔣介石,當時牠曾經有來到此地巡視而設立。不過那個年代對蔣介石的正式稱呼應該多以「中正」為主,能在碑上看到介石的名字,在台灣相當少見。



這塊紀念碑的題字人跟現今還在廳舍上方題上「屏障東南」的人,都是當時基隆要塞司令部的司令史宏熹,這位史先生在立碑後的隔年,成為了二二八事件屠殺台灣人的劊子手之ㄧ,牠是二二八事件負責清鄉的當時七位綏靖區司令,執行殘酷「基隆大屠殺」的人。





看完題字立碑,我們把焦點轉向這間廳舍。這棟建築興建於昭和三年(1928年)九月,總面積895.5平方公尺,由當時擔任總督府營建課工事部的技師淺井新一所設計。廳舍是一棟二層樓R.C建築,T形平面配置(含外廊),外表洗石子,加上拼貼所謂的「十三溝面磚」所組成。十三溝面磚是一種在1920年代末由北投窯廠所生產的陶質面磚,當時流行所謂的「國防色」,為避免反光,所以在表面作成凹凸摺線的型態,有13道波峰,12道波谷,故名十三溝面磚!





十三溝面磚有多種釉色,另也有七溝、九溝之製品。當時頻繁出現在公共建築中。最多十三溝面磚建築的地方位在當時稱為「帝大」的台灣大學,目前校內老建築到處可見十三溝面磚。除了台大以外,台南成功大學成功校區內的博物館(原本館)、格致堂(原講堂)以及物理系館(原理化學實驗室及圖書課)等。也都是使用十三溝面磚的案例。光復校區也有。除此之外台灣也還是有歷史建築,可以看見這種有十三溝面磚!

建築除了採T形平面配置之外,地板也高出地面約一公尺。這種建築形式除了避免基隆潮濕的天氣型態,一方面也增加了地面空間。不過內部沒有開放,我不知道有沒有地下室的設計。



這棟被列管的歷史建築,其實跟基隆大多數的歷史建築ㄧ樣都沒有受到太多的保護,整個建築結構都沒有維修,二樓欄杆搖搖欲墜。前陣子還被新聞傳出被軍方私自增加廁所空間,然後被踢爆之後海巡跟陸軍大推責任,沒有人承認那間廁所是他們建的。據說之前文化局想開放參觀都會被海巡署拒絕!

銅製排水管,缺乏維修已經斷裂



二樓欄杆



建築物後方,左下角白色的結構就是加蓋的廁所



其實這是日治時期北台灣最高的軍事指揮中心。整座營區內除了廳舍外,也有很多的老建築體,例如在後方的防空洞,是用石塊堆積出來的。另外兩側也各有兩座老崗哨,這兩座崗哨是八角造型,應該是日治時期的設備,目前已經荒廢,雜草叢生!





這是意外開放的基隆歷史建築,比起餐廳內的藝文演出還要吸引我!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文化局主導的中元祭藝文活動「百戲競陳」,在每個週六日都會固定舉行,基本上週休晚間都能在文化中心廣場看到表演。唯一的一場例外是今天上午的活動,它是辦在基隆祥豐街上的「光復營區」,這裡是海巡署第二岸巡總隊的辦公地點。表演的場地在營區內的餐廳,而戶外則是普渡場地以及園遊會,熱鬧滾滾!

表演會場,頭戴面具的舞者就是所謂的「日本岡山鬼太鼓」表演團





園遊會場





不過今天來到這裡參觀的目的不是因為有藝文活動,而是因為這個光復營區甚少有開放參觀的紀錄。這個地點早在日人登台後不久,就成立了「基隆要塞指揮部」,1909年更名為「基隆要塞司令部」,同時也是基隆陸軍兵器支廠及築城部基隆支部的所在地,在日治時期一直都是北台灣最高之軍事指揮中心。國民黨政府來台後成為陸軍海巡第一總隊。六年前由海巡署接收成為海巡署第二岸巡總隊,同時改稱光復營區至今。





由於已經超過百年歷史,這裡有一棟被文化局列為基隆歷史建物的「基隆要塞司令部廳舍」,就位在進營區的正前方,目前還有人在辦公使用中。雖然廳舍是表列的歷史建物,不過因為他位在軍營裡面,幾乎沒辦法讓外人參觀,同時由於是軍事營區也不能隨便偷拍,所以相當神祕。這一次的中元祭文化局結合鄰近的沙灣社區舉辦「沙灣古蹟之旅」,這棟歷史建築也終於讓市民近距離欣賞。





在廳舍的前面有座紀念碑,上書「國民政府主席蔣公介石蒞部巡視紀念碑」,立碑起因是1946年時第一次以國民政府主席抵台巡視的蔣介石,當時牠曾經有來到此地巡視而設立。不過那個年代對蔣介石的正式稱呼應該多以「中正」為主,能在碑上看到介石的名字,在台灣相當少見。



這塊紀念碑的題字人跟現今還在廳舍上方題上「屏障東南」的人,都是當時基隆要塞司令部的司令史宏熹,這位史先生在立碑後的隔年,成為了二二八事件屠殺台灣人的劊子手之ㄧ,牠是二二八事件負責清鄉的當時七位綏靖區司令,執行殘酷「基隆大屠殺」的人。





看完題字立碑,我們把焦點轉向這間廳舍。這棟建築興建於昭和三年(1928年)九月,總面積895.5平方公尺,由當時擔任總督府營建課工事部的技師淺井新一所設計。廳舍是一棟二層樓R.C建築,T形平面配置(含外廊),外表洗石子,加上拼貼所謂的「十三溝面磚」所組成。十三溝面磚是一種在1920年代末由北投窯廠所生產的陶質面磚,當時流行所謂的「國防色」,為避免反光,所以在表面作成凹凸摺線的型態,有13道波峰,12道波谷,故名十三溝面磚!





十三溝面磚有多種釉色,另也有七溝、九溝之製品。當時頻繁出現在公共建築中。最多十三溝面磚建築的地方位在當時稱為「帝大」的台灣大學,目前校內老建築到處可見十三溝面磚。除了台大以外,台南成功大學成功校區內的博物館(原本館)、格致堂(原講堂)以及物理系館(原理化學實驗室及圖書課)等。也都是使用十三溝面磚的案例。光復校區也有。除此之外台灣也還是有歷史建築,可以看見這種有十三溝面磚!

建築除了採T形平面配置之外,地板也高出地面約一公尺。這種建築形式除了避免基隆潮濕的天氣型態,一方面也增加了地面空間。不過內部沒有開放,我不知道有沒有地下室的設計。



這棟被列管的歷史建築,其實跟基隆大多數的歷史建築ㄧ樣都沒有受到太多的保護,整個建築結構都沒有維修,二樓欄杆搖搖欲墜。前陣子還被新聞傳出被軍方私自增加廁所空間,然後被踢爆之後海巡跟陸軍大推責任,沒有人承認那間廁所是他們建的。據說之前文化局想開放參觀都會被海巡署拒絕!

銅製排水管,缺乏維修已經斷裂



二樓欄杆



建築物後方,左下角白色的結構就是加蓋的廁所



其實這是日治時期北台灣最高的軍事指揮中心。整座營區內除了廳舍外,也有很多的老建築體,例如在後方的防空洞,是用石塊堆積出來的。另外兩側也各有兩座老崗哨,這兩座崗哨是八角造型,應該是日治時期的設備,目前已經荒廢,雜草叢生!





這是意外開放的基隆歷史建築,比起餐廳內的藝文演出還要吸引我!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放水燈遊行是基隆中元祭最熱鬧的一個活動,不過由於每年的宗親會陣頭大同小異,所以近年來基隆市政府也多準備了開場的的煙火秀,以及十五單位後的政府機關、民間單位表演。因為煙火很精采,後方的表演也相當有特色,每年都有不一樣的創意演出,所以成為了現今基隆人出來看遊行的熱情動力!這篇文章要推薦幾個觀賞遊行的好景點。

推薦觀賞點一:仁二路活動主舞台及東岸廣場

最近兩年基隆市政府固定會將主舞台放在仁二路公車循環站前,這裡是基隆交通的樞紐,加上前方路面寬廣,又有東岸廣場當作「看台」,所以一直是市民及觀光客當年會卡位的一大地點。要在主舞台或者東岸廣場卡位,請你大概四點就要先去就坐了。遊行中所有的隊伍或陣頭都會在此進行短暫表演,加上有燈光及旁白解說,當晚的煙火更是在你的頭上施放,是不會錯過任一個鏡頭的景點。



這是去年的主舞台,由於當時的呂副總統要來,所以已經早早出現了便衣特勤



推薦觀賞點二:市政府前及文化中心旁的田寮河兩岸

如果不想人擠人的朋友,可以考慮在舞台前方不遠處的市政府前、或是文化中心旁邊欣賞遊行。市政府前方由於相當寬廣,我已經從2005年開始在這個點看了三年,這裡人潮不會說擠的很誇張。不過缺點是在市政府前會因為有文化中心擋住,所以到時候會看不到煙火施放。只期待漂亮煙火的朋友必須慎加考慮。或是移駕到文化中心前面!



推薦觀賞點三:忠一路獅子天橋及橋下

遊行在離開主舞台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將會先通過忠一路拜完城隍廟後,左轉孝三路繼續走下去,忠一路前方的獅子天橋是基隆市區中唯一的賞景天橋,下方以前也是早年的主舞台地點。十五字姓單位後方的表演團隊其實在通過主舞台後,就會在走完忠一路後就解散了。所以要看最後的社團表演,這裡是最後一個機會!不過靠海案的一側因為目前在施工,觀賞時必須注意

忠一路天橋上拍攝的迎斗燈遶境隊伍,跟放水燈遊行同樣方向,在天橋要卡位同樣請早



推薦觀賞點四:廟口夜市

基隆的任何民俗遶境,一定要照例通過基隆三大廟-奠濟宮、城隍廟、慶安宮,廟口因為奠濟宮得名,所以也成為國內少見「遶境繞進夜市裡」的畫面。讀者們大可以在廟口夜市邊吃東西、邊看遶境遊行。不過因為隊伍來到這裡的時候通常會脫節,加上社會團體的表演不會來到這。所以只想吃廟口配陣頭的人,可以考慮這裡看看。

四個景點各有利弊,歡迎想來看遊行的大家參考看看,如果不了解地點的,可以參閱我前幾天發出的路線圖來看看!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放水燈遊行是基隆中元祭最熱鬧的一個活動,不過由於每年的宗親會陣頭大同小異,所以近年來基隆市政府也多準備了開場的的煙火秀,以及十五單位後的政府機關、民間單位表演。因為煙火很精采,後方的表演也相當有特色,每年都有不一樣的創意演出,所以成為了現今基隆人出來看遊行的熱情動力!這篇文章要推薦幾個觀賞遊行的好景點。

推薦觀賞點一:仁二路活動主舞台及東岸廣場

最近兩年基隆市政府固定會將主舞台放在仁二路公車循環站前,這裡是基隆交通的樞紐,加上前方路面寬廣,又有東岸廣場當作「看台」,所以一直是市民及觀光客當年會卡位的一大地點。要在主舞台或者東岸廣場卡位,請你大概四點就要先去就坐了。遊行中所有的隊伍或陣頭都會在此進行短暫表演,加上有燈光及旁白解說,當晚的煙火更是在你的頭上施放,是不會錯過任一個鏡頭的景點。



這是去年的主舞台,由於當時的呂副總統要來,所以已經早早出現了便衣特勤



推薦觀賞點二:市政府前及文化中心旁的田寮河兩岸

如果不想人擠人的朋友,可以考慮在舞台前方不遠處的市政府前、或是文化中心旁邊欣賞遊行。市政府前方由於相當寬廣,我已經從2005年開始在這個點看了三年,這裡人潮不會說擠的很誇張。不過缺點是在市政府前會因為有文化中心擋住,所以到時候會看不到煙火施放。只期待漂亮煙火的朋友必須慎加考慮。或是移駕到文化中心前面!



推薦觀賞點三:忠一路獅子天橋及橋下

遊行在離開主舞台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將會先通過忠一路拜完城隍廟後,左轉孝三路繼續走下去,忠一路前方的獅子天橋是基隆市區中唯一的賞景天橋,下方以前也是早年的主舞台地點。十五字姓單位後方的表演團隊其實在通過主舞台後,就會在走完忠一路後就解散了。所以要看最後的社團表演,這裡是最後一個機會!不過靠海案的一側因為目前在施工,觀賞時必須注意

忠一路天橋上拍攝的迎斗燈遶境隊伍,跟放水燈遊行同樣方向,在天橋要卡位同樣請早



推薦觀賞點四:廟口夜市

基隆的任何民俗遶境,一定要照例通過基隆三大廟-奠濟宮、城隍廟、慶安宮,廟口因為奠濟宮得名,所以也成為國內少見「遶境繞進夜市裡」的畫面。讀者們大可以在廟口夜市邊吃東西、邊看遶境遊行。不過因為隊伍來到這裡的時候通常會脫節,加上社會團體的表演不會來到這。所以只想吃廟口配陣頭的人,可以考慮這裡看看。

四個景點各有利弊,歡迎想來看遊行的大家參考看看,如果不了解地點的,可以參閱我前幾天發出的路線圖來看看!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放水燈遊行是基隆中元祭最熱鬧的一個活動,不過由於每年的宗親會陣頭大同小異,所以近年來基隆市政府也多準備了開場的的煙火秀,以及十五單位後的政府機關、民間單位表演。因為煙火很精采,後方的表演也相當有特色,每年都有不一樣的創意演出,所以成為了現今基隆人出來看遊行的熱情動力!這篇文章要推薦幾個觀賞遊行的好景點。

推薦觀賞點一:仁二路活動主舞台及東岸廣場

最近兩年基隆市政府固定會將主舞台放在仁二路公車循環站前,這裡是基隆交通的樞紐,加上前方路面寬廣,又有東岸廣場當作「看台」,所以一直是市民及觀光客當年會卡位的一大地點。要在主舞台或者東岸廣場卡位,請你大概四點就要先去就坐了。遊行中所有的隊伍或陣頭都會在此進行短暫表演,加上有燈光及旁白解說,當晚的煙火更是在你的頭上施放,是不會錯過任一個鏡頭的景點。



這是去年的主舞台,由於當時的呂副總統要來,所以已經早早出現了便衣特勤



推薦觀賞點二:市政府前及文化中心旁的田寮河兩岸

如果不想人擠人的朋友,可以考慮在舞台前方不遠處的市政府前、或是文化中心旁邊欣賞遊行。市政府前方由於相當寬廣,我已經從2005年開始在這個點看了三年,這裡人潮不會說擠的很誇張。不過缺點是在市政府前會因為有文化中心擋住,所以到時候會看不到煙火施放。只期待漂亮煙火的朋友必須慎加考慮。或是移駕到文化中心前面!



推薦觀賞點三:忠一路獅子天橋及橋下

遊行在離開主舞台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將會先通過忠一路拜完城隍廟後,左轉孝三路繼續走下去,忠一路前方的獅子天橋是基隆市區中唯一的賞景天橋,下方以前也是早年的主舞台地點。十五字姓單位後方的表演團隊其實在通過主舞台後,就會在走完忠一路後就解散了。所以要看最後的社團表演,這裡是最後一個機會!不過靠海案的一側因為目前在施工,觀賞時必須注意

忠一路天橋上拍攝的迎斗燈遶境隊伍,跟放水燈遊行同樣方向,在天橋要卡位同樣請早



推薦觀賞點四:廟口夜市

基隆的任何民俗遶境,一定要照例通過基隆三大廟-奠濟宮、城隍廟、慶安宮,廟口因為奠濟宮得名,所以也成為國內少見「遶境繞進夜市裡」的畫面。讀者們大可以在廟口夜市邊吃東西、邊看遶境遊行。不過因為隊伍來到這裡的時候通常會脫節,加上社會團體的表演不會來到這。所以只想吃廟口配陣頭的人,可以考慮這裡看看。

四個景點各有利弊,歡迎想來看遊行的大家參考看看,如果不了解地點的,可以參閱我前幾天發出的路線圖來看看!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放水燈遊行是基隆中元祭最熱鬧的一個活動,不過由於每年的宗親會陣頭大同小異,所以近年來基隆市政府也多準備了開場的的煙火秀,以及十五單位後的政府機關、民間單位表演。因為煙火很精采,後方的表演也相當有特色,每年都有不一樣的創意演出,所以成為了現今基隆人出來看遊行的熱情動力!這篇文章要推薦幾個觀賞遊行的好景點。

推薦觀賞點一:仁二路活動主舞台及東岸廣場

最近兩年基隆市政府固定會將主舞台放在仁二路公車循環站前,這裡是基隆交通的樞紐,加上前方路面寬廣,又有東岸廣場當作「看台」,所以一直是市民及觀光客當年會卡位的一大地點。要在主舞台或者東岸廣場卡位,請你大概四點就要先去就坐了。遊行中所有的隊伍或陣頭都會在此進行短暫表演,加上有燈光及旁白解說,當晚的煙火更是在你的頭上施放,是不會錯過任一個鏡頭的景點。



這是去年的主舞台,由於當時的呂副總統要來,所以已經早早出現了便衣特勤



推薦觀賞點二:市政府前及文化中心旁的田寮河兩岸

如果不想人擠人的朋友,可以考慮在舞台前方不遠處的市政府前、或是文化中心旁邊欣賞遊行。市政府前方由於相當寬廣,我已經從2005年開始在這個點看了三年,這裡人潮不會說擠的很誇張。不過缺點是在市政府前會因為有文化中心擋住,所以到時候會看不到煙火施放。只期待漂亮煙火的朋友必須慎加考慮。或是移駕到文化中心前面!



推薦觀賞點三:忠一路獅子天橋及橋下

遊行在離開主舞台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將會先通過忠一路拜完城隍廟後,左轉孝三路繼續走下去,忠一路前方的獅子天橋是基隆市區中唯一的賞景天橋,下方以前也是早年的主舞台地點。十五字姓單位後方的表演團隊其實在通過主舞台後,就會在走完忠一路後就解散了。所以要看最後的社團表演,這裡是最後一個機會!不過靠海案的一側因為目前在施工,觀賞時必須注意

忠一路天橋上拍攝的迎斗燈遶境隊伍,跟放水燈遊行同樣方向,在天橋要卡位同樣請早



推薦觀賞點四:廟口夜市

基隆的任何民俗遶境,一定要照例通過基隆三大廟-奠濟宮、城隍廟、慶安宮,廟口因為奠濟宮得名,所以也成為國內少見「遶境繞進夜市裡」的畫面。讀者們大可以在廟口夜市邊吃東西、邊看遶境遊行。不過因為隊伍來到這裡的時候通常會脫節,加上社會團體的表演不會來到這。所以只想吃廟口配陣頭的人,可以考慮這裡看看。

四個景點各有利弊,歡迎想來看遊行的大家參考看看,如果不了解地點的,可以參閱我前幾天發出的路線圖來看看!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下週二(8/12)才是表訂的主普壇開燈日,不過從這天開始主普壇就已經先行試燈,開啟所有大小燈光。主普壇位在中正公園壽山上的一個獨立丘陵,可以三面俯瞰基隆市區,所以從基隆市區的大小地方都能看見閃亮亮的主普壇,吸引相當多的市民利用週休上來欣賞了,壽山路還一度塞車!

主普壇除了閃閃發光吸引遊客的功能,最重要的是因為它有整場普渡中類似「醮壇」的重要角色,在台灣其他地方看到的建醮普渡都是臨時搭建的居多,不過基隆的主普壇1982年就興建在此了,是鋼筋混凝土的建物。分為一個主壇兩個副壇,由於因為有祭祀的功能,主普壇二樓以上不曾開放,也無緣讓一般人登頂望遠!



ㄧ旁的造型藝閣,不過燈光打起來變的詭異





最早的雞籠中元祭也跟現在看到其他地方的建醮一樣,有分為主普、主會、主醮等工作,不過自日治時代後,就只剩下主普的工作了,每年都是由字姓單位分別輪流,目前共有十五個姓氏單位。今年輪值的是郭姓宗親會,活動主題以「郭祖、子民、儀式」為主題,連起自首就是郭姓的祖公,又稱汾陽王的郭子儀。





每年十五日的普渡除了主普壇外,通常都還有慶安宮媽祖廟前方的場地。不過今年由於慶安宮廟埕在興建行政大樓,所以沒辦法進行豎燈篙和普渡,今年的燈篙只在主普壇前看到,將在開燈前一天昇起,用以號招三界孤魂前來人間享用普渡。在普度結束後跟著拆除!



往年在慶安宮前的普渡祭典儀式,今年也全部改到主普壇前舉行。主普壇兩旁已經放置了在8/14號當天早上開始「放榜發表」之後即將開光的紙糊建醮神尊,這種紙糊神尊在台灣各大建醮中都看的到。而另外一旁則是放置了翰林所,同歸所等一樣在建醮科儀中,最後普渡會看的到的紙厝。在8/15日普度結束後的「跳鍾馗」儀式,今年也將改在當天晚間11點,在主普壇前舉行。



開完燈後,接下來即將進入中元祭的最高潮,我將繼續介紹放水燈遊行的最佳觀賞地點!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下週二(8/12)才是表訂的主普壇開燈日,不過從這天開始主普壇就已經先行試燈,開啟所有大小燈光。主普壇位在中正公園壽山上的一個獨立丘陵,可以三面俯瞰基隆市區,所以從基隆市區的大小地方都能看見閃亮亮的主普壇,吸引相當多的市民利用週休上來欣賞了,壽山路還一度塞車!

主普壇除了閃閃發光吸引遊客的功能,最重要的是因為它有整場普渡中類似「醮壇」的重要角色,在台灣其他地方看到的建醮普渡都是臨時搭建的居多,不過基隆的主普壇1982年就興建在此了,是鋼筋混凝土的建物。分為一個主壇兩個副壇,由於因為有祭祀的功能,主普壇二樓以上不曾開放,也無緣讓一般人登頂望遠!



ㄧ旁的造型藝閣,不過燈光打起來變的詭異





最早的雞籠中元祭也跟現在看到其他地方的建醮一樣,有分為主普、主會、主醮等工作,不過自日治時代後,就只剩下主普的工作了,每年都是由字姓單位分別輪流,目前共有十五個姓氏單位。今年輪值的是郭姓宗親會,活動主題以「郭祖、子民、儀式」為主題,連起自首就是郭姓的祖公,又稱汾陽王的郭子儀。





每年十五日的普渡除了主普壇外,通常都還有慶安宮媽祖廟前方的場地。不過今年由於慶安宮廟埕在興建行政大樓,所以沒辦法進行豎燈篙和普渡,今年的燈篙只在主普壇前看到,將在開燈前一天昇起,用以號招三界孤魂前來人間享用普渡。在普度結束後跟著拆除!



往年在慶安宮前的普渡祭典儀式,今年也全部改到主普壇前舉行。主普壇兩旁已經放置了在8/14號當天早上開始「放榜發表」之後即將開光的紙糊建醮神尊,這種紙糊神尊在台灣各大建醮中都看的到。而另外一旁則是放置了翰林所,同歸所等一樣在建醮科儀中,最後普渡會看的到的紙厝。在8/15日普度結束後的「跳鍾馗」儀式,今年也將改在當天晚間11點,在主普壇前舉行。



開完燈後,接下來即將進入中元祭的最高潮,我將繼續介紹放水燈遊行的最佳觀賞地點!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下週二(8/12)才是表訂的主普壇開燈日,不過從這天開始主普壇就已經先行試燈,開啟所有大小燈光。主普壇位在中正公園壽山上的一個獨立丘陵,可以三面俯瞰基隆市區,所以從基隆市區的大小地方都能看見閃亮亮的主普壇,吸引相當多的市民利用週休上來欣賞了,壽山路還一度塞車!

主普壇除了閃閃發光吸引遊客的功能,最重要的是因為它有整場普渡中類似「醮壇」的重要角色,在台灣其他地方看到的建醮普渡都是臨時搭建的居多,不過基隆的主普壇1982年就興建在此了,是鋼筋混凝土的建物。分為一個主壇兩個副壇,由於因為有祭祀的功能,主普壇二樓以上不曾開放,也無緣讓一般人登頂望遠!



ㄧ旁的造型藝閣,不過燈光打起來變的詭異





最早的雞籠中元祭也跟現在看到其他地方的建醮一樣,有分為主普、主會、主醮等工作,不過自日治時代後,就只剩下主普的工作了,每年都是由字姓單位分別輪流,目前共有十五個姓氏單位。今年輪值的是郭姓宗親會,活動主題以「郭祖、子民、儀式」為主題,連起自首就是郭姓的祖公,又稱汾陽王的郭子儀。





每年十五日的普渡除了主普壇外,通常都還有慶安宮媽祖廟前方的場地。不過今年由於慶安宮廟埕在興建行政大樓,所以沒辦法進行豎燈篙和普渡,今年的燈篙只在主普壇前看到,將在開燈前一天昇起,用以號招三界孤魂前來人間享用普渡。在普度結束後跟著拆除!



往年在慶安宮前的普渡祭典儀式,今年也全部改到主普壇前舉行。主普壇兩旁已經放置了在8/14號當天早上開始「放榜發表」之後即將開光的紙糊建醮神尊,這種紙糊神尊在台灣各大建醮中都看的到。而另外一旁則是放置了翰林所,同歸所等一樣在建醮科儀中,最後普渡會看的到的紙厝。在8/15日普度結束後的「跳鍾馗」儀式,今年也將改在當天晚間11點,在主普壇前舉行。



開完燈後,接下來即將進入中元祭的最高潮,我將繼續介紹放水燈遊行的最佳觀賞地點!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下週二(8/12)才是表訂的主普壇開燈日,不過從這天開始主普壇就已經先行試燈,開啟所有大小燈光。主普壇位在中正公園壽山上的一個獨立丘陵,可以三面俯瞰基隆市區,所以從基隆市區的大小地方都能看見閃亮亮的主普壇,吸引相當多的市民利用週休上來欣賞了,壽山路還一度塞車!

主普壇除了閃閃發光吸引遊客的功能,最重要的是因為它有整場普渡中類似「醮壇」的重要角色,在台灣其他地方看到的建醮普渡都是臨時搭建的居多,不過基隆的主普壇1982年就興建在此了,是鋼筋混凝土的建物。分為一個主壇兩個副壇,由於因為有祭祀的功能,主普壇二樓以上不曾開放,也無緣讓一般人登頂望遠!



ㄧ旁的造型藝閣,不過燈光打起來變的詭異





最早的雞籠中元祭也跟現在看到其他地方的建醮一樣,有分為主普、主會、主醮等工作,不過自日治時代後,就只剩下主普的工作了,每年都是由字姓單位分別輪流,目前共有十五個姓氏單位。今年輪值的是郭姓宗親會,活動主題以「郭祖、子民、儀式」為主題,連起自首就是郭姓的祖公,又稱汾陽王的郭子儀。





每年十五日的普渡除了主普壇外,通常都還有慶安宮媽祖廟前方的場地。不過今年由於慶安宮廟埕在興建行政大樓,所以沒辦法進行豎燈篙和普渡,今年的燈篙只在主普壇前看到,將在開燈前一天昇起,用以號招三界孤魂前來人間享用普渡。在普度結束後跟著拆除!



往年在慶安宮前的普渡祭典儀式,今年也全部改到主普壇前舉行。主普壇兩旁已經放置了在8/14號當天早上開始「放榜發表」之後即將開光的紙糊建醮神尊,這種紙糊神尊在台灣各大建醮中都看的到。而另外一旁則是放置了翰林所,同歸所等一樣在建醮科儀中,最後普渡會看的到的紙厝。在8/15日普度結束後的「跳鍾馗」儀式,今年也將改在當天晚間11點,在主普壇前舉行。



開完燈後,接下來即將進入中元祭的最高潮,我將繼續介紹放水燈遊行的最佳觀賞地點!

itest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